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蒙牛内幕 >

第18部分

蒙牛内幕-第18部分

小说: 蒙牛内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液态奶2003年的增长速度是60%左右,并非25%。2003年,乳制品全行业销售额增长量约为90亿元,蒙牛一家的增量占了30亿元,为全行业总增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蒙牛和伊利两家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2003年底约为40%,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液态奶市场60%的高增长基础上的。文稿全然不顾整体蛋糕做大的事实,把蒙牛2004年的增长基础诬为“让数百家小企业死亡”,有包藏祸心之嫌,似乎意欲激起同行的仇视。

  诋毁三:假新闻完全歪曲了蒙牛招聘人力资源总监之事,以此得出所谓“人力资源危机”。

  某同志曾到蒙牛人力资源总监岗位上应聘并试用,但试用期满时,双方就认为彼此不合适,所以未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另外,该同志本人表示从未接受过采访。因此,报刊所登的关于他的“故事”纯属谎言。

  诋毁四:假新闻说别人有养牛园区,而蒙牛没有。

  实际情况是,蒙牛是同行中第一个建立养牛园区的企业,截至2003年底,已建立了500多个牧场园区,在同业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

  假新闻还谎说当时全国奶源年增长量是12万吨,以此证明蒙牛的增长计划失去理性。事实上,单蒙牛一家的奶源年增长量就达50万吨,由2002年的30万吨增长为2003年的80万吨!

  诋毁五:假新闻打着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幌子来评价蒙牛;通过“空中打击”来抑制蒙牛的发展势头。

  一些工作才几年,从未干过一天乳业的人,在文中摇身一变,成了乳业专家、学界权威,大放厥词;而对另一些真专家的语言引用,则干的是“移花接木”的勾当。

  诋毁六:歪曲沈阳奶款风波真相,非议蒙牛的诚信问题。

  实际上,蒙牛从没拖欠过奶农一分钱奶款,都是按月结算。

  企业收奶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通过中间商收奶。在这种收奶模式中,企业和中间商具有契约关系,中间商又和奶农具有契约关系,企业与奶农没有直接契约关系。沈阳的情况正是这样。沈阳地区的240万元奶款早就由蒙牛支付给了沈阳地区的中间商,但这个中间商不与农民兑现契约,携款潜逃。为了查清事实,农民于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

  蒙牛在帮助奶农弄清事实真相后,为了让农民过上一个快乐祥和之年,于2004年春节前夕,再次拿出240万元,把中间商卷走的奶款垫付给了奶农;而企业遭受的损失,则只有等案件有了结果后再说。在这件事中,由于蒙牛没有直接与奶农签过约,因此并无法律义务,但为了奶农的利益不受损失,蒙牛毅然决然负起了道义责任。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这样承担法外义务的做法,在假新闻制造者的笔下,却变成了诚信的“败笔”,不知其歪曲事实、暗箭伤人的一系列行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诚信?

  老牛的助手卢建军一语中的:我们创造历史,有人却想篡改历史。

  2。狐狸露出尾巴

  如此泛滥成灾的假新闻诽谤,绝不会是媒体的自发行为。

  主管营销的孙先红开始在新闻圈里调查。

  2003年11月,一家媒体将一整版软文广告传真到蒙牛,并说“不明白蒙牛为什么要搞一场自己骂自己的公关策划”,请投放者蒙牛核实签字。这是一篇运用“春秋笔法”撰写的充满“莫须有”的文字。蒙牛当即告诉报社:其并非蒙牛投放,请撤掉。报社说:那不行,10万元广告费已经打到了报社。不得已,蒙牛人将计就计,用真广告换下了假广告。

  这一事件表明,问题比想像的更严重:有人居然冒用“蒙牛”的名义,用刊登广告的形式,发表诽谤蒙牛的假新闻,“打着红旗反红旗”!

  同年12月初,《××××画报》上的一篇同类文章,引起了蒙牛高度重视。在那篇文章的末尾,不同寻常地写明了稿件来源:北京未晚国际品牌传播机构。

  孙先红很快找到了未晚。起初,未晚工作人员的态度很好,请孙先红进了会议室静候。但该公司的负责人始终拒不露面。被激怒的孙先红临走时警告该公司员工:蒙牛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们在损害蒙牛的利益!

  当时孙先红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叫停此事,就既往不咎。

  然而,这次警告并没有起到作用。其后,该公司变本加厉地向国内各大媒体以购买广告的形式大面积发稿。

  3。警方调查:诽谤者来自同行

  忍无可忍,蒙牛不得已向警方报了案。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市市委书记牛玉儒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和安排侦破工作。

  《中外管理》杂志的记者记述了他们的调查结果:

  事关重大,呼市公安局非常重视,当即调集了精兵强将,迅速赶赴上海、北京调查取证。

  面对警方的质询,有些报刊的负责人在法律的威严和压力下很紧张,甚至汗流满面,很快便承认了存在公关公司贿赂该报刊相关人员的事实。

  期间,去某报社取证的路上,××品牌传播机构的负责人还给孙先红打过电话,问他警方是否在介入调查,以及能否和解。孙先红当即回答:既然报了案,就不是他能阻止得了的……

  2004年2月的一天,该品牌传播机构三位负责人准备携笔记本潜逃。但殊不知,该负责人的电话、手机早已被警方监控……当夜,公安人员从该公司的办公室抓捕了这三人。

  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当该机构电脑里未及删除的大量资料被调出后,蒙牛的人当场就傻了!因为打手背后有主使,运作此次恶意诽谤的,不是别人,竟然是一同行著名企业××!而在此之前,蒙牛从未怀疑过会是××!

  根据警方取证资料显示:北京××品牌传播机构自2003年6月以来相继两次与××签订合同,并制定了六次行动方案(其中,五次得逞,一次未遂),分别是:

  1。“霹雳”行动(公关公司2003年9月实施了针对××事件的“霹雳”行动。打击策略是用大稿件、强势媒体、大范围突然出击,一次性震动市场!同时不留痕迹,让蒙牛不清楚是谁在打击它,无反击对象。获得××资金支持30万);

  2。“雷霆”行动;

  3。“航空奶”行动(2003年10月实施了航空奶阻击方案。获得××资金支持21万);

  4。“广告标王”行动;

  5。×ד号外”行动;

  6。打击“概念营销”整合行动。

  该品牌传播机构策划、制定的“六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针对蒙牛的打击方针:“擒牛”、“斗牛”、“打牛”,最后把“猛牛”变成“病牛”,直至“死牛”!经警方核实:该机构在实施五次行动中,共签订合同款总额59217万元,在全国几十个省会城市各大报刊网络发表诋毁蒙牛文章230多篇。

  下面我们来看作为第五次行动的《“号外”行动》,即《穿透:×ד号外”行动整合计划》。整个方案的公关思想是:攻心。该公关公司为这次的空中打击规划的时间为2003年11月24日~2004年1月18日。

  该计划内容如下:

  实施背景:

  蒙牛动作频繁(神五、标王、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候选人等),故此,要整合资源、梳理事件,对蒙牛进行系统、全面的压控。

  实施目的:

  “打击”蒙牛的企业诚信度;“压制”蒙牛凶猛的公关动作及市场发展,拖延其上市时间;“缓解”蒙牛对××造成的压力;“弱化”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之后蒙牛的宣传气势及降低牛根生的社会形象;“营造”2004年××良好的竞争环境。

  实施计划:

  简单:通过第三方(专家)的声音以达到打击对手之目的;

  快:行动快速、反应快速;

  狠:直击核心;

  隐:暗渡陈仓、无形打牛。

  传播区域:

  国内乳品重点市场: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陕西、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网络媒体,总体上形成覆盖广泛、重点突出效果,引起规模效应。

  文章标题:

  “蒙牛怎么了?”、“蒙牛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株”、“蒙牛真猛吗?”、“从买断央视A特段广告看蒙牛5月上市”、“蒙牛:速度,还是健康”、“蒙牛:飞得高,摔得狠;只要速度,不要诚信”……

  费用总计:

  媒体合作费:39家平面媒体、2家网络首页——35588万;公关服务费——5338万;管理费——1068万;税金——2436万。总费用4443万。

  付款方式:

  甲方先行支付乙方100万元作为启动费。余下部分于活动完毕后支付。

  结束语:“本项目是在前期系列打击蒙牛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运作的,从媒体的选择、稿件的篇幅及文章的选题等方面均体现高度、广度、力度,对蒙牛形成穿透性打击。在时间上必须要快,要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

  4。诽谤者:不计代价

  在北京、内蒙古两地警方的联手出击下,一个由某乳制品企业出资600万元扶植的新闻诽谤联盟彻底破产。至此,中国新闻史上涉案金额最高、波及媒体最广的不正当竞争案,终于水落石出。

  但是人们不禁要问,这家竞争对手为什么如此不择手段?

  《新京报》2004年12月发表的一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幕后新闻”。这篇报道在“竞争失策”一节中写道:

  1999年的时候,俞曾向×建议,蒙牛刚“起来”,打他还是比较容易。×说现在打蒙牛,等于抬举它了,它的知名度就上来了,不用去管它。

  到2003年,×就开始着急了,担心牛根生有资金进来就很难对付,因为×心里清楚牛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2003年9月份,×策划对付蒙牛。俞从美国请来一位著名咨询公司的咨询师进行策划……这个计划很保密。俞伯伟当时引用了美国对付前苏联采用的阿波罗计划,也把这次计划取名“阿波罗计划”。

  ×当时是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杀死蒙牛。当时研究了很多方案,但都没有通过。有一次×曾拍着桌子说,你们要知道,我和牛根生已经走不到一起了,不可能合作了,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要看财务报表上是否有盈利。×一连否定了三个方案。

  最后确定,这个计划就是进行“特价战”。特价一般指临时推出的一种促销策略,但特价在Y公司一直存在,实际上就是在打价格战。液态奶近期销售额外界说下降一亿多,其实不是产品没有卖好,而是实行特价的结果。

  今年初,有媒体上刊登了《Y身边的危机》一文,×以为是蒙牛动用公关公司做的。他就启动了企业内部的一些资源,利用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向蒙牛发动进攻。蒙牛告到当地的公安,公安部门查到了一些Y公司做手脚的资料。

  说×以为《Y身边的危机》是蒙牛动用公关公司做的,这大概是俞先生对×先生的误会,或者纯粹是×先生为自己的不法行为有意寻找的托词与借口。因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看了那组报道,都不会得出“竞争对手操作”的结论。理由有二:一是写《危机》的记者既采访了Y公司,也采访了蒙牛,而且以采访Y公司为主;二是《危机》三个分篇中有一篇是对×先生的专访,长篇对话里表达的完全是×先生的宏图与Y公司的愿景——蒙牛如果背后使手脚,怎么会如此南辕北辙地为竞争对手“作嫁衣裳”?

  5。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法制日报》记者于2004年2月底采写的《盼着别人倒霉,就是自己发财》报道,对假新闻诽谤事件,从法理与伦理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一)公关公司“引火烧身”

  前不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一起新型商业刑事案件。2月9日晚,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未晚品牌传播机构,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查封,该公司的电脑等物品被扣押,公司负责人等3人被拘留,目前被拘押在呼和浩特市第三看守所。

  未晚品牌传播机构(以下简称“未晚公司”)可以说是江湖老手。然而这一次,却因为他们的“霹雳”策划把自己先“穿透”了。

  呼市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案件是根据刑法第221条按照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办理,类似这样的案件在内蒙古是第一例,在全国也不多见。

  刑法第221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商战”中不光彩的第三方

  “未晚”构不构成犯罪,现在断言为时尚早,一切在法律程序上仅仅是个开始。

  不过,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是,这一事件又为当代商战增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公关公司是厂商的延伸,没有厂商的要求,何来公关公司的跑前跑后?“未晚”的背后同样站着另一家厂商。

  魔鬼词典给公关的定义是:为优秀的吹牛者找好牛,为好牛找优秀的吹牛者。不过,在商战惨烈的氛围下,在公关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公关也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内涵:盼着别人倒霉,就是自己发财。在粉饰自己东家时,如何能打击它的竞争对手也是公关公司常用的伎俩。假道另类,把自己的竞争者斩杀于无形,借力公关上下其手,早已司空见惯。

  有人说,企业的商业信誉就如同玻璃做的,一旦破碎就很难补全。不难发现,在很多时候,一些小企业急于占领市场份额的做法就是攻击著名大企业。

  市场的发展需要竞争,竞争才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正是因为激烈角逐,才使产业发展,消费者最终得到实惠。在竞争中人们希望看到的是把全部精力放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上,而不是窝里斗,起哄架秧子,把对方置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