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七) >

第51部分

曹禺全集(卷七)-第51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刻动人。

3 月21 日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第二届繁荣电视剧飞天奖授奖大会于
昆明举行。曹禺应邀参加授奖仪式、发表讲话、题词等活动。讲话题为《热
烈的祝贺,真诚的希望》;题词为“胜友如云”。

均载《大众电视》第5 期。

4 月5 日为《莎士比亚研究》写发刊词:《向莎士比亚学习》,载《人
民日报》。


4 月北京人艺演出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曹禺作《威
利,你为什么要这样?》,载《文艺报》第7 期。

4 月25 日为纪念西安话剧院建院三十周年题词:“社会主义的戏剧是一
团火,点燃许多人们的心,照亮许多人的心。”

5 月14 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话剧团建团三十周年题词:“祖国
的信任,社会主义的前途,使我们放弃一切私念为人民服务。”

6 月8 日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就听了芭蕾舞剧《雷雨》
的录音剪辑发表谈话,并欣然提笔:“说尽心中无限事。”

6 月就话剧《绝对信号》致函作者高行健,载《十月》第3 期。

7 月3 日《曹禺同志谈芭蕾舞剧〈雷雨〉和它的录音剪辑》于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播出。

7 月作《不要辜负人民的期望》,载《戏剧报》。

9 月5 日北京人艺排练《家》。为帮助青年演员理解《家》的

9 月10日主持中国剧协为出席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的戏剧界代表举行的
茶话会,并讲话。

9 月15 日作《谈电视剧〈红楼梦〉》,载《光明日报》。

9 月27 日前往北京医院,向冯乃超遗体告别。

10 月8 日观四川省川剧团来京汇报演出后,作《为振兴京剧欢呼》,载
《人民日报》。

10 月9 日作《空谷足音》,载《戏剧电影报》。

11 月5 日出席于北京召开的话剧表演艺术讨论会。

11 月7 日出席为欢迎以杉村春子为团长、铃木光枝为副团长的日本演剧
家代表团召开的联欢会。

11 月15 日出席《戏剧报》、《戏剧论丛》联合召开的推荐任跟心、郭
泽民、崔彩彩演出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戏曲要学习他们的新精神》,载
《戏剧报》第11 期。

12 月14 日出席田汉纪念大会。

12 月《戏剧报》为庆祝曹禺创作生涯五十周年召开座谈会。

唐彛⒘鹾裆⑻锉鞠唷⒎浇堋㈥萄У染髁俗ㄌ饨不埃叨绕兰哿瞬
禺五十年来的创作成就。座谈记录以《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剧作家——曹禺》
为题,载《戏剧报》第12 期。

1984 年

1 月7 日为湖北省潜江县《潜江史志资料》题写刊名,并对其中曹禺家
世和小志作了个别文字修改。

1 月14 日作《一面镜子——〈劳资科长〉观后》,载《人民日报》。

1 月19 日作《让〈火热的心〉更多一些吧》,载《解放军报》。

1 月26 日观看湖北省潜江县剧团演出后,作《潜江新花》,载《光明日
报》。

2 月《家》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学生演出,英若诚导演。

2 月《雷雨》于马来西亚上演,导演说:“《雷雨》的艺术成就已超过
易卜生。”

3 月出任“梅花奖”评奖委员会顾问。


3 月根据《雷雨》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导演
孙道临。拍摄期间,曹禺曾同摄制组外出找景。

3 月15 日《原野》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演,导演张奇虹。

3 月接受《文汇报》记者陈珏就话剧《原野》改编演出的采访。他对《原
野》的改编甚为满意。

4 月3 日于上海华东医院会见了中岛健藏的夫人中岛京子一行。

4 月为纪念老舍,作《我很想念老舍先生》,载《人民文学》第4 期。

4 月发表《〈蜕变〉写作前后》 (陆泰葆整理),载《华东师范大学学
报》本年第4 期。

4 月英若诚发表《从在美国排演 (家)想到的》。他说,《家》在美国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美国评论界认为:“《家》的演
出使美国人深刻地理解了二十年代中国社会,这是理解后来发生的伟大的中
国革命的钥匙。”

5 月和万方将《日出》改编为电影剧本,载《收获》第3 期。

5 月日本大贩关西大学中文系学生用汉语演出《雷雨》。

6 月于北京市戏曲表演进修班结业式上发表题为《学而优则美》的讲话,
载《戏剧电影报》第17 期。

9 月5 日看了夫人李玉茹编剧的《青丝恨》的排演之后,作《看了〈青
丝恨〉的排练》,载《文汇月刊》第10 期。认为这是一次“出入出戏”的尝
试。

9 月11 日为《南开话剧运动史料 (1909——1922)》作序。认为它是“一
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9 月北京人艺调整领导机构,曹禺继任院长。

10 月作《国庆抒怀》,载《戏剧报》。

12 月为《蒲剧艺术》作《回忆蒲州梆子》,希望“这个悠久传统的剧种,
充分表现今日的时代精神”。又载《戏剧报》第12 期。

12 月3 日被选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

12 月11 日参加重庆市川剧青少年“新苗奖”授奖大会,并题词:“培
养新苗,贵在领导;苦学成材,良师为宝;振兴川剧,惊人功效。”

12 月12 日在重庆接见重庆剧协的同志和他在国立剧专任教时的学生。
并为重庆剧协题词:“我们这支文艺队伍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
民的好队伍。”

12 月31 日为纪念洪深九十周年诞辰发表讲话,说:我非常敬重洪深先
生,他是我国话剧界功绩极大卓有成就的老前辈之一。

冬随全国人大视察团到湖北省荆州视察,并为故乡潜江县题词:“明月
故乡晓钟,远隔万里心同。不知今夜何处,独立思乡梦中。”

1985 年

1 月31 日至2 月4 日主持中国剧协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
研究召开剧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事宜。

1 月为《奥尼尔剧作选》作序:《我所知道的奥尼尔》,载《外国戏剧》
第1 期。

4 月为悼念李伯钊而作:《伯钊同志,你永远活在我们中间》,载《人


民日报》。

4 月18 日至24 日出席中国剧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并致开幕词,题为
《肩负起时代交给我们的重托》。他殷切地希望剧作家,特别是中青年剧作
家,“用自己的感情、激情、技巧和才能,创造出有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戏
剧的精品”。再次当选为理事会主席。

5 月委托孙道临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致开幕词:《莎
士比亚的知音》,载《戏剧界》第2 期。

8 月应南开大学邀请拍摄录像资料。和夫人李玉茹到清华大学,于图书
馆、礼堂等处重游。是日闷热,又赶到城里探寻《文学季刊》旧址:原三座
门大街14 号,当终于找到面目全非的老屋,巴金当年的住地,兴奋异常,并
与夫人合影,说:“一定要把它寄给巴老,他会高兴的。”

8 月12 日为老舍夫人胡絜青所画青松图题字:“宁知霜雪后,独见茂松
心。絮青大家写松。曹禺题。”

9 月1 日带病出席由北京剧协、音协、曲协等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最可
爱的人”报告会,并讲了话。希望文艺界要发扬爱国主义的精神,时刻想到
前线的英雄。讲话载《戏剧电影报》第35 期。

9 月23 日出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会,并讲话:《创造我们民族的舞
台艺术》,载《人民日报》。

9 月出席纪念夏衍从事文学创作六十五周年暨戏剧与电影创作五十五周
年座谈会,发表了题为《从夏衍那里学到了什么》,载《剧本》第9 期。

10 月4日出席母校南开大学为祝贺其从事戏剧活动六十周年和七十五周
年诞辰而举行的“曹禺学术讨论会”。在致答词中,感激母校的培育之恩。
并希望发扬南开的优良传统。

10 用5 日由田本相陪同到天津河东区民主道23 号故居探望,心情格外
激动,忆起青少年时代的往事,不胜感慨。

10 月6 日应邀回到母校南开中学参观,并同师生会面。发表了热情洋溢
的即兴讲话,题为《永远做一个很好的南开人》。

10 月出席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并讲话:《话剧的新时代就要
到了》,载《戏剧报》第11 期。

10 月出席重庆雾季戏剧节。讲话:《能开天地春》,题字:“为创造有
中国特性的社会主义戏剧与电影奋斗”。均载《戏剧与电影》1986 年第六期。

秋读陈若曦的《尹县长》,作散文《天然生出的花枝》,载《收获》1986
年第1 期。

11 月为英年早逝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董行佶题写墓碑。载《戏剧电影报》
第47 期。

12 月16 日出席祝贺“夏衍同志从事革命工作五十五周年纪念大会”,
并讲话:《在夏衍的目光里》,载《戏剧报》1986 年第1 期。

12 月应邀到广州参加中南五省戏剧家座谈会,并到深圳参观。其间为《羊
城晚报》题词:“大道未无我,青春常与君。”为深圳特区文联题词:“为
人民百无一个孬种,强祖国万有世界争英雄。”

1986 年

1 月15 日出席胡风追悼大会。


1 月作《危机里蕴育着生机》,载《剧本》第1 期。

2 月7 日出席中国剧协召开的主席、副主席会议,就戏剧工作者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等问题发表了具体意见。

2 月18 日出席中国剧协举办的春节联欢会,并讲话:《劲可鼓,不可泄》,
载《剧本》第4 期。

3 月8 日作《人的悲剧——看〈上帝的宠儿〉》,载《文艺报》。

4 月7 日出席在京召开的中国剧协工作会议,并致开幕词。

4 月8 日出席第三届“梅花奖”授奖大会。

4 月11 日出席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并作《为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
而作》,载《人民日报》。

5 月5 日作《振奋精神,繁荣戏剧》,载《人民日报》。

6 月出席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闭幕式,并致闭幕词:《莎士比亚属
于我们》,载《戏剧报》第6 期。

6 月担任中国剧协举办的1984—1985 年全国戏曲、话剧、歌剧评选委员
会顾问。

7 月与女儿万方共同改编的电影剧本《日出》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
编剧奖。

7 月9 日中央戏剧学院召开纪念李伯钊同志座谈会,作书面发言。

10 月5 日出席《戏剧电影报》召开的粉碎“四人帮”十周年座谈会,作
题为《应该记住》的发言,载《戏剧电影报》。

11 月11 日主持在京召开的中国剧协主席、副主席工作会议。讨论戏剧
界如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问题。

11 月出席纪念黄佐临从事戏剧活动五十周年大会,作《贺佐临》,载《戏
剧报》1987 年第1 期。

1987 年

1 月作《我希望。。》 (我和电视),载《大众电视》第1 期。

2 月出席在京举行的奥尼尔学术讨论会开幕式。

2 月出席“张庚戏剧理论研讨会”,发言载《戏剧评论》第2 期。

5 月8、9 日出席中国剧协、美国尤金·奥尼尔剧作中心联合举办,由中
央歌剧院演出的美国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的首演式。

5 月22 日出席首都文艺界人士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发表四十五周年座谈会。

6 月为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创刊三十周年题词:“播佳种在田”,
载《戏剧》第2 期。

6 月为祝贺《收获》创刊三十周年,作《三十年前的稿纸》,载《收获》
第6 期。

7 月出席《戏剧评论》召开的“曹禺剧作研讨会”,并发言,感谢大家
的厚爱。发言载《戏剧评论》第4 期。

11 月作《阳光下的孩子》,载《剧本》第11 期。

11 月17 日观看黄石市京剧团在首都中和戏院演出的《闹龙宫》,对“小
猴王”桂汉庆的表演极为赞赏,并与之合影留念题词:“黄石儿女十六七,
鳌头占尽世无匹。”


12 月5 日作《一部电激雷鸣的史剧——看话剧 (决战淮海)随想》,载
《人民日报》。

12 月为纪念《剧本》创刊三十五周年,作《骏马·雄鹰》,载《剧本》
第2 期。

12 月初出席《黑色的石头》、《欲望的里程》座谈会,发言说:“我要
说这部戏 (《黑色的石头》)很叫我感动!”“作者写得好,导演导得好,
演员演得好。”“我代表中国剧协向各位同志致敬!”发言载《剧作家》1988
年第1 期。

1988 年

1 月在厦门赴胡里山炮台眺望金门岛,并呼吁海峡两岸文艺界能早日进
行交流。

年初参加祝贺张庚、阿甲从事戏剧活动五十五周年、五十周年纪念大会。
作《张庚的道德文章》,载《戏剧报》第2 期。

3 月出席“徐晓钟导演艺术研讨会”,并发言。称赞徐晓钟是一位有成
就的导演艺术家。

4 月作《我的感受——话剧 (黑色的石头)观后》,载《剧作家》第2
期。

4 月评川剧《田姐与庄周》,载《剧本》第4 期。

5 月17 日作《我看 (火神与秋女)》,载《人民日报》。

5 月出席第五届“梅花奖”颁奖大会。

6 月出席西安“梨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题写“唐代梨园遗址”碑,
并为揭幕剪彩。于会上作了讲话,被聘为名誉会长。

6 月担任第4 届全国优秀剧本评奖委员会主任。

7 月出席在湖南岳阳市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奖授奖大会,并讲
话:《为心爱的事业奋斗》,载《剧本》第7 期。

7 月26 日在家接见由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剧人曾霓侠、易洁。

8 月因肾病等住进北京医院。此后,处于病院生活之中。

11 月27 日在北京戏剧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名誉主席。

11 月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委会执行主
席。

下半年于住院期间,作有《如果》、《花》、《病中噩梦》、《二人》、
《别》、《病中偶记》等诗篇。

12 月田本相主编的《曹禺文集》第一卷,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