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涨停板后 >

第2部分

涨停板后-第2部分

小说: 涨停板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本书从每则故事各自不同的商战背景;带出不同的主力操作概念与手法;描述出了这些魔手如何在股市上翻云覆雨;看完虽然不能说可以尽窥其中奥妙;但已足够让我拍案叫绝 原来股票是这样玩的啊!! 这些经典个案非常值得作为操作股票时的参考。

  故事中可看到精彩的商业竞合手段;还可与多年前的一些新闻事件印证推敲;相当富有阅读乐趣。

  ————劣根性




目录




  1 横刀夺爱

  摘星楼外星光灿烂,摘星楼里却暗潮汹涌。谁也不知道,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这悄悄酝酿。酒吧的服务员说,好像可以隐约听见有人说,他们要摘一颗星,一颗在房价股价狂飙中被盖上厚厚灰尘的星。

  2 潜龙升天

  千疮百孔的烂茶渣股票—“益福航业”在楚信雄眼里依然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因为它是迷人的壳,借着这个壳,可以成就他的“升天”梦。于是,他紧紧地握住它,在铤而走险中一飞冲天,但是,他却不知平静的海面孕育着惊涛骇浪……

  3 釜底抽薪

  周文中呆坐在办公室里,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辛苦多年建立起来的“紫龙兵团”竟然在股东大会上的几分钟全军覆没,而撬开万里海堤的竟然是根“针”——小小的千分之五。

  4 尔虞我诈

  股市一开盘,乔老板抛出去新华电线的100万卖单就被汹涌的多头部队淹没,本想打压股票,不料却石入大海。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急于“高位出局”的陆克宽,还有“王子复仇”的汪浩然。

  死人作宝

  大市低迷,成交量稀少,国海航运却横空出世,以着亘古未有的气势接连涨停,可是公司消息面却一片空白。它到底怎么了?交易所里正议论纷纷,哪料到,它又奔着涨停价飚去了。

  6 无中生有

  让六百人的电扇上市公司金光灿烂,这只是第一步。协助小小的漫画公司上市这也只是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刘秀雄的目标难道只是鲸吞百亿市值的地产公司?

  7 白云苍狗

  铁门“吭呛”一声锁上,曾南新颓丧地坐在地上望着铁窗外蔚蓝的天空,从台南到台北,从国大证券到电信局又到执掌千万资产时的呼风唤雨……十七年所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潮起潮落都已如过眼云烟一般消散去了。




八十年代的台湾股市




  80年代的台湾,经济步入脱胎换骨的阶段,由于多年拓展外销的努力,台湾的外汇存底有了巨量的累积。但是,当时台湾处于外汇管制型的金融体系中,台币估值长期在低位运行,在这体系下,迅速累积的外汇便引发了台币升值的反应。正如经济学俗话说的那样:钱永远是在逐利地奔跑。资金越多的地方,越有投资的机会,资金创造机会,机会又吸引新资金进场,这是一种循环的模式。在台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涌入台湾的热钱又推高台币,同时也导致了本地货币大幅泛滥。人们的资金汹涌的涌向股市,房地产,贵重商品。从一九八五起,台湾的股市从低位开始了长达数年大井喷的“全民皆股行情”。

  在那样一个日进斗金的年代里,无数涌进的新股民不关心基本面,不做自主分析,内幕消息漫天飞,垃圾股炒上天。台湾一家本土银行在泡沫最高峰总市值等同于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五大美国银行市值的总和,而其净利润却仅仅是这五大银行的5%,股市的疯狂可见到了什么程度。在这种背景下股市主力更是利用各种手段开始花样纷繁的炒作,各种光怪陆离的观点、人物和故事在那时更是层出不穷。

  联想今日祖国大陆股市亦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开始令人吃惊的上涨,这些经济景况与当初台湾八十年代股市走过的路有着一定的类似。“历史是可以重复的”是股票技术分析中的一个前提条件之一,此书的大部分故事皆以当时历史为源进行了艺术性处理地写作,且“揉杂处理”了不同的人物,所希望的是,除了给大家阅读小说时的酣畅外,更能对散户和社会有很好的启迪。




阴谋大曝光




  在股市中依照各人炒股资金的多寡,习惯上将股民的身份区分为〃小散户〃,〃中实户〃,〃大庄家〃。本文所言之〃大庄家〃并非指某一特定拥有大资金的个人,而是指一些包含各种特定角色,分工合作,利用庞大资金优势、专业知识和高超操作技巧,在股市中兴风作浪,巧取豪夺的群体。大体这种群体的分工,应有以下的组成结构:

  (一)主帅:总揽全局,负责资金筹募,发号施令,主要决策等。

  (二)军师:审视全局,负责制定全盘战术战略,并根据对大势的沙盘推演,决定个股运作过程的走势

  (三)操盘手:对股票线型娴熟,控盘手法灵活,善于掌握群众心理,控制开盘价、收盘价,并在盘中适度引导股价的转折与变化。

  (四)公关: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良好的财经关系以及丰厚人脉,能适时地散布消息,制造舆论,引导群众心理。

  一般而言,股市变幻莫测,影响股价走势的因素也多,庄家炒股也并非绝对胜算,失败的例子也多不胜数。不过,有道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在一些人企盼着暴利的心理的驱使下,股市中坐庄炒股的例子也就如浪淘沙般地一再重演着了。由于坐庄是一件需要高度技巧、庞大资金,相当复杂而又高风险的工作,因此,个股行情一波炒作的完成,宛如像创作一件完美的雕塑,描绘一幅不朽的名画,甚至像构思一首千古绝唱的诗歌一样,那般的艺术,虽然它的过程可能是龌龊的,不择手段的,甚至是血腥的,而其结果对某些人又是何等的残酷的。

  大体而言,任何股票的炒作过程,不外乎以下几个阶段:

  吸筹建仓

  造势哄抬

  高价出货

  由于每一阶段皆有不同手法和花招,本书文章合计七篇,从上述三个阶段分门别类地阐述庄家在不同阶段使用的不同手段,当然文章皆为虚构,如有雷同均为巧合。




横刀夺爱前言




  1975年2月,台湾岛内发生一起震惊全台的金融风暴。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这家成立于1946年,当时存款高达台币一百五十亿元,傲视全台合作社同业的龙头老大,不堪当时的理事主席蔡辰洲长期的大力掏空,一夕之间倒闭了!

  事件发生后,影响所及,蔡辰洲家族的国泰集团所有关系企业均受到波及,一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世道动荡,商机萎缩。十信事件发生后,台湾经济连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台湾股市也陷入极其萧条的窘境。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在那一年也都中箭下马,纷纷倒闭。

  十信事件发生的两年后,股市经过休养开始复苏,慢慢的从低档整理的谷底中,走出了一波反弹回升行情。而台湾的房地产景气开始回温,房价逐渐回升,这时候,以鸿源为首的地下投资公司,打着高利的旗帜,大量非法吸收社会游资,然后再转投资进股市。这种推波助燃的效应,更引发股市大幅上涨。台股于此展开连续三年喷出的大涨走势。

  在这段台股大涨行情期间,过去某些倒闭的上市公司,由于拥有大量闲置土地,加上原有经营层早已离职,因此这些“无主的孤儿”,就成为股市里,有心人士觊觎的焦点。本文就是述说某家上市公司,在众家逐鹿最终被并吞的故事。




《横刀夺爱》 1(1)




  1987年夏,台湾股市正从1985年十信倒闭事件后连续三年低档整理的格局中慢慢走出了一波反转行情。台湾的房地产景气也在开始升温,价格逐渐回升。再加上岛内瞬间涌现出了以鸿源、龙翔为首的大量的投资公司,它们大量地吸收民间的资金转投股市与房地产,更是对其起到了推波助澜地效应。两市市场已经回暖,民间的投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但是,当时谁也没料到股市在往后三年里竟然走出的是一波史无前例的大多头行情。股指从1100点飙升至了12400点。

  这年的6月某夜,尽管时间已是晚上十点多,台北中山北路国宾饭店顶楼——“摘星楼”里依然热闹非凡。顾正彦已经在摘星楼坐了一会儿,他在等人,等两个老搭档。两个长期在股市和他合作策划炒作的搭档。

  摘星楼全场灯光幽暗,除了台桌上点燃的小蜡烛外,就仅有大堂角落的吧台亮着五颜六色的灯光而已。落地大窗外是台北中山区灯火辉煌的夜景,身处其中就仿佛身处浩瀚无涯的宇宙一般,伸伸手就真的可以摘到星星似的,这是这钢琴酒吧取名的由来,也是顾正彦约两个老搭档来此的原因:他们选这个地点的目的就是讨个吉利,因为这次他要摘颗极大的星——“福星公司”。这是一家停产多年、股票濒临退市的公司。

  福星公司是一家在台湾上市20年的老公司,六七十年代曾经有段辉煌的历史,其主要的营业是三夹板的生产与加工。由于台湾森林木材资源短缺,福星公司的原料一直仰赖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进口。七十年代中期,东南亚国家改变政策,禁止原木出口,只允许加工成品出口。东南亚的货源断绝以后,福星公司一度转向美加采购,木材属于大宗物质,体积庞大,运费占成本比率颇大。由于路途遥远,运费大增,福星公司的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再加上东南亚国家的三夹板,大举向台湾倾销,在此种双重打击之下公司陷入亏损局面,最终在1984年公司退票停工停产,股票股价也由历史的最高价38元/股,一路下跌,跌破面额至6元/股。而当该公司退票停工停产时,已累积积欠银行贷款高达18亿元台币,整个公司的员工由最新鼎盛时期的650人,流散至18人,这些人只是在维持公司的一个壳而已。董事长金某又偏偏在1985年因病去逝,整个公司基本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若不是还有一纸台北地方法院批准得以重整的公文保护着,福星公司早已经从股市下台一鞠躬了。而顾正彦此次就是接受三木集团张董的委托,打算摘下这颗别人眼中不起眼的星星。

  三木集团的老板张力是个是个极具草莽性格,脾气率直,魄力极强的企业经营者。早年由台湾中部乡下到台北打拼。由建筑工地板模工起家,然后承包小工程,逐步壮大实力,历经二三十年的艰苦奋斗,最后创建了一家包括土地开发,建筑销售,企划营运,拥有资产达20亿元的大公司。张董的个性,平素也十分喜投机,近年来在股市着墨很深。顾正彦向来就是他的军师,举凡张董欲炒作任何股票,整体运作皆由顾正彦策划。这次张董的触须伸向福星公司,并非一时性起,而是经过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福星公司自从1984年倒闭后,其银行负债总额已从18亿元利上滚利累计到1987年中期的24亿余元。而其机械设备多年未曾使用,又不曾保养,大多已荒废腐朽,形同废铁,其公司所余最大的资产就是工厂的土地。由于1987年台湾经济开始起飞,股市露出上涨的苗头,房地产开始升温,好的地皮需求颇殷,对三木张董这种常年在地产界打滚的老江湖来说,好地段的土地就像馋猫眼中的鲜鱼一般。而福星公司的地皮就是张董此刻眼中的鲜鱼。

  福星公司名下三块土地,台北地区2块,高雄市区1块,台北地区这两块面积不大,合计仅约一千来坪,最大的是高雄市区那一块,土地面积高达6万坪,地目属工厂建地。

  从六十年代末期以来,台湾的房地产一直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土地需求随着都市人口的增长而出现紧俏的局面。传统的商业及住宅建地成本均相当高昂,建筑业已经将眼光转向工厂建地。在张董的专业眼光中福星公司高雄厂这块面积庞大,地块完整的地皮,就像垃圾堆中的钻石,是迟早要散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芒地。




《横刀夺爱》 1(2)




  由于福星公司取得高雄这块地皮时间为1968年,公司账面上取得成本仅2亿余元新台币,然而根据三木集团张董其专业的评估,福星公司高雄厂地皮当时市价已高过40亿元,而且地价仍在上涨中。据张董的估算,如果将这地皮整体开发起来,建成一个集商业及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小区,那整体销售金额可能高达百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而言,福星公司的资本额6亿元,总流通股数6千万股,随着1987年股市的升温,股价在有心人的默默吸货下已从历史的最低价每股6元飙升到18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全数收购该公司股权,总金额约需十来亿元左右,再加上银行债务24亿余元,合计约需三十来亿元左右。依此相比,这笔买卖的潜在利润可达数十亿元以上。话虽如此,福星公司倒也不是桌上的柑桔——可以随手取来。在张董事先暗中派人调查的资料报告中,有两大股势力栖身其中,第一个是外号“光大刘〃,七十年代就叱咤台湾股坛风云一时,光大证券公司董事长刘宪章,而另一个则是横跨房地产开发与信托业的大洋集团,其整个持股分配是庄家刘有1300万股,大洋集团有1900万股,其余零散的由一般小股民持有。

  且不说一般小散户,单这两股势力就持有福星公司超过5成的股权,而这也是福星公司股价会由6元的最低价默默的涨至18元的原因。

  而此次三木集团张董找顾正彦的目的就是要他设计一套方略:一则从这两大集团手中夺下股权,二则不能打草惊蛇,所以必须快刀斩乱麻,一举将这两方的持股全部买下;因为如果让这两方的其中一方警觉到另有有心人想介入福星公司,任何一方只要留下足够一席董事的股权,那就后患无穷。

  关于张董这个要求,顾正彦原本也不明白其中曲直,他就问过张董何以必须全数拿下这两方的股权,毕竟以台湾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是以股权的多寡来分配席次的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