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博弈论 .经济学.金融学.免费下载 >

第17部分

博弈论 .经济学.金融学.免费下载-第17部分

小说: 博弈论 .经济学.金融学.免费下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拿下来,扔到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帽子纷纷扔到地上。于是卖帽子的人捡起地上的帽子,回家去了。后来,他将此事告诉了他儿子和孙子。很多年之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卖帽子的家业。有一天,他也在大树旁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告诉自己的办法,他拿下帽子扔到地上。可是猴子非但没照着做,还把他扔下的帽子也捡走了,临走时还说:我爷爷早告诉我了,你这个老骗子会玩什么把戏。 有些信息可以在决策之前掌握,还有一些信息出现在决策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某些特殊素质了,比较聪明、敏锐的人可能在这个环节占据先机。 一个商人贴出告示,要招一个伙计。来了两个应征者,他们同样勤快,商人决定不下要哪一个,他希望店里的伙计要精明一些,于是就想了一个主意。 他把两人叫到里面,取出五顶帽子,两顶红的,三顶黑的,他要求他们蒙上眼睛后,三个人各取了一顶帽子戴上,他告诉他们:摘下眼罩后,谁先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他就留下谁。 眼罩摘下,这两个人发现商人戴着一顶红帽子,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抢先说:〃我的帽子是黑的。〃 商人很满意,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你戴着一顶红的,如果我的也是红的,他一定知道自己是黑的,可他没有说,所以我知道,自己戴的也是黑色的。〃 这是一个在决策中掌握信息并作出判断的例子,颇有博弈色彩。其实是对手的反应帮了他的忙。如果对手很聪明,就可能采取以下战术:不肯摘下眼罩,或根本不看对方,这么做似乎吃亏,其实正好相反。因为如果自己戴的是红帽子,无论知不知道对方帽子的颜色,他都会输;可是对方如果不能做出判断,那他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还有许多情况是,我们根本不能从他人或外界得到有用的信息,那么该怎么办呢? 有一个很著名的BF实验(所谓BF就是Bee和Fly,即蜜蜂和苍蝇):把几只蜜蜂和几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向窗户,结果会怎样呢?你会看到,蜜蜂会不停地在瓶子底部寻找出口,直到累死为止,而苍蝇却在不到两分钟内全部逃出。蜜蜂为什么会灭亡呢?因为蜜蜂喜欢光亮而且有智力,于是它们坚定地认为,出口一定是在光线最亮的地方,于是它们不停地重复这一合乎逻辑的行动。而苍蝇呢?它们对于事物的逻辑并不在意,而是到处乱飞,探索任何可能出现的机会,于是它们成功了。 这件事说明,实验、试错、冒险、即兴发挥、迂回前进、混乱、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人的理性和逻辑性容易使人在经济活动中陷于一个固定的认知模式中,从而一条道跑到底。经济活动要善于从已有的认知模式中跳出来。要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即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即使这些方法都不奏效,你至少还可以权衡利弊,作出合乎理性的决策你仍有可能犯错,但不至于错得一塌糊涂。就如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选择那样,放走了孔明固然遗憾,但是总比自己做了俘虏要好。 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个乞丐向你乞讨,你愿意帮助别人,但你不知道他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骗子,该如何决定呢?如果你喜欢与人为善,你可能就愿意冒一点上当的风险。这不等于你愚蠢,而是你认为,帮助一个困境中的人比回绝一个骗子更重要。 所罗门王断案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常常隐蔽真实的信息。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市场里老是听到买东西的人埋怨东西太贵,较少听到买东西的人称赞东西便宜。同时,厂商又老是埋怨东西卖不出好价钱。在经济学家看来,对价钱的抱怨是自相矛盾的。如果嫌贵,你可以不买;如果嫌贱,你可以不卖。因为在市场上,人们不是用言词,而是用行动表示出他们的爱好。如果你自愿地同意做一笔交易,这说明你认为,虽说不是很理想,但是做这笔交易至少比不做这笔交易要好。虽然两块钱买一把菜你嫌贵,但是你还是认为用你那两块钱换回这一把菜是值得的,不然的话你可以不买,因为没有人强迫你。 至于谈判当中隐蔽自己的真实信息,常常还受到法律保护,不然怎么会有泄露经济情报罪和盗窃经济情报罪呢? 提取和甄别信息,是博弈论面对的大问题。引用很多的一个例子,是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两个女人为争夺一个孩子吵到所罗门王那里。一个女人说:〃陛下,我和这妇人同住一个房间。我生了一个孩子,三天以后这妇人也生了一个孩子,房间里再没有别的人。夜里这妇人睡觉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她半夜醒来,趁我睡着,把我的孩子抱去,把她已经死了的孩子放在我的怀里。天亮要喂奶的时候,我才发现怀里的孩子是死的,仔细察看,并不是我生的孩子。〃另一个女人赶紧说:〃不对,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才是她的。〃吵得不可开交。 所罗门王喝令她们别吵,吩咐下人拿刀来,〃如果她们还吵,就把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妇人,一半给那个妇人〃。一个女人赶紧说:〃大王把孩子给那个妇人算了,万不可杀他。〃另一个女人说:〃这孩子既不归我,也不归她,劈了算了。〃所罗门王知道心痛孩子的女人一定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便吩咐下人把孩子给她。 这是获取和甄别信息的范例,直到现在,博弈论专家还在继续讨论和发掘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例如,以色列一位教授和美国一位教授最近合写的一篇论文,就把竞标一项工程的两个企业,看做是两个〃妇人〃,其中一个企业实力可靠,另一个企业只是想夺标以后赚取转包的利益。问题是如何设计规则和机制来获取和甄别信息。 破解〃柠檬市场〃 在美国的俚语中,〃柠檬〃是〃次品〃或者〃不中用产品〃的意思。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正是从旧车市场这一他眼中典型的〃柠檬市场〃分析和提炼出〃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中国有〃买的不如卖的精〃的古训,足见中国人老早就洞悉了信息经济学的天机。可惜,没有一个中国人接着往下想这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 阿克洛夫则不同,他把这问题继续往深里琢磨。这一琢磨不得了,他发现问题大了:由于买主卖主对于所要交易的〃旧车〃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买主通常不愿出高价,这样持有好车的卖主只好选择退出,市场上剩下的将都是坏车,买主则越来越不愿光顾,旧车市场最终将萎缩乃至完蛋。阿克洛夫的这一发现尤其是他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后来影响了一大批经济学家,大家又相继发现了许多个〃柠檬市场〃。比如,经济学家斯宾斯发现人才市场其实也是个〃柠檬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雇主愿意开出的是较低的工资,除了平庸的〃柠檬〃之外根本不能满足精英人才的需要,结果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斯蒂格利茨发现信贷市场也是个〃柠檬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贷款人只好确定一个较高的利率,结果好的本份的企业退避三舍,而坏的压根就不想还贷的企业却像苍蝇逐臭一样蜂拥而至。这两位教授因此同阿克洛夫一同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家提炼出信息不对称的概念,挖出一批〃柠檬市场〃并解剖之是一大贡献;而提出改造世界的方案,设计出各种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保障市场有效运转的机制是另一大贡献,甚至可以认为是更大的贡献。 对于拍卖市场,我们通常想到的是,谁出价高交易物即给谁。可是你是否想到,拍卖人可能说〃假话〃。好比我本来愿意出10000元的,但只要第二名出8000元,我出8001元就能拿下来的话,我就不会报价10000元。如何让竞买者显示出真实的信息呢?维克瑞教授小试牛刀,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设计了一个新的拍卖机制。 让每个人把愿意出的价格写在纸上装入信封交给你,所有信封打开后,出价最高的人得到那件古董,但实际付的价格是第二位出价最高者的出价。在这个制度下,每个人都会如实地报告自己对古董的评价,因为出价多少只影响自己是否得到古董,而不影响在得到古董的情况下付多少钱。 比如说,设想有一个人的实际评价是10000元,如果他出价10000元,第二个最高出价是9900元,他得到100元的净剩余;相反,如果他出价9800元,他的净剩余是零,因为他什么也得不到。在维克瑞教授设计的机制下,说实话比不说实话好。这里,真实评价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变成了对说实话的奖励。 这样的拍卖机制不仅可以保证把被拍卖物卖给评价最高的人因而是最有效率的,同时也是在所有拍卖机制中卖者能得到最高收入的拍卖机制,这真是经济学梦寐以求的帕累托改进,是一种难得的皆大欢喜的制度安排。 启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你更准确的时间,只会让你在两种不同的时间面前茫然无措。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可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导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如果你想过得幸运一些,你必须只采用一种判断准则而不要贪多,这样你会活得更容易些。 〃信用印章〃 尽管我们可能在交易或博弈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但是如果只能这样〃经一事,长一智〃,那么交易的风险成本就太高了。一个缺乏互信的社会,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困难重重的。那么,能否通过某种制度安排,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呢? 现在,〃诚信〃已经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词,大家公认,信任的缺乏已经成了一个困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信任〃与〃被信任〃很难呢?在此我们不必弹什么〃人心不古〃的老调,关键问题不是人的道德水平,而是制度安排。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一些混乱难以避免。问题是如何尽快建立一套信用机制,规范人们的各种商业行为。 近代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韦伯曾谈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他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访问期间,恰巧遇到位男子正在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有人告诉韦伯,这个人之所以要接受洗礼,是因为出于商业动机,他想在这个社区开银行。一旦接受了洗礼,他就会得到整个社区所有人的信任,而不论这些人是否真是基督徒。 韦伯进一步发现,想成为一个本地基督教会的成员,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考察,要接受极为严密和细致的对自己过去行为的调查。因此,加入教会就会成为他道德水准的一个绝对保证。也就是说,一旦被洗礼了。此人的道德品质特别是与经商有关的品质,是经得起考验的,是完全可以信得过的。此人即使转移到其他地方,只要有教会的证明,就拥有了自身诚信的证明,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相信你。 韦伯认为,加入一个社会团体就等于获得了一个社会印章。这枚印章是制度化的〃印信〃。它是以利益、合作、信用为基础的。应该说,一个人取得这枚印章是要付出足够努力的。而一旦有了这枚印章,就可以获得很多相关的利益。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套有效的信用机制,可以大大降低人们的商业风险和成本,对社会、个人都大有好处。 信息就是权力 大家知道,知情权是人们重要的社会权利之一,即人民发布和接受信息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当然要在法律的规范内)。为什么知情权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信息的传播有利于人们在掌握信息之后,通过理性选择,作出正确决定。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好处。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如此,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信息就是权力。在专制时代,统治者维护自身权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垄断信息。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意是:你要引导人民该怎么做,但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该这么做。 民众的知情权不是什么人赐予的,而是争取来的。不管怎样,现在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了,信息也更多了。 可同样是现在,我们太轻易地放弃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权利。我们一股脑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片面信息,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取决于电视上怎么说,至于它说的对不对,有什么根据,我们并不知道,或不感兴趣,〃快告诉我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们就像孩子那样要求一个简单快捷的答案。 勒庞《乌合之众》中说:结论越是专断,语气越是肯定,对公众的影响力越大。因为公众不善推理,却很易受感染。他说:〃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他只会被极端的感情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根据他的观察,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他甚至尖锐地指出:〃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对各种信息,我们需要选择:〃拿来〃还是〃接受〃?不同在于:〃拿来〃的才是你的,而〃接受〃的不是。即使是好东西,也不会为你所有。信邪教的官员、学者、大学生,他们的知识、信仰为什么不能保护他?就因为这些东西是别人〃塞〃给他的,他也习惯了被塞,既然你能塞给他知识,别人也能塞给他邪说。 启示:在渴望理想的心灵里,科学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它不敢作出过于慷慨的承诺,因为它不能撒谎。 要不要相信权威 当你无所适从时,你希望得到正确的指导。从人生设计、该不该和那个女孩结婚到填写足球彩票,都是如此。关于专家,有一句俏皮话:所谓专家,就是周旋于三宫六院间的太监,无所不知,却无能为力。大意是说专家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权威也会犯错,但是还是对的时候多(否则他就不是权威了)。权威因为拥有更多信息、更强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