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金融幻象 >

第6部分

金融幻象-第6部分

小说: 金融幻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问题,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不但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决定打赌。

    他们选定了五种金属(铬、铜、镍、锡、钨)为标的,按照1980年9月29日的价格,以假想的方式买入每种金属200美元,合计1000美元。到1990年9月29日,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如果这5种金属的价格上升,西蒙教授就要付给埃尔里奇教授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如果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埃尔里奇教授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教授。10年之后,剔除通胀因素,这5种金属无一例外都跌了价。埃尔里奇教授输了。不过他恪守信用,向西蒙教授合计支付了美元。

    埃尔里奇教授输就输在他轻视了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和价格机制三者相结合的强大作用。技术进步让人们发现了新的矿藏、发明了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更高效的提炼方法,绝对的短缺根本没有发生。在价格机制和技术进步的合力下,许多金属找到了价格便宜效率更高的替代品材料,例如塑料替代了不少金属的使用功能。事实上,自1870年以来,自然资源的价格一直在下降。

    西蒙教授追溯了人类1万年来使用自然资源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当物质变得稀少,价格开始上升时,人类的智慧就会有新的发现,总能找到新资源去替代老的资源;似乎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总会绝顶聪明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3000年前,希腊人制作青铜所必需的锡出现短缺,希腊人很快就发现了铁,由此人类从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16世纪,英国木材开始变得贫乏,价格上涨,不过煤的发现,让人类很快度过了危机。1850年左右鲸油的短少促成了1859年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的开采。2007年石油价格飙涨,但是高油价让过去昂贵的可再生能源显得不再高不可攀,人类开始重视利用新能源。

    经济学家霍特林在1931年的《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学》中已经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把这类资源价格的变动率称为该资源存量的利率,这种利率会随着其他资产的利率(收益率)变动而同比例变动,这就是著名的霍特林原理。铜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必然会因替代品的大量生产而下降,甚至低于原来的价格水平。

    如果严格实行金本位制度,控制好货币发行规模。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物价长期而言是下降的。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一百年来,主要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长期趋势似乎是下降的。如下图。

    实际商品价格(经通胀调整后)变动情况(1910年…2005年)

    在1951年之前,受到金本位等制度限制,美国的物价只有在战争时期或者特殊短缺时期出现过明显上涨。一旦这些特殊原因消失,物价会缓慢下降到上升前的水平。期间美国物价经历了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由于美国独立战争出口封锁和经济混乱,另外一次是美国内战,林肯政府发行了不可兑换的绿背钞。尽管战争会导致物价急速上涨,战争结束之后,物价很快缓慢回落到战争之前的水平。在金本位制度下,长期而言物价是基本保持稳定的。如下图。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无处不在的财富绞杀机(2)

    美国生产者价格变动(1720年…2005年)

    如今,政府动不动拿通货紧缩说事,嚷嚷着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萧条。可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上图中可以清楚地显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物价急剧下降,到了90年代下降的趋势才停止。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正在经历“大萧条”。但实际上,这段时间恰恰是美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西部大开发带来了空前的粮食大丰收,安德鲁·卡内基建立了钢铁王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开始开采“黑金”——石油。

    这段时间的物价下降是对美国内战引发的物价上涨的一次纠正。为了筹措战争费用,1861年美国国会授权财政部直接发行了亿无铸币和黄金担保的纸币,称为绿背票(Greenback)。内战结束之后;美国政府停止发行绿背票,逐渐从流通领域收回绿背票,并且采取措施减少公共债务,流通中的货币不断减少,所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到1879年,美国政府承诺绿背票可以自由兑换成金银,至此绿背票与其他纸币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货币不贬值,物价应该是缓慢下降的,因为生产力在提高。1974年7月13日,《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在金本位之下的英国,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里,物价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如果1664年英国物价指数设定为100的话,除了在拿破仑战争期间(1813年),物价曾经短暂地上涨到180之外,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物价指数都低于1664年的标准,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的物价指数为91;也就是说1914年一英镑的购买力比250年前的一英镑购买力更强。

    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们宣扬的必须保证物价以一定的速度上涨,否则会引起长期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言论根本就是个弥天谎言。那是凯恩斯之流的经济学家教唆政府用来欺瞒百姓、窃取社会财富的伎俩。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不是一对必然联系的兄弟,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也不是绑在一起的冤家。未来很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就是所谓的滞胀。

    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的教条之下,中央银行积极推行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的价值进而影响商品价格,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物价预期,改变资金成本影响资金供求关系,达到刺激经济发展或者控制经济过热的目的。

    二战后,美元虽然名义上与黄金挂钩,但是美元的发行规模远远超过了美国黄金储备所能允许的上限,是一种事实上的纸币制度。在纸币制度和通货膨胀式货币政策之下,美国的物价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即便物价下降,也是象征性的,很快就会掉头向上。到了布莱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物价更是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直线上升,纸币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威力之大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想象。

    战后美国名义物价指数走势图(1947…2009)

    数据来源:彭博资讯

    通货膨胀从哪类产品开始爆发具有偶然性。全面的价格上涨不会在一天之内发生,一般情况下会先发生在供给弹性比较小的行业,例如粮食、原材料等基础产品。当然如果正好赶上了某个行业的结构性调整问题,也会最先发生在这个行业。堡垒总是在最薄弱的环节被突破。我们在判断是否出现全面物价上涨的时候,不能只看某一个商品的价格变动,更要关注其他商品的价格,特别是基础产品的价格和服务业价格。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无处不在的财富绞杀机(3)

    2007年中国物价上涨最先发生在猪肉价格上,除了货币因素之外,主要原因还有两个,一个是生猪从出生到出栏有一个大约4个月的周期,如果从培养母猪开始计算,生猪的生产周期就更长了,所以生猪的供给弹性较小;第二是当时中国生猪行业的猪蓝耳病处于流行期,供给确实出现了结构性下降。

    如果中央银行放任货币贬值,物价猛涨。人们会怀疑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的诚意,市场会很快建立通货膨胀的预期。经济体中理性人就会迅速采取行动,把任何到手的货币转换为资产和消费品,资产泡沫就会出现,大宗商品价格会不断上涨。价格上涨的现实验证通货膨胀的预期,会使得通货膨胀自我实现。

    通货膨胀的预期自我实现模式一经建立,即便央行不增加新的货币,经济体中物价也会呈现螺旋式上升,因为纸币的流通速度会不断上升,货币乘数在加快,直到央行采用异常严厉手段提高利率重建信誉,才能把泛滥在外的货币回笼到金融系统。这就是发生在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故事,如下图。

    美国1970…1990年通货膨胀率和央行基准利率

    图形数据来源:彭博资讯

    战后美国实施虚金本位实纸币制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在20世纪70年代采用直接将债务货币转化为财政赤字融资、布莱顿森林体系破产导致美元大量回流美国、美元贬值和地缘政治因素导致油价迅速上升等四个条件推动下,美国在70、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长期通货膨胀。为了维护货币信心,重建央行信誉,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不得不采取空前严厉的货币政策,两次把美元基准利率提高到20%,终于成功克服了通胀顽疾。

    政府放任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通过货币发行政府可以获得丰厚的铸币税'铸币税:是指政府利用垄断货币发行权发钞而获得的收人,因为印制货币所需成本远远低于货币本身代表的购买力。举例来说,如果美国政府印制一张100美元现钞的成本是美元,那么这张钞票流通到市场之后代表100美元的购买力,美国政府通过印钞实际获得了美元的收入。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现金的需求量不会大幅上升,政府发钞甚至都不需要动用印刷机,只要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直接更改数字就可以实现,发钞成本只会越来越低。'收入。在1975-1985年的十年间,美国每年所征收的铸币税占GDP的比重为%,英国为%,法国为%左右(萨克斯,1997)。其次,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债务人,通胀可以使其债务不断缩水,所以政府都乐见经济体出现通胀。

    长期的通胀相当于政府利用国家机器在向居民收取庞大的税收,财富在一天天的物价上涨中不断向政府转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通货膨胀是个人财富最厉害的绞杀机。只要你持有货币,你就应该明白,政府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从你我手里收税,即使我们睡着了,收税行为还在进行。

    从1971年到2006年的35年时间里,相对于黄金的价格而言:美元已经贬值了96%;意大利里拉的购买力下降了99%;瑞典克朗的购买力下降了96%;英镑的购买力下降了;法国法郎的购买力下降了;加拿大元的购买力下降了;德国马克的购买力下降了;日元购买力下降了;瑞士法郎的购买力下降了8%。自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些数据清晰地显示中央银行在以什么样的速度掠夺民间财富。

金融幻象 第一部分 无处不在的财富绞杀机(4)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币的购买力大概下降了80%左右。猪肉从每斤元升到了14块多;汽油从2块多/升涨到了6块多;袜子从一块多一双升到了10块多。大城市房价从1000多元/平米升到了2万多元/平米(就这个涨幅,华远地产的任志强老总还嫌慢)!2009年央视广告招标人气非常高的《新闻联播》时段广告最终拍得了4330万元的金额,相比1993年同时段的广告,其价格上涨了72倍。

    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8)》提供的数据,如果1979年居民消费物价为100,那么到2008年物价指数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1979…2008)

    数据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08)

    我估计阴间的通货膨胀比阳间更严重。10年前,天地通用银行发行的货币最大面值不过5千万,而现在随处可见5万亿的冥币。五年后,估计会出现5万万亿的冥币,恐怕要不了多久估计5亿亿亿的冥币都该出来了。即便是以美元标价的冥币最小面值也不是100美元,而是5万美元。

    通货膨胀失控会引发严重后果。长期恶性的通货膨胀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导致经济混乱,甚至出现政治危机。据津巴布韦中央统计办公室透露,2008年7月的津巴布韦同比通胀率高达231000000%,物价水平与一年前相比猛增231万倍。这是津巴布韦政府公布的最后公开数据,之后不再发布通胀数据。央行发行了面额为10亿的货币,物价几乎天天翻倍,有的时候晚上价格甚至是早上的3倍,银行只允许储户每天提取大概只能买几个西红柿的钱。津巴布韦政府已经完全破产,国民经济已经崩溃。

    严重的通胀能轻而易举地摧毁一种货币的信用基础,即便政府成功控制了恶性通胀,但是一有风吹草动,居民就会选择抛弃这种货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俄罗斯发生了货币危机,物价飞涨,卢布对美元贬值高达71%,很多俄罗斯人终身储蓄化为泡影。至此之后,俄罗斯人对卢布充满了不信任的恐惧,只要一出现危机,俄罗斯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卢布换成美元或者欧元、英镑等外币。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发生战争,金融危机又扑面而来,外资迅速撤离俄罗斯,居民也冲向银行把卢布换成美元等外币,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从2008年8月5830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2月的3880亿美元,6个月内下降了约35%,卢布对美元的汇率也下降了35%。

    在大洋的另一端,阿根廷历史上也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阿根廷国民经济“美元化”势头又抬头。阿根廷中央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5月22日,阿根廷金融系统中的比索存款和年初相比出现了小幅下降,而美元存款则增加了22%。阿根廷私人银行中的存款都是美元,而2008年这一比例为。尽管阿根廷银行体系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大概在-之间,而比索存款的年利率达到了12%-13%,但是当地居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元。

    事实上,经济体内低成本资金只有两个,一个是处于中下层的普通消费者,他们太穷,必须要存钱才能买得起大件,特别是房子;另外一个源头就是中央银行印钞机和金融系统的货币创造过程衍生出来的天量货币供给。

    为了追赶上长期的通货膨胀的速度,存钱人被迫拼命工作,希望挣钱的速度能够赶上贬值的速度。由于不断担心手中持有的纸币贬值,更迫使所有人学会了投资投机,把一个个家庭主妇逼成了宏观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