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同时,将组织的所有资源安排于优先、优后的重大工作上,且物色正确的人选,发挥其长处,以便作重大的贡献,并做好时间资源的分配,以获致卓有成效的成果。
更深层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与资源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决策的品质是否粗糙或存在偏差,因为匆促的决策往往都是错误的决策,唯有不断地检测评估,才能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担任管理者的大多数人中,高度有效者,殊不多见。为何有才华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并没有领略到才华本身并不等于成就。他们甚至于不晓得,一个人的才华,唯有透过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所为有效。
就拿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他也可不这样认为自己真正有效!为什么?
他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样,或许生活多姿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像富勒(几何学家)和麦克鲁汉(电视先知)这样的人,才可能让他们的使命成真,而我们却兴趣太多,心有旁骛。我后来学到,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四十年,连一个追随者也没有,然而他还是坚定地为自己的愿景奉献一切。麦克鲁汉却花了二十五年的光阴追逐他的愿景,从不曾退缩。因此,时机成熟时,他们都造成相当的影响。而其他像我们这样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而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取材自《旁观者》一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有两个结论,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虽然人人可以学,但却无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门课程,但却是可以「自我训练或自我修炼」的,有效性乃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关键,也是组织发展的关键。
//
…
詹文明: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2)
…
然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两大挑战,一是人的诚实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诚实与正直方面有缺失,则足以败事。其次,当今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关系着组织的生产力,更关系着国家的生产力,为此,知识工作者必读熟读的一本经典作品,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有谁?
(詹文明,德鲁克管理资深权威,德鲁克管理研究中心及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
//
…
彭志强:值得“反刍”的经典好书(1)
…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彭志强
文/彭志强清华紫光副总裁
朋友约我写一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书评,跟过去一再推脱不一样,这次赶紧答应了下来,好象生怕别人后悔了似的,因为这真的是一本好书,而且这是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作品之一。书评就不敢写了,就当写个读后感吧。
德鲁克将管理学开创为一门学科,而40多部管理专著可谓著作等身,年届96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在给这个世界留下智慧和洞见。老前辈的传奇经历就不再多述了,还不太不了解的读者,如果对管理感兴趣,无论如何是要去认知这位大师的。让我们把关注点转回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曾经是西方职业经理人必读的经典书籍,这本发表于四十年前1966年的经典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真实而适用,那么的富有洞察力而行文流畅。现在的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籍/观点看来都是发源自这本书了,在四十年前的美国,这本书代表着智慧、洞见、预见力,而在今天的中国,这本书依然是那么的卓尔不凡、尽现大家风范。虽然书中的观点,在后来者的书籍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演绎,但是,德鲁克老前辈的观点仍是最深刻、最清醒的,看来我们还需努力。
这本书讲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的存在不是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他没有光环与虚荣,他以责任为基础,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而德鲁克以他对管理的深刻理解给每一位管理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忠告与建议。“记录和分析好自己的时间记录”,“把眼光集中在自己的贡献和价值上”,“充分发挥别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些方法将推动一个管理者走向卓有成效。看起来似乎有些平淡无奇,只有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读者才会发现宝藏,深入浅出的观点背后是入木三分的深刻,反复咀嚼后更体会到甘甜无比回味无穷。
德鲁克把“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出决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队伍被扩大了。
德鲁克从来不将“管理者”等同于“经理”,他认为“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无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的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管理者阵营的扩大有利于专业人员、知识工作者等生产力的释放与激发,实质性地推动组织专业能力的根本性提升;同时,也可以使“管理”褪去神秘的光环走下神坛,不再是特权,而成为一项被广泛掌握的能力。
从组织类型来讲,德鲁克将“管理学”适用范围延展到政府、大学、非盈利性组织等各种类型的组织。“管理”不能被狭隘化为只是企业的事情。这点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颇有意义,由于“市场、竞争”的推动,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地努力提升自身的质素,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其他各类组织则对“管理”非常陌生,或者认为那与自己无关。中国的发展与强大,离不开政府部门、大学、军队、医院等等各类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因此,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其他各类组织的管理者,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专门为管理者所写的好书。
我看书的习惯是拿红笔画,也就是看到比较精彩的话、有意义的话,为了以后好找、为了加深记忆,就在下面划一道红线。而看德鲁克的书,几乎没画几条线,因为他没有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都很朴实,从“精彩角度”没什么可划的;但是,每一句话又似乎都值得记住,都可以细细品味,从“有意义角度”又需要划很多,但划太多了就没法划了。因此,这本书看到最后,没划几道红线,但是,我经常拿出来重读这本书,也就是“反刍”。
//
…
彭志强:值得“反刍”的经典好书(2)
…
作为管理者,工作极为繁忙,常常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而读好书一定要反刍,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反复验证、反复咀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读管理书的目的。我一直反对读快餐式的管理书,觉得那是误人子弟,如果为了休闲娱乐,那读其他类型书就可以了。一本值得反刍的经典之作,随着读者阅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胸怀的宽广,反刍的收获将更大,与作者共鸣互动的感觉更明显。而德鲁克的书就是这样一本经典的作品,读的时候并不晦涩,很清楚易懂,但是每次重读德鲁克的书又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更多的体会,他会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博大,真正的经典,真正的大师之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英文名称《TheEffectiveExecutive》)讲的是“管理者工作有效性”的问题,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执行这个概念,但其实与现在热门的执行力话题有一定的交叉,但与很多现在泛泛讲执行力的书不同,这本书只是集中阐述了管理者的个人执行力,但是洞见、深刻性、有效性则完全是两个层次了。如果真能如本书所说的“做到卓有成效”,那么管理者的个人执行力肯定是很高的。大师高手写作往往从一个小选题写出大作品,相比之下,我的功力自然不够,因此,在我即将出版的拙作《卓越执行—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中,则选择从一个更大的选题展开来。洞见与深刻性自也是无法比了,不过,在严谨、负责的治学风格上应该还是向老前辈学到了一二的。
大师,就是指引业界和后辈前行的智者。当我在为是投身于商业实践还是理论研究而犹豫时,德鲁克老前辈:“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鼓励我走上了商业实践的活动。而当我在为法学的学子能否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就而彷徨时,德鲁克老前辈法学博士的经历给了我更多的信心。他就向一盏明灯,照耀着前方,指引着无数的晚辈前行,指引着无数的组织走向成功。
//
…
吴仕逵:把管理的根留住
…
吴仕逵
德鲁克招牌式地坐在藤椅里,眯着眼,手里拎着眼镜,仿佛福尔摩斯叼着烟斗,说道:“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熟悉自己国家和人民的管理者。”这句话听上去像是中国人说的,而一个美国管理学家这样说有如说是深刻,还不如说是睿智。因为中国人历来是谁都不服的,杰克·韦尔奇就遭到许多人的质疑,断定他如果在中国企业里做头,干不了几天;迈克尔·波特也被认为是说了过多的空话,讥讽他为了“票房”而来。但是,德鲁克的这本新书却成了张瑞敏的手中宝,他不知读过多少遍,说明这本书一定有某种打动人的力量,否则不会令这位著名的中国建设者爱不释手。
这本值得细细品位的管理学经典著作其实出版于近40年前。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的德鲁克主张: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管理的本质就是自我管理,原因是管理好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管理好别人倒未必。直到现在,这确实还是一个颠覆性的思想。因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组织中的主力,美国人就愿意花20万美元培养一名博士,但和体力相比,智力的工作本身难以显现,有效性就必然成为衡量智力工作绩效的标准。德鲁克是知识分子真正的代言人,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看到了文明进步刺激下管理者性质和内涵的变化。
这样的管理者只要在位一天,就不能忘记自己的标准。他不是别人的上司和监工,他存在的价值在于影响整体绩效,他要追求自身有效性的最大化,但是,只有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是有效的。组织固然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工具,但是,如果没有影响力,管理者本身就无效。因此,是否有效是新时代管理者普遍面临的尴尬。德鲁克用一本书来教管理者如何管好自己,这是一门学问。但是,很难想象,一个主张有效利用时间、千方百计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与工作无关的人,会视金钱为无物,詹文明一口咬定他回绝的酬劳远比他所赚的还要多的多。这似乎是一种境界,但不如说是一种个性。大师中的大师不仅体现在思想上别具一格,还体现在生活中鹤立鸡群。
管自己更难。在中国,高管越高,往往越管不住自己。职务侵占、公司腐败、自我崇拜、弄虚作假等等现象不绝于屡,他们甚至管不住自己的身体,其中恶劣者身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有尊严,他们身体力行的东西和管理的正道大相径庭,他们的素质甚至配不上读这本书。但是,还是要向他们推荐这本书。这不仅仅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是因为德鲁克一片苦心。因为人人都是管理者,如果都发挥了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高管的职能就被稀释了,反而成为牵制高管犯罪的力量。德鲁克不仅在传播一种新理念,也在解决公司面临的棘手问题,大师的高明之处就是提供一揽子根本解决之道。
张瑞敏甚至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旁观者”德鲁克,应该说是真心的。该书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说英语的英特尔主席安迪·格鲁夫就承认:“德鲁克的思想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大师中的大师的故事说明,如果不是自己走下神坛,善良的绵羊们是不会把你赶下神坛的。当然,德鲁克在怎么“卓有成效”,毕竟只是他自己的事,读者的问题是,如何借来德鲁克的火,点亮自己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心。因为他就在你的前面,离你不算太远,手里拎着眼镜,眯着眼,看着你如何学得“卓有成效”。
//
…
彼得·德鲁克永远的管理大师(1)
…
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
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
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
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
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
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经济学人》如此断言。
已退休的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早在一九八一年,我对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