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 >

第26部分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第26部分

小说: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贯回到京城,见了徽宗,不敢细言,只说郭药师练兵有术,力能抗虏,忠义可嘉,绝无异图。自此,宋徽宗对郭药师坚信不疑。蔡京的儿子蔡攸也在旁敲边鼓,说郭药师可以信赖。即使后来屡屡有人揭发郭药师与金人勾勾搭搭,有谋反之意,宋徽宗都不放在心上。

  宣和七年(公元1126年)十二月,詹度上疏:“郭药师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鸟喙,怙宠传功,过节已萌,凶模日甚。今闻与金人交结,背负朝廷,兴祸不远,愿早为之虑。”徽宗这才有所醒悟,下诏派人再察其实。

  可惜,事至此时,再想补救,为时已晚。金人的大军已日夜南下攻破檀州、蓟州,来到玉田。蔡靖派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出兵抵抗。当天晚上,张令徽逃回。蔡靖同手下的部将、使者去郭药师的帐下商议军机。郭药师说;“金人兵强马壮,又是有备而来,况且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等不如请降。”蔡靖说:“我等当誓死报国,公何出此言?”说罢解下所佩的宝刀,举到预下,要自刎谢国。郭药师见状,一个健步冲上去抱住蔡靖的胳膊,抢下佩刀,命部将将其囚禁起来。这时金主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的大军已来到燕山府的郊外。郭药师连忙率军出迎,跪拜请降,宗望将其收在麾下,作为向导,带军直奔东京(今河南开封)而来。

  郭药师叛变投敌的消息传到京师,徽宗扣住不发,他暗自检讨自己太吝其官,又议封郭药师为燕王,割燕山府与他,令其世代相守,可惜已来不及了。

  宗望率兵至庆源,闻知徽宗已让位于钦宗,本想回师北地。郭药师劝阻道:“南朝未必有什么准备,不如姑且前行。”他继续作向导,引兵攻破汴京,徽宗狼狈逃走。



  






古今奸海“隐相”梁师成






“隐相”梁师成

  徽宗称帝时,朝中有一个太监名叫梁师成,此人外表愚讷谦卑,看上去老实厚道,不象是能说会道的人,实际上却内藏奸诈,善察言观色,处事老道,深得徽宗的宠信。

  梁师成原本在贾祥的书艺局当役,因为本性慧黠,加之在书艺局耳儒目染,也略习文法、诗书。贾祥死后,他便领睿思殿文字外库,主管出外传导御旨。这可是个肥缺,所有御书号令都经他手传出来,颁命天下。天长日久,他也看出些门道,找来几个擅长书法的小吏模仿宋徽宗的笔迹按照他自己的意愿拟圣旨下传,外廷人不知底细,也不辨真伪。

  梁师成虽多少懂些诗书,但根本谈不上是什么大手笔,他却喜欢附庸风雅,自我标榜吹嘘,说自己出自于苏轼之门,还四处宣称以翰墨为己任,常常对门下的四方俊秀名士指点批评。他还在府宅的外舍放置各种字画、卷轴,邀请宾客观赏、评论,题识。如果题识令他满意的他便加以荐引。所以朝廷的大臣谁也不敢低估他背地里都称他为“隐相”。

  当时被称为“六贼”之一的王黼,对梁师成更是如子敬父,称之为“恩府先生”。两人府第仅一墙之隔,又在墙上设一小门。日夜往来交通。王黼仗着有梁师成撑腰,强占左邻门下侍郎许将的房宅,光天化日之下,将许将一家从内眷到仆隶一起扫地出门,路人见状无不愤惋叹惜但却无可奈何。

  大太监李彦,在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继杨戬提举西城所,置局汝州,搜刮民田为公田。焚民故券,使输田租,凡有投诉上报的人,一旦被他知道,使严加拷打,一时死者千万。他还征发财物要求供奉,酷胜朱励,廉费巨万,劳民妨农。他对各地地方官也极不尊重,所到之处,便倨坐在大堂上,监司、都守都不敢与之抗礼,一时结怨于西北。有人告到徽宗面前,徽宗尚未发言,一旁的梁师成却恐有伤同类,厉声说:“皇上身边的人官职虽微,也列诸侯之上,李彦那样做,怎么算是过分呢?”言者惧怕梁师成专权狠毒,当即不敢发怨辞。就连气焰熏天的蔡京父子也丝毫不敢怠慢梁师城。

  梁师成利用徽宗的宠幸,将自己名字窜入进土籍中。这样一个太监出身的家伙摇身变成了进士出身,于是迁升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留后。后来都监建明堂,明堂建成后,又拜节度使,加中太一官,神宵官宫使,历护国、镇东、河杀三节度使,至校检太傅,再拜太尉,开封府仪同三司,换节淮南。

  宣和年间,赵良嗣献计联金攻辽,朝臣多不同意。唯童贯、王黼等人意愿坚决。最初梁师成也不同意此计,后经王黼的游说,他才赞同并推荐谭棋作宣抚使。后来王黼等人大肆搜刮,计口出钱,得钱六千余万缗,买空城五六座、假称大捷。梁师成也因“献策”之功晋升为少保。

  梁师成不仅独断专行,侍权弄柄,还通纳贿赂。有个人向他贿赂了数百万钱,他便以此人献颂扬皇上之书有功为名,令其参加廷试。唱第之日,他侍从于帝前,盛气凌人。

  徽宗宣和末年,郓王赵楷恃宠企图动摇东宫太子赵恒之位,梁师成竭立保护。后来,赵恒即位(即来钦宗)因念旧“恩”,让徽宗的宠宦都从徽宗东卞,独留梁师成在身边。

  但是,梁师成的奸佞却引起朝臣和百姓的强烈反感,太学陈东和布衣张炳上疏力詆其罪。说梁师成情定策有功,身怀异志,表里相应,变恐不测,应正之典型,以谢天下。钦宗虽迫于公议,但还不想下手。梁师成生怕离了钦宗会被人处置,所以寝食都不离钦宗一步。就连钦宗皇帝上厕所,他都恭侍厕外,以防不测。他提心吊胆地过了一段日子,见没有什么动静,心下稍安。

  就在这时,郑望之出使重营回来。钦宗命梁师成与郑望之持宣和殿珠玉器玩再次前往,并让郑望之先行一步到中书晓谕宰相,如果梁师成去,就扣押定罪。梁师成不知原因,以为警报早除,威风如旧地来到中书,结果被早已守候的兵将擒住,钦宗下诏将其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由开封府支“保护”到任所,行次到八角镇时,府吏缢杀了梁师成,上表说其“暴死”。



  






古今奸海善于攀龙附凤的汪伯彦






善于攀龙附凤的汪伯彦

  汪伯颜,字廷俊,宋朝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进士出身。因向朝廷献河北边防十策,以直龙图阁的身份知相州(今河南安阳)。

  这一年的十一月,全国因垂涎河北三镇的土地,向宋廷提出以康王赵构为人质进行议和。十九岁的康王赵构奉旨离京北行,一行人来到磁州(今河北磁县),见到磁州守臣宗泽,宗泽以为金人一向言而无信,诡计多端,只怕康王到了金国,金人又生出什么新的伎俩,造成不测,因此竭力劝止康壬继续北行,请他暂留磁州。当时金人充斥四野,每日都有数百名甲兵来到城下,康王所在也常能看见金人的踪迹,赵构因此对出使金国心存畏惧。这时汪伯彦也送来帛书,请康王回到相州,并亲率部众一路风尘扑扑远道相迎。赵构十分感动,当场许诺:“他日小王得见圣上,一定会首先荐公为京兆。”这一句话便奠定了汪伯颜日后受恩得宠青云直上的锦绣前程。

  再说京城汴梁,金兵的侵袭搔扰更加变本加厉,日胜一日。钦宗无奈,命使臣持蜡招来到相州面见康王赵构,封其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赵构赶快践其诺言,让汪伯彦与宗泽同为副元帅,然后与众人商议大军去处。众人意见纷纭,各执一端。有人以为应向北挺进,向金兵决战,有人以为应退至江南,以求保全。赵构当然很害怕打仗,不愿向北挺进,汪伯颜窥破了赵构的心思,就说:“非出北门济子城不可。”此计正中赵构下怀,他高兴地说:“廷俊之言有理。”于是引兵渡河,由郓州、济州到南京。康王又上奏钦宗请封汪伯彦为集英殿修撰。

  这时钦宗又下诏书与赵构,说金人正准备与宋朝议和通好,康王将兵在外不要轻举妄动。汪伯彦对赵构表示应严格恪守皇帝谕旨,宗泽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金人狂谲不可信,表面求议和通好,实则想施缓兵之计,如果我们相信金人之言,那么日后悔之晚矣,我以为应及时进兵。”汪伯彦觉得宗泽总与自己的意见相左,对自己今后的晋升是很大威胁,应该把他赶离康王左右,才能使他不再干预朝政。干是对康主说宗泽英勇善战,可命他领一支人马到开德、卫南一带作战;保卫康王安危。这样宗泽离开元帅府,康王将黄潜善召到身边,任副元帅,大军安然不动,静观其变。谁知不久传来消息,金兵攻破京城,徽、钦二帝被俘,张邦昌僭位代主。赵构闻听一时哭得涕泣滂沱,可惜“落花流水春去也”。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京登基称帝,即宋高宗。主子当了皇帝,汪伯彦又摇身一变为知枢密院事,不久再拜右仆射。

  高宗初登帝位,无疑给中原人民和许多爱国将领士兵带来了一线中兴的希望,于是万众瞩目,希望高宗能不孚于民望,抗金卫国,收复中原,请归二帝。高宗自己也一度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汪伯彦与黄潜善之流却十分恐惧,一旦主战派占了上风,朝廷中将很难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到那时,无权无位,何得专权自恣、为所欲为。他抓住高宗也有些害怕请还二帝后自己当不了皇帝的心理,极力怂恿议和。他和黄潜善狼狈为奸,开始对主战派的中坚人物进行迫害和排挤。

  他们第一个要挤出朝廷的当然是右丞相李纲。李纲一向以驱除金敌为己任。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败盟城下,他曾刺臂写血书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以后,他也坚决主战,反对迁都。并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积极备战,逼使金军撤退。高宗称帝,他再上奏议国、议巡幸、议僭逆、议伪命、议战、议守等十议,主张迁都关中,以示不放故都,从而使天下归心;并要求铲除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侫,处死张邦昌,以振民心士气。这一系列主张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汪伯彦的个人利益,使他寝食难安。他决定先在皇帝身上找到突破口,于是先迎合高宗惧敌的心理,力主南迁,驳斥李纲建都关中的主张是要把皇帝置于险境,不为天下黎民着想,高宗深以为是,从此对李纲心怀异意.把握住了皇帝的心思,他又开始一心一意寻找李纲的过失.

  这时李纲上疏高宗,请求朝廷派命官招抚失地的百姓和一些自发组织的抗金队伍,从而扩大抗金的战斗力,并举荐张所为河北招抚使,王奕为河东经制使,傅亮副之。汪伯彦赶快和黄潜善密谋,借此机会弹劾李纲,使他从此一蹶不振。他们先指使党羽馅害张所,又诬告傅亮不立刻渡河无故逗留,贻误军机。李纲看出两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向高宗申述:“设置招抚司、经制使是里向陛下建议的。张所、傅亮也是巨所举荐而汪伯彦、黄潜善凭空诬陷张所、傅亮,分明是指斥巨。臣常以靖康年间大臣失和、朝无定策,以至国败家亡为鉴,遇事先与汪伯彦、黄潜善先议而后决。二人反与臣相逆,臣举足无地,肯请致仕归田。”高宗向来耳软心活,听了李纲的话也不知如何是好,又与汪伯颜等二人商议。汪伯彦与黄潜善又攻击李纲招兵买马,心存不轨,应早去为快,高宗终于坚信不疑,一举罢免了李纲,一时天下大悲而二人独喜。

  赶走了李纲,拔除了汪伯彦的一个眼中钉,他又把目光投到老元帅宗泽的身上。前面已经说过,汪伯彦曾设计将宗泽赶离了赵构左右。赵构称帝以后,宗泽以为中兴有望,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昼驰夜奔赶到南京,满怀热忱地向高宗陈述兴国复帮的大计。汪伯彦唯恐高宗为之心动,立刻和黄潜善巧言游说,百般污蔑,然后劝高宗封宗泽为龙图阁学士出知襄阳,明升暗降,再次把他还离赵构身边。

  不久宗泽又上疏高宗,请求高宗明察是非,罢黜奸党,勤政保民,中兴王室。汪伯彦与黄潜善十分惶恐,觉得不除宗泽永无宁日,他们加紧谋划,说宗泽功高盖主,不可重用,否则蛊惑民心,预谋反叛,则朝廷难以收拾。还派人暗中监视宗泽的行为,利用职权扣押宗泽的奏折,使这位老英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以至忧愤成疾,最终含恨九泉。

  李纲被罢,宗泽又去,汪伯彦更加无所顾忌地和黄潜善一道误国专权。继而,金人攻进陕西,东京、山东一带盗贼猖獗,张遇又焚真州,队伍开到离行车只有六十里处,天下一片混乱,汪伯彦和黄潜善却粉饰太平、匿而不报。高宗被蒙在鼓里,兀自逍遥取乐。内侍邵成章上疏论汪伯彦、黄潜善误国,被除名发落;御史马伸也因弹劾二贼被谪监濮州酒税,在中途身亡。高宗常对辅臣说:“元帅旧僚,往往沦谢,唯汪伯彦实同艰难。联之故人,所存无几,宜与牵复。”大奸臣秦桧原和汪伯彦共同受馆于王氏,张浚又是汪伯彦举荐,所以他们二人听了高宗的话都说:“臣等已议日郊思取旨,更得天笔明书其旧日功劳,那样则内外深信无疑。”

  建炎九年(公元1139年),汪伯彦出知宣州,临行前与高宗话别,这时高宗对秦桧说:“伯彦是便令之官,免不了众说纷纭。”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说:“伯彦是联未登基时的旧僚。想那汉朝的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都不能忘却丰沛与南阳的故交,这本是人之常情,朕又岂能免过?”说罢又做出一副意往情深的样子暗自伤神。汪伯彦感念龙恩,唏嘘不止。后来他又向高宗献他所著的《中兴日历》五卷,被拜为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一直到死,都深得高宗宠信,而高宗却不能醒悟,正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故人象一只蚂蚁一样一点点噬毁着大宋的千里之堤;从而加速了它终将塌倒的日程。



  






古今奸海黄潜善心难潜善






黄潜善心难潜善

  北来末年,由于皇帝昏庸无道、奸佞专权误国,宋太祖惨淡经营的一片江山变成了风中烛、瓦上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