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80部分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80部分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丧失土地。捷报传到部队中,人人欢跃,大家都以为我们出动太迟了。”

平型关战役,点燃了我军敌后抗战的第一堆熊熊烽火,我军将士以血肉
之躯展现了抗日制胜的决心和意志,它说明中华民族不畏强暴酷爱独立的精
神如巍峨的长城一样永存。


第二章神头岭“势险”“节短”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古代大军事家孙子以精
炼生动的笔调,论述了战斗部署应该去谋取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
用其制胜的道理,这种势就像可以漂起石头的激流,如同能快速捕杀鸟鲁的
凶鹰恶鹫,相当于一触即发的张弦弓弩,具有不可抵挡的力量;用这种力量
打击敌人,就能够以一当十,迅猛歼灭对方。

前人著述正确的军事理论,后人必有反复成功的战场实践。1938年3月
16日,刘伯承、陈赓指挥八路军129师第386旅,在山西省潞城县至涉县之
间的邯长公路神头岭上,把部队埋伏在紧临公路仅略高于公路的旧工事里,
造成兵势险峻,出其不意快捷短促地向日军勇猛进攻,毙伤俘敌1500余人,
毙伤和俘获骡马600余匹,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支,取得了我军继平型关战
役之后的又一次较大规模伏击战的胜利。

“独木桥上打架,对谁有利呢?”

N38年2月中旬,侵华日军为配合其津浦线作战,以3万之众从平汉、
同蒲、道清等铁路线,向晋南、晋西发动进攻。当时八路军第129师在刘伯
承师长的率领下,正在正太线上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根据地,建立
和发展地方武装力量。2月20日,日军第108师团沿邯(郸)长(治)大路
长驱突进,企图夺取临汾,配合南下的敌第20师团消灭退至晋南的国民党军
队,并且妄想西渡黄河,觊觎西安和陕甘宁边区。

刘伯承受命钳制敌人进攻,决心向正太线阳泉至井陉段出击。他导演了
长生口伏击战,为神头岭之战揭开序幕。22日拂晓,769团袭入旧关包围敌
军,引出井陉日军200余人乘8辆汽车出援,该敌行至长生口附近即被386
旅伏击,主力遭歼灭。我毙敌130余人,击毁5辆汽车,缴获3门迫击炮。
从长生口战斗缴获的敌人文件中,我军得悉了日军108师团的行动计划。他
们把黎斌作为后方兵站,企图由邯郸经武安、涉县、黎城、潞城、屯留、良
马、府城进攻临汾。邯长公路东起河北邯郸,向西横贯太行山脉,与临(汾)
屯(留)公路相接,是晋西南敌军从平汉线取得补给的血脉,因而沿线各县
城都有日军驻守,运输车辆来往十分频繁。据侦察获悉,涉县驻敌400多人,
黎城驻敌1000余人,潞城驻敌3000余人。3月上旬,第129师遵照中央军
委和八路军总部电令,迅速南移至襄垣东南地区,执行伺机破袭邯长路,打
击西犯敌人的任务。这时,在刘伯承的头脑中浮现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即
充分利用黎城与潞城之间的丘陵地形,依据敌情采取攻打援敌的办法,利用
伏击手段歼灭运动敌人。他准备袭击黎城,吸引潞城敌人出援,于潞河村与
微子镇之间的神头岭地区伏击歼灭援敌,同时相机打击由涉县出援日军,以
钳制沿邯长公路西犯的敌第108师团,支援晋西、晋南友军。于是,刘伯承
对129师各部作了战斗部署:令陈锡联的769团一部袭击黎城,以该团主力
于东、西黄须伏击涉县增援敌兵;令陈赓的386旅于神头岭地区设伏,歼灭
潞城来援敌人。他限各部在3月16日拂晓前完成一切战斗准备,由此,神头
岭战役被提上了日程。

陈赓领回伏击歼敌的任务,整个旅部即刻洋溢着喜悦兴奋的气氛,大家


纷纷动手去做各种战前的准备工作,旅部一派紧张和繁忙。但是旅长却陷入
了苦苦的凝思。他俯身在地图上,聚精会神地看着画着想着,脑海里始终萦
绕着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具体的伏击战场定在哪里?将黎城作为“攻其所必
救”之的,必然吸引涉县、潞城敌军倾巢援助,386 
旅担负伏打潞城出援日
军的任务,但仅潞城敌人就多达3000 
余众,显然是个大块头,没有足够兵力
就会带来吃不掉敌军的困难,若缺乏有利的伏击阵地,更会影响整个作战计
划的实现。想到这些,陈赓决定将拟派赴林县、辉县开辟豫北根据地的新编
力量补充团留下,既可锻炼这支队伍又能增加战场兵力;令已被调到补充团
任参谋长的周希汉先留旅部,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待部队进入伏击区后再
去上任;第二天召开各团领导干部参加的战前准备会议。一整天,陈赓的目
光都集聚在地图上,他始终思考着那个关键的问题:伏击战场选在何处?

陈赓旅团级战前第一次准备会议在旅部如期举行。旅长陈赓和政委王新
亭介绍了山西全局战场的形势和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的战略意图,他们
敦请各团指挥员就选择伏击场地问题发表意见。于是十几双眼睛在地图上搜
寻、凝视,大家议论纷纷倾向神头岭。军用地图显示,神头岭有一条深沟,
公路恰从沟底穿过,路两旁山势陡险,便于隐蔽部队也易于出击,俨然是预
伏区段的最佳场所,难怪指挥员们经过考虑形成意见倾向。但是陈赓仍然满
腹狐疑,他郑重发问:“神头岭的地形谁看过?”会场默然。陈赓笑道:“这
不是纸上谈兵吗?”他建议不能仅靠国民党的老地图决策,会议暂停,大家
一同实地勘视地形。

一行人随同旅长离开驻地,陈赓一改谈笑风生的习惯,沿路总在沉思默
想,只是偶而回头与别人交换一下对所见地形的看法。到达潞河村附近,只
见邯长公路跨过浊漳河蜿蜒而至,路在山腰上盘桓,又跌落于深谷之中,忽
而再爬上山腰转向穿过山坳。敌人的运输车辆东来西往,扬起阵阵黄尘。这
里的地形,仅有几处还算险要,但几个团的兵力在此伏击显然不妥,于是众
人自然地把希望寄托于神头岭。翻过山梁,神头岭的地貌尽收眼底,面前的
景象使指挥员们吃惊:公路不在山沟里,反在山梁上!地图的标志和实际地
形真是大相径庭。神头岭山梁长约几公里,宽不过一二百米,山梁北侧以一
条山沟相隔同申家山遥望,其西部便是不足20 
户人家的神头村,这里的公路
铺设在山梁之上,两边的地势略高于公路,除了紧贴路边有一些国民党军队
修筑的旧工事,这里再也没有任何隐蔽物。这样的地形,部队不易隐蔽,又
难于展开,背临北面的深沟,预备队行动不便,还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看罢地形众人不免失望,在长达20 
多公里的地段中竟然找不到一个理想的预
伏地点。有人禁不住骂国民党的地图:“差点没上地图的当!”“那些家伙,
只吃饭不办好事。打仗要靠那些地图,不打败仗才见鬼!”然而,陈赓却不
声不响地继续观察,他遍数了那些被友军遗弃的颓废工事,心中逐渐形成了
一个大胆的设想。陈赓转身笑着招呼同伴:“走,回去讨论好啦,地形是死
的,人是活的,想吃肉,还怕找不到个杀猪的地方么?”

会议于当晚继续进行。由于白天大家亲赴现场勘视,指挥员们讨论得更
加热烈,种种分析、种种见解,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陈赓仔细倾听着
大家的意见,当讨论告一段落,他以洪亮坚定的声音说:“我看,这一仗还
是在神头岭打好。”

“神头岭?”有人惊异,有人茫然,大家缄默不语。于是,陈赓起身走
向地图侃侃而谈:一般而论,山地伏击战的理想场所是陡崖深沟,然而现实


的地貌未必都能满足这一条件。即使如此,仗还是要打。神头岭作为设伏地
点的确不够理想,其缺点明摆不论,但这并未绝对排除它特有的某些长处。
神头岭的公路横卧山梁,两旁没有陡峻的山地,那些颓旧的工事仅离公路20—100 米之近,这些地形特点貌似与我不便对敌有利,但我军恰好可以大胆
妙用,在战场上变不利条件为有益因素。因为这些地况敌军早已熟悉司空见
惯,依兵家常理而言,对方军队不宜也不敢伏兵此地,所以日军在这里的防
御一定麻痹。只要我军把部队藏到工事里,切实伪装良好,敌人很难发现。
至于山梁狭窄的缺点,对于敌我双方同等不利,因此需要我们先发制人,出
其不意地压缩敌人以展开我方,预备队可放在申家山,于40 分钟内冲上公
路,就能有把握歼灭敌人。为使大家更加准确形象地领会自己的意图,陈赓
把手杖在两张桌子上一架,问道:“独木桥上打架,对谁有利呢?”771 团
团长徐深吉答道:“我看是谁先下手谁占便宜。”陈赓进一步说:“对呀,
只要我们做到突然、勇猛,这不利条件就只对敌人不利而对我们有利了!”

陈赓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为消除对部署部队的风险疑虑,王新亭
政委谈起辩证法,他说:“看来最危险的地方,实际却最安全,这样的事还
少么?”陈赓则诙谐地补充道:“打仗,本来就是有几分冒险的事嘛!有的
险冒不得,有的险却非冒不可。诸葛亮的空城计不也是冒险吗?如果一点险
也不敢冒,他只好当司马懿的俘虏,还有什么戏好看?”就这样,经过讨论,
第386旅作了以下部署:以徐深吉的771团主力埋伏在张庄、王家庄以东的
神头岭公路两侧,正面阻击敌人;团特务连前伸至潞河村,向黎城方向警戒,
相机炸毁浊漳河上赵店镇木桥,断敌交通,确保主力歼敌。以叶成焕的772
团主力埋伏在771团右面的高地和神头村西侧,利用旧工事严密伪装隐蔽,
对敌人实施主要突击;以其第2营位于申家山,作为预备队;以第3营(欠
一个连)在李家庄以东,准备适时出击断敌退路;以一个连伸至潞城东北袭
扰敌人。以补充团埋伏在薛家庄、安南岭以西地区,从公路东侧突击敌人。
派便衣20余人至潞城西南监视长治敌人。

陈赓速将作战计划报告师部,很快得到批准。陈赓的计划和刘伯承的意
图完全一致。陈赓即将部队带上神头岭,“在独木桥上打架”,他要先下手
为强。

短兵接敌速战速决

3月15日21时,部队向伏击地区开进。

部队拉着长长的行列,沿着山间小道,伸向漫流岭、申家山、神头村。
战士们经过动员情绪很高,指挥员们既兴奋又紧张,他们在战前考虑了各种
严酷现象,准备固然充分,然而水无常形兵无常态,战场上随时都会发生突
变、敌人很可能变换招数,这一切都难免令人担心。唯有陈赓和王新亭轻松
坦然,他俩成竹在胸。两人都有生理缺陷,还不忘以此互相调侃戏谑对方。
王新亭高度近视,平素看书还得眼贴书页,陈赓突喊“瞎子当心,下坡了!”
他急忙蹲下,伸手摸地,引起大家轰笑。陈赓负过腿伤,走路有点拐,常常
提着手杖。走至平路,王新亭连忙催促“瘸子快走!”陈赓只有认输。过河
时,陈赓伸出手杖说:“来哇,让我这瘸子来牵你这瞎子。”这对搭档在战
斗中形成了深厚的友谊、信任与默契。

部队爬上神头岭,陈赓先到神头村视察,然后又轮番亲赴各团阵地督促


部队进行隐蔽伪装。在阵地上他告诉一群战士:我们不怕日本鬼子气势汹汹,
只怕自己骄傲麻痹。他特别强调,不要随便翻动旧工事上的旧土,一定要把
踩倒的草顺着风向扶起来。当一个战士提出离鬼子这么近,担心敌人踩到头
顶发现我军时,陈赓风趣地说:“这地方,我看是不错。只要伪装得好,敌
人踩到了也不会发现。要是发现了,你们开我的斗争会好不好?”这时,远
处传来阵阵沉闷的轰隆声,第769 
团根据刘伯承师长的意图开始对黎城进行
袭击,时间是
3 
月16 

4 
时。第769 
团第
1 
营袭入黎城,与敌展开激战,在
歼灭100 
人并得悉潞城、涉县敌人出援以后,主动撤出黎城。涉县敌军惊闻
黎城遭袭,便以数百人乘汽车增援,他们刚过东阳关便发现769 
团设伏部队,
随即向我军进击但遭到我军还击,敌军稍事抵抗就回撤涉县。潞城日军决定
出援,由于遭受我军派出连队的骚扰,他们害怕我军乘虚取城,因而未敢倾
巢出动,仅派潞城驻军的半数兵力1500 
余人向黎城增援。与此同时,第771
团特务连烧毁黎城西南赵店镇的大木桥,切断了黎城、潞城之间的交通。敌
人正按我军的预谋行动,陈赓率全旅战士加快速度,伪装隐蔽。他要求每个
营只许留一个团、营干部值班观察,其他人员一概不许露面。386 
旅静静地
伏在工事里,等待着天明。

9 
时,潞城援敌在微子镇方向出现,这股日军由16 
师团辖属下元兵团粕
谷部队的精锐和108 
师团桩尾部队的一个辎重队组成,敌军队伍长达数里,
前后排列步兵、骑乓、车队、步兵、骑兵,自恃兵力强大,异常骄横跋扈,
大摇大摆地向前行进,妄图既救黎城又送车队。日军主力纵队先头进至神头
村,稍事停顿,就派出一队由30 
多个骑兵组成的侦察分队向前搜索。敌侦察
骑兵奔上一条放羊小道,径直朝772 
团一营阵地走去,马蹄几乎踩上我埋伏
战士,但是正如陈赓所料,他们只注意远在沟对面的申家山,对鼻子底下司
空见惯的旧工事却不屑一顾,见申家山上毫无动静,便示意大队人马跟进。

9 
时30 
分,日军主力完全进入伏击圈,我各部队按照统一信号,向敌群
突然开火,发起冲击。刹那间,平静的神头岭山梁变成了一座喷发的火山,
排排手榴弹在鬼子脚下轰然作响联成一片,阵阵子弹飞向敌人穿透鬼子的胸
膛,枪弹的轰呜伴随着火光,掀起团团黄土和硝烟,如同愤怒的火场喷发着、
燃烧着、翻卷着,即刻吞噬了鬼子的队伍。日军突遭我军的打击,顿时阵脚
大乱。战士们跃出工事,冲进敌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