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 >

第4部分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第4部分

小说: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定公十三年》曰:晋赵鞅归于晋。《谷梁传》曰:此叛也,其以归言之,何也?贵其以地反也。贵其以地反,则是大利也,非大利也,许悔过也。
  《国语鲁语上》曰: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肉,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鹿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乎!且吾闻:以德荣国曰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树达按:仲孙它为孟献子之子,字子服。
  《左传宣公二年》曰: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之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
  ○曾子曰:“慎终,
  《礼记檀弓上篇》曰: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又《杂记下篇》曰: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
  《荀子礼论篇》曰: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
  追远,
  《礼记坊记篇》曰:修宗庙,敬祭祀,教民追孝也。
  又《祭统篇》曰: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荀子礼论篇》曰: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
  民德归厚矣。”
  《礼记檀弓下篇》曰:子游曰: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
  又《经解篇》曰: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
  《大戴礼记盛德篇》曰: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
  《泰伯篇》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贾子道术篇》曰:接遇慎容谓之恭,反恭为。厚人自薄谓之让,反让为冒。欣可安谓之煴,反煴为鸷。(煴与温通)安柔不苛谓之良,反良为齿。广较自敛谓之俭,反俭为侈。
  《论衡实知篇》曰: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良恭俭让,尊行也。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则人告语之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礼记坊记篇》曰: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
  《大戴礼记曾子本孝篇》曰: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
  《汉书五行志》曰:《京房易传》曰:“干父之蛊,有子,考亡咎。”子三年不改父道,思慕不皇,亦重见先人之非。
  《子张篇》曰: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书洪范篇》曰: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左传定公四年》曰:管蔡启商,间王室,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以车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己卿上,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
  《里仁篇》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树达按:三年无改,谓事之虽不改而无害者耳。若亲之过失,亲在尚当几谏,不当在不改之域也。鲧之汩陈五行,蔡叔之惎间王室,大禹蔡仲为其子,岂能待三年而后改乎?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记中庸篇》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贾子道术篇》曰: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
  《礼记燕义篇》曰:和宁,礼之用也。
  树达按: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说文》云:和,调也。,调味也。乐调谓之和,味调谓之,事之调适者谓之和,其义一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礼之为用固在乎适合,然若专求适合,而不以礼为之节,则终日舍己徇人,而亦不可行矣。朱子训和为从容不迫,既与古训相违,以之释知和而和,尤不可通,恐未是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曰:解扬曰:信载义而行之为利。
  又《成公八年》曰:季文子曰:信以行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君子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树达按:人初为不义之约言而后不可复,失亦甚矣。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礼记表记篇》曰: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
  《颜渊篇》曰: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礼记表记篇》曰: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
  《泰伯篇》曰:子曰:恭而无礼则劳。
  《礼记仲尼燕居篇》曰:子曰:恭而不中礼谓之给,给夺慈仁。
  《公冶长篇》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树达按:足恭者,恭而不近于礼者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荀子性恶篇》曰: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又《哀公篇》曰:所谓庸人者,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以为已忧。
  《说苑杂言篇》曰:孔子曰:依贤固不困,依富固不穷,马趼折而复行者,以辅足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孟子告子上篇》曰: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梁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荀子正名篇》曰: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佣与庸同,常也。)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鹿布之衣,鹿训之履,而可以养体;局室庐,蓐尚机筵,而可以养形。故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无执列之位而可以养名,如是而加天下焉,其为天下多,其私乐少矣,夫是之谓重已役物。
  《雍也篇》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敏于事而慎于言,
  《先进篇》曰: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冶长篇》曰: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阳货篇》曰:敏则有功。又见《尧曰篇》。
  《里仁篇》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就有道而正焉。
  《荀子劝学篇》曰: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偏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树达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云: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杜注云:曲直也,《论语》此正字义同。
  可谓好学也己。”


学而篇(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宪问篇》曰: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左传定公十三年》曰:卫公叔文子朝而请享灵公,退,见史鳅而告之。史鳅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吾既许我矣,其若之何?”史鳅曰:“无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闻之。戌也矣,其亡乎!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戌必与焉。”及文子卒,卫侯始恶于公叔戌,以其富也。
  未若贫而乐,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曰: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
  《述而篇》曰: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树达按:此孔子贫而乐也。
  《雍也篇》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树达按:此颜子贫而乐也。
  《庄子让王篇》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如寒暑风雨之序矣。
  富而好礼者也。”
  《礼记曲礼上篇》曰: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
  《国语晋语八》曰:赵文子为室,其椽而砻之。张老夕焉,而见之,不谒而归。文子闻之,驾而往,曰:“吾不善,子亦告我,何其速也?”对曰:“天子之室,其椽而砻之,加密室焉。诸侯砻之,大夫之,士首之。备其物,义也;从其等,礼也。今子贵而忘义,富而忘礼,吾惧不免,何敢以告。”文子归,今之勿砻也。
  《礼记坊记篇》曰: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于上,故乱益亡。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曰: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为人要带十围,显宗甚爱重之。及即位,拜为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上。时中兴三十余年,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乃许还国。十一年,苍朝京师,月余,还国。帝临送,归宫,凄然怀思,遣使手诏国中傅曰:“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副是要腹矣。”肃宗即位,欲为原陵显节陵起县邑。苍闻之,据上疏谏,帝从而止。六年冬,苍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许之。苍既至,升殿乃拜,天子亲答之。苍以受恩过礼,情不自宁,上疏辞。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刘宝楠云:无谄无骄者,生质之美;乐道好礼者,学问之功。
  树达按:无谄无骄,止于有守而已;乐道好礼,则进而有为矣。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尔雅释器》曰:骨谓之切,象谓之蹉,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礼记大学篇》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荀子大略篇》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先诸往而知来者。”
  《公冶长篇》曰:子贡曰: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宪问篇》曰: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篇》曰: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里仁篇》曰:子曰: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树达按:患其不能,求为可知,此孔子教人以责己也。患不知人,此孔子教人以广己也。责己者初学者所有事,广己则进德君子之事矣。因人之不知己,反而自省我之不知人,此仁恕之极功也。


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尔雅释天》曰:天北极谓之北辰。
  《孟子公孙丑上篇》曰: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