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34部分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34部分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情,对他说:“陈宗坤,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赶紧组织剩余的力量,
包括文书、理发员、炊事员,准备向残存的顽敌作最后的冲击!打完仗,再
给你补充兵员!”

25日傍晚,阵地上很安静。战士们都在准备着继续冲击。突然,从残敌
据守的中心碉堡上传出几声清脆的枪声,日军正在向一个逃离碉堡的人射
击。这个人向着3团的阵地跑来。跑到近前,邱蔚才看清,原来是金井翻译
官。

24日上午,邱蔚看到八路军敌工人员对日军战场喊话无效,一场血战不
可避免,便亲笔写了一封信给金井,要他寻机逃出,千万不要当日本法西斯
的殉葬品。信中还请他把敌情了解清楚,报给八路军。信是由东团堡区公所
武装部一位叫赵进的冒险带进去的。

金井见到邱蔚,“啪”地敬了个日本式的军礼,全身抖动着对邱蔚说:

“太君只剩下27个了,他们把机枪、掷弹筒浇上汽油,准备跳到火里,
统统死啦死啦的。”

邱蔚一听,马上向杨成武报告。杨成武一听,大声喊到:

“邱蔚,赶快命令部队冲进去,要不鬼子放火一烧,就缴不到那些机枪、
掷弹筒了!”

3 团立即从四面八方攻向残敌龟缩的角落,这时,武士道精神十足的日
军爬到屋顶上,有的疯狂地饮酒,有的唱着、跳着,有的向东方遥拜,然后
发出如牛般的吼叫,一个个纵身跳入熊熊大火。等到战士们冲入时,日军官
兵已全部烧死,部分武器也被烧坏了。尽管如此,3 团在乡亲们的支援下还
是缴获了不少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另外还有步枪100多支和大批的弹药、
罐头和粮食等。

全线破击

按照八路军总部第二阶段作战的指示,华北敌后抗日军民,在5000 里战
线上,从晋西北高原到河北平原,举行了全线破击。

120 师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同蒲路宁武南北段遂行破击。百团大战
第一阶段一结束,120师主力即向宁武路段转移,以扩大战果。这时,静乐、


忻县及其以北各据点的日军出动了1000 
余人,企图阻止120 
师北进。
9 
月15
日,120 
师在社家庄与拦阻日军发生第二阶段的首次激战。

9 
月15 
日,从宁化堡出动的一路日军,约300 
余人,行至宁化堡东南方
的社家村时,遭到120 
师一部的突然打击。日军在120 
师的第一次打击后,
又组织了疯狂的反扑。战斗异常激烈,从15 
日下午一直打到第二天的凌晨,
120 
师将日军大部歼灭,残敌逃往宁化堡。随后,120 
师主力在后河堡西北地
区又遭到1000 
余名日军的堵截。经连日激战,日军一部被歼,余敌退回据点。

120 
师冲破了日军的多次阻截,在日军的封锁线内纵横破击,拔点、破
路、打援,使围阻的日军东奔西跑,十分狼狈,首尾不能相顾。经过连续8
天的奋战,120 
师控制了阳方口至宁武间、宁武至大牛店间、大牛至忻口间
的铁路线,并对所占铁路进行了彻底的破坏。在第二阶段,120 
师共进行战
斗55 
次,毙敌1700 
余名,破坏铁路60 
余里,毁桥12 
座,取得了第二阶段
作战的胜利。

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后,冀中军区周围的日军有相当部分被抽调去沧石路
和加强重要交通线的守备,趁此有利时机,冀中军区司令吕正操决定集中兵
力,组织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这个地区,自1940 
年春,日军进行
“扫荡”以后,据点增加到44 
个,很多村庄建立了“新民会”、“维持会”
等伪组织。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冀中军区决定以第18、23、30 
团分路进入这
个地区作战。10 

1 
日,战役正式开始。23 
团主力秘密进入河间以南的李虎
村,正碰上高家林据点的日军外出抢粮,23 
团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歼灭日
军90 
名,缴获了全部武器装备。随后其他几个团也相继攻克了李民居、刘庄、
石疙瘩、藏庄子等处据点。10 
月15 
日以后,各团继续向四周扩大战果,各
地游击队和民兵纷纷出动,破路、挖沟、炸桥和围困日军,取得了显著成绩。

地处河北平原最南端的冀南解放区,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受领了继续破
击德石路和邯(郸)大(名)公路的任务。冀南军区司令陈再道为了不使日
军有喘息之机,在第一阶段作战刚一结束,即组织全区部队对德石路展开了
再次破击。
9 
月13 
日拂晓,冀南军区第27 
团一个营在德石线上的青兰、董
故庄之间的小德厢设优待机。早晨
7 
时,从青兰出来两辆汽车,向27 
团设伏
地域开来。

当第一辆汽车驶进27 
团伏击阵地后,战士们如猛虎扑食,突然间发起猛
攻,车上日军尚未作出反应,就被一排排手榴弹给送回老家。后面的汽车一
看不好,调头就跑。这一仗,打得干净利索,27 
团无一伤亡。之后,冀南军
区又连续取得了北岭踪伏击战,高才村围歼战的胜利。冀南军区在破路过程
中,还想出了不少新点子。他们在破坏铁路时,只挖掉一半路基,然后将铁
轨掀翻。这个办法不仅破路效率高,而且给日军修复铁路增加了很多困难。
在重新修复时,必须先将没有破坏的一边路基挖掉,然后均匀填土夯实,才
能铺轨。


第五章不绝的尾声

两个中国通

兔死狐悲。

百团大战后,日本原第1军司令官退出了现役。华北方面军参谋长也被
调任关东军第3军12师团长。看着自己的属下退的退,走的走,多田骏的心
情十分沮丧。

让多田骏不顺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1940年11月14日,参谋总长对中国派遣军传达御前会议决定的“中国
事变处理纲要”,同时,指示中国派遣军根据本纲要做出具体研究。两个星
期后,中国派遣军第一课高级参谋真田穰一郎大佐进京,向多田骏汇报了中
国派遣军对今后工作的方针。

其中有一条让多田骏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方针中认为,占领区的治安
现状,按优劣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华北。最后还特别提到
一句,“而以华北为最差”。多田骏很是不服气。

唯一让多田骏感到欣慰的是方针中开始对华北有所重视了。方针中明确
提出中国派遣军1941年度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巩固华北。为此,中国派遣军由
华中抽调了两个师团增援华北。

真田汇报到这里时,多田骏甚至有些得意了。

多田骏认为自己虽败犹荣。此次华北的失败只是从反面进一步验证了他
在一年前就已预言了的事情。中国派遣军现在的指示也不过刚刚与他一年前
的思想相一致。

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四课高级参谋有末精三大佐的一些看法使多田骏如
遇知音。有末精三认为,1939年到任的多田方面军司令官是日军中屈指可数
的中国通,熟悉中国情况,关心民生,深体民心,充分理解政治战略的要谛,
深得中国方面的信赖。这些话说得多田骏轻飘飘的。他心里想到,知我者,
此人也。“充分理解政治战略的要谛”,正是我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有末精三接下去所说的话仍使多田骏频频点头。他说,很多军界人士口
头上都喊剿共第一,但对共军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作战与政务分道扬镳,
各行其是,在“百团大战中之所以受制于共军,其原因即在于此”。

特别是他的最后一句话更是说到了多田骏的心坎上。他说,中国派遣军
与华北方面军在作战思想尤其是有关政治谋略上的意见分歧,和对共军认识
不足等问题,使方面军司令官以及有关人员大伤了脑筋。

多田骏并不认为他的思想仅仅是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他认为,刚刚卸
任参谋次长的他已经形成了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的习惯。要解决中国事变,
没有稳定的华北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国派遣军不但不增兵华北,反而从华北
抽调兵力,实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当1941年7月多田骏接受大将军衔并调任日本军事参议院时,他并没有
一个败将的感觉。

日本的军事参议院是军务的咨询机构,有名无权,有点像个敬老院,一
般都是在第一线任职的军官,由于年龄的原因,不能再继续任职了,而退到
军事参议院任参议官。

他可能感到了是华北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他这次明升暗降,但他觉得做为


一名军人,凭着他对战争的认识和驾驭战争的能力,晋升大将应是理所当然。
他甚至觉得这个荣誉他应该更早地得到。比他晚一期毕业的冈村宁次早在同
年4月份就已经升为大将,而老大哥却晚了几个月,想到这他心里总是不痛
快。

7月9日,多田骏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

华北方面军命令
一、各兵团、各部队应遵照晋察冀边区作战计划做好统一作战准备。
二、作战开始时,关于兵力的调转及其它前项计划以外的必要事项,另行下达命令。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事务处理者多田骏
7月9日北京

就在多田骏在北平卸任的同一天,日本东京正在举行新任华北方面军的
任命仪式,新任司令官正是让多田骏忌妒的又一个中国通——冈村宁次。

提起杉山元、板垣征四郎、西尾寿造、多田骏可能没人知道,但提起冈
村宁次,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九一八”事变后,冈村宁次就到了中国。1936年他就已经是日本关东
军第2师团中将师团长了。1938年他出任华中派遣军第11军军长,一直是
对国民党军作战的主力军。虽然中间在军事参议院赋闲几月,但并没有消磨
掉他重返前线的信心。

冈村宁次比多田骏更为老练,也更为毒辣。他经常到华北各地进行现地
调查,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冈村宁次吸取了多田骏的经验,他把多田骏的
“囚笼”政策加以改进,一方面继续强化“囚笼”政策和军事进攻,同时又
吸收国民党军队对苏区五次反“围剿”的经验和在其统治区内实行的保甲政
策。

冈村宁次上任后,在9月初开始的第二期肃正作战中就开始推行他自己
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将军事进攻与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宣传报道等各项
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剿共肃正的目的,要把这次的军事进攻与7月初
开始的治安强化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够收到军事打击的效果。

他反对单纯军事进攻。只有军事,而无政治、经济手段,军事行动是徒
劳的,甚至政治、经济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军事所起的作用。为此,他在1941
年秋季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中实行了以经济战为主体的治安强化运动。

冈村宁次的治安强化运动,使华北根据地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1941
年10月统计,根据地的人口,只剩下1300万,达到了最低点。很多根据地
就只剩下一二个县。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走了一个中国通,又来一个中国通。

新来的更加凶狠。

硬仗之三——关家垴之战

关家垴之战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反“扫荡”阶段最大的一次战斗。
这场战斗至今仍使参加过它的老战士不能忘怀。


这场战斗至今仍有很大争议。有人说该打,有人说不该打,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有很多资料在记述百团大战时或是回避关家垴战斗,或是轻描淡写地将
其一笔带过。

但是历史留给参加过关家垴战斗的老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是挥之不去
的。它是百团大战中,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最惨烈的一次攻坚战
斗。

通过这场战斗,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彭德怀性格的一个侧面。因为,在战
斗中,彭德怀曾经说过:“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 
师的番号。”

对于这场战斗,刘伯承、陈赓虽然有意见,但他们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
努力。

战斗发生在1940 
年10 
月下旬,太行军区腹地。

百团大战第1、
2 
阶段战役结束后,日军开始了疯汪的报复“扫荡”。

破称为中国通的多田骏在八路军的连续打击下,似乎刚刚有些自知之
明。他不得不承认,要想认识华北的老百姓,认识华北的八路军是多么困难
的一件事,要想彻底弄明白中国的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多田骏原以为中共
在华北的正规军只能分散成小股的游击队,借助于青纱帐出来活动,没想到
八路军竟然集中了一百个团,在背后桶了他一刀,搞得整个华北条条铁路起
火,一半炮楼冒烟。多田骏咽不下这口气。

多田骏调集了110 
师团、36 
师团,第
1 
独立混成旅团、第
9 
独立混成旅
团以及第
4 
独立混成旅团,共
2 
万余人,于10 

6 
日开始,对太岳、太行军
区进行“扫荡”。

日军一上来就向太岳、太行军区腹地扑去。多田骏要来个先里后外。先
中心开花,后外围结果。先把八路军总部和129 
师师部捣烂,使整个华北共
军群龙无首,然后再分区清剿。

日军认为以129 
师为主体的共军,经过再次采取攻势后,将主力盘踞于
从武乡以东到黎城以北的山岳地带,另一部盘踞于沁源一带,对辽县一榆社
一武乡道路及东潞铁路进行顽强袭击。

日军的判断是正确的。

1940 
年10 
月14 
日,刚从砖壁村转移到王家峪村的八路军总部,又返回
了地形隐蔽的砖壁村。但在砖壁村只待了一天,又在绵绵秋雨中向黎城县栓
马、宋家庄一带转移。

日军分几路扑向太岳、太行军区腹地。《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中记载:
第37 
师团由沁县、南关镇,第16 
独立混成旅团由平遥、介休、霍县一带,
第41 
师团的一个大队由洪洞以东地区向沁源及郭道镇一带压缩进击。


4 
独立混成旅团这次充当了报复性“扫荡”的急先锋。10 

2 
日,第
4 
独立混成旅团的两个大队刚刚结束对榆社、辽县的“扫荡”,10 

6 
日就
又随旅团开始了新的“扫荡”。

10 
月下旬,第
4 
独立混成旅团的冈崎大队窜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