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鸟儿在驯鸟员的指挥下,表演了各种各样的高难动作,让人大开眼界,惊叹不已!鸟儿不仅体态优美,而且聪明驯服,真是非常可爱。灰喜鹊就是这些“大腕儿”演员中的一员,也表演了自己的绝活。
第三部分情感丰富
灰喜鹊是一种极富感情的鸟儿,它们不仅知恩图报、勇救同伴、悼念亡者,而且还会记仇报复、团结抗敌。 知恩图报:被人类救养的灰喜鹊知恩图报,会与人们结下深厚的友情。 2001年10月底,驻渤海某小岛战士站岗时,发现一只翅膀受伤的灰喜鹊,他将奄奄一息的灰喜鹊带回连队进行包扎治疗。半个月后,灰喜鹊在官兵的悉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官兵们将它带到山林里放生。不想它居然不忘救命之恩,带着两只小灰喜鹊在连队门前的一棵老槐树上安家落户,给连队增添了几分情趣。战士们经常撒些鸟食,让鹊妈妈带着小鹊来吃,很快灰喜鹊就和官兵成了好朋友。时间长了,这窝灰喜鹊把连队当成了自己的家。战士们亲切地称它们为“兵喜鹊”。 勇救同伴:一些鸟类有救助同类的护群特性,尤其是鸦科的灰喜鹊、乌鸦等大脑比较发达的鸟类更为明显。它们和人类一样具有很强的同情心,当同类受伤飞不动或受到侵害时,其他鸟儿会奋不顾身地飞过来营救。 2001年6月,在北京天坛公园发生了“众灰喜鹊奋勇护同伴”的感人事情。一只灰喜鹊从高处掉下,摔在地上飞不起。数十只灰喜鹊飞过来,围着它盘旋飞翔,不停鸣叫,努力营救。此事与我当年路遇宝宝情景相似,只是清华园的灰喜鹊更为聪明,不仅勇护同伴,还想出了“托付人类,救助宝宝”的办法,完成了营救任务。 众鹊奔丧:灰喜鹊极富同情心,它们会像人类一样悼念死去的同类。 1998年6月一天,在北京八大处公园二处,一只灰喜鹊因年老力衰,不幸摔死在路边。600余只灰喜鹊从四面八方赶来“奔丧”。灰喜鹊们先是在老灰喜鹊的尸体旁盘旋飞翔,然后站在附近的树枝上齐声悲鸣,表示哀悼。隆重的“追悼会”从中午12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钟左右。无数游客驻足观看,为之感动。 复仇之神:灰喜鹊爱憎分明,对于伤害它们的人或动物不会屈服,反会报复。 2001年6月一个早晨,在北京市委党校院内,一只大黄猫在马路上慢悠悠地走着。忽然,空中飞来二三十只灰喜鹊,直奔大黄猫,它们来势凶猛,就像一支复仇大军。大黄猫预感到苗头不对,飞奔起来,慌慌张张跑进一片茂密的草丛中,躲在里面,再也不敢出来。原来几天前它在树林中捉吃了一只灰喜鹊,当时引起近百只灰喜鹊的愤怒与哀鸣。它以为自己胜利了,却没想到灰喜鹊还有今日的反击和报复。 团结抗敌:当灰喜鹊遭遇强敌时,它们能团结战斗,不畏强暴,勇敢拼搏。在结成“战队”的灰喜鹊面前,连凶猛的老鹰也无可奈何。 2002年10月一天,在某市街头,一只老鹰被一群灰喜鹊追赶逃窜。众灰喜鹊拍打着翅膀将老鹰团团围住,用尖利的嘴巴从四面八方向老鹰发起攻击。老鹰慌忙振翅欲飞,可它刚一展开翅膀,灰喜鹊们便拼命地向它身上啄去。老鹰抵抗了几分钟后,终于招架不住,找了个空隙逃到树上。据推断,这只老鹰一定是侵犯了灰喜鹊,才惹祸上身,遭此大劫。
第三部分美丽的家园
美丽的清华园孕育了神奇的宝宝。清华园昔日是清代皇家园林,如今是清华大学所在地。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周围名园古迹林立,湖光山色宜人。园内水清木华,景色秀丽,建筑别致,优美壮观。清华园不仅是万千学子刻苦求学、奋发成材的神圣殿堂,而且是无数鸟儿自由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灰喜鹊、喜鹊、麻雀、啄木鸟及其他鸟类在绿色校园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愿人类与鸟儿共同拥有美丽的家园。 工字厅是清华园的早期主体建筑。始建于1762年,建筑面积2638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好似一个“工”字,故此得名。院内曲廊环绕,院院相连,走廊雕栏玉砌红绿相间,廊壁各种图案精雕细琢。大门正额悬有咸丰亲书“清华园”匾额。 水木清华地处工字厅后门外,称之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具有中国古典园林模仿自然山水的基本特征。 水木清华其名出自晋代诗人谢混的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既是工字厅后厦,又为水木清华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据说是康熙御笔。两旁朱柱上悬有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水木清华一带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山林,环拢着一池秀水,垂柳依依,荷叶飘飘。山林间掩映着玲珑典雅的闻亭和自清亭,秀水畔矗立着闻一多和朱自清像。 近春园原是咸丰皇帝的旧居,又是朱自清名文《荷塘月色》的原址。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化为灰烬,沦为“荒岛”。1927年仲夏,朱自清先生借月色到此散步,以其精妙构思和生花之笔写下《荷塘月色》。1979年“荒岛”开始修复。东侧建有孔子像和荷塘月色亭,亭内匾额“荷塘月色”四字为朱自清手迹。西侧建有吴晗像和晗亭。 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学校大门。始建于1909年,建成于1911年。是一座青砖玉石砌成的大石门,造型别致,庄重肃美,神采奕奕,气宇轩昂。正额“清华园”三字,为清末军机大臣那桐题书。 清华学堂是清华大学的前身。位于二校门的东北方,是一幢样式独特的二层楼房,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属于德国古典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西部建于1909年,东部建于1916年,是建校初期首批校舍的主体建筑。1925年,学校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曾在此任教。大门正额“清华学堂”四字,为清末军机大臣那桐所题。 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建成于1921年。坐落在二校门正北方,是一座罗马式与希腊式的混合建筑,庄严雄伟,古朴典雅。建筑面积1848平方米,座位1400余个,是当时国内高等学校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与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一起同属学校第二期建筑,合称“四大建筑”。 万泉河源于北京西北郊万泉庄,沿清华西路流入清华校园,校内称之为“校河”,自入校处分为南北两支,出校时又合二为一。校内河段长3。3公里,约占万泉河总长的三分之一。万泉河蜿蜒入校,水流清澈,为古老的清华园增添了许多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