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可,他参观了竹林里的秘密炮兵阵地,并拍摄了照片。第2天早晨,张发
奎在《时事新报》上看到了关于“神炮”的报导和照片,当即命令该营迅速
转移火炮阵地。时至中午,敌方出动空军持续轰炸,洋泾附近的竹林都被炸
遍,周围居民遭受惨重损失。侥幸转移及时,“神炮”方得安然无恙。
浦东炮兵攻击敌军的行动持续到日军金山卫登陆之后。第3战区部队全
线撤退时,前敌总指挥陈诚亲派汽艇将全营运至苏州,后转运嘉兴时,因平
望失守,随即折向南京。
弱小而顽强、势劣而英勇的中国炮兵在淞沪战场上,为中华民族抗击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画卷,描绘了光彩而凝重的一笔。
海魂失居
近300年以来,一个梦——蔚蓝色的梦,始终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郑
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仍清晰在目,列强伸向华夏大地的魔爪却截断了中国通
向海上的路。李鸿章圆过这个梦,但当北洋水师消失于甲午大海战的浪涛中
的时候,中国的海军似乎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梦。辛亥革命后,多少有志之
士为中国海军的崛起而呐喊,而奋斗。积贫积弱,中国没有建设强大海军所
必需的经济基础;列强干涉,中国海军的建设面临极为困难的国际环境。到
1937年,中国海军共有3个舰队,大小舰艇百余艘,舰船总吨位尚不足6万
吨,从日本购进的最大的“海容”号巡洋舰只3000吨,最小的300500吨不
等,而且陈旧过时,难当大任。
日本海军自1905年大胜俄国海军后,一跃而成为太平洋上的海军大国。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五国海军协定》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
主力舰的比例为卜5:3:1。75:1。75,美国大获全胜,取得了和海上霸主英
国相同的制海权。野心勃勃的日本屈居第二,并因为美国已以《四国条约》
的形式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愈加使日本难安席枕,随之多次要求英美调
整吨位限制方案。计划失败后,日本于1936年公然退出华盛顿条约。摆脱了
羁绊的日本海军急剧膨胀。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拥有战舰285艘,包括
10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2艘重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0艘驱逐舰、
44艘潜艇、2艘水上飞机母舰、5艘潜水母舰,总吨位达115。3万余吨。此
外,还有2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及33艘其它舰艇正在建造中。
卢沟桥事变后,上海形势趋紧,中、日海军之战已难避免。中国海军部
长、正在伦敦参加英王加冕大典的中国使团副团长陈绍宽上将,当即中止了
对英国海军的考察,回到南京主持海军备战事宜。7 月底,日本驻华使馆武
官公然威胁陈绍宽:“如果中国海军保持中立,则日本海军可以不攻击中国
舰队:相反,如果违反严守中立的状态,那么中国海军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陈绍宽对日本武官的威逼利诱,当即给予严正驳斥。
虹桥机场事件后,蒋介石指示陈绍宽迅速将现有的31艘军舰和征用的轮
船,开往江阴水道,构筑堵塞封锁线,在防敌溯江而上的同时,堵住位于长
江内河的日本海军10余艘战舰的退路。不料这一计划被汪精卫的主任秘书黄
浚(日本间谍)透露给敌人,日海军急命江阴上游军舰及汉口海军陆战队东
下移驻于黄浦江上。
8月11日,海军部接到封锁江阴水道的命令,当晚陈绍宽率第1舰队主
力“平海”、“宁海”、“海容”、“海筹”、“应瑞”、“逸仙”等舰艇
驰往江阴,与此同时,江阴下游的“绥宁”、“威宁”等炮艇奉命西上,轰
毁沿途水道航标。陈绍宽8月12日抵达江阴后,将由国营招商局和各轮船公
司征集的20余艘轮船及“同济”、“大同”、“自强”、“德胜”、“威胜”、
“辰宇”、“宿字”等8艘老式军舰,在拆除舰炮后逐一沉入江底,江阴封
锁线初步形成。此后,为加固封锁线,海军部连续督促沿江之江苏、浙江、
安徽、湖北等地,征集180只民船,运送3000多立方巨石、6500多担碎石,
填充沉船间的空隙。并在江阴一段布设水雷。
随之,海军部次长,第1舰队司令陈季良中将率“平海”、“宁海”、
“应瑞”、“逸仙”等主力舰负责守卫长江水上封锁线。自8月16日起,日
军出动飞机临江上空侦察,企图炸开水上通道。
中国海军主动出击。
8
月16
日晚,江阴区江防司令部,派出102
号快艇,
经内河潜至黄浦江,于300
米处向日军旗舰“出云”号接连施放
2
枚鱼雷,
使日军旗舰受创。日舰立即还击,102
艇被击沉,官兵泅水离艇。
8
月22R16
时
5
分,日军出动15
架飞机,用重磅炸弹轰炸中国军舰,弹
下如雨,江面腾起六七丈高的水柱。中国军舰立即开炮迎击,击落敌机
1
架,
伤
2
架,余者仓惶南逃。此次战斗,使日军第
3
舰队大为震惊,决心对中国
海军进行报复,随之增派军舰、飞机准备发起进攻。
9
月22
日上午,天阴无风。日海军联合航空队首批30
余架攻击机和战
斗机,以大编队机群袭击江阴,轰炸中国海军第
1
舰队,主要目标指向旗舰
“平海”号及其姊妹舰“宁海”号。陈季良指挥全体官兵沉着应战,“平海”
号以仅有的
3
门火饱和10
挺高射机关枪,顶住敌机
4
批80
架次以上的集中
轰炸,“宁海”号遭敌机70
架次以上的袭击,两舰周围落下300
余枚重磅炸
弹,江面上腾起的水柱如同树林一般。官兵们英勇作战,殊死抵抗,不时有
人倒在血泊中。炮管打红了,耳朵震聋了,个个越战越勇。“宁海”舰一等
兵周绍发半个胳膊被炸飞,炮位上溅满他的血,仍用一只手紧握着瞄准器转
柄,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二等兵郑礼湘冒着弹雨冲上甲板,接替负
伤的机枪手时,双腿被敌弹炸断,他顽强地爬向机枪,刚至战位,敌人的子
弹又穿透了他的胸膛,他双手紧握枪柄,两眼直瞪着天空,牺牲在自己的战
斗岗位上。舰长高宪申腰部受重伤,血流不止,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刚从军
校毕业,年龄不足20
岁的见习生高昌衢、陈汉霖,耳朵被震出血,忍痛继续
发炮,直到壮烈殉国。
此次海空战持续
2
个小时,击落日机
3
架,伤
8
架;中国海军阵亡
6
人,
伤30
余人,“平海”、“应瑞”两舰受伤。
日军未达目的,急于再次进攻。
9
月23
日14
时10
分,日军出动73
架
飞机,分两批向中国舰队发起进攻。重点目标仍是“平海”、“宁海”号。
日海军航空兵先以
9
架舰载攻击机和
3
架舰载战斗机袭击江阴炮台,牵制炮
台火力;另以29
架舰载轰炸机集中攻击“宁海”舰。日机连续俯冲责炸,炸
弹将“宁海”号团团包围。全舰官兵猛烈还击,击落敌机
2
架。无时,“宁
海”号锚链舱等处被敌弹击穿,江水涌入,舰长陈宏泰左腿被炸断,仍在槛
望台指挥全舰官兵边抢救军舰,边拼力奋战,又击落敌机
2
架。航海员林人
骥、枪炮副军士长陈耕炳被敌弹片击中头部阵亡;枪炮上士陈永相面部血肉
模糊仍坚守战位。15
时30
分,日机再次围攻“宁海”舰,战斗更趋激烈,
该舰多处被击中,鱼雷发射管、瞭望台、海图室、高射机枪均被炸毁,机枪
手伤亡过半。军舰被迫退出战斗,驶入六圩港,遭
3
架日机追击轰炸,终因
负伤过重而沉没。
“平海”舰在同敌人战斗中,施“之”字形航行躲避敌弹,仍被几颗炸
弹击中尾部,江水涌入,舰身倾斜20
度,全体将士顽强战斗。机关枪见习生
刘馥在露天战位向敌机开火,枪架被故弹片击断,遂手执炽热的枪管继续射
击,左手立时被烫伤,他把手浸湿,往枪管上泼上水,坚持再战。此时,军
舰受创严重,无法驾驶,即向岸边抢滩搁浅。数日后,日军再度攻击,该舰
被炸沉。
9
月25
日,日军再次出动飞机攻击中国舰队。因“平海”号沉没,陈季
良转到“逸仙”号指挥,故日军集中全力进攻“逸仙”号,激战
1
小时,“逸
仙”舰弹洞遍体,被敌作沉。当日,陈绍宽派往江阴增援的“健康”号驶到
龙稍港江面时,遭11架敌机攻击,亦中弹沉没。因第1舰队实力大减,海军
部派第2舰队司令曾以鼎少将乘“楚有”舰驰援江阴并接替陈季良指挥作战。
28日,大队日机袭击江阴,围攻“楚有”舰,该舰官兵虽竭尽全力奋战,但
因寡不敌众,终于10月2日被炸沉。
日军为毕其功于一役,10月间,连续出动飞机,对江阴中国舰队其余舰
艇施行轰炸,图谋全歼中国海军。第1舰队“青天”测量舰,“湖鹏”、“湖
鹗”鱼雷艇,“绥宁”、“江宁”炮艇等相继被炸沉。10月10日,前次战
斗中受重创的“应瑞”舰奉命赴采石矶拆卸炮械。25日,7架日机攻击该舰,
旋被炸沉。
9月29日,蒋介石传令海军部嘉勉海军将士:“此次暴日肆意侵略,犯
我领土,各地遍受荼毒,我海军将士同仇敌忾,该部部长及次长督率官兵,
不惜牺牲一切为国奋斗,此来苦心焦思,筹划江防,拱卫京城,并且愿拆除
舰炮,巩固江岸防务,此种破釜沉舟之决心,殊为可贵。近来江阴附近敌机
肆行轰炸,致伤亡我海军将士多名,尤所轸念,仰该部长转饬所属知照,并
对所有受伤将士代致慰问。”
“破釜沉舟”,既是对海军战斗的概括,又是对其结果的补白。
持续一个多月的江阴海战,是在中国内河——长江上,在日军水面舰艇
始终未参加正面战斗的情况下,中国海军主力同日本海军航空兵之间,展开
的一场以空袭和反空袭为主要内容的殊死拼杀。战斗结果,击落日机20架,
中方第一舰队主力损失殆尽。中国海军虽取“破釜沉舟”的姿态,却终未能
给日本侵略军予重创,故而亦未能对淞沪战役产生更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
中日江阴大海战,堪属中国海军史上极其壮烈,又甚为悲惨的一次战斗。甲
午之后,时隔42年,又一幕历史悲剧重演。忆昔抚今,尤觉哀痛。此次战斗,
是量少质低的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转折,不仅对其自身,而且对中国的整个
国防建设,对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的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都将会产生明显
而深刻的影响。
鹰击长空
淞沪会战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空军的战斗。
相比海军,中国空军起步更晚。几乎可以说,到淞沪会战前。中国空军
尚不具备左右战役行动的战略力量。这不仅因为从1931年国民政府在杭州笕
桥建立中央航空学校、组建空军起,到会战爆发,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更
因为中国当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由此在实际上也没有建立起一支强大的
空军部队。
对于中国军队这一明显弱点,日本军方是颇感欣慰并极受鼓舞的。企图
占领中国,自然不会对中国空军的发展坐视不理。1932年初,日军在侵略上
海的同时,便屡次出动空军轰炸览桥中央航校,图谋把刚刚诞生的中国空军
扼杀在摇篮里。2月26日,日军15架飞机首次远袭杭州,中国空军第2队
队长石邦藩驾机迎战,击落日机1架,开创了中国空军参战并击落敌机的纪
元。
“七七”事变前,鉴于抗击日本侵略、整顿军备的需要,军事委员会在
南昌建立了空军司令部。随着大战的临近,又成立了空军总指挥部,周至柔
上将任总指挥,毛邦初中将任副总指挥,张有谷中将任参谋长,归以蒋介石
为委员长、宋美龄为秘书长、周至柔为主任的航空委员会领导,主持空军备
战事宜。
到淞沪会战前,汇多方装备力量而成的中国空军共有作战飞机(含驱逐
机、歼击机、轰炸机)300 余架。由于自己不能生产,全部战机均系进口。
其中有德国制造的“弗克武夫”式、英国制造的“爱佛罗”式、法国制造的
“德瓦丁”式、意大利制造的“弗雅特”式、美国制造的“道格拉斯”式和
“霍克”式以及其他种类繁杂的机型。可用于支援淤沪战场的飞机约250架,
同时还要担负南京及重要地区的空防任务。
日本于会战前,在上海地区的海军航空队,约有飞机百余架。
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空军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堪一击。但就是这支尚
不起眼的部队,却在淞沪会战中创造了自己未曾料到、日本人更不会想到的
奇迹。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是日14时,空军总指挥部发布第1号作战
命令:
(一)上海之敌,约陆军7000人,凭借多年暗中建筑之工事,及新近集中之大小兵
舰约30艘有侵占上海、危害我首都之企图,连日以来,敌水上侦察机2架或3架,陆续
侦察我宁波、丽水,杭州、阜宁、海州诸地,其有无航空母舰在远海游戈,我正侦察中。
(二)空军对多年来侵略之敌,有协助我陆军消灭盘踞我上海之敌海陆空军及根据
地之任务。
(三)各部队应于14日黄昏以前,秘密到达准备出击之位置,完成攻击一切准备。
(四)各部队之出击根据地如下:
第9 大队曹娥机场(以下同)
第4 大队笕桥
第2 大队广德、长兴
暂编大队嘉兴
第5 大队扬州
第6 大队第5 队苏州,第4 队淮阴
第7 大队第16 队滁县
第8 大队南京大校场
第3 大队第8 队南京大校场,第17 队句容
(五)各部队干14日开始移动,以16点至18点到达根据地为标准,其由现驻地出
发之时间,由大队长定之,已驻在各根据地之部队,可就地休养准备。
据此命令,各航空队即时开始准备。当日午夜,第5大队分队长王倬在
值班时接到蒋介石电话:“在长江中的日本50艘军舰和轮船,(因黄浚泄密)
正在向东逃跑,你们大队立即带上炸弹,于拂晓前出动追击,加以歼灭,但
已经停在黄浦江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