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宫·金兰易折 >

第74部分

后宫·金兰易折-第74部分

小说: 后宫·金兰易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略显烦躁,道:“你哭,她们也哭,哭有何用,朕不是要看你们哭,你退下!”
  她退下,她当然只有是退下。她甘愿为他竭尽每一分心力与那人周旋,或许该是为了涵心,为了自己。
  事到如今,她可以做的,不过就是让他知道她所知道的一切罢了。然而,他纵然全数知道,未见得会明白,纵然明白,亦未见得会采信。她看着阮氏那灯火幽亮的灵案,心中自觉纳罕,皇上为何态度大变?为何不顺她所言循着这些蛛丝马迹予以彻查?即使不能动撼那人的地位,海门兵权已释,想那海氏,总是可以除去的。先断其臂,虽不敢定言可伤其元气,但总能令对方有所顾忌,最重要的,是小皇子的养育之权,亦可顺理成章地从对方手中夺回。但皇上却置她所言于不顾。她凄冷而笑,拈香相拜:阮氏,你在天若有灵,看到这一幕,可会含怨而不得安息?
  宁媱随方公公步进御书房内,看到散乱满地的奏折及批笺,不由一惊,抬头看向御案,只见祯文帝正伏于案上,龙首埋于双肘内,似是小憇之状,遂向方公公摆了一下手,示意不要作声,方公公自是会意,默然退下。她蹑手蹑脚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拾起地上的奏折和纸笺,每拾一下,均看案上的他一眼,唯恐把他惊醒。但是,他还是在她的悄然无声中慢慢地从手肘中抬起了头来,慵倦的眼光落在正蹲在地上细致收拾的她身上,他嘴角不易察觉地上扬。原想就这样静静地注视她的动作,但喉中却忍不住咳嗽出声,与此同时,她也抬起了头来,四目相投,她有一刹那的惊惶,刚欲正身行礼,却又在看到他脸上的微笑后,定下了心神,心内别有思量,便并不行礼,只柔然回笑道:“媱儿还是惊扰了皇上。”
  祯文帝放下了双手,挺直腰身道:“朕并没有入睡。”宁媱捧着满怀的奏折文书站起身来,盈盈低笑,道:“皇上是累了,媱儿合该把宫里精炖的百合汤带来。”祯文帝看着她把怀中的奏折放在案桌上,心内的沉郁虽稍有销减,脸上的笑意却渐次淡了下来:“那汤,不喝也无碍。”宁媱看到他神色沉重,心念暗动,只垂下头来,曼声道:“汤可以不喝,但是皇上可要记住一件事。”祯文帝抬眼看她,奇道:“记住何事?”宁媱凝视着他的双眸,道:“媱儿刚才明明看到皇上在笑,为何后来却不笑了?媱儿想看到你笑,为媱儿笑一笑。”祯文帝闻言,眉眼间恍若微有触动,只情不自禁地笑了,待笑意泛起,他又猛醒过来,随即指了宁媱一下,连声低笑了起来。他想到了什么,从座上站起身,忽觉眼前一阵发黑,他扶着案桌站稳,不甚在意地甩了甩头,微笑对宁媱道:“随我到内殿来,陪我说说话。”宁媱浅笑应允。与他来到内殿中,二人倚榻相依。他轻声道:“昨夜德妃求见,她看到我,先是笑着,我正想问她何事,没想她竟哭了。她哭,你说她哭什么呢?眼泪就那么流,我说她哭什么,她说,她为阮才人难过,她说去太后宫中看到小皇子,心里疼得不得了。我说你心疼就心疼了,来这哭什么呢?她说心疼阮才人薨得太突然,她说小皇子从此没有了母妃,日后在宫中怎生是好。她哭,我却笑了,我说,现在小皇子不是太后照顾得好好的吗?你担心什么呢?媱儿,你说,她担心什么呢?她能担心什么呢?”宁媱听着他的话,心头隐隐地,有一份莫名的绪动在渐次失落,莫名地,这一份寞寞的失落,似是为了对方,也只因为对方。他笑了一声,并不在意她的回答,径自道:“我于是告诉她,她哭是对的,但总该哭完了,眼泪给我咽回肚子里去,回到她的珍秀宫里,好好照顾她该照顾的雅心公主。于是她走了,临走前那个眼神,像是在替阮才人怨我。”他又笑,“怨我,你知道这宫内宫外,有多少人在怨我吗?怨、恨、求,有多少人在怨我,在恨我,在求我?”他一手紧紧地抓住榻旁的镂花扶靠,一手握紧她的手,掌下在不自觉地用力,她只感觉压迫生疼,却一言未发,只任由他这样握着。“我想不到的是,连海修仪也来求见我。我的皇儿正是由她抱到太后宫中,我又如何不知她与太后共谋此事?我知道,我何能不知道呢?我终要见她一回,只是想不到她会自己来求见。她倒是没哭,也不笑,就这么一副平静的面孔,我问她,你来求见,可是寻死不成?怕也不怕?你抱走我的皇儿,你真的是怕也不怕?”他依然笑着,眼内自透露出一股肃杀之气来,“她当真是怕也不怕。她胆敢抱走我的皇儿,还有什么怕的呢?……”说到这里,他浑身一抖,胸中的促闷再次袭来,咳嗽不止,眼前突然昏黑一片,身子倏然麻软无比,紧接着虚脱般地往下倒去。宁媱见状慌骇难禁,抓紧他的手,刚欲唤他,却又噤了声,只小心地抽出了自己的手,快步往外走去,急急来到大殿前,低呼方公公进内命传太医,方公公知是不好,领命匆匆而去。
  她焦心不已,复返回内殿,榻上的他如在熟睡中,她心内的紊乱在这一刻平复下来。殿中是宁心的安静,只可听到她缓缓步行的声响,她来到榻前,在他身畔坐下,伸手为他把额上渗出的细汗抹去,眼光到处,看到他的额头隐现出的数道细纹,指尖不禁停了一下,接着,再轻轻地把手放在他脸颊上,触碰于掌心的,竟是让人揪心的微凉。刘太医很快便赶到殿内,为祯文帝把脉一番后,面带郑重之色地为他施针。宁媱立于一旁,忧心忡忡。针至穴内,良久后,他终于醒转过来。宁媱迎上前去,轻声低唤:“皇上……”他睁眼看到她,苍白的脸上扬起了一个笑意,弱声道:“媱儿,你在。”他向她举起手来,她连忙把手放在他的掌心中,触感中的冰凉让她心头涩痛。原来,一直以来他手足冰冷,是因着重疾缠身。她回头对方公公道:“劳烦公公准备一盘温水。”方公公看了祯文帝一眼,忙依言退下。在侧的刘太医面带明了道:“娘娘心细如尘,皇上手足冰冷,以温水浸泡,确能予以缓解。”
  宁媱微笑了一下,只听祯文帝对刘太医道:“朕已无大碍,太医退下罢。”
  刘太医退下后,方公公亦送来了温水,宁媱扶起祯文帝,为他脱去足衣,让他把双脚浸泡于水中,蹲在地上用双手为他摩擦脚部。脚上的温暖舒适使他身体的不适感慢慢地褪去,他注视着她,她脸庞上仍旧是那般的温婉娴静,眸子只一意地看着手中的动作,当发现他的眼光,她柔柔而笑,复又垂下头来,眼内微漾着几许惜切与暖爱。他的笑意凝于唇边,眼内浮起一抹沉重:“我何尝没有所求?淮南一带黄河泛滥,堤坝崩坍,成千上万的灾民,等待我救助,被洪水冲毁的无数城镇田园,等待我拟定修建良方;西滇鱼米之乡,竟有蝗祸,农田失收,民不聊生!徐阳关州兵变,徐阳关总兵妄自屯兵策反太守!还有,还有江留之地暴民齐集,反官府,欺百姓!”他头痛欲裂,双手抚额,“你们都在对我怨、恨、求!那我呢?我可以怨哪一个?恨哪一个?求哪一个?”宁媱手中稍停顿了一下,随即只平和着神色,继续轻轻地为他按摩后足,盘中的水,温暖的是他的双足,而她的双手,需要在这时汲取多一点,再一点的温暖,再温暖他的双手。
  他苦笑道:“她们脑里只有得到,只有无穷无尽的得到,从我这里获取更多得到。左一句明察,右一句明察,我只有一双眼睛,我可以明察天下,明察每一个人,我可以么?”
  宁媱从旁取过巾帕,为他擦拭脚上的水湿,连一滴水珠,亦小心地拭去。
  他看着她,道:“媱儿,你有所求么?”宁媱放下了巾帕,来到他身旁,把他的双手握于自己的掌中,轻声道:“媱儿自然也是有所求。求于宫内永久的平安。”他眉一蹙,又听她续道:“只有媱儿一直平安,才可以一直像如今这样,侍奉于皇上身边,听到皇上的声音,为皇上浸泡双足,握紧皇上的手。”她的手,温软柔润。他凝视她片刻,眉头舒展开来,欢颜轻笑。她在他身侧坐下,把头靠在他肩膀上。他侧头低吻她的额头,不再说话,只想好好享受这一刻的静谧宁和。小皇子满月当日,依宫内仪制,于凌霄殿中设下圣坛,为小皇子祈福添德。
  皇太后与皇后二人分别端坐于高台上的左右凤座上,看祭司进行着一切与福泽有关的仪式,面上均为一派祥和平静,心内则自有思量。殿中下首的妃嫔,除了蒋德妃外,还有宁媱和海雨青。蒋德妃为主掌宫内祝祷事宜,前来相予仪式亦是理规之内。海雨青则奉皇太后之命,随侍照看小皇子。唯独宁媱,却是遵了皇上之命前来。
  皇太后凤目不时地落于宁媱身上,暗怀揣测,只不知皇帝存的什么心思。
  皇帝虽于当日言明小皇子在慈庆宫中只待至满月,但是既然她已照顾小皇子多时,皇帝断不应再把小皇子的养育之权另让他人。如今,只等皇帝对小皇子赐名的圣旨一到,她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小皇子再度抱回慈庆宫,他日,自然是交由海雨青养育。祈福事宜完毕后,方公公果然前来传圣旨:“睿瑞敏延,福贤之诞,帝子攸降,国之佑泽。赐号焕熹,以昭圣意!玥宜宫宁顺容,端赖柔嘉,温恭善祥,可堪育护帝子,咨宁氏以慈心养育,谨为社稷之延!”方公公念罢旨文,殿内只余安静一片。皇太后的身子如落叶般絮絮轻抖,牙关紧咬。她抬起头来,问方公公道:“皇帝此时可是在乾阳宫中?”方公公恭敬道:“回皇太后,正是。”皇太后点了点头,转身便往凌霄殿外走去。海雨青吸了口气,随即跟了上前。
  皇后看着乳娘把小皇子焕熹抱到宁媱跟前,似笑非笑道:“皇上命宁妹妹养育小皇子,宁妹妹切不可辜负皇上厚望,从此每行诸事只以小皇子为先,妥善照顾为上。”宁媱看了襁褓中的小皇子一眼,向皇后福身道:“臣妾谨记皇后娘娘教诲。”
  皇后眼光落在小皇子身上,禁不住轻叹了一口气。阮氏曾说过的话,犹在耳边回荡:“皇上说,如果臣妾的所诞的皇儿是公主,便赐号顺惠,如果是皇子,便赐号顺祺。”顺,为帝子帝女殊获的名号,而祺、惠二字,更是她昔日所选。所谓慧之大体,智福双全,顺至其攸,如今,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笑话。她的小公主,名号本该为顺惠。阮氏的小皇子,名号本该为顺祺。她讥诮而笑,不再理会宁媱,径自离开凌霄殿。棋差一着了么?也许。但如若为命中注定,她又是否可以强求半分?

                   
终了(二)
  第七十八章 终了(二)皇太后面沉如水地步进乾阳宫,心胸中那股若隐若现的翳痛似正随着暗涌的怒意不断升腾。一路上宫人行礼,她只冷沉无声,直至来到殿门前,方公公迎出来引接,她方低喝一声:“你走开,哀家自会进去!”殿内的祯文帝正伏身掩嘴低咳,口中的腥甜浓重,他自知又再咯血,听到门前皇太后隐怒的声音,他掩在黄绢后的嘴角,忍不住轻扬起来。皇太后柱着拐杖走到殿中,重重地叹了口气,道:“皇帝,哀家心内的疑问,可是越来越多了。”祯文帝身子微有摇晃地站了起来,道:“母后有何疑问,未知儿臣能否解答一二?”
  皇太后冷冷地注视着御案上的他,注意到他灰败的神色,及他手中黄绢一角上,那鲜明的血红。她干笑出声,道:“当日皇帝曾前来问哀家三个问题,哀家今日想用以反问皇帝。”
  祯文帝也笑,道:“当日的三个问题?母后竟还记得当日儿臣的话吗?”
  皇太后的笑容中渗夹着一丝凄怨:“皇帝,哀家第一个问题,便是仁贤持仪,善行淑礼,该如何作衡量?”祯文帝放下手中的黄绢,双手扶着案沿,道:“在儿臣心目中,母后便是这宫中的典范。宫内诸妃,均须以母后的仁贤持仪,善行淑礼为相效相忠之仪。”皇太后轻颔了一下凤首,又道:“这宫中,在皇帝心内,尚有何人可称得上仁贤持仪,善行淑礼八字?”祯文帝道:“在儿臣心目中,在六宫之内,每人皆应堪为这八字守礼。这一句话,乃为当日母后所教诲,儿臣不敢有忘。”皇太后用力地杵了一下拐杖,痛心道:“第三个问题,皇帝是否为口不对心,在皇帝心中,是否已认定哀家不能做到仁贤持仪,善行淑礼?”祯文帝揉了一下前额,道:“儿臣自有不是,不如直问,母后,您心思可能终了?”
  皇太后正要开口回应,祯文帝便道:“母后晓得来反问儿臣,相信该还是记得儿臣当日所言,这宫内诸事,儿臣自有明悉,亦自有定数。母后,您何必再多劳神?”皇太后脸色大怮,道:“皇帝直言,哀家便也直言。小皇子初诞,于哀家宫中蒙受仁贤福泽,这一月以来,哀家照护小皇子妥当周全,有何不是?皇帝为何竟不与哀家商议半句,便把小皇子赐于一名根底薄弱的宫妃抚养,这不是将哀家视为非能仁贤持仪,善行淑礼之人么?皇帝,你只告诉哀家,哀家有何半点不是?”祯文帝从御案上缓步走下,道:“母后并无不是。”皇太后双目盈泪,道:“哀家既无不是,那么小皇子由哀家抚养,又有何不妥?”
  祯文帝淡淡一笑,慢条斯理道:“母后自然是无不是,可是,镇平、樊州、云蜀、淮南、江留一带内,有不是的,该是司马魏洛、长史魏志、侍郎何杨、刺史周伟等等数人,”
  皇太后闻言惊愕不已地瞪向容神笃定的祯文帝,他所提的人和地,均为她的子侄宗亲及他们管辖属地,她心下不由惴然,头部开始隐隐地作疼。祯文帝一边向她走近,一边道:“儿臣为淮南拨下四十万两筑堤坝,月前黄河泛滥,堤坝崩坍,一夜之间,死伤十数万人!”皇太后脸色蓦然惨白,她脚下微颤,向后退了一步。祯文帝双颊泛红,声浪溢发提高,“镇平、江留两地,天旱失收,万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儿臣所拨赈灾款银三十万两,竟未见丝毫缓解,致令暴民生乱!”皇太后震惊得浑身发抖,双手抓紧了拐杖,唯恐自己随时会虚脱而倒。祯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