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英雄传-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杨雄,岂有燕青之于师师、之于戴宗之巧呢。 有人以为即便燕小乙和李师师之间有些什么,也不会误了大事,说不定还成就一番“姐弟恋” 的佳话。其实世间最难把握之事便是儿女之情,燕青既要去那皇上“枕头上关节” 走动, 于中取事 , 倘身陷其中,便难保不另生枝节。这里,非是小乙迂直,恰体现的是一个混迹于“三瓦两舍” 的浪子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 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的坚定性与手段选取的灵活性之间的妥当把握。你看他前面对师师“推金山,倒玉柱”,在中间对戴宗言“大丈夫处世,若为酒色而忘其本,此与禽兽何异” ,在后面皇帝面前求赦书时“以目送情与李师师” ,其实都是为完成同一目标所行的不同手段。英雄难过美人关,而一个用美男计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将美人并皇帝的情感轻转于鼓掌之上的燕青,却是比英雄更高一筹了。有云“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燕青的这份谋事之智与行事之忠,对照前面的义烈肝胆,不由人不赞:小乙,真翱翔天际非凡之羽也!
一飞心知更不归
浪子之心,如沙雁翼于天际,如清蝉鸣在林间。
“天巧星” 之巧,于此尚未尽也。招安之后的战场上,擅长小厮扑,能对李逵“手到一交” 的小乙,虽不曾有武松般的伏虎之力,不曾有鲁智深般的“擒龙”( 擒方腊) 之能,然而“擒龙” 之事,毕竟还要记上小乙的一笔功劳。那个云奉尉与柯驸马能在方腊的殿前大得赏识,而能御此百八好汉的宋公明,却要在赵家的楚州蓼儿洼得其终局。于此之前,小乙已经在“双林渡射雁” 情节中戡破世情,而早于小乙便感知兄弟零落能题咏“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的那只“头雁”宋江,却还终逃不开他要的“忠义”。李贽以为燕青等人的辞去,是“小丈夫自完之计” ,绝非“忠于君、义于友” 的人所为。然而,“忠于君、义于友” 的宋江、卢俊义想的是什么呢?不过是“封官赐爵,光显门闾” 、“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 罢了,让朝廷的卸磨杀驴昭彰于天下是其忠么,兄弟星散魂聚蓼儿洼是其义么? 目标上的大与小,随人定义,而手段与识见上的高与低,则是一目了然。 作者对于燕青的这种选择,也是持褒扬态度的:“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 、“果然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而对宋江结局,作者又是如何慨叹的呢? “早知鸩毒埋黄垠,学取鸱夷泛钓船” 。 可见, 宋卢辈自然是想不到日后结局的,如果想得到,“忠义”与性命之间的取舍,便未必尽如这般了。有言“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见制于人的宋卢,为人制命,而善於调动控制别人情感的小乙,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进退自如,又何尝意外。
“金风未动蝉先觉” ,已知秋近的小乙,终於飞去。临行前告别卢先锋时,也曾极力规劝:“只恐主人此去,定无结果” 、“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临祸到头难走” ,卢先锋还坚持以为“虽不曾受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过”, 燕青再次力劝“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 先锋笑道:“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那里?” 而终于不能说服。 “飒飒翘沙雁,漂漂逐浪鸥。欲知离别恨,半是泪和流” ,那个前面被主人踢倒的燕青,这个此时被主人奚笑的燕青, 那个前面在发配沙门岛途中、 对生死间挣扎的卢员外不离不弃、 同甘共苦的燕青,这个此时在功成返京路上、 对着名利场中的卢先锋只能尽主仆之义、 独自离去的燕青, 是同一个了身达命的忠烈浪子啊。失去小乙的卢与宋,终只能死在奸贼之手。而 “不知投何处去了” 的小乙,听到旧日主人消息时, 会在水天空阔际“雁行零落悲秋风” 吗?
可叹闲去有风流
人们对燕青的喜爱,并不偶然。的作者对燕青也是十分钟情。且看,英雄出场,何人的介绍最为详尽?一百单八人之首宋江也:先是一段“眼如龙凤,眉似卧蚕” 、“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的外貌和名声描述,再是一段“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的事迹报告,最后又有一首“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的临江仙赞其“好处” 。金圣叹也批在这里:为因诸人皆从列传体例,独宋江从世家例。然而,真的只有宋江是这样吗?否,虽然林、鲁、武等众好汉出场都只有一段描写,三十六天罡之末的浪子燕青的出场却绝与众不同:“三牙掩口细髯,十分腰细膀阔”、“腰间斜插名人扇,鬓畔常笄四季花” 的外貌描写在先, “无有不能,无有不会”、“百伶百俐,道头知尾” 的才能叙述在中,“四百军州到处惊, 人都羡: 英雄领袖,浪子燕青” 的一首沁园春在尾。按金老爷子说法,怕莫不也是从了“世家” 体例了? 止此便知,燕青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燕青也许应该算作一个属於市民与工商业者的英雄。 虽然故事里的燕青不参与卢员外生意方面的活动,“自有别人管账” ,然而以一个二十四五小哥,“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 、又要“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恐怕非一个在九州大地过府冲州、生意场上逢场作戏的行商,不能做到吧。而民间侠义豪勇抑或鸡鸣狗盗的故事由来已久不曾断绝,商人的完美英雄形像却自弦高后至此方有燕青,当与宋明市民阶层的兴起与商人阶层的壮大,干系不小。 於是,一个草莽英雄的山寨里,有了这位“唇若涂朱,晴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 的帅气灵巧小哥,有了这位在救主时有博浪椎秦般的豪气,不弃主而去时有圯桥进履的执着,与主同赴艰险时有范大夫随勾践入吴的义无反顾,行计用间时有陈策兴谋的聪明才智,隐却风尘时有泛舟太湖的进退自如的风流好汉。如此市商英雄,竟可与张留侯、 范大夫辈公子士人的英雄相列而无愧色,且八百里水泊,万般灵秀之气,皆在此一身了,问君能不羡叹否?
而之后的小说家戏剧家们,也继续将他们的希望寄托在燕青身上。中的燕青,智谋机略更不弱于,已成书中第一谋将。偷入金营为道君皇帝献青子黄柑一节,既极显小乙才智,又表达明代遗民与靖康年一样的失国之痛。而小乙终建功化外之地,封太子少师,似乎也成了克复瀛台的郑家将士的化身。中燕青捉获赵构君臣使其观水泊故事廊画的情节,更是对忠义英雄的褒扬与对昏君奸臣的控诉。
人们往往痛惜人主不明,不能去奸就忠,去庸就贤, 然而忠奸庸贤之间,实难铢分,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移者,决也” ,则高俅可称谄与博,燕青可称权与决,种种之间,只可以当权者主观判断,如此机制通行, 正是世间之无奈。“君有獒,臣亦有獒;君之獒,不如臣之獒,君之獒,能害人;臣之獒,克保身。呜呼二獒!吾谁与亲!” 两獒相傍,谁可明辨?卢员外家中,主事的是李固,赵官家殿前,点军的是高俅; 有退身之智的燕青好歹可以“洒脱风尘过此生” , 无进身之术的柳永要慨叹“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刚烈的岳武穆只可殁于风波,心冷的韩太保号“清凉”终老,太湖志士“拟把匣中长剑, 换取扁舟一叶” ,建康英雄只能看尽吴钩、 拍遍阑杆而终“无人会, 登临意” 。
俊杰才士的功成身退,是小说或剧本里的个人喜剧,而功未竟,身不进、 身已退甚或无法退身的故事的不断上演,却是一本史书里的家国悲剧。 沙雁飞去,清蝉静音之时,天水一朝的肃杀寒秋,便也不可避免地来了。
(五) 能不忆公明
宋公明就是宋江嘛,似乎尽人皆知。然而宋江却又未必天生便是这个“公明” ,何意呢? 后面将小作分说。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他们自己所认知的那个宋江,这里也无意推翻或改变任何人的理念,只是讲讲我的观感吧。那么,他算不算得英雄呢? 自金老爷子而下,多少评论都把他归入奸雄一档。然而奸雄毕竟也是“雄” 啊,如三国中著名的乱世奸雄曹操所自言那般“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谋耳。” 倘若犯难而不评这个百八好汉之魁首的“宋公明” ,还写得什么水浒英雄赞呢?
乾坤何处容狂客
史书中,只有宋江,没有公明。
历史上宋江是个勇悍强寇,他所领部队转战各地,流动性强: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 ,“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 ; 人数不多,但腐朽宋廷的官兵们,却多不敢抗拒,“河北剧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御” 、“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振,吏多避匿” 、“白昼横戈犯城郭” 、 “官军莫敢婴其锋” ,统治者中较为有头脑者也推重宋江的才干,侯蒙老爷子建议“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朝廷也基本赞同这一策略, 赞“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 。按的说法,早在宣和元年时,朝廷就是曾下过招安诏的。
史料中对宋江事迹的直接记载不多,然而与他有关联的人的记载却不少,宋江之名除了出现在和上面提到的侯蒙的传中,也还在镇压他的对手当时由礼部侍郎贬为海州知州的张叔夜的传记中、沂州知州蒋圆的墓志铭中、以及“河东第二将” 折可存的墓志铭中被提及, 张叔夜以招安宋江之功升直学士、济南知府,折可存以擒宋江之功迁武功大夫,直到宣和六年,吏部侍郎李若水,还对受了招安的宋江等人“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的情形耿耿于怀。而建炎元年作乱称帝后被吴玠袭斩的史斌,也“本宋江之党” 。可见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虽比不得方腊的气势, 声威却也其实不小。
然而,没有哪里记载“宋江字公明” 这样一条,自然,他起义前身份也未必是个小吏, 史书中的宋江,算得英雄吗?很难讲,看不出或忠或义或护民或建立功业的成分,当然, 至少该算是个搅乱乾坤的魔君、是个激烈的反抗者吧。
一鸣已在青云心
其后的宋代话本“公案” 、“杆棒” 、“朴刀” 类中,开始出现、 、 等名目,演绎梁山故事。至话本小说中,始有完整宋江起义故事:宋江为郓县小吏,为营救晁盖事将被揭发杀阎婆惜,逃亡得天书三十六将姓名,随即直上梁山,其时晁盖已死,遂为梁山首领,聚齐众人,“往朝东岳,赛取金炉心愿。朝廷无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 ,最终“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去诰惠,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
罗烨记这些话本“讲历代年载兴废,记岁月英雄文武” ,那么宋江之事,可算英雄事略么?光从来看,宋江性格还不甚鲜明,原只是个“重朋友,轻朝廷” 的小吏,上山过程直接,其后也不曾有阴谋“夺权” 举动、作首领后只是“统率强人,略州剑县,放火杀人,攻夺淮阳、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劫掠子女玉帛,掳掠甚众”。似乎去后来元人陈泰所言的“勇悍狂狭” ,并不太远。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此时的宋江,已经是得天命的强人了,“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军师吴加亮也劝他“若果应数,须是助行忠义,卫护国家” ,“忠义” 二字两次被提及, 而此处的梁山好汉, 终於结局光明、改邪归正了。以天命、忠义相加的宋江形像,即便算不得英雄,也已可算草莽豪杰之翘楚。 小说的作者,是直斥徽宗为“无道的君王” 的,宋末之时,作者和读者似已不把希望寄托在昏庸的朝廷,便只能寄予江湖,已经开始希望由那个宋江所代表的传统秩序的反抗者能够“殄灭奸邪” 、“卫护国家” 了, “忠义” 二字间,“义” 字更强。当然,此时,宋江还未被冠以“公明” 二字。
宋遗民龚开的中则明确指出:“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士大夫亦不见黜” 。可见,民间传讲结果,一个史书中的“淮南盗” 、“剧贼” 、“草寇” 、李若水眼中的“狞卒” ,已经开始为包括士大夫阶层的人群接受。而龚开更是对宋江才干赞美有加:“余尝以为江之所为,虽不得自齿,然其识性超卓,有过人者” ,对其“忠” 也只抱持着不要僭越的最低的期望: “立号既不僭侈,名称俨然,犹循轨辙” , 甚至以为“古称柳盗跖为盗贼之圣,以其守一至於极处,能出类拔萃,若江者其殆庶几乎!” 他在诸好汉的赞中明确提到“中心慕汉” 、“国功可成” ,可见,元人统治下, 人们对心中的好汉的“忠” 的要求更少了些,却把更多的复国希望,寄托在草莽义军身上。龚开已经把宋江列为与盗跖一般的“盗贼之圣” 了,宋江和他的代表着好汉们,已经成为反抗那一元人统治时代的希望的寄托者。 此时的宋江, 离另类英雄,似乎也只一步之遥。 那一步,便是这 “公明” 二字。
风当万里挟白羽
元杂剧时代, “宋公明” 终於登场。通常剧中宋江会有如此自我介绍:“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 、“但有不得已得好汉,见了我时,便助他些财物,因此天下人都叫我作及时雨宋公明”,或者谈到梁山情形时提到“杏黄旗上七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