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台前幕后 >

第5部分

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台前幕后-第5部分

小说: 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台前幕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泽东更加相信自己的估计是正确的了。但越如此也就越遗憾。所以,斯大林逝世后,
毛泽东不止一次地在这个问题上埋怨斯大林。他肯定地说:斯大林关于朝鲜战争的
决定,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是百分之百的错了”。但毛泽东心里想的多半是,
如果当初斯大林不是盲目地支持在朝鲜采取行动,那么不仅不会犯这样大的错误,
而且也不会使台湾问题陷入如此困难的局面。
    后来事态的发展,印证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战争之初对台湾海峡局势发展的预
料。
     第十六章  杜鲁门总统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获悉朝鲜战争爆发后,立即打电话报告正在家乡密苏里度假
的杜鲁门总统。杜鲁门闻讯后即命令随行人员准备立即动身返回白宫。由于艾奇逊
让他等一等更为确切的消息,以免夜间飞行危险和引起外界恐慌,他才没有马上飞
返白宫。当晚,他指示国务院迅速将朝鲜问题交联合国安理会处理。
    杜鲁门在右翼政客和军方鹰派的鼓动下,错误地认为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和
中共将渡海进攻台湾都是执行了苏联的战略方案。如果美国在北部失去南朝鲜,在
南部失去台湾,则日本将被南北夹击,菲律宾和东南亚各反共国家将受到威胁,美
国的西太平洋防线将被斩成几截,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将因此受到重大损失,
美国决心做出强烈反应。
    6 月27日上午,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军队将参加联合国军,赴朝参战,
并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议案,要求联合国成员国向南朝鲜提供援助。同日,杜鲁门
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台湾未来地位
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由联合国考虑”。美对
台政策骤变。
    美第七舰队是美国海军四大主力舰队之一,与第三舰队同属美太平洋舰队。其
前身是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一支特混舰队,二次大战时,由于对日作战需要,于1943
年3 月调归太平洋舰队,称第七舰队,由美国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指挥,主要在菲
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一带海域执行作战任务。
    6 月28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亲自飞到前线督战。
    6 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六艘驱逐舰、两艘巡洋舰和一艘运输舰,侵入台湾
海峡并开始游弋。
    7 月1 日,美国陆军开抵南朝鲜。
    7 月7 日,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杜
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参加侵朝战争的16个国家的军
队。这16个国家是: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哥伦比亚、加拿大、埃塞俄比亚、
法国、希腊、卢森堡、菲律宾、荷兰、新西兰、泰国、土耳其、南非、美国。“联
合国军”以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为主,总共有40多万兵力,后来增加到近70万兵力。
    同一天,第七舰队司令史枢波到台北访问,随后美国派贾纳德少将出任驻台军
事代表。
    贾纳德赴任,使美国在台的军事代表级别由中校提高至少将,显示了美国提升
了对台关系,标志着美已走上了扶蒋保台的路子。
    7 月31日,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率大批幕僚浩浩荡荡飞抵台湾。麦克阿瑟此行
可谓踌躇满志,出尽了风头。走下飞机,麦克阿瑟亲吻了台湾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手。
面对狂妄至极、极为傲慢的麦克阿瑟,蒋介石心中虽颇为不快,但有求于人,况且
人家毕竟是救命恩人,他只能强作欢颜。
    次日,双方经过协商后达成了协定:
    一、双方陆海空军归麦克阿瑟指挥,共同防守台湾;
    二、增派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常驻台湾,在台湾设立军事联络办事处。
    当天,双方还分别发表了声明。麦克阿瑟称:“台湾本岛包括澎湖在内,在目
前情况下,不得遭受军事进攻之政策业经宣布,是项政策之执行,即为余之责任与
坚决之目的。余在台与各级人民所举行会议极为恳切而和谐。余统率下的美军与‘
中国政府’军队间有效联系已经完成。”他还宣称:“大陆中共倘若发动对台湾的
进攻,则吾人当更能作有效之应付。”蒋介石声明指出:“吾人与麦帅举行之历次
会议中,对于有关各项问题,已获得一致意见,其间关于共同保卫台湾,与中美军
事合作之基础,已告奠定。”
    第十七章  国共双方以特殊方式,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台湾主权
    有了美国人撑腰,老蒋腰板硬了许多,不久重又做起反攻大陆的美梦。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在为蒋介石政权撑起了保护伞,
使得蒋介石政权得以依美残存的同时,美国也在策划着另一更为险恶的阴谋,提出
了两个附加条件:
    第一,提出“台澎地位未定论”。事实上,早在日本投降前,美国海军军部拟
定的攻占台湾的计划中,就曾提出由“美国单独军政管理台湾”,而排除中国代表
的介入。后因美国军尚未进占台湾日本已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从日本手中收回了
台湾。当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个别“台独”分子乘机活动,虽然美国官方
态度表示不介入台湾事务,但在美国官员中已经开始出现将台湾与中国分离的主张。
    然而,此时依靠美国保护的蒋介石,不仅受宠若惊,而且处处受制于人,一切
听命于美国的安排。尽管蒋介石亦深知美国人的阴谋,但他也只好忍气吞声,惟一
能做的就是故作姿态了。
    第二,要求台湾当局承认“台湾中立化”,即美国一方面用优势海军力量遏制
共产党在台湾海峡动武,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台湾当局停止对大陆的军事袭击。
    美国对中国政策,一贯坚持说一套做一套,坚持“两个中国”方针,以台独制
蒋,以蒋制共,企图玩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手法。
    对此,国共两党皆心知肚明,深知美国此举用心,所以尽管国共两党不共戴天,
但双方在对台湾主权这个问题上,不管是在朝鲜战争期间还是以后都有高度默契,
国共双方以特殊方式,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台湾主权,使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难以
得逞。
    自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场的局势,为北朝鲜的
命运焦急不安。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在冷静地注视着
东北亚那里瞬息万变的战争态势,注视着世界各国对这场战争的种种反应,注视着
朝鲜北南双方、美国的任何点滴举动,思考着中国的安全与战略形势,特别是台湾
海峡的风云变幻……
    1950年10月1 日,这一天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的第一个生日。就在毛
泽东刚刚参加完国庆大典,从天安门回到中南海时,周恩来急忙送来了一封朝鲜人
民军总参谋部的加急电报:
    毛泽东同志:
    ……自9 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我方遭受到极大损失。局势对我们已造成
了很不利的影响。敌人利用约千架各种作战飞机,不分昼夜地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
方,使我们的兵力和物资受到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敌人的主要登陆部队已与其南线部队连接为一体,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
队和物资供应。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
以抵挡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在敌人进攻“三八线”
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直接出动,赴朝参战,援助我军作
战……
    急盼您的答复。
    金日成、朴宪永(签名)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看了两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两道浓眉拧成了疙瘩,
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无论怎样,我们是不能见死不救的。”半晌,毛泽东对着周恩来叹了一口气。
接着,他转身走向西墙上悬挂着的巨幅军事地图,一边端详着一边像是对自己、又
像是对周恩来说道:“金日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我们发出紧急救援的呼吁的,
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呢?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哪!”
    第十八章  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问题
    对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立即作出回应。10月2 日开始,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
堂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的问题。各大区负责人和中央党政军负
责人都到了会。
    会议开始时,毛泽东先作了开场白,他说,这是个诸葛亮会,请大家来,谈谈
对出兵援朝问题的看法,着重摆一摆出兵的不利条件和出兵后有什么困难的问题。
    与会者畅所欲言,确实摆了不少不利因素和困难。很多同志摆出的意见非常具
有建设性,对完善出兵方案和赴朝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提得非常具体。
    但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和军委常委扩大会上,也确有从一开始就唱低调的,
林彪就是最突出的一个。10月6 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毛泽东因事未到会),林彪
满脸病态倦容,他声音十分低沉地说:“打仗打仗,我们打了几十年仗了,十年内
战,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人心思和啊。现在再去出兵打仗,可是不得人心啊。
国家刚解放,国内经济这么个烂摊子,军队的破枪旧炮还没有改装,还有土匪在活
动,自己顾得过来吗?还有原子弹,我们行吗?我看中央还是慎重考虑,稳妥行事。”
    听了林彪这席话,周恩来以十分严厉的口气打断了林彪的发言,他严正指出:
“现在不是讨论出不出兵的问题,而是讨论怎么出?怎么理解和落实毛主席的决定!”
    毛主席决定出兵,跟林彪是事先打了招呼的,并有意让他统帅征战。因为即将
组建的志愿军的兵力除13兵团的4 个军以外还要扩大,9 兵团、19兵团、3 兵团、
20兵团等都准备去参战,指挥工作非一般的将军所能胜任。而且志愿军的主力是原
来四野的部队,是林彪的部下。志愿军将来的后方东北又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老
根据地。各方面情况林彪都比较熟悉。在各战略区指挥员当中林彪年纪又最轻,当
时只有44岁,是以能打仗、花样多而著称的名将,在党内军内都有很高的威望,毛
主席很器重他,说他打仗的特点是又狠又猛。在众人心目中,林彪去当志愿军统帅
是很合适的。
    令毛泽东意外的是,被寄予厚望的林彪,竟成了党内反对出兵的人物。
    在颐年堂会议的那些日子,毛泽东逐个与政治局委员们谈心,逐个地做工作。
他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尽管有些同志对出兵有些意见,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别人处在国家危亡时刻,作为邻国和社会主义伙伴,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
么说,心里也是难过的。”毛泽东语重心长的谈话,终于说服所有的与会者,最终
形成了一致意见:出兵朝鲜。
    10月4 日,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室召开了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这实际上是一次最高级军事会议,会议对出兵参战的细节问题进行
了充分的讨论。
    出兵大策一定,接着便是怎么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刚开始,毛泽东
几次和周恩来商议以什么名义出兵问题,两位领导人一致的意见是叫“支援军”比
较妥当,支援朝鲜人民嘛。并且作为初步意见基本定下来。在拟定计划方案时,已
开始使用“支援军”这一名称。
    博采众长,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毛泽东多年的习惯,也是他在党内倡导的传
统作风之一。对这初步意见,毛泽东是非常慎重的。他指示就出兵名义问题征求意
见,请民主人士谈谈看法。他认为,这些老先生们阅历广,见识多,有许多经验,
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事情会更加周全。
    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意见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亲自迎接黄老到
中南海,并和周恩来一起听黄炎培谈了意见。
     第十九章  志愿军援朝,老蒋得以幸存。两岸自此长期分离
    黄炎培是上海川沙县人,是清末举人,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从1917年
便投身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在国内很有影响。毛泽东、
周恩来对这位老先生了解颇多,知道他有一些真知灼见又直言不讳,所以很尊敬他,
当时他又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政协全国副主席,国家大事经常听
取他的意见。
    “有个问题我们要考虑呀!”黄炎培刚一落座,便开始提意见:“自古道师出
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仗就不那么好打!”
    周恩来微笑着说:“我们叫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不是名正言顺吗!”
    黄炎培像教书先生一样将手一挥说:“支援军,顾名思义,那就是派遣出去。
谁派遣出去的,不是国家嘛?那不等于说是我们公开向美国宣战?”
    “噢,有道理!”毛泽东伸手从笔筒里抓出一枝很粗的铅笔,将面前稿纸上的
“支援”两字一划,改写成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志愿”,然后掷笔于桌,欣然道
:“我们不是跟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嘛!这是民意的事
儿,人民志愿去帮助朝鲜人民的,他们不愿看着朝鲜人民挨打。这不是国家与国家
的对立!”
    周恩来做了一个手势说:“‘志愿’二字,好。世界上有许多志愿军的先例,
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各国来的志愿兵。”
    10月8 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向全国发布了关于
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19日夜晚,冷雨霏霏,寒风扑面。忽然,在迷蒙的充满寒意的秋雨中,传
来阵阵雄壮的激动人心的军号声以及轰隆震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