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科学史(下) >

第26部分

科学史(下)-第26部分

小说: 科学史(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

新生的婴孩不学而能的反应为数甚少,仅仅有呼吸与啼哭等基本动作。
只有高声或骤失支持能引起他的畏惧。但只要某种条件几次伴随这些事件发
生,小孩不久就学会对这种条件产生畏惧,而不问其间是否有真实的联系。
换言之,即条件反射已经建立。这种条件反射一经建立之后,就只有通过打
破自动的联想的“非条件化”的缓慢过程才能废止。

据沃森说,思想是一种第二性的产物,它是逾过语言的习惯缓慢地获得
的,正象打网球与高尔夫球的技巧是通过肌肉活动得来的一样。小孩喃喃自
语,是外来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射行动,心灵上的形象是以词为中心而建立起
来的,以后小孩才逐渐知道不高声讲话要更好一些。但他以为,刺激总是要
引起不完全或不发声的言语。如果我们真的要思想的话,实在是先说而后想。

这一理论的确有几分真理。凡是注意倾听茶余闲话或政治辩论的人都不
能加以否认;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这一理论也有不少可以学习之处。可是它
的哲学意义却不应给予过高的估价。如果说按照机械学的定义,人可以看做
是一架机器的话,那么,在行为主义者眼里,人就仅仅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① 
C。S。Myersand F。C。Bartlett,Text。Book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Partsland 2,Cambridge,1925。


因为行为主义,从它的定义与定理来说,只是一门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
系的学问。就行为主义的成功方面而言,它证明它的假设导致与事实不相违
背的结果,但这些假设的最后实在性的证据,不管它的价值如何,是形而上
学的,而不是科学的。

现代心理学,在工业问题上有一个实际的用途。工业活动需要人来做,
而人是有情绪、偏见与冲动的,大半很难服从理智或“开明的自我利益”。
工业心理学家的职责就在于研究这些因素和更简单的因素,如疲乏之类,这
样来调整工序活动,使工作不致引起过分的疲劳与厌倦。

每个人在活动中都有自己的自然的节奏与一定的周期活动速度;如果要
想得到最好的结果,就必须顾及这种个人的特点。工厂里体力劳动的程序,
都经过精密的研究,务使工人的动作简单化,或更有节奏,以避免疲劳,而
增进其生产的效率,在美国尤其是这样。

同样,教育心理学也开始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人
们已经发明了测验儿童的心理活动与敏捷程度的方法,还有日益增多的迹象
说明,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发现特殊才能以决定儿童的前途。

心理学在医学上也日益重要。过去一直有人想要发现与心理变化相应的
脑内的物质变化,但很少成功,就是在疯狂病人的观念和情绪完全错乱的情
况下,生理与病理的测验方法也发现不了丝毫异常的状况。随着每一心境或
思想的变化,的确有物质变化,这是无可怀疑的事,但在还没有确切了解以
前,我们只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心埋与其错乱。现代精神病理学所涉及
的范围较其名称为广,因为变态的研究有助于常态的了解。精神病理学的兴
起主要应归功于弗洛伊德(Freud)的研究成果所引起的广泛的兴趣。他研究
了无意识的行动与其原因。他所用的方法后来形成一种考察心理的方法叫做
“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研究成果在现代心理学里加强了决定论的观念。
他认为自细小的过失一直到最宝贵的信念,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强有力的本
能的作用所致。这些本能随身体而成长;如果它们的发展受到阻挠或歪曲,
它们就可能成为精神不健康的原因。

心理学的另一种应用,就是所谓灵魂的研究,我们还不能断定这种研究
是否能产生有科学价值的结果。在“唯灵论”的现象中,有许多是出于自欺
或有意的诈骗。但在合格的观察者眼里,即使把一切欺骗成分除去,仍有一
些现象不能解释,值得加以科学的研究。要考察这些现象,研究者必须有特
殊才能,对歇斯底里和邪术家的法术都要有一些经验。灵魂研究学会的刊物
中载有许多精细的研究,但唯灵论的解释是否合理,有资格的人士尚无一致
的意见。在获得更多用严格的方法检验过的知识以前,我们最好不下判断。

人是机器吗?

在最近三百年的生物学史上,活力论与机械论互为消长。笛卡尔的二元
哲学认为,肉体与灵魂相反,纯粹是机械的,确实是唯物主义的。十八世纪
中期和末期的法国百科全书派更进了一步。他们把自己的哲学建立在牛顿的
动力学基础之上,以为人(肉体与灵魂)不过是一架机器。这种见解,不但
受到正统派的神学家的批评,而且受到其他作家的科学上更有力的批评。十
八世纪末,主要由于比夏的影响,活力论又复抬头。以伯纳德为领袖的十九
世纪的生理学,加上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引起一种向决定论方向发展的反动,


在德国的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学派与生物学家(如海克尔等)中,这种倾向尤
为显著。

诺登许尔德(Nordenskiold)①与李约瑟②对这场争论的最近历史作了扼
要的叙述。实验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根据力学物理学和化学定律也适用于有
生命物质的含蓄假定,不断地扩大研究范围,以为在这种范围内机械论似乎
足以充分解释生命现象。但有些生物学家,感觉未知的境界还很宽广,或者
对有生命的机体的表面上的目的性深有所感,因此又以为只有把有生命的物
体看做有机的整体,才能解释事实。

在这些研究者之中我们不妨试举几人:冯·于克斯屈尔(VonUexkull),

1922 年以为有生命的机体的特点,在于它们是时间中的单元,又是空间里的

单元;霍尔丹(1913 年)以为在外部和内部环境改变的当儿,动物常有守常

不变的倾向;杜里舒(Driesch)以为胚胎的早期发展只能以一种非物质的导

引力量去解释。他如汤姆生(J。A。Thomson)、罗素(E。S。Russell)与麦克

布赖德(wMcBride)等都在生命的复杂现象中,举出了一个或几个无法给予

机械解释的事例。

至于哲学家里格纳诺(E。Rignano)认为有生命的物质的本质就是有目的

性——有一定目的,力求达到一个目标。这种目的性控制了身体与心灵的生

长与功用,远不是机械与化学的盲目力量所能及的①。例如他说:

有生命的物质从溶解在营养液里的极复杂的化学物质之中,丝毫不差地

吸取可以重建其机体、保持其本来面貌的化合物或化学基。正因为是选择,

这个过程才有显著的目的性。

新活力论者的许多论据,建立在现今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知识的空白

上面。依赖这种暂时的无知是危险的。这些论据已有一些为新近的研究所驳

倒。其他论据,如上面所引的里格纳诺的话,在发表时就已经可以加以驳斥。

我们只须指出:有生命的物质除了吸取重建其机体的化合物外,也能吸收毒

害它的毒物。

洛采认为世界上的机械作用是有绝对普遍性的,也完全是附属性的。只

有机械论的看法才为实验者提供了可用的工作假设。这只是“一种观点”,

但在它的范围以内,它是至高无上的。物理科学从数与量度的角度去看自然,

机械论的思想线索则由心灵的机杼织到它的基本结构中去。目的论的方面同

科学是格格不入的,也必然是格格不入的,虽然它也可能是实在的精神方面

的一部分或整个过程的意义的一部分。

韩德逊(L。 Henderson)提供另外一种解答。他指出环境也象机体一样
带有目的论的痕迹①。生命,至少是我们所知的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仅仅是
由于碳、氢与氧的特殊化学性质以及水的物理性质的缘故。生命也只能出现
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温度、湿度等情况相宜的窄狭的条件范围内。因此,有
机目的论当包含于宇宙目的论之中。

尽管生物物理学家与生物化学家用物理学和化学的概念解释生命现象,
十分成功,愈来愈成功,作为一种哲学看,机械论也还有错误。从笛卡尔以

① 上引书603 及以后各页。
② 
JosephNeedham,ManaMachine,London,l927。

① 
E。Rignano, MannotaMachine,London,l926。

① The Fitness of the Environment。见上引书357 页脚注。

来,机械论者以为物理科学揭示了实在,其实它只是从一个角度来看实在的
抽象概念。因此,人们才周期性地认识到机械论不是对于实在的完备解释,
这就自然要导致活力论,而认为有一种暂时地或永久地与肉体联系着的精神
或灵魂,可以控制或甚至停止物理定律,以达到某种预定的目的。

活力论者的谬误,似乎在于他们企图把目的的概念应用于生理学上的有
限度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按其性质,只能用物理学的分析方法去解决,
至于目的(如果有所谓目的的话)只能在整个机体之中起作用,而且或许只
有在用形而上学的方法研究实在时才能把这种目的揭示出来,因为只有这种
研究才与存在的全体有关①。

我们还必须指出:从1925 年开始的物理学的最近的变化,看来很可能削

弱了机械决定论的论据。哲学给科学上的决定论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一向

是从物理学中得来的,因为人们以为在物理学中,存在着具有数学必然性的

体系。但如后章所述,新的波动力学好象说明测不准原理乃是物质的基本单

元即电子的基础,因此要同时精密测定电子的位置与速度,是绝不可能的事。

于是有人说,哲学上的决定论的科学证据已经被打破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

测不准原理不过是我们的测量系统无力处理这类实体的表现而已。

体质人类学

正如对于化石记录的不断的研究增强了我们对于动植物进化的一般学说
的确切性的信念一样,二十世纪早期的古生物学上的发现,也证实了赖尔、
达尔文、赫胥黎诸人关于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的一般结论的真实性。此外,关
于猿人及各类人种的起源的许多新证据也出现了。我们渐渐明白猿与人可能
早在第三纪的新生代中期就互相分化出来。同时他们的血液相似的新资料则
提供了生理证据,说明他们目前有着密切的亲缘联系。

1901 年,安德鲁斯(C。W。Andrews)在埃及法尤姆(Fayum)发现的化石
也许可以代表现今哺乳动物的祖先,他还预言早期类型的类人猿也可以在那
里发现。这个预言后来在1911 年为施洛塞尔(Schlosser)证实。在喜马拉
雅山麓,皮耳格林(Pilgrim)寻得猿化石,其结构的特点,说明它们是人科
的祖先。1912 年,道森(Daw…son)。。 与伍德沃德(Woodward)在英国苏塞克
斯郡(Sussex)的辟尔唐(Piltdown)地方发现类人的遗骸,埋藏在新生代
第四纪岩石之中,且有粗笨的火石工具。(见书末编者注)

1856 年,在德国尼安德塔(Neanderthal)山谷中第一次发现了尼安德

塔人的骸骨。以后在其他地方又有同样的发现,因而大大增进了我们对尼安

德塔人的了解。这些化石说明尼安德塔人头大而扁平,眉峰凸出,面孔粗糙,

脑虽大但前部却不完全。尼安德塔人所代表的种类的年代当在包括现有一切

种族的所谓智人以前,而且更为凶猛。

尼安德塔人以后,在欧洲有身材高大,头颅椭长的克罗马努(Cro…

Magnon)人,实在是智人的一种。这种人的火石工具比较完善,其洞穴壁上

的图画,颇有艺术意味。其他同时或继起的人种,和克罗马努人不同,分别

命名为索鲁特里安(Solutrian)人,与马格德林尼安(Magdalenian)人等。

这以后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各族人民。他们在游荡中,把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① 
J。S。Haldane,The SciencesandPhilosophy,London,1929。


的伟大文明传播到西欧。

二十世纪初,英法两国的人都普遍地相信相似的文化可以在世界各种族
里独立发生,这信念反使人对于有启发性的相似之点熟视无睹。另一方面,
有一个重要的德国的学派,为拉策尔(Ratzel)1886 年所创立,其后又有施
米特(Schmidt,1910 年)与格雷布纳(Graebnef,1911 年)的研究加以支
持。这个学派认为相似的艺术文化起源于各民族的混合。里弗斯(W。H。R。
Rivers)对太平洋岛屿民族的各种关系、社会组织和语言,进行了足资楷模
的研究,也得

到相同的见解。里弗斯的早死是人类学上一大损失。他在1911 年促请人

们注意德国人的研究成果①。这一理论后来也为研究他种艺术的人所采用。斯

密斯(Elliot Smith)在研究以香料保存尸体的技术时,尤其是这样。事实

上,到处都有建立独石碑柱和其他石结构的风俗,它们的方位与太阳和星星

既有关系,而且又和埃及的模型相似,可见即使种族不一定同出一源,文化

也是同出一源的。

社会人类学

二十世纪内,如果说体质人类学大体上遵循达尔文与赫胥黎所奠定的路
线发展的话,那末社会人类学就开辟了新的途径。这有几个原因:第一,象
里弗斯那样的人久居于原始民族中,对于原始民族的心理有了更亲切的认
识;第二,哈里森(J。E。Harrison)与康福德(F。Mrnford)等人对希腊
宗教进行了研究;第三,弗雷泽、里弗斯、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类学家搜集了
遍及全世界的大量资料。里弗斯的工作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他搜集了不少
关于原始生活的事实,而且因为他引起了一场方法上的革命。他发现以前探
险家用来发问的概括性的话语,完全不是原始人所能了解的。例如问某人是
否可以或为什么可以娶他的亡妻的妹妹,这是无用的话。你得先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