历代皇陵-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Q罴嵛讼允舅牡弁醴缍龋率闲值芩偷奖咧荩⒎指担魑啤6猿率灞Ω抢褚逵屑樱粼诰┏牵怂饭俚拇觯⒕4鸵率掣媸币C看纬⒀缁幔牡叟乱鸪率灞Φ纳诵模愿啦蝗米嘟弦衾帧3率灞Φ墓随⒚茫啾幻蝗胍赐ⅲ率灞Φ娜雒妹茫桓鼋桑褪呛罄吹男蛉耍灰桓鲇裳罴岽透嗽焦钏兀灰桓龃陀肓怂喂厝翦觥9思柑欤率灞宄运糯屑樱懵糯蜗蚣嗍毓俦ǜ嬉笠桓龉僦埃嗍毓僦坏孟蜓罴岜ǜ妫罴嵬芽谒档溃骸笆灞θ扌母巍薄H缓笥治食率灞ζ饺兆鲂┦裁矗嗍毓倩卮穑骸叭找挂疲儆行咽薄薄!耙惶炷芤嗌佟保俊坝肫渥拥埽惶煸家皇薄!耙皇趺茨苄校八僖恍┎藕谩薄9似蹋罴嵊炙担骸八逅グ桑灰疲兴绾味热漳亍薄604年,陈叔宝病死在隋都洛阳,时年52岁。隋炀帝杨广因宠爱陈叔宝的妹妹宣华夫人,追赠陈叔宝为长城县公,又据陈叔宝生前的行为,追谥为“炀”。后因“炀”字被杨广本人占用,故史称陈叔宝为陈后主或长城公。
【南陈皇陵】南陈五位皇帝除废帝、临海王陈伯宗被害、葬处不明,陈叔宝葬在河南洛阳邙山外,武帝陈霸先、文帝陈伞⑿⑿鄢络镌嵩诮窠帐∧暇┦薪O昙铣柿辍
南陈王朝世系表
陵名皇帝姓名世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万安陵陈霸先萧梁将军503—559557—559高祖武皇帝南京江宁高桥门方山
永宁陵陈伞掳韵戎522—566559—566世祖文皇帝江苏南京栖霞区钟山
陈伯宗陈伞554—570566—568废帝死因,葬处不明
显宁陵陈顼陈霸先之侄530—582568—582高宗孝宣帝南京江宁区牛头山
陈叔宝陈顼之子553—604582—589后主河南洛阳市北邙山
起7S点7S中7S文7S网7S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十章南北朝时期(十五)天启(萧庄)王朝
(起6L点6L中6L文6L网更新时间:2007…7…28 10:30:00 本章字数:2881)
天启王朝是萧梁王朝孝元帝萧绎长子萧方等的儿子、永嘉王萧庄建立的。萧庄558年3月在郢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区)称帝,建元天启,560年2月病死。见南陈王朝。
南朝皇陵
南朝皇陵是指除在江陵建都的后梁萧詧王朝在外的刘宋、萧齐、萧梁、南陈等几个朝代皇帝的陵墓。因这几个王朝的都城都设在建康(今南京),江苏镇江的丹阳市又是萧齐、萧梁的家乡,故他们死后,都葬在今南京市的江宁区,镇江市的丹阳市、句容市附近。刘宋皇陵可考的有刘裕的初宁陵和刘义隆的长宁陵,它们在今南京市江宁区的钟山;萧齐和萧梁两代帝陵大都集中在今镇江丹阳市陵口镇东南萧港(也称萧塘河)方圆60公里的陵区内,在陵区总入口处竖立着两座大型石刻麒麟作为标志,称为陵口。这里埋葬着萧齐和萧梁的11位皇帝,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六座,南区五座,此外还有萧齐王朝萧道成父亲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萧齐王朝第五代皇帝萧鸾父亲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萧梁王朝萧衍父亲文帝萧顺之的建陵,以及萧氏王公的陵墓;陈王朝陈霸先的万安陵、陈伞挠滥旰统络锏南阅攴直鹪诮衲暇┦薪姆缴健⒅由健⑴M飞剑挥行纬闪昵
南朝皇陵墓地的选择受相墓术,堪舆术影响,讲究“望气”、“风水”,一般背依山峰,面对平原,方向视地形而定。东晋之时,墓室上面不建坟丘,而自萧齐开始,墓室上面都建坟丘,如丹阳胡桥镇萧齐泰安陵的坟丘呈方形,现高出地面八米。南京西善桥陈显宁陵坟丘高十米,周长一百四十余米。从现已发掘的几座陵墓来看,南朝陵墓多为单室,早期平面为长方形,中期壁面外凸呈弧形,晚期为椭圆形。墓室内壁用画像砖砌出排列整齐的图案,或以画像砖拼成壁画。室前建甬道,设两重石门。门额呈半圆形,上雕仿木结构的平梁、“人”字形拱。墓底有砖砌的排水暗沟,冢前依次排列享堂、配殿,布列石兽、石柱等。这样的陵墓布局为历代皇陵所罕见,对以后唐、宋、明、清各代帝王陵墓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墓壁的砖画、浮雕题材广泛、构图简洁、形象生动,有青龙、白虎、、朱雀,也有鸟身兽首、人身兽首的怪兽,还有狮子、武士、羽人戏龙、羽人戏虎,天人和出行图等图案。这些画像砖,有的是一砖一幅,有的是几砖、十几砖或数十几砖组成,场面很大。由于南朝绘画真迹没能流传下来,因此这些砖画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由于历史的风雨沧桑,早年被盗和后来人为的破坏,南朝陵墓已面貌全非,留下的残迹也杂乱无章。可以说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已不是陵墓本身,而是陈设在陵墓前神道上的石雕,它们无论是艺术上的布局,还是造型的种类,都和历代皇陵不同,尤以兽类造型最为特殊,这些用巨石雕成的所谓“神兽”,似狮象虎,形象生动。即象征威猛,又视为吉祥,人们管它们叫“天禄”、“麒麟”、“辟邪”。据载,在秦代皇陵前就曾有过石麒麟,但未见过实物。在河南洛阳,陕西咸阳也曾发现过几件狮虎形象合一的怪兽,但又不能确定是皇陵上的陈设。南朝皇陵上陈设的这批神兽是迄今为止规格、布局最集中的石刻。这里的皇陵神道石刻分三列对称设置,最前面的一列是两侧相向而立的一对石首,或者是天禄、麒麟、辟邪;第二列是一对神道石柱,又称墓阙或华表;第三列是石碑。石兽造型硕大,模样不一,形象奇特,威猛无比。一般的讲:身有双翼,头生双角者,名为天禄;身有双翼,头长独角者,名为麒麟;头披鬣毛、形如狮子、头上无角者,名为辟邪。这些石兽的陈设象征着威严、权威和祥瑞。神道石柱一般高六米,分柱础、柱盖、柱身三部分。柱础部分是整个石柱的基座,座上雕刻一对头长双角、口衔宝珠、螭身蟠绕、相向对视的蟠龙,柱身为椭圆形,上下都刻着微微凹陷的线条花纹。柱的上部附有一块长方形的石额,额上刻有墓主人的官职姓氏,通常使用反书文字,即左柱刻正书,右柱刻反书,或者是左柱刻文为顺读,右柱刻文为逆读,这是中国传统所讲究的对称艺术。柱顶是一个雕有莲花纹的圆盘,上面蹲坐一尊昂首挺胸的小辟邪。整个石柱造型、比例均称,花纹线条流畅,端庄挺拔。陵墓神道上的石碑,一般高5米,就整个石碑造型来看与一般石碑无异,螭首龟跌,碑身镌刻文字。但难得的是碑刻文字的书法价值,此乃当时的书法真迹,具有东晋王羲之以来诸名家的书法风格。
南朝皇陵上的神道石刻,虽然陈设布局简单,品类也不算多,但由于体魄浩大,造型庄重,生动传神,也显得气势开阔壮观,威武雄伟。尤其是石兽雕刻均为整块石料雕成,实在珍贵。南朝第一个王朝刘裕的初宁陵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麒麟镇东北1公里处。史载陵高1丈4尺,周围35步。原陵墓已毁,封土无存。陵前尚有石刻2件,东为天禄,西为麒麟,部分残损,1956年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整修加固。整修后的天禄高3米,身长3米,宽1、2米;麒麟高2、75米,长3米,宽1、2米,尾断臀裂。两兽张口瞠目,昂首挺胸,趋步向前,振翅欲飞,造型凝重,豪迈。但其简朴,古拙的造型、技法又好像是汉代的石刻风格。萧齐时期建造陵墓比较讲究,神道上的石刻造型壮硕优美,雕工细腻,动态节奏感强。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的石麒麟,细长腰,高昂头,线条流畅。放眼望去好像威猛的怪兽正在田野间行走。萧梁时期陵墓神道上的石刻不仅在皇帝陵墓上颇多,而且王侯墓也有发现。梁武帝萧衍修陵上的“天禄”形体高大,昂首挺胸、威武豪壮,极富神韵。梁武帝的父亲、文帝萧顺之建陵保存的石刻最多,计有4种8件。神道上的一对石柱,高大挺拔,石柱顶端莲形圆盖,柱身仿罗马饰竹筒纹,柱础是二龙戏珠,是中外结合的形制。石柱上部有矩形石额一方,刻有“太祖文皇帝之神道”的文字,两个石额笔体相同,而文字是一正一反,刻反字的石额如同一面镜子,把对面的文字反映进来,可谓一绝。这种反书在梁代早年就有,但仅流行于一时。另葬在今南京市甘家巷小学院内梁武帝萧衍的七弟萧秀墓前的四通神道碑是当时的四位文学家王僧孺、陆陲、刘孝绰、裴子野撰文,贝义渊书,此碑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还有葬在今南京市甘家巷西口,梁武帝萧衍十一弟萧憺墓前的一通石碑,碑文长达2千多字,由贝义渊恭楷书就,笔画爽朗圆润,书法造诣颇深。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西北的石马冲。史载陵高2丈,周长60步。陈朝灭亡后,王僧辩之子王颁为报父仇,集百余人夜发陈霸先陵墓,“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如此破坏,是与南朝时期争权夺势,分裂割据局面分不开的。南朝陵墓几乎都是在葬后不久即被盗掘,遗物所存无几。现在万安陵前尚有石麒麟两件,二麒麟有双翼无角,额须拂胸,北边的麒麟较完整,长2、6米,高2、5米;南边的麒麟长2、57米,高2、28米,其颈部断裂,胸部碎裂,残缺较严重,形体明显小于前朝,但花纹装饰华丽俊美,艺术效果极佳。文帝陈伞挠滥暝诮窠帐∧暇┦衅芟记氖ㄗ映濉S滥曜背希昵200米处现存天禄、麒麟各一,东西相对。麒麟角上突起三个圆形物,环目张口,舌尖上翘,须髯下垂,耳如削竹,双翼刻鳞纹,衬以羽翅纹,遍体饰卷毛纹。双兽雕刻手法细腻圆熟,姿态传神,栩栩如生,是南朝皇陵同类石刻中的精品。
起6L点6L中6L文6L网6L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十章 (十六)北魏王朝
(起5Y点5Y中5Y文5Y网更新时间:2007…7…29 10:37:00 本章字数:19372)
北魏王朝是十六国时期代国国君拓跋什翼犍的长孙拓跋珪建立的。371年春,拓跋什翼犍的弟弟拓跋孤之子拓跋斤因父亲去世而失去统治半壁江山的特权十分不满(见代国),在一次的朝会上谋反“投刃于御座,太子拓跋寔以身挡之,伤胁”,什翼犍安然脱险,而太子则因伤重而死。7月,拓跋寔之子拓跋珪出生。拓跋什翼犍丧子得孙,心情稍得慰籍。据说,拓跋珪出生时,体重就比平常的婴儿重一倍,很早就会说话,因而更得祖父拓跋什翼犍的喜爱。376年,拓跋珪6岁的时候,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的前秦皇帝符坚以匈奴刘卫辰多次受到代国攻伐,刘卫辰向秦国求救为借口大举攻代。12月,拓跋什翼犍的又一个庶长子拓跋寔君谋反,攻杀了拓跋什翼犍。几天后,秦军攻破了代国都城云中,符坚将代国以黄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河西部由刘卫辰统领,河东部由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匈奴独孤部酋长刘库仁统领。这时的拓跋珪同母亲归属于刘库仁部。拓跋珪虽然寄人篱下,但刘库仁仍对拓跋珪关怀备至,并不以废兴来对待拓跋珪。刘库仁常对诸子说:“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你们应以礼待之”。刘库仁的所为被刘库仁之子刘显所忌,384年,刘库仁被部将慕容文所杀,刘显自立为主,并密谋要杀害拓跋珪。拓跋珪得到密报后,便与母亲贺氏商议计谋,他们夜备筵席,请刘显赴宴,当刘显喝的酩酊大醉的时候,拓跋珪趁机同母亲、舅舅贺悦和几个旧臣轻骑逃到贺兰部,投奔舅舅贺讷。贺讷当时是代国属下贺兰部的东部大人,拓跋什翼犍死后,诸部内乱,贺讷自立。这次妹妹和外甥前来投奔,贺讷见拓跋珪少年老成,智识不凡,又惊又喜,对他大力扶持,希望他能再兴家园,光复故土。而贺讷的弟弟贺染干却对哥哥的做法十分不满,想杀掉拓跋珪,被姐姐贺氏阻拦。拓跋珪在贺兰部励精图治,深得人心,使得远近趋附。诸部大人共同请求贺讷,愿意推举拓跋珪为主。贺讷自然赞成,于是便于386年正月在牛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境内锡拉木林河)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任鲜卑部落酋长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统部众。命汉人张衮为左长史;徐谦为右司马;长孙嵩的弟弟长孙道生等侍从左右,作为智囊参谋。于是,灭亡了十多年的代国在拓跋珪的领导下又得到了重兴。不久,拓跋珪嫌牛川地处偏远,难以大有作为,将都城迁到了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这年4月,拓跋珪改代为魏,自称为魏王,史称北魏。
新兴的北魏政权四周强邻虎伺,南边有独孤部,北边有贺兰部,东边有库莫奚部,西边河套一带有铁弗部,阴山以北有柔然部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和以西还有慕容垂的后燕和慕容永的西燕。这年只有16岁的拓跋珪利用后燕和西燕的矛盾,与后燕结好,牵制西燕的侵犯;后又与西燕联盟,遏制了后燕的扩张,从而保证了南部的安全。利用这个机会,拓跋珪专心致力于内部的经营。但是,内乱还是在他登位不久发生了。386年5月,拓跋珪的叔叔、拓跋什翼犍的小儿子窟咄为了争位,与独孤部的刘显勾结,企图取拓跋珪而代之,引起了诸部大骚动。拓跋珪恐内乱未绝,暗算难防,不得已再逾阴山,投靠贺兰部,同时派人向后燕求援。拓跋珪与拓跋窟咄分别是在后燕和西燕的支持下进入河套以东草原地区的。这一地区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是战马的主要供应地。因此,为了自身的利益,后燕慕容垂马上派儿子率兵救援。在拓跋珪向后燕求救的同时,拓跋窟咄也联络了贺兰部大人贺染干夹击拓跋珪。这时拓跋珪前有拓跋窟咄,后有染干,两面受敌,形势十分危急,部众也都惊恐万分,没有斗志。就连北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