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袖善舞--管理者人际关系谋略-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把谈话继续下去;同时,你的小动作可能引起对方的误会,以为你没有
耐心再谈下去。
如果你确实有要事在身的话,你不妨婉转地告诉对方改日再谈,并表示
歉意才行。
·不要打听别人的私事。
社会复杂,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有许多事情是不希望别人知道
的。所以,除了对很亲近的人或很熟悉的朋友之外,一般人对于别人的私生
活都不会去询问。有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关切,也要请求别人同意,等别人自
愿地告诉你。倘苦他不大愿意告诉你,你就不应该再去追问。倘若他愿意把
他的事情告诉你,你也不要把此事当做新闻一样,到处去讲。至于偷听别人
的谈话,偷看别人的书信、日记,或其他文件等等,实在是一种犯罪的行为。
·不要借物不还。
在一般社交生活中,总应尽量避免借用别人的财物,除非万不得已,千
万不要犯这社交上的大忌。尤其是手表、车子照相机等是最不放心借给别人
的。这些东西,在自己手里损坏了,没有话说,倘若在别人手中损坏了。心
里总是很不自在,叫人赔偿也不是,不叫人赔,又白白地受了损失,一般人
都有这种心理,因此也都避免向别人借用物件。至于钱呢,那就更紧张了,
人人的收入支出,都有预算,一项一项分配好了,倘若借了不还,岂不打乱
了别人的生活?更何况,一般人的钱财多数都是花费一番心血所得,造成别
人金钱上受到损失,就是等于让别人白白地为你做了几天没有报酬的工作,
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啊!
·不要喜欢和人争辩。
在社交场合,无论你自己的知识多么丰富,也不要借此来压倒别人,使
人难堪。在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所知道的讲出来,给别
人作参考。同时,还要声明你所知道的是极有限的,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
不客气地加以指正。
在听到自己不以为然的意见的时候,应不应该反驳呢?这要分几种情形
来决定:
①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很熟悉,而且经常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的,那
么,就应该根据自己所知,讲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事实的事物,照实地
讲出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否则就会失掉互相讨论的意义,而且也就犯了
对朋友不忠实的毛病,会被人家称作“滑头”。不过在态度上应该谦虚,不
要因为自己知识丰富,就显示出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的神气来。
②如果在座的人,大家都是初识,你对他们的脾气、身世、人格、作风
都不大清楚的时候,那么对于那些你不同意的意见就最好不要反驳,也不必
随声附和,冒充知音。如果别人问到你时,你可以推说:“这几点,我还没
有好好想过。”或者说:“某人的话,也有他的道理,不过,各人看法不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而论。”在比较陌生的场合,这不能够称作
“滑头”,但如果自己明明不同意的意见,也大点其头,大加赞许,那才是
真的“滑头”,虽然能够骗住那个发表意见的人一时的高兴,但却被那些冷
眼旁观的人所不齿,失掉他们对你的信任。
都不大清楚的时候,那么对于那些你不同意的意见就最好不要反驳,也不必
随声附和,冒充知音。如果别人问到你时,你可以推说:“这几点,我还没
有好好想过。”或者说:“某人的话,也有他的道理,不过,各人看法不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一概而论。”在比较陌生的场合,这不能够称作
“滑头”,但如果自己明明不同意的意见,也大点其头,大加赞许,那才是
真的“滑头”,虽然能够骗住那个发表意见的人一时的高兴,但却被那些冷
眼旁观的人所不齿,失掉他们对你的信任。
④倘若自己熟悉的朋友,在社交场合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或是发表了
很不正确的意见,那么,就要设法替他“解围”。那就是想出一些表面上和
他不冲突的话,实际上替他补充,叫别人觉得他的意见并非完全错,只是有
点偏差,或是他的本意原非如此,只是措词上有一点不妥而已。但事后,却
应当单独地向他解释,指出他的错误。
总之,大家见了面,总不免要说话,也就不免会听到自己不同意、不满
意的话。对这些话,要采取什么态度,是应该根据当时情形,好好地加以考
虑。
《长袖善舞——管理者人际关系谋略》
如何处理上司关系
《长袖善舞——管理者人际关系谋略》
如何处理上司关系
一、上司关系与心理健康
一、上司关系与心理健康
与上司的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其中“自尊”和“自我实现”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行
为科学的激励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二者基础之上的。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由于善于处理与上司的关系,能够从上司那里实
现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而使自己的心理呈现一种健康状态。
有的人由于不善于处理与上司的关系,不能从上司那里获得精神满足,因而,
其心理呈现出一种非常态或病态。
病态心理(或叫非常态心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由于与上司的关系不
佳导致的病态心理在如下几点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一)心理特点与年龄不符合
心理特点是年龄的影子。在人的一生中,它往往在不同的阶段(童年、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有着与不同年龄相适应的刻度。这是心理健康的
表现。然而,有的人由于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却改变了这种刻度。例如,本
来年轻人应该活泼好动、富有朝气、无忧无虑才符合年龄刻度,有的人却因
与上司的关系不睦,变得寡言寡语,暮气沉沉,忧心忡忡,年纪轻轻却变得
老气横秋。
(二)人格不完整。
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心理健康的人格表现。有的人由
于与上司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总觉得有一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心理变得
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由于与上司的关系同自己的利害息息相关,表面上不
得不服从和应付上司,甚至违心地去阿谀奉承上司;另一方面,在私下里,
在工作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为某种程度的消极、对抗,甚至有意地诋
毁。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能把自己所想的、说的
和做的统一起来,从而成为“两面人”,或叫两面三刀。并把这种两面三刀
行为上升为指导自己活动的人生哲学,运用到处理其他人际关系中去。
(三)不能自尊自爱。
自尊自爱,是说一个人要能够正确地评价和对待自己。这是心理健康的
人不可缺少的东西。有的人因为与上司关系不好而感到前途渺茫,没有出路。
他们忧郁颓废,自暴自弃,逆来顺受,听其自然。凡事不再有主见,而是盲
目追随别人,唯别人的马首是瞻。
(四)心理变态。
一是多疑。总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而被人歧视,似乎包括上司在内的
一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冲着自己来的。这种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的心理是对人际关系不适应的表现。它往往会导致一个人对周围的一切都充
满敌意,有戒心。二是易怒。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本来不值得计较。然而,
有的人却由于与上司的关系紧张而作出强烈反应,并长久地耿耿于怀,记在
心上。一遇到不称心的事,便把往事又重新抖出来,算不完的豆腐帐,扯不
完的铃铛皮。三是人格畸形。与上司关系的失调导致了有的人人格畸形:情
绪极不稳定,对人缺乏感情,认识与生活脱节,目的与动机不明确,行为高
度冲动,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有的人却由于与上司的关系紧张而作出强烈反应,并长久地耿耿于怀,记在
心上。一遇到不称心的事,便把往事又重新抖出来,算不完的豆腐帐,扯不
完的铃铛皮。三是人格畸形。与上司关系的失调导致了有的人人格畸形:情
绪极不稳定,对人缺乏感情,认识与生活脱节,目的与动机不明确,行为高
度冲动,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与上司的关系不好而又不能解决,使得有些人心理长期处于冲突状态,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失眠、健忘、头痛、脑胀等神经衰弱症状,
学习和工作都受到严重影响。有的人甚至因此引起感觉与运动机能障碍、植
物神经系统机能失调与精神异常。更有甚者,由于与上司的关系恶化而心理
难以承受,有的人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总之,与上司的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它既可能增进人
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危及人的心理健康,我们必须给予充分重视。我国著名
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说过:“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
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这些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因
此,我们每个人,包括患有心理变态和病态的人,要防止和克服心理病态,
就必须首先注意调整自己的人际关系,同包括上司在内的周围所有的人改善
关系,创造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处理上司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二、处理上司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所谓关系适度,在这里是说部属在处理与上司关系时,既不要“不及”,
也不要“过分”,而要使自己与上司的关系保持在一个有利于工作、事业以
及二者正常关系的适当限度内。
与上司关系适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处理与上司关系有
关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狭义的,仅指处理与上司关系的几个基本方面。在此
我们仅做狭义上的阐述。由于每个人所面对的上司不同,由于处理与上司关
系的条件、内容的不同,所以处理与上司关系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我
们只能根据不同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做到与上司的关系保持适度
作一论述。
(一)心理交往要适度。
所谓心理交往要适度,这里意指在处理与上司关系的过程中,作为主体
的部属的交往积极性要适度。如果存在着“缺度”或“过度”,表现得消极
或过分积极,都不利于与上司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
首先,心理交往“缺度”不利于部属与上司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
有的人由于种种心理原因(如自卑心理、蔑视权势心理等等)所致,从
不积极主动地与上司进行心理接触。虽然与上司朝夕相处,却仍是陌生若路
人,心灵不能相通。这样,自己就很难被上司感知和理解,很难使上司与自
己共享欢乐,共分忧愁,自己与上司的关系也就不会很好和亲密。
其次,心理交往“过度”不利于部属与上司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
固然,部属要处理好与上司关系,部属本身必须有积极性。然而这种积
极性又不是越大越好。部属的交往积极性能否引起上司的共鸣、能在多大程
度上奏效,关键决定于上司。如果上司认为你的交往积极性具有价值,能够
给他的管理工作以帮助,从而持欢迎、容纳、鼓励和反馈的态度。在这种情
况下,你就可以继续保持和适当强化自己的积极性。相反,如果上司认为你
的交往积极性是多余的,价值不大,不能给他的管理工作以帮助,从而持观
望、徘徊和冷漠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抑制和削弱自己的交往积
极性信号,不要“剃头挑子一头热”,仍然在盲目地、无必要地、无反馈价
值地向上司倾泻交往热情。
“缺度”要补足,“过度”要减弱,“适度”要保持,我们与上司进行
心理交往,就应以此为出发点。这样,就会一方面使自己的交往积极性与上
司的客观实际和需要相一致,从而有利于实现与上司交往心理的平衡和同
步,有利于促进二者关系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又能够最经济、最有价值地
使用自己的交往积极性,避免造成“多余”、“浪费”和损伤,以及随之而
来的心理上的失落感和被冷落感。
(二)交往频率要适度。
所谓交往频率要适度,是说单位时间内与上司交往的次数要适量。如果
交往次数过少或过多,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也都不利于与上司建立和发展
良好关系。
首先,交往频率过低不利于与上司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
我们知道,部属与上司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距离和关系。要
缩短这种距离和密切这种关系,作为部属固然首先决定于自己要有与上司交
往的意愿和要求,然而,光有这种意愿和要求,又是很不够的。因为它们毕
竟只是主观的东西。要使这种主观的东西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将其外化为
实际行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刺激”上司的心理朝自己方向“蠕动”、接近,
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二者的良好关系。因此,在处理与上司关系的过程中,
作为部属不应“坐而论道”,只满足于自己的良好愿望和要求,而不去或很
少采取交往行动。
往的意愿和要求,然而,光有这种意愿和要求,又是很不够的。因为它们毕
竟只是主观的东西。要使这种主观的东西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将其外化为
实际行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刺激”上司的心理朝自己方向“蠕动”、接近,
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二者的良好关系。因此,在处理与上司关系的过程中,
作为部属不应“坐而论道”,只满足于自己的良好愿望和要求,而不去或很
少采取交往行动。
其次,交往频率过高也不利于与上司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
如果交往频率过高,往往会导致下列后果:第一、干扰上司工作。上司
担负管理责任,除面对自己的上司外,还要面对许多部属,一般来说工作都
比较忙。如果你与上司交往频率过高,占用上司时间过多,必然要影响到上
司的工作。这是上司所不情愿的。第二、关系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