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科学史(上) >

第27部分

科学史(上)-第27部分

小说: 科学史(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的。培根自己在实验领域中,对于认识自然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或成功的贡
献,他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在范围方面也是野心过大了,在实践方面,也是根
据太不足了。但是,他是首先考虑归纳科学的哲学根据的人,对于十八世纪
法国百科全书派学者有根深的影响。他凭着自觉的力量与政治家的辩才所提
出的见解远远超过他的时代。经院哲学不但过时而且陈腐了,哲学思想界正
在震动,期待着变化,就在这时,培根指出了一条更广泛地更正确地认识自
然界的大致上正确的康庄大道。

刻卜勒

哥白尼的学说在天文学上引起了一场革命,事实上在一般科学思想上,
也引起一场革命。不过哥白尼主要是数学家,对于自然知识没有增加好多新
的事实。把行星运动的详细情况更精确地记录下来的第一位天文学家,要算
是哥本哈根的第谷·布拉埃127(Tycho brahe;1546—1601 年)。他并没有
采取哥白尼的全部体系,而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运行,而行星则围绕太阳运行。
他经过几次迁徙,终于定居在布拉格,并得着约翰·刻卜勒(John Kepler,。。 
1571—1630 年)参加他的工作,后来就把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遗留给刻卜
勒。人们常认为刻卜勒的成绩在于归纳出和证明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命题或“定
律”,这三个定律以后成了牛顿天文学的基础。如果我们只研究纳入牛顿科


学中的成果,一方面就给刻卜勒的形像涂上太现代的色彩,另一方面也忽视
了他的心理态度的历史渊源。在哥白尼工作后面,我们可以看见毕达哥拉斯
和柏拉图的影响;在刻卜勒的著作中,它们显然表现于他们的数学方法上。

刻卜勒的正式职业主要是编辑当时流行的占星历书。虽然他以讽刺的口
吻提到过这个利润丰厚的职业对于天文学家的价值,可是他却是一位占星术
的信徒。同时他确是一位杰出的、热心的数学家;他之所以相信哥白尼体系
正是由于哥白尼体系具有更大的数学的简单性与谐和的缘故。他说:“我从
灵魂的最深处证明它是真实的,我以难于相信的欢乐心情去欣赏它的美。”① 
哥白尼对太阳赞美不置,刻卜勒更是变本加厉,他把太阳看做是圣父,把恒
星的天球看做是圣子,把居于其间的以太——他认为太阳的能力是通过以太
推动行星在其轨道上运行的——看做是圣灵。

刻卜勒深信上帝是依照完美的数的原则创造世界的,所以根本性的数学
谐和,即所谓天体的音乐,乃是行星运动的真实的可以发现的原因。这是鼓
舞刻卜勒辛勤工作的真正动力。他并不是象一般人所想象的,在乏味地寻求
牛顿后来加以合理解释的经验规则。他所追求的是最后因:即造物主心中的
数学的和谐。

亚里斯多德认为物质的终极本质在于不能再分解的质的特征,所以如果
一棵树使观察者眼中产生绿色的感觉,对观察者来说,它的实在和本质就在
于绿这种特性。但在刻卜勒看来,知识必须是定量的特性或关系,所以量或
数才是物的根本基础,比其他一切范畴更在先,更重要。

以刻卜勒定律的名称在科学中保留下来的三条概括的归纳128 是:(1)

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在其一个焦点处;(2)太阳中心与行星中心间

的连线在轨道上所扫过的面积与时间成正比例;(3)行星在轨道上运行一周

的时间的平方与其至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例。在这三句简单的话

中,刻卜勒把他的前代及同代天文学家所得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大量知识,

加以总结并系统化了。

在这三个定律中,刻卜勒尤其喜欢第二个定律。既然每个行星都为一个
“常在的神圣因”,即亚里斯多德的“不动的原动者”所驱策,它们应该以
匀速运行。根据事实,这个观念是非放弃不可了。但刻卜勒仍然把线段的均
匀改为面积的均匀,从而“挽救了这个原则”,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哥白尼学
说揭示出来的许多数学关系中的三个吧了。

给予他更大欣喜的另外一个发现,是第二种关系,即距离方面的关系。
如果在包容土星轨道的天球里内接一个正六面体的话,木星的天球就恰好外
切于这个六面体。如果把一个正四面体内接于木星的天球之中的话,火星的
天球就恰好与这个正四面体外切。如此类推,五个正多面体和六个行星,都
是这样。这个关系只是大致不错,而且新行星的发现已经摧毁了它的基础,
但它给予刻卜勒的快乐比以他的姓命名的三个定律还要大些。在他看来这是
天体音乐的新和声,事实上,这就是行星距离所以如此的真正因。因为在他
看来,也正象在柏拉图看来一样,上帝总是在运用几何学。

回到数的神秘学说,竟然会使哥白尼和刻卜勒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它通

过伽利略与牛顿,把我们直接送到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和十九世纪德国

唯物主义者的机械哲学那里去,这真可以算是历史的揶揄之一。

① Burtt,上引书47 页。

伽利略

文艺复兴以后,在人心中沸腾着的某些伟大思想,终于在伽利略

(GalileoGalilei,1564—1642 年)的划时代的工作中,得到实际的结果。

列奥纳多在他所考虑过的无数题目中,已经预兆了现代科学精神。哥白尼在

思想世界发起了一场革命。吉尔伯特说明了实验方法怎样可以增加知识。但

在伽利略身上,新精神比前人更进了一步。他在青年时代信仰亚里斯多德,

成年以后就不再相信亚里斯多德的学说,而把握了新的原则;他了解在现代

的研究中需129 要集中精力,因此,他就比较完备而有条理地研究了一些仔

细选择的狭窄问题,而不象无所不能的天才列奥纳多那样把精力分散在许多

科目上。哥白尼的天文学是根据数学简单性这一“先验”原则建立起来的,

伽利略却用望远镜去加以实际的检验。最重要的是,他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

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

真正方法。

伽利略真可算是第一位近代人物;我们读他的著作,本能地感觉畅快;
我们知道他已经达到了至令还在应用的物理科学方法。过去,人们总是先采
纳一个完备的和自圆其说的知识体系,中世纪新柏拉图主义和经院哲学都有
这样的特色,现在,伽利略放弃了这种方法。事实不再是从权威的和理性的
综合中推演出来的了,也不必再符合于这种权威的和理性的综合了,象在经
院哲学中那样;事实甚至不再是靠这种综合来取得意义了,象在刻卜勒的头
脑中那样。由观察或实验得来的每个事实及其直接的和不可避免的推论都按
照本来面目被人接受,不管人们怎样想把自然界一下子收服在理性的管辖之
下。许多孤立的事实的协和是慢慢显露出来的,围绕着每个事实的窄小的知
识范围,零散地发生接触,也许就融合成一个较大的范围。可是,要把所有
的科学的和哲学的知识融合成一个更高的、统摄一切的统一体,即使还不是
绝不可能的,也须推迟到遥远的将来。中世纪经院哲学是理性的:现代科学
在本质上是经验的。前者崇拜人的理性,在权威规定的界限内活动;后者接
受无情的事实,不管它是否合于理性①。

伽利略首先发明温度计。这是一根玻璃管,顶端有一个空气泡,开口端
则浸没于水内,1609 年他听人说一位荷兰人发明了一种能把远处物体放大的
镜子。伽利略就根据他对光的折射的知识,立刻制成一个同样的仪器,而且
很快就制出一个相当好的仪器,能将物体的直径放大三十倍。从此,新发现
立刻接踵而来②。月球的表面,哲学家从来就认为是完全平滑而无瑕疵的,现
在看出盖满了130 斑点,说明有崎岖的山脉和荒凉的山谷。从前所看不见的
无数星星,现在也闪烁在眼前了;自古以来不可解的银河问题,现在也得到
解答了。人们现在看见,木星在它的轨道上伴随有四个卫星,并有其可量度
的周期;这是地球和月球象哥白尼所说的那样围绕太阳运行的模型,只不过
更加复杂和可以看见而已。帕多瓦的哲学教授不愿意去看一看伽利略的望远
镜,而他的比萨同事们则在大公爵面前竭力想用逻辑的论据证明,“他仿佛

① A 。N。 whitehead,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Cambrirde ;1927。
② 
Galileo Galilei; The Sidereal Messenger; Venice,1610,cuoted in Reo…dings in the Literature of 
Science;bridge 1924。 


是靠了巫术的符咒似的,把新行星从天空咒了出来”。

靠了望远镜的帮助,伽利略用人人可以复按的事实证明了天文学的新学
说,而在那时以前天文学的学说是仅仅建立在先验的数学简单性的根据上
的。差不多和伽利略同时,英国数学家,在把代数学改进为现代形式方面有
很大贡献的哈里奥特(ThomasHarriot),也用一具望远镜观察了月球与木星
的卫星,不过他生前没有把他的发现刊布出来③。

伽利略的主要的和最具独创性的工作是为动力学奠定了基础①。这时,静
力学方面已经有一些进步,布鲁日的史特芬即史特维纳斯(1586 年)尤其有
贡献,他在斜面和力的合成,以及流体静力学的水压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
可是人们关于运动的观念,仍然是未曾经受训练的观察和亚里斯多德理论拼
凑而成的大杂烩。物体被认为有所谓本质的重或轻,并且用和自身的轻重成
比例的速度下降或上升,因为它们以不同的力量,“寻找它们天然的位置”。

1590 年左右,史特芬与德·格鲁特(deGroot)在德尔夫特(Delft)
证明轻重两物同时坠落,则同时到达地面②。伽利略也许重做了这个实验

(好象不是在比萨斜塔上),因为他早说过炮弹并不比枪弹落得更快③。

哥白尼与刻卜勒证明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运动可以用数学方式表达。伽利
略觉得地球的各部分在“局部运动”中也是按数学方式运动的。于是他想要
发现的不是物体为什么降落,而是怎样降落,即是依照怎样的数学关系而降
落:这是科学方法上的一个大发131 展。

物体以不断增加的速度降落。这种增加的定律是怎样的?伽利略的第一
个假设,就本身言是很合理的。这个假设认为速度与降落的距离成比例。但
这个假设含有一个矛盾④,于是他试用另一个假设,即速度与降落的时间成比
例。这个假设经证明没有什么困难,于是伽利略演绎出它的结论,并和实验
的结果比较。

物体自由降落时速度太大,用当时已有的仪器不易量度,更难得到精确

的结果,所以须将这个速度减少到便利的限度以内。伽利略起先认为物体沿

斜面降落所得到的速度,与垂直降落同一距离所得到的速度一样。他于是用

斜面实验,并发现他量度的结果与根据下列假设及其数学谁论计算出的结果

相符。这个假设就是:速度与降落的时间成比例;这个假设的数学的推论是:

物体降落经过的空间按时间的平方而增加。他还再度发现另外一个事实:摆

的振荡周期与摆幅无关(小摆动时);可见在等时间内重力以等量增加摆锤

的速度。

伽利略还发现:如果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时,球滚下一个斜面之后,可

以滚上另一个斜面直到和出发点一样高的地方,而与斜面的倾斜度无关。如

果第二面是水平的,这个球将以恒速在这面上不断地向前跑去。

③ Dich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① E。N。da C。 Andrade; Science in the Setienfeenth Century,1938;E。Mach,Die Mechanik ininhrer Entwickelung 
1883,TL MeConmack,London, 1902。 
② 
Whewell;上引书Ⅱ卷46 页;G。Sattol1, Isis, No。 61, 1934,P。 244。 

③ E。N。Dda C。 Andrade, quoting Wohlwill, Galilei(vol;I;Hamburg,1909);Gerland, Geschichte der 
Physik;1913;Isis, 1935; P。 164; Nature 4Jan。 1936。 

伽利略的证明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但帕布罗德(Broad)所指出的,从静止开始。物体不能有速度,除非
已经落了一段距离,而且不能阵落一段距离,除非已经获得一点速度。


除了希腊的原子论者与少数的现代人如列奥纳多和邦内德提
(Benedetti,1585 年)之外,人们一向假定每个运动都须有继续不断的力
去维持它。行星必须有业里斯多德的“不动的原动者”或刻卜勒的太阳经过
以太的作用,来维持它们的运行。但经过伽利略的研究,人们才明白:需要
外力的不是运动,而是运动的产生或停止或运动方向的改变。物质既然具有
惯性,行星系一旦开始运动,就不需要力去维持行星的运动;虽然必须找到
一个原因去解释它们为什么不断地离开直线路径,而在围绕太阳的轨道上运
行。在此以前就是正确地提出这个问题也不可能,但现在解决的途径已打开
了,而解决的人就在眼前,因为牛顿就出生在1642 年,即伽利略死去的那一
年。

伽利略在动力学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发现。在他以前抛射体的路径,
已经是一个猜测纷纭的问题。伽利略看出抛射体的运动可以分析为两个成
份:一个在水平向,速度恒定不变,一个在垂直向,遵循落体的定律。这两
个分量综合之后,即得路径为抛物线。

伽利略的哲学思想,一方面接近刻卜勒。另一方面接近牛顿。和刻卜勒
一样,他要寻找自然现象间的数学关系,但他所找的不是神秘的原因,而是
要了解支配自然变化的永恒定律,不管“自然的理由是人类所能了解或不能
了解的”①。

由此可见伽利略已经远远离开了经院派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在这哲学
里,整个自然界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