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康震-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跟随康震老师透过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入手,一同走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世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将为您精彩解析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李清照》第十集《一代词宗》,敬请关注。
康震:
我们首先得来看她写的一首很著名的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这词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这重阳节的时候,愁云惨淡,没个好心情,为什么没有好心情?因为我的那个他,不在家,很简单;所以: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整个这个家里头一切都是那么凉冰冰的、凉森森的,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生机,就是因为我的他不在家,怎么办呢?那就喝上几杯酒,暖暖自己差不多快要凉透了的这颗心吧,
“东篱把酒黄昏后”
正是黄昏时分,更加地思念在远方做官的他。喝上两杯酒,喝着喝着,突然闻到一股暗香,这个暗香“暗”字用得太好了,偷偷地香,静悄悄地香,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突然袭来的一阵香:
“有暗香盈袖”
更加让自己不但沉醉,而且混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你再不要问我,是不是这个时候我已经黯然神伤,是不是我这个时候早已经是泪流满面。你且看:
“帘卷西风”
这是倒过来说的,帘子不可能卷西风,是什么呢?是西风卷帘时,那人儿比那黄花还要消瘦,还要憔悴。这个:
“人比黄花瘦”
前面她曾经说“绿肥红瘦”,她要用这个把这个花形容得像人一样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这花都瘦的话,这人就有问题了。但是这有问题的人呢,是美丽的,美丽而又情感上很感伤,这叫“人比黄花瘦”,你不能说比喻成别的,那就没有美感了。
画外音:
这首《醉花阴·重阳》,写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两地分居的岁月里,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老家度过了十三年静谧的家庭生活后,赵明诚被重新启用,调任莱州知州,李清照留守青州。又遇重阳节,李清照思念远方的丈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重阳》,在写好之后,李清照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丈夫,那么,面对妻子深情的思念,赵明诚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康震:
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写完之后,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做妻子的一分相思之情。赵明诚看了以后:写得太好了,怎么就写得这么好呢?先是很感慨,很赞叹,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几分惭愧来,这老婆的词写得比自己好。再看一阵子,就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她比我写得好呢?这不成啊,往常总是我赞叹她写的词,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我赵明诚不但会鉴赏文物、收藏金石,而且在才情方面也不让巾帼,这话说反过来了,本来是不让须眉,他也不让巾帼。
那好啦,怎么办呢?采取点具体措施,痛下决心,不上班了,请假,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写,制造诗词,制造了五十首词,就和她这个《醉花阴》的。辛辛苦苦写了三天三夜,那也不容易,我们谁写三天三夜能写出五十首来,是不是?
写出来了,赵明诚动了个脑筋,挺坏的,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然后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见了陆德夫,德夫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作品怎么样,陆德夫很有鉴赏力,就托着腮帮子看了好半天。。。:哎呀,你让我怎么说呢?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说哪三句、哪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画外音:
《醉花阴·重阳》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醉花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然而李清照生活在“词”的海洋中,宋词的数量虽然不如宋诗、宋文那么大,但在大多数老百姓心目当中,它却似乎是宋代文学最突出的代表。宋代写词的大家比比皆是,前有苏东坡、柳永,后有陆游、辛弃疾等等。在词坛这个男人的世界里,士大夫们又是怎么看待弱女子李清照的词呢?
康震:
大家还都记得,在那个《再嫁婚变》的时候,里边有一个人叫王灼,他对李清照《再嫁婚变》这个事极尽嘲讽之能事,指责她、嘲讽她、笑话她,还就这个人,还在他那本书的同一卷里边,他对李清照的文学才华是大加赞赏,他怎么说呢?
“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王灼《碧鸡漫志》
这有三个重大评价,第一,太有才华了,太有才了,怎么有才呢,第一,直逼前辈,前辈的很多大文学家,我看这水平都跟她比较接近。第二,就是在当朝的士大夫中间,这样的创作才华水平也不可多得。第三,至于说本朝的女作家里边,那就没什么好说的。第一,绝对第一。你想为什么要找王灼这个人来评价她呢?因为王灼是在品行操守这方面是否定李清照的,但他否定归否定,在才华方面他绝对是肯定,这个人说的话我们觉得是很可信的。那么清代还有一个学者叫李调元,他这个话说得就更严重了,他怎么说呢?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练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雨村词话》
李清照这个词写得太好了,好到什么程度呢?在宋代那些女作家当中,她卓然自立为大家,水平绝不在黄庭坚和秦观之下,不但俯视巾帼,就是她的水平可以俯视同期的女作家,而且压倒须眉,甚至对于当时的男性作家来讲,她的水平甚至盖过他们了。我们之所以列举这些评价,就说明什么呢?就是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边,本来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李清照的才能不但得到了同一时期男性这些作家的认同,而且他们的评价还很高,这就说明李清照的诗词的创作在当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
可能有的人说,这个古人说话有时候也是很夸张的,李调元这么说,什么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太玄了吧?我们说一点都不玄,为什么?你来看看李清照是怎么评价同一时期,她的那些前辈的词人的,她在她所撰写的《词论》这部词学理论著作当中,对她之前的、宋代的几乎所有的最著名的大家,都展开了批评,那你就看她站的起点就跟人不一样。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柳永,这是很有名的了,我们知道他写的这个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哪。李清照说,柳永的词,的确对于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而且他的词和于音律,音律和谐,但是他的词语言品位太低、太庸俗,不好。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这是宋代初期的一位词人叫张先写的,李清照说,张先等人的词偶有佳句,偶然有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句子,整体来看不成气候,算不得名家。宋代的几位大文学家晏殊、欧阳修、苏轼苏东坡,李清照怎么评价呢?说这几位文学大家学问渊博,他们写词这样一种小小的文学样式,就好比是用个勺子在大海里边舀水一样,太轻松了,很容易就写出来了。
但有一样,写得是挺轻松,写出来的是不是词呢?这个问得就很要命了,她认为欧阳修、苏轼等人写的那些词不谐音律,这个音律不谐和,严格来讲,属于长短不一的诗,不是词,那不从根本上就否定了吗,写得再多也没用啊,李清照的《词论》对在她之前的几乎所有最具代表性的那些大词人都评判了,好像我们觉得有点大不敬,为什么呢?她对所有的人都是五五开,说点好的,然后紧接着就是说他这不成,各打五十大板,有的人连一句好话都没落着,有些甚至在根本上就否定了他的成就。
画外音
在《词论》中,李清照对前辈大家的批评,确实让人吃惊,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苏轼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们的词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难道在李清照眼里,就连词也算不上吗?那么,在李清照的眼里,真正意义上的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康震:
在她看来呀,那些词人写词的缺点,都是诗和文的特点,跟词没关系。在李清照的心目当中,词是什么呢,词是跟音乐紧密相关的一种音乐文学,如果跟音乐没关系,不合音律就不是词了,当然因素不只是这一个。那换句话说,在李清照的心目当中,她所认为的那个词的审美的标准,恰恰就是说,如果她反对的那些都反过来,就是她的标准,她的标准是什么呢?
韵律谐和,品质高雅,意境浑厚,布局有方,情感细腻,含蓄稳重,情调雅致。
哎,这就是她心目当中词的审美观点。你不要说以文为词,用写散文的方法来写词;以诗为词,这些她认为都不是词自己真正应该有的特点。换句话说,对李清照来说,词必须要保持自己之为自己的那些特点,否则词跟诗跟文都一样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那没有什么价值了。
所以我们就说,李清照对前人的批评,是为了树立自己“词,别是一家。”词,它有它自己别有洞天的一个特点,她为了树立这个标杆。当然了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论,我们先不去论它。关键在于从这个事上我们能看出来,李清照是一个有理论勇气,有理论的锐气,而且有很敏锐的理论的眼光的这么一个人。换句话说,李清照之所以能够胜过须眉,能够压过同时期的其他的男作家,不仅仅是因为她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而且还因为她有自己独立的理论见地。
所以你看这个李清照这个人啊,你细细想来,就像我们在第一集里讲过的,真是不简单,越看越不简单,她不但关心国家大事,提了很多的建设性的意见,有政治眼光,性格又很坚强,而且她在理论上,有自己的建树。那么李清照在词的创作方面,她有这么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她独有的。第一个是什么呢,她的词很善于通过那种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内心的世界的活动,你比如说: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李清照)
她要跟她的那些好伙伴们,姐妹们要离别了,离别的时候很感伤,这一感伤,人的方寸就乱了,心都乱了,心一乱了以后就忘了什么呢,忘了她要走,人家是来送她的,深一口浅一口,浅一口深一口,只是喝个没完,到最后就像咱们经常说的一样,说不定是本来是你送人家上火车,结果呢,被对方送得上了火车了。这就叫什么呢,这就叫生活的细节,她惜别伤离方寸乱, 方寸一乱忘了临行,就忘了要走了,本来说好的下午五点的火车,是不是,喝着喝着喝到八点了,还说早着呢,没事。细节,对生活日常细节的捕捉,李清照非常地敏感。
画外音:
《蝶恋花》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康震:
第二是什么呢,她很善于用平常的、很通俗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这个细微的情感变化,譬如说我们很熟悉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节选)
收到丈夫的来信她特别高兴,心里头很欣慰,是吧,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同样地思念对方,只是地方不一样,我在这儿想你,你在那儿想我。现在我收到你给我的来信,我心里头很高兴。可是刚刚才高兴,突然又想到毕竟他不在我的身边,我还是如此寂寞地一个人在这里,所以说什么呢?所以说
“才下眉头”
那一段相思之情刚刚从眉头上消散而去,
“却上心头,”
突然地在那一瞬间,那一种相思之情,又苏醒过来,再一次占据了我的心头。一瞬间的变化,很难写,就跟拍照一样,人的瞬间的感情和表情的变化,你很难捕捉到,照相机都很难捕捉到,更不用说写词了,写词不但要捕捉到,你捕捉到了,还要让人家听得懂,她这里边说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哪个听不懂,谁都能听得懂,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就更难了。所以寻常话语,就跟白话一样,但是捕捉得非常准确。
画外音: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