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成功]蚁族 >

第14部分

[成功]蚁族-第14部分

小说: [成功]蚁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尘土飞扬……   
    有个叫孙联的男生在接受我们的调查后,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的住所看一看。我随他在小巷里拐了几个弯,上了个楼梯,看到了一个公共阳台。阳台非常宽敞,不但能晾衣服,摆杂物,还安置着两个狗窝。孙联又带我去了他们的公共厨房。厨房也非常宽敞。孙联笑着告诉我,这些设施是一大帮男生共有的。一套大房子被分成许多小房间出租,阳台和厨房是公用的。   
    孙联住在其中的一间小屋,并不宽敞。但他很喜欢这个地方。他笑着说:〃这一层楼上住的基本都是年轻人,邻居之间都互相串门,熟得很。大家周末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聚在一块儿玩玩电脑,聊聊天,特别热闹……〃   
    在闲聊中,孙联提到这里有一项奇怪的〃村规〃:每个月都有一批〃流氓〃挨家挨户收水费,按人头算,每人十块钱。十块钱不多,为了省麻烦,大家都会给。可是他们收取水费的手段就像是黑社会收保护费似的,相当暴力,据说还曾经打过孕妇。一次,有个人到这里找朋友玩,正好遇见这些收水费的,他当然不愿意交钱。结果这人就被收费的人给打了。对这样的事儿,住在这里的人都忍气吞声,大家都是寄人篱下,没人敢惹这群地头蛇……   
    作为一个旁观者,可能觉得他们的幸福指数不亚于生活在城里的人。他们的生活挺简单,挺快乐的。这里房租不高,离上班地点不算很远,生活开销也低,周围住的又是同龄人,只要不在乎那每月的十块钱〃水费〃,日子相当逍遥滋润。   
    但人有不同的理解和信念。他们大部分人还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才住在这里。如果他们能赚得更多,能租得起城里的房子,他们更愿意离开,去市区住上一间温暖的小屋。他们暂时乐观又开心地生活在这里,就是因为他们相信,以后有更好的日子在等待着他们。   
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1节:生存在北京(1)   
    毕业三五年,生存的压力使他们渐渐改变。三五年之后的我们,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题记   
    2。生存在北京   
    何希子   
    初冬的北京清晨,寒风刺骨。我们几经曲折,终于找到马连洼。推开那扇原始的大门,看着里面的小区,我怀疑自己已经离开北京,身处一个边远的贫困村:几排平房横竖交错,中间狭窄的路上污水横流,整个小区只有一个半露天的公共厕所,还是那种古老的蹲坑式。   
    我们的调研群体,就住在这里。平房被整齐地间隔开不大的单间,铁门只容一人进出。我们来得太早,大家都还没起床。我一路敲下去,那些锈迹斑斑的铁门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在我敲到第七扇门的时候,一个年轻男子开了门,用审视的目光打量我。他个头不高,瘦,脸上有点胡碴,表情很谨慎。我赶紧说明来意,他看了看我,轻声说:〃进来坐吧。〃   
    我跨进铁门,顺手把门带上。只听身后〃哗啦〃一声,门上的玻璃碎了。风马上灌了进来。这个突发事件搞得我有些发懵,赶紧诚惶诚恐地连说对不起。那男子却说:〃没关系,经常这样。〃   
    我转过身,屋子里面又黑又挤。房间里有一张桌子,桌上放着电脑显示器,周围堆满了东西:书,不知道装了啥的瓶瓶罐罐,餐具——似乎一切能放到桌子上的东西,全被堆在了上面。桌子旁边有张单人床,床上坐着一个裹着被子的女孩,见我走进来,她客气地把被子掀起一角,让我在床沿坐下。女孩戴着一副大眼镜,头发扎成个马尾。床的另一侧放着很多票据。房间太小,男主人只好靠门站着。我有点局促,坐立不安。   
    这对情侣都是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的。女孩毕业以后一直租住在这个地方,现在从事的是财务工作,难怪床上放着那么多的票据。两人工作的地方都离这里不远。我问男生:〃您也住这儿吗?〃他犹豫了一下,说:〃哦,我在别的地方还有住处。〃   
    女生默默做完心理量表,抬头笑道:〃这题可真不少,方方面面都细得很,你们真打算把我们给剖析透了啊?〃   
    男主人无聊,推门出去了。我坐在床沿,开始就问卷进行访谈。女孩的话不多,只针对问题作答。她说自己住在这里,就是为了省下钱来,早点买上房子。如今毕业五年,钱攒得差不多了,可能不久就会搬走了。毕竟工作了好几年,说起话来很有分寸,言语之间我能听得出她内心的谨慎。在做到有关政治倾向的题目时,她很犹豫地说:〃你们这个调查结果万一反映到上面去,说我思想态度有问题,不是良民怎么办,还是选择相信政府吧。〃我解释说:〃这个调研只是用于纯粹的学术研究,我们要的是您最真实的想法。〃她摇着头笑笑,还是坚持了原来的答案。   
    这是个踏踏实实的女孩,有着切合实际的小理想。她默默攒着自己的梦想,期待有一天这样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   
    第一份问卷做完,已近中午。我们小组几个人决定午饭后再继续下午的工作。饭桌上的话题离不开刚刚访谈的对象。说起上午的见闻,大家颇为感慨:那些房里冻得要死,屋子像是漏风的,坐在那里穿戴整齐还是觉得冷——可〃蚁族〃每天一下班就要回到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但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他们大都平和乐观,不但没有对生活的怨气,相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饭后回到〃聚居村〃,我看见一间房开着门,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孩站在里面聊天。我上前自报家门,被很热情地请进了屋子。与上午那家相比,这间屋子宽敞明亮得多。床是上下铺,下铺刚刚铺好,格子床单,清爽可人。上铺是空的,搁了几件行李,立着几本有关汽车维修的书。床对面是一张写字桌,上面铺着桌布,简单干净。屋里的两个女孩都来自河南,是大学同学,在这里做邻居。她们搬来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本屋的主人瘦瘦小小,头发不长,就在脑袋后面扎了个很小的马尾,烫成很细很小的卷,染成了棕黄色。她穿短款羽绒服,牛仔裤,脚上一双小靴子,虽然毕业,却还是一副学生打扮。这女孩是1987年出生的,说起话来稚气未脱。答问卷时,她就像个小学生在做题目,认认真真,有问必答,对每个答案都仔细地推敲一番,不确定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情况向我叙说一遍,然后问我:〃你说是选哪项好呢?〃有些问题她可能没有思考过,就会挠挠头:〃这个问题没有想过啊……你别急,我想想啊。〃   
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2节:生存在北京(2)   
    她是学文秘的,家在农村,从小被妈妈带大。现在她有个做汽车维修的男朋友,上铺的那些汽车维修的书就是她男朋友的。   
    问卷做完,我起身告辞,她俩很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留下你的手机号啊?我们经常经过你们学校,有机会还想去找你们聊聊呢。〃我遵命留下了手机号,两人很高兴:〃我们刚到这里,不认识什么人,不然就多喊点人来帮你们做问卷了。大冷天的,多辛苦啊!〃   
    这两个女孩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觉。上午的调查对象,工作了五年多,经历了各种事情,早已告别天真烂漫,连填一份问卷都小心翼翼,尽量不给自己找麻烦。而这两个女孩呢,仍然保存着青春的朝气和待人的真诚。她们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倒是有着自己的乐趣。她们每月只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可也能省下不多的钱去逛街买漂亮衣服,收拾屋子整理房间。正因为心态不同,两处住所的氛围也天差地别。上午那间屋子黑暗而压抑,很久没有整理,可能主人忙于工作,根本无心打理;下午这间屋子却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   
    天色渐黑的时候,我结束了一天的访谈。疲惫之余,脑海里不断闪现着访谈的情景。离开〃聚居村〃时,我回头看了眼这个地方。如今我们满怀斗志,可是三五年之后,当我们渐渐适应这样的环境,开始与现实妥协时,不知道还有多少精力留给我们的理想?没错,我们尚在读书,可三五年之前,他们正和我们一样。如今他们的理想被压在现实之下,他们很可能就是三五年之后的我们。   
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3节:出村进村   
    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多的时候,她代表着一种奋斗的信仰——   
    题记   
    出村进村   
    我们的传统哲学是要求不计出身,   
    可是一个人的出身往往是他一生的烙印。   
    他的起点,他的观念,他的归属感,这些东西都影响着人的道路。   
    这些离开老家,迁入北京农村的〃蚁族〃们,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我们都在思索。   
    走出了老家的农村,又走进了北京的农村。他们始终在城市的边缘徘徊——   
    题记   
    1。同在北京两重天   
    钱岳   
    走入一个女孩的宿舍,我说明来意之后,她怯怯地问我:〃大专毕业的算吗?〃我连忙说:〃可以的,您有时间接受我的调查吗?〃她欣然同意。   
    我挺喜欢眼前的这个女孩,文文静静,看上去温婉善良。我到她宿舍的时候,她正在吃早餐。她答应帮我填答问卷后,便放下手中的碗筷,拿起问卷和笔认真地看起题来。   
    可能因为刚起床,她穿得很随意。简单的外套搭上一条睡裤,头发也没怎么梳,但是面庞的清秀却掩饰不住。   
    我在一旁看着她填答问卷,随时提醒她需要注意的问题。她认真地听,然后点点头,低头继续答题。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她会主动问我。遇到需要回忆或者大略计算的题目,她都会停下来,用笔轻轻地敲敲自己的脸颊,然后仔细作答。   
    她叫孙菲,北京人,农村户口。她有些话令我非常感动,她说她现在辛苦奋斗是为了三个目标:第一,让父母有富足的晚年生活;第二,为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拥有更好的生活;第三,她才想到了自己。多么淳朴的女孩啊。辛苦奋斗最先想到的是父母和孩子。我想,她一定是个家庭观念很重的女孩,她一定渴望拥有一个可以为她遮风挡雨的港湾,可以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比她现在更好的生活。   
    我问她:〃你觉得生活在这里怎么样啊?〃   
    她腼腆地笑了笑,说:〃挺好的。我都在这住了三年了。大专毕业后一直住在这。〃   
    小月河学生公寓的条件并没有让她觉得有多么不满。孙菲很知足。   
    我在接触〃蚁族〃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过〃北京人〃。北京的学生因有地域优势,往往会比外地学生状况好一些。所以,见到孙菲,我颇有些意外。由于家住农村,她从小便在很普通的学校读书,既接触不到〃奥赛〃也进不了市重点。但她对北京非常有归属感,她认为她的家就在北京。可是她显然没有像市区的〃北京人〃得到实际的优越条件。生活就是这么现实,出身的不同,可以影响我们一生的轨迹。同样是〃北京人〃,她为了留在北京市区工作,不得不住在低廉的学生公寓里,与背井离乡的外地学生一样打拼。我常想,这么善良认真的女孩子,如果从小就在北京市区长大,现在她的状况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可是生活容不得假设,出身亦无法选择,生活就这样一点一点地铺开,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孙菲对人对生活都非常平和,她满足现在的生活,也憧憬更美好的生活——生活的美好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我祝福她可以拥有她想要的幸福,因为她是如此善良美好,她理应得到幸福。   
第三编 走进〃蚁族〃 第64节:〃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1)   
    不管梦想是否看得清,也不管期望是否扛得住,青春总要去尝试。绝不妥协——   
    题记   
    2。〃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   
    王敏   
    在调研活动的第一天,我们早晨7:30出发,赶往海淀区二里庄的小月河。北京冬天的早晨很冷,阳光稀稀落落地洒在行人身上,我多少有些茫然,不知道将在小月河看到什么。   
    到达二里庄后,我们在公交车站向别人问路。从指路人的神情和语言中,不难知道这个地方的流动人口很多,作为大学毕业生的聚集地带,这里早已被人熟知。这条小月河岸边的公寓,总共住着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根据路人的指引,找到了河岸边的公寓区。这里的公寓十分密集,名称各异。为了提高调研的效率,我们决定分头行动,开始寻找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   
    我们首先看中了一座名为〃学生公寓〃的二层小楼。   
    这个二层通道楼是开放式的,住的全是女孩。楼下杵着一块标牌:女生公寓,男士止步。但是并没有保安或管理员监督这块标牌的落实。今天是周六,我们来得又比较早,很多女生都没起床,我们试图敲门进入,都没能成功。我打量了整个楼道,所有的宿舍都以楼道为中心,对称分布,分阴阳两面,每层有五十个房间,每个房间住着八个人。在这个其貌不扬的公寓里,住了八百人左右。   
    我们在楼道里遇到一位刚洗漱完毕的女孩。我们向她讲明来意,她欣然表示愿意配合。跟随这个瘦小的女孩,我来到了她的宿舍。这个宿舍有二十平方米左右,四个上下铺的床位占掉了宿舍的大部分空间。宿舍的陈设十分简单,只是正对门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放着水杯、饭盒、镜子等常用物品。由于空间太小,女孩们都将鞋盒、洗漱用品等堆在床铺下面,十几个水瓶和零散的脸盆摆放在门口。有七个床位挂上了床帘,试图在这个小房间中划出自己的私人空间。房间虽然狭小,倒还算整洁。   
    这个瘦小的北方姑娘刚刚毕业,年龄与我相仿。与她交谈,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气息。她大学毕业之后便留在北京独自奋斗,但工作不太顺心。当她说起她那些正在读研和在事业上有了很大进展的大学同学们,我能感觉到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她对自己的现状十分不满意,却一时没有解决的良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