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海尔管理模式全集 最新版-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中的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都有用武之地,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而且是处于自觉状态之中,是比
刚性管理更高的一种用人境界。
学习团队,互助互动
在新的培训模式中,教与学、训与被训的关系发生了彻底变化。由于“互动”是以平等的交流、讨论
为基础的,所以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我说你做”、“我训你听”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培训方式在海尔是
行不通的。
海尔提出“建设互动的学习型团队”,其中的“互动”是什么意思呢?海尔人做如是解释:每个企业
员工的心智都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体”,而其潜意识则是一种磁体。当你去行动时,你的磁力就产生了,
并将财富吸引过来;如果一个人的心智能与更多的“磁力”相同的人的心智相互激荡,就可以形成一个强
大的“磁场”,这个磁场的创造力量将会是无与伦比的。互动就是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力量的结合,
就是让海尔每个细胞都动起来,使集团的创新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的过程。
互动的关键是领导。没有思路的领导不想互动,没有控制力的领导不敢互动。张瑞敏提出,领导必须
破除“真理在我手中”的思想,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就是要让整个组织的所有层次、所有人员都有学习
的习惯,都有思考的习惯,这种学习和训练必须是全员性的,而不仅仅是领导才学习,才思考。
互动的主体是员工。海尔人认为,如果海尔的每个班组、每个车间、每个工厂都能成为小的互动的学
习型团队,那么集团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互动的整体。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现学现用,立竿见影。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
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他们坚信,一个互动的学习型的海尔就意味着
比竞争者更快的学习能力,更快的把学问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迁移能力,这是海尔赢得未来竞争的最终优势。
海尔不断地在企业中营造平等、和谐、求学、上进的氛围,让每一位员工都明了为什么要过有愿景的
生活和怎样认识自己的心智模式。让企业员工都来考虑,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未来几年你该怎样工作和怎
样生活。其次创建了与企业愿景相一致的企业文化,把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演讲、讨论、训练等形式,使
其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共识,成为企业文化的主线。长期坚持,使共同学习、共同讨论成为员工彼此交往的
主要方式,成为员工生活的一部分。
就是依据这样的思想,特别是围绕“互动”的理念,海尔逐步创造出了多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员工培训
模式。
比如,实战技能训练。这是海尔培训工作的重点。这类培训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现场,二是要即时,
三是讲实例。具体说,就是抓住实际工作中随时出现的或好或坏的事件,当日利用班后时间在现场进行讨
论分析,针对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或倾向,总结经验或教训,统一员工的认识或行为。然后利用现场看板
形式公之于众,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对非常典型
的事件,还要在集团报《海尔人》上公布,在集团范围里讨论。在员工文化培训方面,海尔还进行了丰富
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及文化氛围建设,如通过员工的画与话、灯谜、文艺表演、找案例等用员工自己
的画、话、人物、案例来诠释海尔理念,从而达成理念上的共识。
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多以这种在现场研究案例的方式进行,每日的日清会、每周的专业例会、每月的8
号会都可以说是案例讲解分析会,是最有效的管理人员的现场培训。并且他们还实行了将管理考核单变为
互动培训单的形式,把索赔制度变成了索学制度。
在新的培训模式中,教与学、训与被训的关系发生了彻底变化。由于“互动”是以平等的交流、讨论
为基础的,所以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我说你做”、“我训你听”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培训方式在海尔是
行不通的。在培训现场,教师和领导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他们至多也只能以讨论会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大
家所关心不仅仅是答案是什么,而且更热衷于讨论寻找正确答案的最佳途径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无论
是管理者还是教师,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如果不了解情况,就可能被“互动”得哑口无言。所以,在海尔,
即使是专职培训师要做到称职也是极不容易的。除了要接受严格的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外,还要面对每月
一次的工作考评。这种考评不是看你教了多少内容,说了多少话,而是要看你引导和参与学员“互动”学
习的效果如何。海尔有句话,叫做“好老师不在讲台上,而在学员中”。
张瑞敏说,海尔要尽快使每个员工都成为符合国际化要求的,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博士经过十年之功提炼、总结出的一套系统的、
操作性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方法。圣吉博士的巨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
组织艺术与实务》出版后,迅即从美国辐射全球,被国际企业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圣吉给
学习型组织下的定义就是:“通过培养弥散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
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海尔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学习型组织,海尔集团为培养出国际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为内部员
工专门兴建了这样一个培训基地,始建于1999 年12 月26 日。它是完全按照现代化的教学标准来建设的,
并与国际知名的教育管理机构合作,举办系统的综合素质培训及国际学术交流。每位学员都带着创新的动
机和现有的创新成果到海尔大学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学习,寻求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并总结成模块,
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在新的创新模块平台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创新,从而形成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
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如果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
识、新技术、新思想拿出来和其他团队成员分享,集体的智慧势必大增,团队的学习力就会大于个人的学
习力,团队智商就会大大高于每个成员的智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以,企业就要打造好新型的学习性
组织,在组织层面上尽快地建立一整套现代化管理和激励体系和能够支持招聘、挖掘、培养、激励和发展
人才的公司治理结构、文化理念和激励机制,并适时提供必要的训练,以求更好地整合、分享员工的知识。
哈佛观点:让你的员工都创新
安德烈亚:“没有英雄的国家是个不幸的国家。”
伽利略:“不。需要英雄的国家才是不幸的国家。”
——二十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布莱希特《伽利略传》
伽利略说得对。在每一个员工都敢说真话,做实事的企业中,权威的树立并不是最重要的。从政治家
到企业家,失败常缘于被众人的期待架空。权利和威信的集中和过于强调固然有利于调动全体的力量做事,
但如果过于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很大可能会造成独断专制的后果,同时还会压制所有下属的个人创造力,
限制了更出色的决策、建议的采纳。
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 个百分点,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将提高5 个百分点;员工满
意度达到80%的公司,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20%左右。那么,如何才能让员工满意呢?
答案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干,调动他们的能动性。精明的企业善于利用无形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确确实实把员工的发展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予他们创新和发挥的广阔空间。员工最喜欢的就是能够给
他们授权赋能的公司。惠普负责桌面电脑的美国市场经理马克。博格说:“对我们来说,授权意味着不必
由管理人员做每一项决策,而是让基层员工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20 世纪80 年代,哈佛商学院的学者们就已经充分论证:授权是成功管理和领导的因素,但是管理
人员们都急于在企业的晋升阶梯上不断爬升,宁愿每天工作12 小时以上,也不愿授权让其他人来干,以
避免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甚至架空自己的权利。在企业裁员的过程中,授权管理还可能被看成是软弱的
表现。
20 世纪90 年代,这种态度发生了改变,授权不再是管理人员偶尔的宽容,而逐渐成为一种必需——
授权的时代来临了。在知识与信息时代已悄悄降临的今天,企业效益的来源和发生,既不是来自组织内部
资本投入的生产能力,也不是来自于组织外部的顾客满意程度,而是来自于今天我们经常谈论的、司空见
惯的“知识”。知识只能来自于个体,个体贡献的知识造就了组织成就。就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在“知
识社会”里,是知识的运用者和制造者,而不是传统的“资本家”的投资,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事实
上,早在半个世纪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索洛,就发现资本投资对美国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只
占1/8。
过去,人们通常会说,个人是因为存在于组织中,才因此有了个人成就。但是现在,这个次序被颠倒
过来了,是个人巨大的知识贡献造就了组织成就,或者说,个人成就不再是依赖于组织而出现。企业组织
成果的出现,也不再是依赖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紧密无缝的衔接,而是取决于个体自身自由空间的大小;以
知识为工作技能的知识工作者,他们的个人自由空间越大,他们贡献的成就可能就越大。
这个事实证明了一个结论:传统企业的强迫或变相强迫个体认同组织价值观的做法,其实正是知识工
作者效率下降和流失的罪魁祸首。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权力或权威管理限制和强令个体执行的办法,将成为
未来企业成果降低的最主要因素,而个体自由空间的大小,将成为决定组织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员工能成功完成公司的任务,定会信心十足地参与决策过程,”加德士石油马来西亚有限公司
主席兼执行董事罗伯特。格雷戈里认为,“员工全情投入,企业当然能够繁荣昌盛。”如果企业赋予员工
参与决策的权利,就会缩小员工与管理者的距离,员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积极性也随
之高涨。这种全员参与决策的制度激发了员工潜力,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参与决策制已在美国许多企
业,以至世界各地使用和发展着,实践证明:一旦劳动力参与管理,生产效率将成倍提高,企业的发展将
会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将所有能够下放到基层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对员工报以信任的态度
并不断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是管理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得到员工的广泛支持,那种命令式的家长
作风需要完全地排斥在外。
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会成功地下放权力,让每一位下属都有机会,都能为工作的完成做出贡献。授权
并不表明会失控,只要经理人在一开始即已制定了明确的远景目标,并建立起明确的运作架构,在此架构
下,授权赋能,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创新,可以成为企业向前飞驰的主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在有效地改造自身,使组织变成工作团队的集合,由各种角色所构成的金字塔形
的等级组织逐渐被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现代组织所取代。管理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个体创造
出更大、更自由的个人空间,并由此获得个体的知识创造所带来的丰厚的贡献果实,他们不再被假定拥有
一切答案,而是尽力给他人授权赋能,引导和协调员工,使他们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第5 编市场运营模式
海尔的市场运营创新了服务和渠道:充分融合其3C 渠道, 并迅速扩展渠道至三级以下城市,出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每一
个角落,甚至覆盖到边远山区以及国际渠道的非洲地区;“海尔服务”是服务与产品的整合,以为顾客创造最大价值为目的,
通过为顾客提供零距离和满意最大化的优质服务,赢得顾客的心和对海尔产品的美誉。
3c 渠道融合
在新的3C 融合生态环境当中,海尔拥有一条全新的纵向产业价值链,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全面向3C 融
合包括IT 企业、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渠道代理商和用户在内的有机网络。
2005 年,业界人士无不惊叹海尔电脑是“IT业界最黑的黑马”。2005 年以来,海尔在IT 领域以每月
100 家店的速度全面展开IT 渠道的攻势,以月环比50%、同比3 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刺激着业界的每一
根神经。全球著名咨询公司IDC公布了“2005年中国电脑市场各品牌份额排行榜”,海尔电脑凭借“润眼”
等差异化产品卖点和海尔品牌的强大拉力,从2004 年的二十名直接上升到2005 年第四季度在中国的所有
品牌中排名第六,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四,同时海尔笔记本凭借MTBF 的6 万小时无故障运行的高质量,
跻身国产品牌前四强。
海尔电脑作为IT 界的“后起之秀”,能够迅速跻身于国内IT 精英的行列,靠的就是“一切以客户为
中心”的理念,再把这种理念贯穿于实际行动的细节当中。依托其能直面终端用户的特点,海尔电脑走了
一条具有创新性的渠道之路,即先以国美、大中、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