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 气海 位于脐下1。5寸。此穴为保健要穴,常针此穴,有强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出针。可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针,每周1~2次,具有强壮作用。
第三节 保健灸法
一、保健灸法的概念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保健灸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
保健灸法,流传已久。《扁鹊心书》中即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说明古代养生家在运用灸法进行养生方面,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时至今日,保健灸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灸用以陈旧者为佳。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一经停止施灸,便无遗留感觉,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
二、保健灸的作用
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培补先天、后天,和调阴阳,从而达到强身、防病、抗衰老的目的。
(一)温通经脉,行气活血
《素问·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灸法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阳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真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指出:“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濡养全身,亦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保健灸的方法
艾灸从形式上分,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三种;从方法上分,又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三种。保健灸则多以艾条灸为常见,而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均可采用。
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到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艾灸时间可在3~5分钟,最长到10~15分钟为宜。一般说来,健身灸时间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时间可略长。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
施灸的时间,传统方法多以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壮数的多少来计算。艾炷是用艾绒捏成的圆椎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一壮。实际应用时,可据体质强弱而选择。体质强音,宜用大炷;体弱者,宜用小炷。
四、保健灸常用穴位
一般说来,针刺保健的常用穴位,大都可以用于保健灸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不宜针刺的穴位。兹举例如下:
1 足三里 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具防老及强身作用。灸法:用艾条、艾炷灸均可,时间可掌握在5~10分钟。
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疤痕灸.使灸疮延久不愈,可以强身益寿。“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灸法。
现代研究证明,灸足三里穴确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一定影响。
2 神阙 位于当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补阳益气,温肾健脾的作用。《扁鹊心书》指出:“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灸法,灸七至十五壮,灸时用间接灸法,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炷灸之,有益寿延年之功。
3 膏肓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常灸膏肓穴,有强壮作用。灸法:艾条灸,15~30分钟。艾炷灸7~15壮。
4 中脘 位于脐上四寸处。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一般可灸七至十五壮。
5 涌泉 脚趾卷屈,在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取穴。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强心,有益寿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灸三至七壮。其他如针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均可施灸,具有强身保健功效。
第四节 保健推拿按摩
按摩古称“按蹻”,是我国传统的摄生保健方法之一。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叫做保健按摩。
由于保健按摩法简便易行,平稳可靠,所以受到养生家的重视,并将其作为益寿延年的方法,积累、整理、流传下来,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
一、保健按摩的作用
保健按摩主要是通过对身体局部刺激,促进整体新陈代谢,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以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舒筋活血,健身、防病之效果。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素问·血气形志篇》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素问·调经论》也指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之作用。由于按摩大多是循经取穴,按摩刺激相应穴位。因而,可使气血循经络运行,防止气血滞留,达到疏通经络,畅达气血之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二)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营卫气血周流,则可贯通表里内外,脏腑肌腠,使全身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营卫相通,气血调和,机体皆得其养,则内外调和,阴平阳秘。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中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按摩就是依据中医理论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而分别运用不同手法,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
由于保健按摩可行气活血,通调营卫阴阳。所以,按摩后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浅层的毛细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关节灵活,除感到被按摩部分具有温暖舒适的感觉外,也给全身带来一种轻松、愉快、舒适与灵活感,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久久行之,对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二、保健按摩方法
保健按摩法多以自我按摩为主,简便易行,行之有效。较有代表性的保健按摩如:眼保健功、干沐浴法等,为大家所熟知,现介绍一些传统的保健按摩法,以述其大要。
(一)熨目
《诸病源候论》云:(又鸟)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具体做法:两手相摩擦,搓热后,将手掌放于两眼之上,这就是熨眼。如此反复熨眼三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球,稍停片刻。做烫目,宜在黎明时分。
功用:养睛明目,常做此法,可使眼睛明亮有神,而不生病痛。
(二)摩耳
具体做法:两手掌按压耳孔,再骤然放开,连续做十几次。然后,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再用同样方法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觉发热为度。
功用:常做此法,可增强听力,清脑醒神。
(三)按双眉
具体做法:用双手拇指关节背侧按摩双眉,自眉头至眉廓,经攒竹、鱼腰、鱼尾、丝竹空等穴。做时可稍稍用力,自己感觉略有痠痛为度,可连续按摩5~10次。
功用:明目、醒神。
(四)摩腹
具体做法:用手掌面按在腹上,先以顺时针方向,再以逆时针方向,各摩腹20次。立、卧均可。饭后,临睡前均可进行。
功用:饭后摩腹,有助于消化吸收;临睡前摩腹,可健脾胃、助消化,并有安眠作用。
(五)捶背
捶背分自己锤打及他人捶打两种。
自己捶打:两腿开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自然下垂。捶打时,先转腰,两拳随腰部的转动,前后交替叩击背部及小腹。左右转腰一次,可连续做30~50次。叩击部位,先下后上,再自上而下。
他人锤打:坐、卧均可。坐时,身体稍前倾;卧时,取俯卧位,两臂相抱,枕于头下。捶打者用双拳沿脊背上下轻轻锤打,用力大小以捶击身体,震而不痛为度。从上而下为一次,可连续打5~10次。
功用: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按摩、捶打背部,可促进气血运行,和调五脏六腑,舒筋通络,益肾强腰。
(六)摩涌泉
具体做法:用左手拇指按摩右足涌泉穴;用右手按摩左足。按摩时,可反复摩搓3O~50次,以足心感觉发热为度。此法适宜在临睡前或醒后进行。
功用:常摩涌泉穴,具有调肝、健脾、安眠、强身的作用。
第十五章 药物养生
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药物,称为延年益寿药物。运用这类药物来达到延缓衰老,健身强身目的的方法,即是药物养生。千百年来,历代医家不仅发现了许多益寿延年的保健药物,而且也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抗衰防老的方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节 药物养生的机理
一、固护先天、后天
人体健康长寿很重要的条件是先天禀赋强盛,后天营养充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都靠脾胃供给。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元阴元阳之所在,肾气充盛,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强,衰老的速度也缓慢,正因如此,益寿方药的健身防老作用,多立足于固护先天、后天,即以护脾、肾为重点,并辅以其他方法,如行气、活血、清热、利湿等以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
二、着眼补虚、泻实
《中藏经》中指出:“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情必长其年”。用方药延年益寿,主要在于运用药物补偏救弊,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出现的偏差,协调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血脉。而机体的偏颇,不外虚实两大类,应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予以辨证施药。虚者,多以气血阴阳的不足为其主要表现。在方药养生中,即以药物进补,予以调理,气虚者补气,血虚者养血,阴虚者滋阴,阳虚着壮阳,补其不足而使其充盛,则虚者不虚,身体可强健而延年;实者,多以气血痰食的郁结、壅滞为主要表现。在方药养生方面,即以药物宣通予以调理,气郁者理气,血瘀者化瘀,湿痰者化湿,热盛者清热,寒盛者驱寒,此为泻实之法,以宣畅气血、疏通经络、化湿导滞、清热、驱寒为手段,以达到行气血、通经络、协调脏腑的目的,从而使人体健康长寿。此外,必须指出,纯虚者是较为少见的。这是因为正气虚者往往兼有实邪,用药自当补中有泻,泻中有补。故程国彭指出:“用药补正,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自得力”。
总之,无论补虚、泻实,皆以补偏救弊来调整机体,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
三、意在燮理阴阳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长寿,全赖阴阳气血平衡,这也就是《素问·生气通气论》中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运用方药养生以求益寿延年,其基本点即在于燮理阴阳,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其复归于“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这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说:“审其阴阳之偏胜,而损益使平”。可以说,“损益使平”便是方药养生的关键,即燮理阴阳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药物养生的具体应用过着眼在补、泻两个方面。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
一、不盲目进补
用补益法进行调养,一般多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虚”,故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补药应有针对性,倘若一见补药,即以为全然有益无害,冒然进补,很容易加剧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故不可盲目进补,应在辨明虚实,确认属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补。清代医家程国彭指出:“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朴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这是需要明确的第一条原则。
二、补勿过偏
进补的目的在于谐调阴阳,宜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阴阳新的失衡,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例如,虽属气虚,但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导致气机壅滞,出现胸、腹胀满,升降失调;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所以,补宜适度,适可而止,补勿过偏,这是进补时应注意的又一原则。
三、辨证进补
虚人当补,但虚人的具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