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之战秘闻-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到那时,他们食无粮草,住无居所,车无油
料,炮无弹药……
8亿人民8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苏军
的千里补给线,会被我处处掐断,先头冲击的
部队会在我铜墙铁壁前碰得头破血流。我们的
实战机群,会将苏军的大肚子运输机打得尸骨
无存。到那时,不仅这百万大军无法做困兽之
斗,我们的铁军还将杀过边界,将战火引向苏
联的国土。北京不保,莫斯科也将无存……
哼!没有400万军队,他别想打我的主意。
而苏军的总兵力只有320万。
毛泽东挥动了一下手臂,伴随着躯体的
漂移思绪仿佛也转到了另一个光点。
核战争,勃列日涅夫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
韪,去启动核战争的按钮?
毛泽东陷入了更深层的思索中。
毛泽东当然知道原子弹的厉害。
记得十多年前第二次出访莫斯科的时候,
他同当时的苏联领袖赫鲁晓夫发生过一场关
于核战争的辩论。针对赫鲁晓夫惊恐核战争的
暴发,诺亚方舟将彻底沉没的恐美情绪,毛泽
东发表过一个震惊世界的讲话。
“原子弹并没有什么也不起,我看它也是
纸老虎,……”
“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是人,而不是
一两件新式武器。原子弹也是靠人去掌握的
……”
“打核战争,肯定要死不少人,既便那样,
我们还是能最后赢得战争……”
赫鲁晓夫吃惊地半张着嘴巴,凸起的眼珠
几乎从眼眶里蹦出来。
赫鲁晓夫没有听懂毛泽东的话。以至许多
年后,在他的回忆录里,他仍然引用这段话,并
且认定毛泽东是“疯子”、“战争狂人……”
波兰的哥穆尔卡也曾抱怨地说:“你们中
国人多,可我们波兰呢?我们只有5000万人
口,叫我们怎么个死法?”他也没有听懂毛泽东
的话。
但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听懂了,他
曾叹息着对白宫办公厅的主任杰里·帕森斯
将军说:“原子弹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而
不是飞出去之后。毛泽东是一个极难对付的人
物,恐吓、威吓对他没有用。”
毛泽东对自己的许多得意之笔,风趣地称
之为“我又耍了一个小花招”。
在莫斯科的这番话,算不算花招?没有人
研究。此后,毛泽东亲自部署,调集了精兵强将
去占领两弹的制高点。
1964年,有了爆炸成功的原子弹、运载导
弹,不久,又有了氢弹。到这个时候为止,中国
已经进行了七次成功的核试验,每次试验的成
功,都昭示着中国两弹技术的又一次惊人的飞
跃。
现在,毛泽东当然不会再谈,准备死多少
人的问题了,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
牺牲。
近几日,毛泽东又读二十四史,其中《明
史,朱升传》中的一段话,始终在他脑海里索
回。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四方旱煌,
饥荒严重,又瘟疫流行。是时,元皇朝纲纪不
振,政治腐败,内部纷争,天下群雄竟起,遂致
大乱,定远(今属安徽省)皇觉寺为乱兵所焚。
朱元璋元奈,投至义军郭子兴属下,任亲兵九
夫长。后屡次征战、南讨北杀,朱元璋兵多将
广,羽翼渐丰。此时元璋急于称王。然隐土朱
升剖析天下大势,指出为敌者,东有张士诚,西
有徐寿辉、陈友谅,南有陈友定,东南有方国
珍,早早称王,只能成众矢之的。现在天下大势
未定,群雄逐鹿,不如暂时拥借已称宋帝的韩
林儿,修好于各方,集中打击陈友谅。此为“高
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朱元璋纳之。此
后,灭陈友谅、沉小明王于瓜号江中,障碍即除
才于公元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
面对一触即发的核战争,毛泽东从明史中
又受到偌多启示。
为减少伤亡,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应迅
速挖掘修建防空工事,当核弹袭来时,人们可
躲至地下。
打仗最忌两面树敌,美国急于撤出越南,
我们该送他一颗定心丸吃吃,明确告诉他们中
国无意在亚洲追求霸权,也无意去填补美军撤
离后的空白。
面对苏联的战争叫嚣,我们不能单纯地组
织防御,应该和张爱萍商量一下,可否把即将
实施的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再提前一段
时间。触一触勃列日涅夫的神经。看他还有没
有胆量去动核按钮……
毛泽东虽然躺在水面上未动,却已思贯古
今,神游八极,将一场大战的全局廓括胸中。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有常人无
法望其项背的预见性,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
言:“如果历史能够倒演,8O% 的人会成为伟
人。”
“主席,总理来了,正在客厅等您。”工作人
员打断了毛泽东正在太虚中往来飞梭的思绪。
毛泽东手攀扶梯,走上池岸,用毛巾揩干
身上的水迹。披上浴袍,走进了客厅。
“恩来,坐下说话。”毛泽东气定神闲地说。
“主席,四老帅的紧急报告,您看过了吗?”
由于过度的操劳和过重的焦虑,周恩来的
声音急促、暗哑。
“哦,看过了,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
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毛泽东淡然一笑:“勃列日涅夫怕不怕?尼
克松怕不伯?我不晓得,我想摸摸他们的底
哩!”
毛泽东今天是语音朗朗、谈笑自若。周恩
来心中却如悬巨石,神色忧郁得很。
他为毛主席的安全而忧虑。
“恩来,你读过《明史》没有?我看朱升是个
有贡献的人,他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
对了,他有九字国策定江山,‘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我也有九个字能不能对付核大战?听
好,这九字就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周恩来略一思忖,陡然眼眸一亮。
毛泽东狡黠地一笑,“有没有剽窃之嫌
啊?”
周恩来兴奋地道:“不称霸,好!这下美国
就该放心了。”
毛泽东摇摇头,“只放心不够,人家是老
大,哪能袖手旁观,我想让他们下河趟趟浑水
哩!”
周恩来:“真把美国拖进来,这场戏就有热
闹看了。”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
攻城。”毛泽东点燃了一支香烟,沉吟着说:“勃
列日涅夫是个软耳朵根子,我怕他管不住那个
国防部长哩!”
周恩来始终记挂着自己的使命,趁此亮出
了底牌。“主席,四老帅都认为国庆节苏偷袭的
可能性很大。我看,今年的群众集会怎么个搞
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周恩来的潜台词是:搞集会主席就要检
阅,要检阅就要登天安门。登天安门国家领导
人就要全部亮相。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哦!不搞集会,我看不太好吧!这是不是
告诉人家,我们有点伯?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
要上天安门。我倒想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
力究竟有多大?”
毛泽东的脾气,周恩来是知道的,说不过
黄河,就不过黄河,天王老子也劝不转。
周恩来的浓眉紧紧地锁在了一起。
几十万人聚集在广场上,一旦出现情况,
怎样疏散,怎样隐蔽,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
和其它领导人,怎样才能安全地进入地下通
道?
周恩来反复抻量警报后的五分钟。
如果留有余地,或许只有四分钟、三分钟。
周恩来苦思苦求着万全之策。
毛泽东笑笑,解意他说:“如果实在不放
心,可不可以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呀?
让他们也紧张两天,等明白过来,我们的节也
过完了。”
周恩来心头略松,会意地:“放完后,咱们
再来个秘而不宣。”
“对嘛!这就叫‘兵不厌诈’嘛?”
“主席,您看安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我看不能早,也不能晚,28、29两天就可
以。这事还要和荣臻、爱萍同志商量一下。”
公元1969年9月28日和29日,美国地
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
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
他们马上做出判断: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
一次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这是有史以来
中国进行的第八次、第九次核试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美、苏两国,都在
焦急地等待着中国公布核试验的消息和有关
资料。
奇怪的是,同前六次试验连篇累犊、热烈
庆贺的情形相左,一连几天,中国所有的新闻
媒介都悄无声息,对这两次核试验连一条简短
的新闻都没有播发,好像这事根本没有发生
过。
外电对此议论纷纷、猜测颇多。其中美联
社播发的一篇评论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即:“中
国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获取某项
成果,而是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
10月1日,毛泽东和其它国家领导人登
上天安门,检阅了游行队伍。
当晚,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到天安门广
场,在人民群众中间席地而坐,兴致勃勃地观
看了节日的礼花和五彩缤纷的焰火。
毛泽东,真乃神人也。
[取材自陈志斌、孙晓《冰点下的对峙》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