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湾2007年最畅销的经管书,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绝学”!这是一本少有的以工作为主题,却能让上班族广泛传阅的杰作,总会有小员工不辞劳苦地在网络上转发,也会有大老板交代下属大量复印,让员工仔细阅读。何飞鹏,台湾最大出版集团城邦CEO,循着正常的求学、工作路径,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做起,到设立几十家公司,创办50多种杂志……从员工到老板,从暗无天日的亏损到拨云见日,最终,在媒体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书就是他从员工做到老板的成长心得。真实的职场体验、鲜活的案例、细致的道理,会令职场新人受益匪浅,找到安身立命的本事;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亦能自我解惑,为什么同样的领域、同样的工作年份,不同的人会收获不同的成果与回报,深刻理解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与处世准则。
作 者:何飞鹏 出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节:推荐序 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1)
推荐序
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
1
《自慢》这本书大概应该归入〃成功学〃的范畴,但作者不端架子、不板面孔、不居高临下,在每一小节中,他往往是从自己亲历的一件小事说起,娓娓道来,若炉边轻语,似林中漫步,最后终于托出一个硕大的体会来,这就应了〃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的文训。
古人给我们留下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读万卷书,那是〃背会〃的;行万里路,那是〃体会〃的;交万名友,那是〃领会〃的。〃背会〃与〃体会〃的距离有多大呢?没人测过。但我试着〃量〃了一下,总有十万八千里!
好在本书作者的角色是出版社的总经理,大概既读了万卷书,又行了万里路,还交了万名友,所以,《自慢》所包含的职场成功学,我相信大多是体会的,部分是领会的,绝少是背会的。
但书一旦卖出去,情况又变了:在作者那里虽是〃体会〃的,但到了读者那里,如果一味生吞活剥,那就又变成了〃背会〃的。所以,我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悟,用。〃知〃是萃取,有选择的学习;〃悟〃是升华,有发现的学习;〃用〃是结晶,有创造的学习。
2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自慢》一书所述的许多哲理,与蒙牛文化的理念是相合的。这也是我愿意推荐本书的原因。例如(以下例句中,以破折号为界,前句是书中的,后句是蒙牛的):
〃情义相待,改变一生〃〃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奥妙藏在基本之中〃〃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
〃工作成就定律:唯态度论〃〃要让每个人'51%为自己干'。为别人干不容易干好,因为那样做,我们不得不控制'双因素',既要担心他的态度问题,又要担心他的能力问题;为自己干就容易干好,因为'双因素'变成了'单因素',态度问题自动解决,我们只需关注能力问题就可以了〃。
〃学习,Any time,any where〃〃学习是给大脑吃饭〃。
〃对不在方法,对在人〃〃树立一个目标后,首要任务是把能完成这一目标的人找来。请来绵羊,一千头也不行;请来狮子,一头就管用〃。
〃工作不当在野党〃〃制造公共产品的过程与制造个人产品的过程,实际上是同一的。因此,态度不端正的人,公司损失的不过是薪水,而他损失的却是整个人生〃。
〃少用判断,多用计算:如何找到答案〃〃发扬数目字管理:定事,定人,定时,定地,定标,定量,定进度,定奖罚。能精确定量的,不模糊定性〃。
〃勉强别人,理所当然〃〃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本句是古人留下的句子,蒙牛文化将其〃拿来〃了)。
〃别跟魔鬼打交道〃〃与螳螂作战,你的胸怀会越来越小。与蜗牛伴跑,你离冠军的宝座不是近了而是远了〃。
〃大气、骨气、志气〃 〃思路决定出路,吨位决定座位,布局决定结局,心态决定状态,脑袋决定口袋,心胸决定功勋〃。
第2节:推荐序 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2)
3
《自慢》名为〃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初出茅庐的职场晚辈,何尝不需要类似用血泪浇铸而成的从平凡到卓越的〃前辈笔记〃呢?
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我有两个期望:第一期望他们有本领,成为〃带工具的人〃;第二期望他们有抱负,争当〃不可或缺的人〃。
一个单位的员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杰出型员工〃,他们在本岗位上是钻头,是梁柱,是轴承,是排忧解难的权威,是打开局面的旗手,假使有人突然流失了,短时间内无人取代这部分员工不可或缺;第二种是〃合格型员工〃,他们是螺丝钉,是复印机,是流水线,不可缺少,但不是不可或缺,单位外可以与他们发生〃置换反应〃的后备军熙熙攘攘,假使有人突然流失了,〃等量代换〃的候选人一抓一大把这部分员工随时能够被别人所取代;第三种是〃淘汰型员工〃,他们是秃了槽的螺丝钉,着墨不均的复印机,次品率太高的生产线,早晚要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物以稀为贵,人以杰为尊。杰出的方式千途万径。有的人以每做一件事都与众不同而杰出,有的人以千万次重复做一件事无一失误而杰出。总之,我们要有志于做一个〃带工具的人+不可或缺的人〃或者如作者所说,做一个〃自慢〃的人个人幸福,家庭荣光,单位兴隆,社会进步。
蒙牛集团董事长 牛根生
第3节:自序 不看大事,看小事
自序
不看大事,看小事
致《自慢》简体字版读者
《自慢》在台湾出版后,成为2007年台湾最畅销的经管书,我也无意中成为〃知名畅销书作家〃,作为一个经营者、出版人、媒体人,忽然从幕后走到台前,走在路上会被认出来的情况,我始终无法适应。一直到有许多读者响应,认为我的书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帮助,希望我继续用我的观察与文章,鼓励社会大众在职场中努力向上,让陷在工作、生涯十字路口的人,能够得到教益,我才慢慢释怀,我失去隐私权,换来读者健康上进的人生态度,那应该是值得的。
因此,当北京大学出版社来电,希望出版《自慢》的简体字版时,我欣然接受,虽然这本书内敛、自省、凡事退一步想的人生态度,似乎与现在中国大陆快速成长、飞跃前进的外部环境不太吻合,但只要有〃一个人〃因我的书而改变,我就觉得安慰。更何况二十年来我在大陆的经验,让我确认个人工作态度的提升及企业经营管理技巧的改进,将是中国未来进步的关键因素。而《自慢》这本书,正是我个人在这方面的深刻自省与体会,我的野人献曝,或许不致贻笑大方!
1989年,我第一次到祖国大陆,在广州的白云机场,我看着每一班飞机都延迟,我看着所有乘客不断抱怨,我发觉没有一个航空公司的服务人员出面说明、解释、安抚乘客,所有的乘客只能用〃忍耐〃来接受折磨,我知道中国大陆对〃经营、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所有进步都让我瞠目结舌,万丈高楼平地起,经济快速增长,几乎用二十年走完西方国家一百年的经济历程,除了尊敬、惊讶之外,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但是有些小事,我却发觉改变有限。在五星级酒店的餐馆中,你如果不大声叫〃服务员〃,不太会有人理你。在办公室中,员工没做到当初承诺的目标,却振振有词地陈述理由,毫无愧色。在大陆约会、开会很少有人准时,而且迟到不需要理由,因为似乎大家都习以为常。
我还感受到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政府许多的政策都在保护弱小的员工,确实许多企业也用〃抓小偷〃似的防备心态看待员工,以至于对员工不公平。但员工〃吃公司的、用公司的〃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也让我不能理解。
我的想法是不论是员工、主管,或是老板、投资人,所有的人都需要学习、调整、成长,而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写这篇序文的时候,京津高速铁路已经通车,27分钟从北京南站到天津,象征着中国已进入现代的十倍速时代,而紧接着京沪高铁也将正式动工,这更是许多国家尚未企及的境界。这些伟大的成就,比起前述的那些小事:要大声叫服务员才理你,迟到……或许可以完全不用在意,因为〃金钱、实力〃才是硬道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会自动解决的。
《自慢》这本书是为我自己写的,而我是那个远离高成长的台湾读者的一分子,因为台湾读者知道我们已经不会有伟大的经济增长,不要说两位数字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要保三(3%)都要靠运气;台湾目送了许多大企业西迁大陆、南进东南亚,台湾经济原地踏步。许多年来员工的平均薪资不只没有增长,还只有负增长,员工保住饭碗就是万幸,这是台湾的外部环境。当台湾人没有〃大事〃好想时,我们只能自我检讨,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想想与老板、公司的关系;想想有什么事,可以不要让我们失去更多,而不是想得到更多;想想守自己的本分,而不是贪婪地占有;想想合作,而不是斗争;想想自在慢行,而不是御风飞驰;想想做专业而快乐的自己,而不是做物欲横流的巨人,也不是被权力驱使的魔鬼……
我原本想,《自慢》这本书也许不那么适合大陆读者,因为大陆读者现在是经济发展的天之骄子,就像三四十年前的台湾,遍地黄金,俯拾皆是,在高成长的大海里,任你冲浪、遨游,有时甚至不需要努力,只要乘浪而起就会有梦幻绚丽的人生。这样还有谁需要慢慢而来的思考,兢兢业业的工作,也还有谁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态度,还有谁需要谦卑的自我反省与检讨?
但出版社却认为,〃自慢〃的精神恰恰在大陆需要张扬发展。潮涌般的经济增长中,不乏鼎立潮头的时代英雄,令人热血澎湃,而往往让普通人忽略了笃静守深的专业精神。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需要每个人都能培养属于自己的绝活,才能有令世人肃然起敬的经济体的建造者,无论潮流来去,个人也均能充满自信与独创的能力,处变不惊,万拳成塔。说到底,努力投资于自己,坚守最基本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本领,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获益最大的不仅是企业和社会,更是员工自己。
这也是我的经验。在五十岁之前,我也在享受台湾经济的剧变与成长,我想的是机会、进取、竞争,想的是奇技巧思、快餐创意、一夕成功,当时〃自慢〃的思考离我很远。但我也知道,如果我在三十岁就彻悟〃自慢〃的逻辑、原则、做法,我有机会探索人生更高的境界。
我非常期待《自慢》简体字版的出现,因为现在在大陆有无数二十岁的〃我〃、三十岁的〃我〃,他们正把人生握在手中,快意恩仇、御风疾行,而且已经成就非凡,如果我的经验他们能听到、看到一些,也许就会有更不可思议的改变,或许这就是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期待吧!
何飞鹏
台北桂石山居2008年6月30日
第4节: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1)
作者侧写:
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
在台湾,城邦出版集团是个异数。单算杂志,城邦旗下的数十种杂志,横跨财经、商业、网络、女性、流行、理财、家居、运动、计算机、漫画等类型,是个不折不扣的杂志王国,更是台湾最大的杂志集团。单算图书,城邦旗下拥有商周、麦田、猫头鹰、格林等三十余家出版品牌,每年出版一千余种新书,每年动销品种数量近万种,也是台湾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
在台湾,每个人平均每年都会购买一本以上城邦出版的图书或杂志。城邦的出版品也贩卖到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全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
城邦是全世界最大的繁体字图书杂志出版商。
这个品项复杂、规模庞大的出版集团,在二十几年前只是一个小记者的创业试验,这个小记者不愿意在大媒体集团终老一生,因此展开了一段近乎艾丽斯梦游记的创业之旅。
这个小记者正是何飞鹏,城邦出版集团现任CEO,早年出身台湾《中国时报》,在《中国时报》号称〃台湾第一大报〃的时代,他是《中国时报》经济新闻小组的主管,掌管了所有财经产业新闻版面,也是台湾当时最知名的财经记者之一。访问过无数台湾知名的企业家:王永庆(台塑集团)、辜振甫(台泥集团)、吴舜文(裕隆汽车集团)……何飞鹏也是台湾极少数从记者创业,成功变身媒体集团负责人的案例。
在过去20年间,何飞鹏从1987年创办《商业周刊》开始,1995年创办《PC HOME》杂志,同年合并商周、麦田、猫头鹰三家出版社成立城邦出版集团,一直到今年为止,创下了台湾出版界的纪录,创立将近五十种杂志,更是台湾出版过最多图书以及创立最多出版品牌的人:数千种图书及三十余个出版品牌,都是何飞鹏带领他的团队,一点一滴打造完成。
2001年与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旗下的TOM集团换股,将整个城邦集团整合成一家公司,并入TOM,何飞鹏又从创业者变成专业经理人,城邦集团的演变高潮起伏,极具戏剧张力,何飞鹏则一直扮演着故事的关键角色。
第5节: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2)
从热血记者到铁血老板
说起何飞鹏的创业故事,要从1986年的一个决定开始。
那时何飞鹏已在《中国时报》做了4年财经新闻主管,由于报社的影响力,他成为台湾企业界争相巴结的对象,新闻工作的呼风唤雨,让何飞鹏沉溺在权威的光环中,再加上待遇不错,要离开报社的工作,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但外表的风光,抵不过内心的呼唤,何飞鹏知道他人生最精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