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 >

第12部分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第12部分

小说: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波音公司。这样,两个制造厂家在一场争夺中打了个平手。


就在这期间内,威廉·波音对公司进行了一次改组。他自己升格为董事
会主席,而他的表兄艾加·戈特则升为董事长,开始实施一种新的领导模式。

自1922 年开始,波音公司开始步入平稳发展的轨道。非常重要的是·埃
格维特及他的设计小组的设计思想日趋成熟,设计风格也渐渐凸现。由埃格
维特设计的MB—1型水陆两用飞机为公司赢得了海军方面一份41架的生产订
单。

此时,波音、埃格维特已经在开始考虑,以金属来代替木材,作为未来
飞机的材料。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构想。如果这种构想能够实现,那么意味着
大大提高飞机的抗力和使用寿命,同时会给生产带来批量型生产的改变,大
大简化技术程序,迈向机械化生产。

为海军方面生产的PB—1 型巡逻轰炸机,就是波音公司在此方面作出的
一次尝试。这种飞机仅仅生产了一架,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并未带给波音公司
什么东西,但是它的机身却全部是用铝作材料制成的。这是这种轻金属材料
在飞机上的初次使用。它成了埃格维特。设计小组对飞机制造业的一个重大
贡献。

不久,埃格维特又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代号为FB—4 的海军战斗机。它
是航空史上外观最漂亮的小型飞机之一,也是波音公司第一架气冷式引擎动
力飞机。FB—4 及其以后的改良型战斗机,逐渐成为海军航空母舰上的标准
战斗机型被广泛使用。

正当各大飞机制造厂家把眼光瞄准军用飞机市场而展开争夺之时,波音
公司的领导者们已经开始在为一场悄悄到来的革命作准备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从1916 年威廉·波音创业起,到眼前的1925 年,
已经过了近10 年的时间,波音公司经历了种种考验,终于脱颖而出,在航空
业中站稳了脚跟。它已是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商之一。


二、二战时期的波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柯立芝制定了陆海军长期飞机补给计划,
并同私人运输公司签订了报酬优厚的航空邮寄合同,极大地促进了民用航空
业的发展。太平洋航空产品公司此时更名为波音航空运输公司,经营着旧金
山和芝加哥之间的航空邮寄业务。

波音航空运输公司积极参加了20 年代的合并浪潮,吞并了一些小的货动
公司,于1928 年组成了一个名为波音飞机制造与运输公司的控股公司。1929
年,该公司并入了一个更大的控股公司——联合飞机制造与运输公司,波音
出任董事长。然而到了30 年代,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产业合并运动遭到了
反对。1934 年,国会通过了《航空邮寄法案》,要求飞机制造商与航空运输
公司相互分离。这使得联合飞机制造与运输公司被强制分割成三个独立的企
业:联合航空公司、波音飞机公司、联合飞机公司。波音飞机公司专门从事
飞机制造活动。

这种分割对波音公司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威廉·波音对政府的这种做
法极为不满,一怒之下,他辞去了在波音公司的一切职务,宣布退休,并卖
掉了所有波音公司的股票,和他一手创立的公司割断了一切联系。克莱尔·埃
格维特继他之后出任波音公司董事长。

埃格维特是波音公司早期的优秀飞机设计专家,后来的发展证明,他同
时又是一位卓越的企业管理家。在他手下,迅速聚集了一批航空业中出类拔
萃的人物,如查尔斯·蒙提斯、乔治·马丁、埃迪·威尔斯、比尔·阿伦等
等。他们不断研制出了新的机刑,如B—247,它是新型客机的蓝本,B—299,
它是美国重型轰炸机的鼻祖,后来以B—17 而名扬全球,此外还有B—314
水上飞机等等。

二战的爆发,使波音公司把飞机制造的重心,放到了军用飞机、主要是
轰炸机的制造上。

B—17 的设计者埃迪·威尔斯不是一位书呆子似的工匠,他对飞机设计
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对飞机的作用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曾在私下对人说:

“我的B—17 是为那些真正有远见的,有战略眼光的人设计的。它将是
一种进攻性武器而不仅仅是一种防御性武器。”

“防御性武器”,这是美国军方最早对B—17 的认识。那时候,轰炸敌
人主要工业区或政治、人口中心的战略思想尚未产生,虽然B—17 以及XB—
15 在实际使用中表现了攻击与自卫的双重能力,但大多数人并未认识到B—
17 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另外,B—17 最早是为陆军航空兵设计的,海军方面对这种航程远、航
速快的新型轰炸机感到愤怒。那是“海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海军按传
统把保卫领海看做是自己的使命,不容陆军染指,B—17 可以飞到海上——
上千英里以外的海上——这在海军看来纯属侵犯了他们的权力,甚至带有污
辱色彩。所以,在这种事情偶有发生之后,三军总参谋长下令:在今后的任
务当中,陆军的飞机不得飞离美国海岸线100 英里之外。

虽然B—17 生不逢时,但对它的设计者埃迪·威尔斯来说却重于一切。
自第一架B—17 制成完工之后,他就不断对其加以改进,使它在各方面都向
航空战略性武器的日标靠近。他坚信它终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一件鲜为人知的事实就是:在战云密布,德国人正准备对波兰开刀、二
战即将爆发之际,波音公司差一点就完全放弃了B—17 空中堡垒的生产计
划。如果真的如此,极有可能二战的历史就不会像现在那样了。

事情的起因是:面对日益迫近的战争危机,美国军方开始新的竞标,要
求各民间飞机制造厂家承制军事飞机,波音公司仍以B—17 空中堡垒参加轰
炸机的竟标,并且显得信心十足。

此时,军事学家们认识到,对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进行战略性的轰
炸,有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而能够圆满完成这项任务的,非B—17 空
中堡垒莫属。

在以前的竟标中,B—17 空中堡垒因为试飞事故,输给了道格拉斯的B—18 型机,从而使其赢得了350 架B—18 的订单,对此,波音公司一直耿耿
于怀。这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B—17 的四引擎装置使飞行速度要高于B—18;其次,B—17 有5 挺机关枪,而B—18 却没有武器装备;其三,B—17
是全金瞩结构,而B—18 型机却是木制的。

眼下,军方又下达了200 架轰炸机的竟标计划,其目的就是要组建美军
的战略轰炸力量。与战略轰炸的目标相对应,B—17 和其主要竞争者的优劣
立见:远程轰炸需要高速、快捷,远航能力强、携弹量大、能够自卫,在这
诸种方面,B—17 都要比B—18 优越许多,再加之两种飞机在军方评估和使
用中,B—17 的口碑基好,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大受非议,所以,波音公司理
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中标。

但这不仅是一桩生意,而且是一桩军火生意,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
距离的。

董事长克莱尔·埃格维特召集董事会人员开会,研究竞标方略。他们决
定:按照薄利多销的原则,销售200 架B—17 空中堡垒给军方,每架售价为

20。5 万美元。
令波音公司感到极为失望的是,竞标结果是,空军仅仅订购了52 架B—
17! 
虽然空军也承认B—17 是一架好飞机,但空军高层的一些人认为,一架
轰炸机要付20。5 万美元太高了,这会使本来就短缺的军费更为捉襟见时,这
个价钱可以买2 架双引擎轰炸机或是3 架战斗机,作战部门也认为,这样做
极不合算。

波音公司也不得不开始考虑,以这个售价出售52 架B—17 从经济角度
讲,是否是合算的。

但军方还要釜底抽薪。

1939 年深秋,波音公司驻华盛顿的办事处主管接到军方通知,说有一张
暂订为38 架的B—17 合约需要重新商谈,看是否适合军方1940 年度的预算。
言下之意,要对B—17 杀价!

果不其然,在随后开始的谈判中,军方负责谈判的乔治·H·布莱德毫不
留情地大力削减B—17 的售价。

此时,波音公司的最高领导层有了变动。克莱尔·埃格维特升任董事会
主席,因“空邮事件”远走异邦的前董事长菲尔·强森又从加拿大回来担任
董事长一职。这位风度优雅的管理天才刚刚上任,负责向军方销售B—17 的
谈判代表默莱就打电话向他汇报说:

“我已同空军方页的布莱德见过面,他说,每架B—17 空军出价19。8


万美元,不管是正在制造的或后续订单的,都是此价。”
好家伙,布莱德一板斧,便砍掉了7000 美元。
强森是行家,自然不会接受。他说:
“你应该告诉他,即便我们按20。5 万的价格售出,都会赔钱的。”
“我对他说过了,但那家伙非常粗暴。”
默莱回答。
“告诉他,绝对是20。5 万美元这个价。波音必须坚持原则,按商业原则

办。”

强森坚定不移地命令说。他清楚,他没有退路,由于307 型机及其它项
目的失败,今年的前9 个月,公司已经亏损260 万美元,而订单上的数目还
是屈指可数,再亏本作生意,波音公司就会自己毁了自己。

默莱再去找布莱德,布莱德态度更加恶劣,叫他滚出去,并声称他的报
价是不可改变的。

默莱作为推销人员,谈判者,两头为难。但他知道,这笔买卖对公司来
说是十分重要的。苦思良久,他决定去找空军首席参谋H·H·阿诺,布莱德
正是阿诺的助理。他曾听人说过,作战部长琼斯本人是一个持战略轰炸论的
军官,并喜欢B—17 型空中堡垒,也许在他那儿可以想法。

听完默莱的诉说,阿诺说:
“我完全理解贵公司的苦衷,但恕我爱莫能助,我既已把采购任务交给

了布莱德,就不便再插手此事了。”
“那么。。!”
默莱心凉透了,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找作战部长路易斯·琼斯,

至于有没有用,我就不敢肯定了。”
默莱万般无奈,只好跟着空军首席参谋长,来到了空军作战部长路易

斯·琼斯的办公室。
阿诺向琼斯说明来意。琼斯说:
“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多说了。我们的报价已经封顶了:19。9 万美元,

到此为止。”
这1000 美元好像是给阿诺面子的。默莱立即申辩说:
“部长先生,这是不够的,这个价格甚至低于我们的造价,如果我们按

低于造价的价格出售飞机,我们将无法经营下去。”
默莱有些不识时务。像琼斯这样的作战部长办公室,每天不知道被各大

军火厂商的代表踩过多次,琼斯对此肯定不耐烦。
果然,阿诺还想为默莱或为B—17 说几句好话,琼斯也开始向他吼叫道:
“把这个人给我带出去。他不同意我们的价格,就别再带他进来!”
问题就这么搁下来了,双方的僵局一直难以打开。军方的顾虑主要在于,

一是国会中有些孤立主义者们在攻击说B—17 是一种侵略性武器,不宜为它
多花钱;二是军方的军费实在也有紧促之感,不得不在各生产厂家头上杀价。

埃迪·威尔斯还是埋头搞他的改良。到了1940 年春,美国已开始大量向
英国提供军火,军方提出了招标计划。波音公司推出了B—17 改良型B—17D
型机,空军表示要买,但价格还是雷打不动:19。93 万美元。

董事长强森已经没有耐心了。前面说过,这种亏本买卖必将使波音公司
陷入财源枯竭的困境:
“那无异于上吊自杀!”


强森一针见血地指出。董事会的其它成员都是搞生产或经营的,深有同

感。于是,强森决定,删掉一切有关B—17 的生产计划。
“空中堡垒”即将夭折了!
默莱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
“可否考虑变更B—17 的设计,比如减少一些装置,这样仍然可以赚钱。

我知道很多厂家都是这样干的。”
菲尔·强森瞪了他一眼:
“不!绝不!我们绝对不做任何见不得人的事。记住,这是波音公司创

始人的原则,一种正直的原则。公司既以他的名字命名,就不能玷污其名声。
不管如何,我们绝不做赔钱的生意,绝不做违背原则的事!”
接下来发生的事挽救了波音公司,也使B—17 空中堡垒不致夭折。谁都
想不到的是,这种因素首先来自波音公司的竞争对手道格拉斯公司。

原来,道格拉斯公司承接了法国政府240 架双引擎攻击轰炸机的合约,
加上美国空军方面的140 架,共计390 架。订单大,时间上也催得很急,道
格拉斯公司无法独力完成,只好邀制造能力强的波音公司来分担制造。于是,
波音公司承制了其中的250 架,从而使波音在财政上获得了一些周转的余
地,能够继续与作战部周旋。结果获得了一笔额外的补贴:由重建金融企业
贷给波音公司550 万美元款项,作为对波音公司B—17 的一种变相加价。

这种结果是极好的,但空军方面的价位仍旧显得太低。强森知道,空军
对B—17 也是一直恋恋不舍的。他认为自己的要求完全合理,无可非议,军
方固然有其难处,但这种难处不应该让飞机制造厂家来承担,所以,讨价还
价还得进行。

强森指示默莱,可以再谈。军方代表提醒默莱说:“波音公司必须理智
地考虑军方的报价。要知道,这和未来重轰炸机的命运密切相关。想来波音
不至于为此而失掉其在该领域的市场吧?”

默莱立即答道:

“当然不愿意。但是,波音如果因为承制空军方面的56 架B—17 而导致
破产,那未来的轰炸机市场对官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提醒各位从经济的角度
考虑这一点。”

一位空军的代表说:
“我们不要扯那么远,19。9 万美元的报价,波音究竞接不接受?”
默莱不松口:
“不能,我们坚持20。5 万美元的报价,并且,正如我们在投标时声明的,


这是20O 架以上订单的售价,现在,我们按此售价承制56 架B—17,我们根
本就是亏本的,只是因为现在有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