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金融幻象 >

第14部分

金融幻象-第14部分

小说: 金融幻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规定个人账户的钱是不能挪用的,但是由于目前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统一管理,而由于历史的亏空,许多地方挪用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付给现在退休的人。这就出现了所谓个人账户空转的问题,那么这个亏空现在有多大呢?“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达8000亿元,而且每年以1000多亿元的规模扩大,而个人账户现有实际资金的总额不超过500亿元。”这是2007年在北京大学的赛瑟论坛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透露的数字。

    即便如此,足额发放养老金已经是不少地方政府的巨大财政压力。我们以上海市为例来说明养老金财政压力。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透露,2008年上海市享受各类养老金的人数达到了万人。2008年上海市本级财政支出不到900多亿,用于弥补社保的窟窿是170多亿,占比18%,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为上海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的赡养比例是比1,也就是每3个在职上海人要养两个退休的,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个人养1个人;养老金的现实图景是缴的少,支出的多。而且,可以肯定,未来问题会更严峻。对于上海社保系统内的这个大“窟窿”,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副市长胡延照等,已经在不同的场合,表示出担忧。如在2009年的上海“两会”期间,在一个小范围会议上,俞正声表示,“我们社保基金严重穿底;社保基金就是这手收那手支,收小于支。怎么办呢?财政就要托底。去年托底托了一百七八十个亿,而且市本级的百分之十七八是用来充社保基金的不足。今年又要增长六七十个亿,市本级必须保持百分之六七的增长,才能把社保的窟窿给补上。”俞正声严肃地说,“今年市本级能增长百分之六七吗?恐怕做不到。我到上海以后感觉非常突出的矛盾就是财政上的问题。”由于养老金支付压力巨大,国家现在已经在考虑把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了。

    看着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三十年以后我们退休,不知道能从养老保险那里拿到多少钱。现在是工作的人多,退休的人少,尚且出现这么大的窟窿,等我们退休的时候,很可能是领退休金的人比工作的人还要多。养老金压力是目前个人防御性储蓄比例过高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每个理性人都必须考虑到,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等我们这一辈年轻人进入退休之后,我们的孩子养老压力将会空前。我们总不能忍心到时候让儿子女儿节衣缩食供养7…8个老人。这还没有考虑基本没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广大农村和7亿多农民。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民营经济:奇迹创造者的困境(1)

    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没有权势没有后台的民营经济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可以说民营经济是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歧视政策的三重“挤压”下顽强生长的,创造出了中国经济的真正奇迹。我们真的应该向那些白手起家、诚实经营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家致以敬意。他们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产品竞争力不断上升的真正功臣。他们是我们经济建设中最高贵的群体,尽管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农民,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或者干脆是文盲。

    根据邵伟生先生所著《民营经济30年》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有个体工商户2596万户,从业人员5160万人,注册资金6468亿元;私营企业498万户,从业人员6586万人,注册资金76028亿元。2006年民营企业一共缴纳工商税收4690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占全国税收总额;就业人数近亿,比2005年增加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力量成长最为充分的是政府完全退出的竞争性行业。例如小型批发与零售、餐饮、美容美发等个人服务、IT、家电、纺织、食品加工、高科技、服装制鞋、家具、装修装饰、小型机械机电、建筑建材等。

    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非国有经济运行监测小组提供的《中国非国有经济运行:2003年》报告(该报告的非国有经济没有包括外资企业,其实是指民营经济)分析,在对工业企业资产的行业分布分析中发现,纺织%、轻工%、电子%、建材%、医药%、机械%的资产都集中在民营经济企业,其他行业民营经济资产则在40%以下。纺织%、建材%、轻工%、电子8%、医药%、机械%的利润都来自于民营经济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行业、纺织行业、电子行业、建材行业、医药行业、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在民营经济工业企业就业比重,分别达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经济成分主要集中在纺织、轻工、电子、建材和机械这些竞争性行业。而在电力、煤炭、石化、烟草等垄断行业,民营经济比例则明显偏低。

    根据《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分析,按照垄断、竞争行业标准对39个行业(按国家统计局标准)分类分析显示:在家具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等27个非垄断竞争型行业中,民营经济不仅在总体布局上占据优势,而且在一些重要的行业拥有一批骨干企业,绝大多数行业的企业户数分布中,民营经济占比均在60%以上。在增加值的分布上,24个行业的非公比重已经在5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在70%~95%之间,只有有色金属采选业等3个行业的非公比重低于50%。在烟草加工等垄断性行业中,国有经济总体还占主导地位。

    当然,部分民营企业家为了发展确实有些不择手段,例如造假卖假、贿赂官员、走私贩私等等;许多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桶金似乎带有“原罪之色”。媒体甚至一度要求集中清算或者一次特赦民营企业家的罪恶。不过,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家并不都是像某些人想象的“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民营经济:奇迹创造者的困境(2)

    根据*中央*部、全国工商联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从1993年到2006年组织的7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主创办企业的初始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或家庭的劳动所得和经营所得的积累,或者通过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社会集资途径筹措资金;有部分也有的人通过承包公有企业筹集资金。有的个体工商户通过扩大经营或长途贩运,赚取各种差价,突破经营范围等积累创业资金。还有一些特殊技艺的人,通过营销运作,获得资金。当然也有走私贩私、以权谋私等违法掠取财富来完成原始积累的。但这仅是极少数。

    民营企业家贿赂官员主要责任不在企业家本身,而是因为现阶段中国经济体系中政府掌握了大量资源分配权;部分民营企业家为了更快获得资源和权利,有的时候可能不得不走灰色地带。事实上,外资企业一样在走灰色地带。例如,根据美国司法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德国西门子“行贿门”事件涉及3家在华子公司;2003年到2007年间,西门子医疗集团支付了约1440万美元的贿赂款向5家国内医院行贿,从而获得亿美元的医疗设备订单。还有一个例子是,美国朗讯公司在华企业爆出贿赂丑闻,朗讯中国公司数位高管被美国公司总部解职,并受到美国司法部门的法律追究,朗讯公司也为此支付了250万美元的罚款。如果是一个公开透明、没有过多管制和准入审批的市场,同时对外资和民营经济开放,我相信民营经济一定做得比外资好。而且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他不会在国家民族面临困难时弃我们而去,而外资终归是个过客,他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利润最大的地方,而中国不可能一直把这么多优惠给外资送下去。

    至于造假卖假等问题,确实有民营经济问题,但是外资也不是什么圣人,他们也照样降低安全标准欺骗国内消费者。笔者个人认为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企业家本身的伦理道德问题,更与法律法规监管有关系,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企业家都是自私的,或多或少都有期望少干多得的心态。但是如果我们的监管与法律能够到位,让敢于以身试法者付出一辈子的代价,那样应该可以大大减少这些问题。同样造假卖假也是个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造假卖假在美国经济发展初期也发生过,在日本经济起飞时期也出现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产品在美国也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随着法律的完善,监管的到位,这些问题是可以慢慢克服的。

    笔者始终相信民营经济才是中国企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未来。未来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来自民营企业,不会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如果很多产业在对外开放前,先对民营经济开放,改革开放的利润大头就不会落在外资头上。从未来来看,民营经济的前景广大,如果国家能够在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前景是很乐观的。

    民营企业尽管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步履蹒跚,但是他们负重而行,确实是在一步一步往前走。民族企业家身上承担着振兴民族产业的重任,民营企业肩负着打造世界一流制造业的希望。希望广大朋友对民营企业多一些关注和支持,多买一些国货,少买一些洋货,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毕竟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是不会弃我们而去的,因为民营企业的根就在中国,他们的魂在中国。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民营经济:奇迹创造者的困境(3)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最近几年,民营经济的经营形势是在恶化。全国工商联2009年公布的《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年6月-2008年6月)》显示,从2006-2008年这两年间的情况看,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开始放缓,而放缓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私企发展环境的恶化。从企业数量看,2000-2005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年均增长率为。而2006年只比上年增长,2007年只增长,2008年上半年增速更是降至。从注册资本看,2000-2005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由13308亿元上升到6133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而2006年仅比上年增长24%,2007年同比仅增。

    近几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之所以趋缓,与近年来私营企业外部环境的一系列变化直接相关。一是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审批从严、人民币升值和货币政策从紧等;二是私营企业的税负加重,也影响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本次调查显示,2007年私营企业纳税、交费、摊派、捐赠、公关招待五类负担合计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为12%,比2001年上升了个百分点。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各项负担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接近16%,而1亿元以上的企业这一比重平均仅为7%略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负担相对更重。调查还显示,私营企业将税后纯利润用于再投入的积极性下降。比较1996-2007年的样本企业,纯利润再投入占其税后净利润的比重平均值,下降了个百分点。

    我们以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物流业为例,说明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难。一位民营快递公司的负责人在“中国快递市场主体的准入、运营与退出规范”讨论会上发言,尽管民营快递公司在员工就业、上缴利税等方面丝毫不比外资少,但是民营快递公司在县级申请一个网点执照,至少要经过部、省、市、县交通部门、工商部门层层审批,甚至申请的土地征用都批不下来,而外资几乎是一路绿灯。利润最高、技术与知识最为密集的高端国际快递业务市场,80%的份额垄断在国际快递公司手中,;中端快递业务市场,主要被中国邮政快递、少数几家民营快递巨头主导;中小民营企业只能进入门槛低、网络运营和管理技术并不复杂的低端同城快递业务。但是中国入世承诺,规定2005年12月11日过渡期满后,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成立独资企业经营快递业务,而新《邮政法》迟迟未出台,没有明确快递服务的监管机构,法制建设的滞后、政府监管的缺位,给外资快递企业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民营中小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甚至由于外资和中国邮政的挤压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曾经被市场捧为突破国企行业垄断宝剑的“非公36条”的实施结果也令人扼腕。2005年5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因有36条,被简称为“非公36条”),文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过,可惜的是,4年之后,民营航空几乎全军覆没,电信变成了全能牌照三巨头,铁路依然是“铁老大”一家,石油行业中民营油企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民营加油站不断被两巨头“收编”。2004年之后国家为控制投资过热实施多次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但被压的对象往往是民营企业,而被保的多数是国有企业,所以每一次调控都成为国有企业大肆扩张吞并民营企业的好机会。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骑着黑马的“白衣天使”(1)

    根据国家统计局《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9年至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24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

    问题是,我们上上下下敲锣打鼓,把外资当作“白衣天使”一般招来,好吃好喝供起来,结果我们发现,白衣外资骑着一匹“黑马”,这匹“黑马”在不断践踏我们的经济安全,不知不觉中控制了我们的经济命脉。截至2007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都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

    外资在不断蚕食和控制我国主要行业。国务院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