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 25年生存发展历程 >

第1部分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 25年生存发展历程-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生存。txt

生存:20家有影响力的企业 25年生存发展历程
  这是一本尚未出版,就已经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如何在中国搭上繁荣快车实现财富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在中国商业环境中企业成功哲学的书;这是一本由中国企业从业人员撰写、以中国企业为标本的中国企业管理著作,他们包括:经济学家张维迎、樊纲、魏杰教授;企业家牛根生、冯仑、李家群;原创管理著作《联想为什么》作者陈惠湘;《海尔中国造》作者之一胡泳……

海南出版社授权连载,不得转载   作者:张建华




序一 企业生存是理论,更是实践
  胡 泳
  在我们多少有些喧嚣与躁动的企业管理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的是舶来品,少有“原 创” ,也就是缺少对我们自己企业的深刻理解与总结。这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没有 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解,同样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 国企业呼唤“理论的原创。”《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是本具有对中 国自己企 业进行“原创”性理论探讨的书。
  我和建华兄的相识与相知,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个共同的追求,借用他这本书宗旨之一,我们 为一个“共同使命”而激动:剔除“伪问题”,找寻中国企业管理的“真问题”。
  就本书而言,建华兄以一己雄辩,回答了他心目中的“真问题”: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才 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好。对这样定义的“真问题”,或许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因 为生存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并不高深,也不玄妙,似乎上升不到哲学层面,因而也就 不值得费尽心力去解答。为了廓清人们头脑中并不罕见的此种谬误,请容我先引述一段先贤 庄子的寓言。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 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 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一条鲋鱼在困境中认识到,没有了生存保障,就永远也不会再有驰骋于东海的机会。关键时 刻它所需求的只是“斗升之水”,而不管西江的水如何浩浩汤汤。今天的中国企业又何尝不 像寓言中的“涸辙之鲋”,失其常与,无所居处。当它们试图寻找良方以摆脱困境时,渴盼 的不是高头讲章,而是合乎实际、便于应用的原则和方法。所以,我以为,建华兄的这部著 作,最大的益处在于它为中国企业送来了“斗升之水”,作者自己则把他的努力称为“寻找 第四种理论”。我们不缺从西方引进的企业管理潮流与时尚,不缺高深的管理工具与教科 书上的手段,不缺对一个个企业案例的新闻式描述,但确实缺少一套适合中国企业、能在中 国企业成长的道路上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换言之,必须对中国企业进行长期实际的追 踪和深入具体的分析,再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书中的一些有独创性的论述,如一致性企 业组织、泛家族制等等,无不映射着作者这方面的苦功。
  作者所图者大,但所入者小,全书紧紧扣住“生存”二字,始终在宣讲一个不易的道理:对 一个组织来讲,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了。我体会,生存对中国企业之所以格外重要,原 因有三:第一,中国企业的生存较之西方更为不易。在西方,长期的商业积累和残酷的竞争磨炼,使 市场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家、每一家企业中,而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还是一 个崭 新的话题。
  中国的企业和外国大型公司相比,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但当前最 主要的差距是什么?就是缺乏对市场规律的深刻了解,以至无法根据这一点来确定正确的企 业发展战略,无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方式。外国企业长 期在市场中运作,耳濡目染,已经本能地掌握了这种规律,而中国则仍然缺乏市场经济的基 本环境。对此,柳传志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环境对办企业的作用就像孵鸡蛋的温度一般重 要。孵鸡蛋的正常温度应该是39度,但中国的商业环境常为42度高温,鸡蛋没法成活。今天 的环境温度虽有所好转,但还远远称不上最好。
  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道路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企业界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在老 式的基础管理尚未完全合格的时候,又不得不迎接现代管理的挑战。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 渡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中国企业的生存必须最大限度地遵循“与时俱进”的法 则。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描述自然选择时说:最适合生存的是那些能调整自己 以适应改变中的环境和新的竞争的物种。这也正是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达尔文写道,自然选择“是随时准备采取行动的一种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公司无法对外部环境保持强大的控制能力。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必须首先从内 部进行适应性改革才能处理好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新型、开放、非正式和破除 等级观念的管理中主动放权,意味着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意味着增加组织的思考 能力。
  第三,企业维持生存(不死)仅仅是第一步,还必须追求生存得长久(长青)。从不死到长 青,即在坚实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的企业,是中国企业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高境界从其本质 上说必然是精神性的:有精神信仰的公司没有能量的浪费,没有无谓的权术争斗,所有的努 力都导向一个方向。明乎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书的作者要花那么多笔墨谈论“使命崇 拜” 与“建立灯塔”。
  企业必须能够描述自己,而这种描述必须既面对内部听众,又面对外部听众。这是因为,企 业无法简单地用它们制造的产品来定义自身。伟大的公司不把它们的价值观同一项特殊的产 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长期使命不是生产某一特定的产品或提供某一 特定的服务。比如,当你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家电公司时,你有没有想过,当人们不再渴求最 新潮的电器的时候,你又用什么维系公司呢?而假如你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提炼出一个始 终如一的公司理念,形成一种内部“宗教”并据之行动,你将能够激发出公司员工身上蕴藏 的巨大能量。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被视为三重视角的结合体─—一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二是别人如何 看待自己,三是自己想要被别人如何看待。这三重视角结合得越是紧密,个人也就越有力量 。
  企业也是如此。假如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看法同他人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 完全一致,这个企业就是强有力的。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看法构成了内部的文化或信仰,他人 对企业的看法构成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则构成了企业的使命。
  柳传志谈到联想的发展时曾说:“要是在美国,我做不了这么大,美国人在中国也 不会做这 么大的一个联想。为什么?对环境的适应使然。企业的生存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而 且最终还是个实践的问题。”
  建华兄在企业工作多年,深明“实践第一”的道理,虽然他孜孜以求“第四种理论”,但他 的著作绝非书斋空谈,而是一种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循此,企业有望找到基业永固之途。
  《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值得一读。

序二 我们需要补课
  陈惠湘
  与建华先生见面讨论《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一书的时候,他更多的是从 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的 角度,以一种检讨的态度来分析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他离开之后,我发现某 些观点他已经在自己的这本新作中有比较系统的阐释。
  于是,联系到近两年来企业界、理论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和思考。我想《生 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这本书应该能够给读者提供很多启发。一如本书所言,中 国企业的确需要思考一下 自身的生存状态了。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书中涉及的一些中国企业。但是,冷 静分析,这种成功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本土市场条件下的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它不表明我们一 定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一定就具备赢得未来的竞争力。
  我想,即使把今天那些已经获得成功业绩的中国企业包括进来,补课都是我们的一项 重要任务。补什么课呢?补基本功。这有点儿像游击队需要变成正规军的那种意思。在今天 以 前,我们的企业游击队太多,正规军太少,我们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游击战的成功。在今天以 前,游击队是中国企业的合理选择。那么,今天以后呢?中国企业也许还不能够放弃游击战 ,但与时俱进,仅仅是游击队的本事至少不能够在正规战争中全盘获胜。
  补课就成为我们转变成正规军和赢得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稍作分析我们就可 以发现,那些竞争力表现持续良好的世界级公司和中国公司,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 系统性好,组织的感觉好。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指标项目上,例如制度、团队、文化等, 例如市场、技术、财务等,他们都能够表现出一种很好的均衡性,没有明显的破绽。我们达 成共识,把这称之为“木桶理论”。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路可以走得很长,很稳健。 建华在书中把这称作一致性。其实一致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时间一致的 概念,还有一个以均衡为标准的组织系统一致性的问题。
  恰恰很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这种系统一致性,还存在结构性失衡。这些企业大多 数有特别突出的一些优点,这是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理由。同时,他们又存在明显的 缺陷,或者是制度的,或者是文化的,或者是团队的。这使得我们不免要担心他们的未来。 有人说,我们有太多流血奔跑的企业。我想这是自然的,因为我们中国企业起点都低,所以 更追求速度。追求速度就可能流血奔跑,关键是哪里在流血?假如是小腿肚子,那也还无大 碍,但假如是内脏出血,恐怕是要停下来。
  建华有很强的使命感,他努力在用比较的方法去推进自己的实证性研究。尽管这条路 很辛苦,但本书之于读者的价值也恰好在此。
  2003年10月31日于北京

引言:生存超越一切
  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
  在纷繁的问题中,什么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真”问题:是生存,没有什么比企业生存更重要 的了。
  我始终坚信:对中国的企业有用,对我们的国家也有用!

引言
  连续25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繁荣时代;是了不起的时代。 但就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发展,呈现了这样的景观:一个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再走向 企业亏损;行业中的企业从群雄纷争最后到寡头垄断——有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浪一浪,几 乎没有一个行业成为例外。繁荣时代,企业赢利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二十余年来,对中国 企 业成长发展贡献最大的是管理。它使中国经济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百倍。正是管理的 实践,使体制创新、机制造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成为可能,成为企业实实在 在的利润。 管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从世界角度看,现代管理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中国的现代管 理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实践。管理,改变了企业组织的生存方式。看到这个的同时,我们又不 能忽视的另一点事实是,二十余年来,一些企业的成功是雄心勃勃的结果,而不是管理的结 果。 所谓“一不小心就发了财”。但现在是一不小心就破了产。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企业 已经步入了管理的时代——企业持续成长和长久生存已成为企业、企业家、企业管理理论家 , 以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探讨和实践企业的生存之道成 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从管理一百年实践看,每一个对现有管理 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修正的新观点、思想,都在出现伊始就种下了需要重新思考、修正 的种子。管理的环境是变化的,但管理的根本问题不会变。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行业赚钱、什么产品赚钱和什么行业不赚钱、什么产品不赚钱 ,关键要看是谁、哪个企业、怎样在做。在这个时代,行业的最先进入者和行业暴利的获得 者大多不是这个行业的最终成功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这个经济环境中,进入一个行 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 存却非常困难。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个时代,几 乎所有行业每天都有退出者,但每天也 都有新的进入者;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样的人可以办企业、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办企业,在 游戏规则面前大家基本平等;在这个时代,评判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企业规模,而是企 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那些靠运气、靠关系、靠“祖传秘方”生产销售的企业 已经很难生存;在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没有广告不行,但仅靠广告也不行;在这个时代,从 消费者角度看,改变我们生活的是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是汽车和日益丰富 的餐桌。但从企业家和企业角度看,是把产品、金融、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源组织起来的管理 。
  当然,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绝不仅仅是“执行”那么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