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60部分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60部分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败。梁太后弃帷帐,改换衣服逃走。夏兵死伤甚多。
  梁乙速在国内专权,贵族间的矛盾日益发展。梁太后亲自出战,不让梁乙通领兵。梁乙通对梁太后逐渐不满,阴谋篡夺。一○九四年十月,夏国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率领部众,杀梁乙通,井杀其全家。
  梁太后亲自掌握兵权,继续对宋侵掠。一○九六年,梁太后和崇宗乾顺领兵号称五十万,侵入宋鄜延路,攻陷金明寨,献俘给辽国。一○九七年,宋朝在好水川北修筑城防,号平夏城,以扼制夏国。夏兵破坏修城,不成。宋兵在沿边地带相继筑堡。夏人愤怒说:“唱歌作乐地,都被汉家占却,以后该怎么办?”一○九八年十月,梁太后领兵四十万,尽全力攻平夏城,连营百里,造高车运兵填壕而进,又用飞石激火攻城,昼夜不息。攻城十二日,不能破。夏兵粮食渐乏。一天,大风突起,冲车折损,梁太后退兵。
  梁太后兵败,十一月再次向辽求援。一○九九年,辽朝派使臣来夏,用药酒害死梁太后(一说病死)。崇宗乾顺在辽朝支持下,开始亲政。 
五、崇宗皇权的巩固与“国学”的建立
  梁氏败亡,崇宗乾顺和嵬名氏皇室执政,对外采取依附辽朝和对宋和解的方针,对内则全力巩固嵬名氏的皇权统治,消灭统兵的贵族势力。形成弛兵政、重文学的新的局面。
依附辽朝 夏永安二年(一○九九年)正月,崇宗亲政。二月,即接受辽朝的号令,为辽朝出兵攻打反辽的拔思母部。三月,辽朝派使臣萧德崇、李伊去宋朝,为宋、夏和解,十一月,崇宗派遣令能(官名)嵬名济向宋朝上誓表,说夏国“两经母党之擅权,累为奸人之窃命,频生边患,颇亏事大之仪”。今后愿“饬疆吏永绝争端,诫国人恒遵圣化”。宋哲宗赐给银器五百两、衣著五百匹,答诏许和,并恢复作战年代停止了的给夏国的“岁赐”。
  一一○○年,夏崇宗向辽朝请婚。一一○二年,派汉官殿前太尉李至忠、秘书监梁世显去辽朝入贡,再次请婚。辽天祚帝问崇宗为人如何。李至忠回答说:“秉性英明,处事谨慎,是守成的好皇帝。”一一○三年,辽天祚帝许婚。一一○五年,辽天柞帝封宗室女南仙为成安公主嫁夏崇宗。夏国更加依附辽朝了。
巩固皇权 夏崇宗初亲政,即陆续消除领兵贵族,以巩固嵬名氏皇族的统治。梁太后当政时,大将嵬保役、陵结讹遇等曾劝梁后对外扩张。崇宗以梁后之死,归罪于二将。一○九九年四月,杀嵬保没、陵结讹遇。这时,大将嵬名阿吴已死。仁多保忠统兵在外。一○九九年闰九月,仁多保忠等领兵十万援助吐蕃部落围攻湟州(邈川),败还。一一○三年,宋朝蔡京令熙河帅王厚招诱仁多保忠。夏崇宗随即解除仁多保忠统军职务,招赴牙帐。仁多氏是与嵬名氏和梁氏相抗衡的大族。梁氏败亡,仁多氏被解除兵权,嵬名氏的统治更为巩固了。
  夏崇宗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的统治,又采用汉人封王的制度,对嵬名氏宗室加封王爵。一一○三年,崇宗弟察哥封为晋王,掌握兵权。察哥勇猛善战,是皇室中有谋略的大将。一一二○年,又封宗室景思子仁忠为濮王,次子仁礼为舒王。景思在惠宗秉常被四时,曾防止了罔萌讹等对惠宗的暗害,是与后族梁氏对立的皇室贵族。这时,景思已死,仁忠、仁礼通蕃、汉字,善文学,成为辅佐皇室的文臣。
建“国学” 西夏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蕃学与汉学,蕃礼与汉礼之争。梁氏当权,废除汉礼,汉学也随之衰落。崇宗亲政,一一○一年,汉官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说:“士人之行,莫大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他指责夏国承平日久,“文教不明,汉学不重”,“民乐贪顽之习,士无砥砺之心”。崇宗下令,在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国学设置教授,收学生三百人。建立养贤务,供给食用。这时汉族的儒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保守的政治学说,但对西夏说来,却是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的一大措施。崇宗把汉学定为国学,表明他推行汉文化的决心,比以前的行汉礼,又前进了一步。
  夏崇宗大力提倡汉文化,使夏国的风气为之一变。一一一二年六月,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反对,说:“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国之方,无非食货。”“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主张“既隆文治,尤修武备”。谋宁克任看到了夏崇宗重文轻武的流弊,但他的主张实际上是反映了保存西夏旧俗,继续对外掳掠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和西夏国内封建关系发展的趋势相违背的。夏崇宗不予采纳,仍然继续提倡汉学。 
六、依附金朝和疆域的扩展
  一一一五年,女真族奴隶主的总首领金太祖阿骨打在黑龙江畔建立了全国。我国的北方从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动。新兴的金国展开大规模的对外侵掠,先后消灭了辽朝和北宋。宋王朝逃到江南。在这个剧烈的变动中,地处西北的夏国依附金国,扩展了自己的领域。
  一一二○年,金太祖阿骨打攻陷辽上京。金宋约定:金兵迸取辽中京,宋兵攻取燕京。一一二一年,夏崇宗遣使匣去辽,请求先出兵攻取宋地。辽天祚帝不许。一一二二年春,金兵攻陷辽中京,进围西京。夏崇宗派兵五千援辽。夏兵未到,西京已被金攻破。辽天柞帝逃入阴山。五月,夏崇宗派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援助天祚帝。夏军至天德军遇金兵数万骑,李良辅击败金兵。六月,李良辅进军宜水。金完颜娄室、斡鲁军来战,夏兵大败。一一二三年,夏崇宗再发兵救辽,被金兵阻道,不能前进。辽天祚帝逃往云年。夏崇宗遣使臣迎天祚帝入夏国,金兵陷云内,天祚帝又逃入夹山。
  辽朝将亡,金将斡离不写信给夏崇宗,说辽国已亡,如辽天祚帝去西夏,擒送给金,金朝当割地给夏作酬赏。元德六年(一一二四年)正月,夏崇宗奉表降金,金朝把原属辽朝的西北地带,阴山以南吐禄泊以西之地割让给夏国。三月,夏国向金上誓表,愿按事辽的旧例事金。金太祖赐夏誓诏,视如藩国。次年辽亡,辽成安公主在夏国绝食死。
  一一二六年三月,夏崇宗依照金朝割地的许诺,进兵攻占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地带。四月,又攻下宋边地的震威城(距府州三百里),杀宋知州朱昭。
  九月,夏国又出兵攻占兰州东北的宋西安州。随后又攻破宋麟州建宁寨,又破平夏城怀德军,并进攻天都、兰州诸堡,掳掠人畜而去。夏国在金兵侵宋的时机,乘虚而入,宋朝在夏国边境设下的城堡陆续被夏国攻破了。
  夏国攻下天德,云内等州后不久,又被金完颜宗弼浑占去。夏向金质问。一一二七年三月,金朝又把陕西北部地割给夏国,以河为界,以抵偿天德、云内。金、夏在陕西划定分界,确定了夏国的领域。
  一一三六年七月,夏崇宗出兵攻占乐州和西宁州。一一三七年,金朝又接受夏国的请求,把乐州和积石州、廓州等三州地割给夏国。夏国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疆土的广阔为建国以来所未有。
(四)蕃部起义和封建关系的发展
  夏崇宗娶汉人曹氏女,生子仁孝,又娶宋降臣任得敬女立为皇后。一一三丸年六月,夏崇宗乾顺死,子仁孝年十六岁,即皇帝位(仁宗)。任后和母曹妃,并立为太后。仁宗即位,娶党项大族罔氏女为后。罔后好汉礼,是后族中趋向封建化和接受汉文化的代表。
  任太后父任得敬原是宋西安州通判。夏崇宗攻破西安州,任得敬出降。任得敬献女给崇宗,擢任静州防御使。任女立为后,任得敬又升任静州都统军。辽朝扈从成安公主来夏的萧合达,在夏国任夏州都统。萧合达见辽天祚帝败亡,成安公主绝食死,一一四○年四月,乘仁宗新立,据夏州起兵,联络阴山和河东契丹人,图谋拥立辽朝皇室后裔,恢复辽朝。六月,合达围攻西平府,夏守将罔存礼战败。七月,合达分兵攻下盐州。八月,任得敬自静州出兵,十月收复夏州,进攻盐州。萧合达败死。任得敬作战有功,威震河南,被擢任为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任得敬领兵在外,夏国朝中军政仍然掌握在晋王察哥、中书令濮王仁忠等皇室贵族的手里。 
一、哆讹等领导的蕃部起义的失败
  夏崇宗统治时期,随着皇权统治的巩固和领域的扩展,夏国贵族掠夺到大量的社会财富。他们在日趋封建化和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也象汉族贵族地主那样,过起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而广大的党项部民则遭受着残酷的压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晋王察哥当权,“贿货公行,威福自用”,抢夺民间园宅,建宅第数处。年已七十余,仍是姬妾成群。察哥多方搜刮,蕃、汉人民都极厌苦。贵族世家,也都以奢侈相尚。党项居民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残酷的统治。
  一一四二年,夏国发生饥荒,民间一升米要卖百钱。一一四三年三月,国都兴庆府发生强烈地震。余震一月不止。官私庐舍、城壁塌坏,人畜死亡上万。四月,夏州地裂,涌出黑沙,阜高数丈,陷没居民数千人。七月,又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党项部民没有粮食可吃。遭受残酷压榨的部民,更加无法活下去了。
  一一四三年七月,威州大斌部、静州埋庆部、定州竾浪(竾音池chí)、富儿等部同时发动武装起义。较大的队伍上万人,较小的也有五、六千人。起义者攻打州城。州将出兵镇压,都被起义者击败。党项起义队伍胜利进军,为夏国的历史写下了壮丽的一页。
  十月间,夏仁宗命任得敬领大兵镇压。任得敬出兵,陆续屠杀和瓦解了各州起义队伍。定州竾浪、富儿两部依险拒守,对夏官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任得敬在夜间发兵,偷袭起义者的营寨,起义领袖哆讹被杀牺牲,起义遭到镇压而失败了。
  党项族的起义对夏国奴隶主和封建主贵族的统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起义显示了党项族人民和我国其他各族人民一样,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二、封建关系的发展
  夏国自建立时起,在它的统治区内即存在着奴隶制和封建制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两种制度并存于同一个社会里,不能不相互斗争又相互渗透,它反映在上层建筑的领域,就又和蕃礼与汉礼之争溶合在一起。随着历史的推移,封建制在斗争中逐渐得到发展,而自夏崇宗到夏仁宗时,更进而在夏国占据了统治的地位。
  封建关系的急剧发展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一)夏国境内封建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影响以至取代奴隶制,越来越在社会关系中占居优势。夏崇宗依附金朝确立了自己的领域,更加促进了封建关系的发展。(二)夏崇宗统治时期,依附辽、未,基本上停止了对宋朝边地的大规模掳掠。金朝建立后,夏国依附金朝求自保,更无力对金作战。奴隶制的发展,是以不断开展对外掳掠以补充奴隶的来源为条件的。夏国处在强大的金朝的威胁下,基本上失掉了对外掳掠的条件。夏国断绝了自外界补充奴隶的来源,不能不由奴隶制加速地向封建制转化。(三)夏国统治集团的内部一直存在着发展奴隶制和转向汉族封建制的两种势力的斗争。自毅宗谅柞以来,经过近百年间的反复搏斗,到仁宗仁孝时,奴隶主保守势力已经遭到失败,趋向封建化的力量取得了胜利并且在贵族中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这就使夏国封建关系的急速发展,有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四)夏国党项部民的起义虽然遭到镇压而失败,但它打击了党项贵族的统治,暴露了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从而推动了夏国进一步向着封建制的道路发展。
  仁宗仁孝即位时,夏国已经具备了上述的几个条件,此外,还有一个外部的重要条件,即新兴的全国正在全力南下,侵掠南宋。夏国不再有外部的威胁,从而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仁宗在位五十五年,是夏国统治时期最长的皇帝。在这期间,夏国的统治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在崇宗时发展了封建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制的统治,完成了夏国封建化的过程。
封建土地所有制 夏国建立以来,即存在着封建制的土地占有关系。夏仁宗制定法令,完全确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皇室占田——早在夏惠宗秉常时,皇室即没有所谓“御庄”、“御仓”。夏惠宗在新占领的兰州龛谷川和鸣沙州都有”御庄”、“御仓”的设置。这可能是来源于西夏士卒的屯田,后来其中一部分即转为皇室所私有。大约在仁宗时制定的西夏文的《新法》中曾记载:“从来就己利用的渠道、土地、水等,永远属于国君和个人所有。”国君成为夏国最大的地主。
  贵族地主占田——夏国党项贵族地主的占田,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领受国家的赐田。《新法》中规定,夏国所有的居民,诸王、官员和庶民“可以使用国君赏赐的土地。”大约夏国的土地原来在原则上都属于国家所有,国君有权赏赐给奴隶主贵族使用。但长期占用的结果,便事实上属于贵族。《新法》明确规定了永远属于个人所有,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了。贵族占田的另一个途径,是依恃权势扩占。如没藏讹庞、梁乙埋等都曾迫使夏民侵耕边地,而把收入归为己有。土地私有制确立后,夏国又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贵族地主也可以通过买田来扩大土地占有。
  农民小所有田——仁宗天盛年间(一一四九——一一六九年)修订的《大盛年改新定律令》(即《天盛律令》)规定:生荒地归开垦者所有,他和他的族人可永远占有,并有权出卖,这个规定确立了农民的小所有制。但垦田既可以出卖,就不免被地主所兼并。
  地租和赋税——《天盛律令》和《新法》记载有夏国的赐田,每亩田应交地祖的数额。说明封建地租已是普遍的剥削方式。夏国也渐实行赋税制,向土地占有者征收赋税。《天盛律令》详细规定了土地买卖法。土地所有者买卖土地要呈报官府,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