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为+生-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行情中进场,在波动剧烈的行情中获利了结。
技术分析者是研究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摆动,每一个交易时段,多空双方都会
展开一场对决,多方将因为价格上涨而受益,空方将因为价格下跌而获利。技术分析
的目标是判定多空双方的力量均衡程度,然后下注押在即将获胜的一方。如果多方的
力量比较强,你应该买进而持有。如果空方的力量比较强,你应该卖出而放空。如果
双方势均力敌,明智的交易者应该站在一旁观战,让双方拼个你死我活,唯有当胜负
逐渐明朗化的时候,他才进场。
群体的行为将反映在价格、成交量与未平仓量之中,以及根据这些资料所设计的
各种指标。这使得技术分析类似于问卷调查。技术分析同时具备科学与艺术的成份:
我们运用电脑与统计方法,这是属于科学的成份;我们需要透过个人的判断进行解
释,这是属于艺术的成份。
13。何谓“市场”?
那些市场代码、价格、数据与图形的背后,究竟代表什么真实的意义呢?当你在
报纸或报价荧幕上查询价格,或当你绘制某个指标的图形,所处理的对象究竟是什么
46
呢?所希望分析与交易的市场,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交易为生
在业余者的眼中,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场所,一个大型的球赛,他们能够与专家玩
家一起竞赛而赚钱。某些具有科学或工程背景的交易者,经常把市场看成是一个有形
的实体。他们可以在其中引用讯号处理、降低杂音或其他类似的物理原则。相对之
下,专业交易者都充分了解市场是什么——它是一大群人。
每位交易者都希望藉由更精确的行情判断而掏空其他交易者的荷包。市场群体遍
布于世界五大洲。他们由现代的通讯设备整合在一起。每个人都希望将别人的亏损转
变为自己的获利。市场是由庞大的群体所构成,市场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试图透过更精
确的分析,获取其他成员的财富。市场是一个赤裸裸的竞争场所,因为每个人都把你
视为是敌手,你也把每个人视为是敌手。
市场不仅是一个血淋淋的竞技场,进/出场还必须付出昂贵的门票。当你尝试捞
一块钱之前,首先必须克服两个额外的障碍——佣金与滑移价差。下单的刹那间,你
已经积欠经纪人一笔佣金——还没有踏入竞技场,你已经处于落后的局面。当单子进
入交易大厅,场内交易员还会尝试捞一笔滑移价差。最后,当你出场时,交易帐户还
会再被咬一口,进行交易的时候,你必须对抗全世界最精明的人物,又必须防范佣金
与滑移价差的剥削。
全球化的市场群体
过去,市场的规模很小,很多交易员都彼此认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于
1792年,它当时是由20多位经纪人所形成的俱乐部。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在木棉树下
进行交易;下雨天就转到“佛伦西斯酒馆”。当“纽约证交所”正式成立之后,第一
件事就是对外人收取固定的佣金,这个规定持续了180年。
现在,唯有场内交易员才有面对面的机会。我们大多是透过电子管道与市场衔
接。市场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处在终端机上看着相同的报价荧幕。在金融媒体
上阅读相同的报导。听经纪人诉说千篇一律的陈腔滥调。这一切把我们整合为市场的
群体,虽然我们距离“交易所”有数千里之遥。
由于现代传讯科技的发展,世界变得愈来愈小,市场也更加蓬勃。伦敦的一股狂
热,立即漫延到纽约;东京打个喷嚏,香港也免不了流鼻涕。
47
交易为生
当你分析市场时,所分析的是群体的行为,不论文化背景如何,群体的行为都非
常类似。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群体行为都遵循着一些法则,交易者需要了
解市场群体如何影响个人的心智。
群体而不是个人
大多数人们都有一股强烈的冲动,希望加入群体而“与大家一样”。交易的时
候,这种原始的冲动将蒙蔽你的判断力。成功的交易者必须独立思考,他需要有足够
的勇气独自分析市场,执行自己的交易决策。
不论你多么强壮,如果几个人压住你的头,你的膝盖一定会发抖。群体也许不怎
么聪明,但它绝对比你强壮,群体有力量创造趋势,绝对不可逆势而为。如果趋势向
上,你仅应该买进或退场观望,绝对不可以“因为价格太高”而放空——绝对不要与
群体争论,你虽然没有必要跟着群体跑——但也绝对不应该试图拦阻它。
你应该尊重群体的力量——但不需感到害怕。群体的力量虽然很大,但也很原
始,他们的行为单纯而不断重复,在群体之中,如果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可以浑
水摸鱼捞一票。
钱从哪里来?
当你尝试由交易中获利,是否想过预期中的获利空间是从哪里来的?市场是否会
因为较高的公司盈余、较低的利率水准或较理想的黄豆收成而跳出一些钱来?市场之
所以会有钱,唯一的来源是其他交易者的贡献。你所希望赚的钱是属于其他的交易
者,而他们绝对没有把钱送给你享用的意思。
交易是你想抢别人的钱,同时别人也想抢你的钱。这块游戏十分艰难,不论赢家
或输家,经纪人与场内交易员都一律“抽头”。
Tim Slater曾经把交易比喻为中世纪的战争。一位武士佩着利剑前往战场,试图
杀掉对手,而对手也试图杀掉他。赢家可以获得输家的武器、城堡与妻女,然后把男
孩卖为奴隶。现在的情况似乎稍微文明一些,我们是在集中市场进行交易,可是,当
你试图攫取交易对手的钱,这与流他的血没有什么不同。输家一样要失去房子、城堡
与妻子,他的儿女也将受苦。
我有一位相当乐观的朋友,他嘲笑战场上许多待宰的羔羊:“百分之九十到九十
48
交易为生
五的经纪人完全搞不清楚最基本的研究,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掌握知
识,某些无知的可怜人仅是拿钱来供我们花用。”这种说法似乎颇有道理,但并不正
确——市场中没有容易赚的钱。
市场上确实有许多笨羊,正等待人们递毛或宰割,羊的部分完全没有问题,但你
如果想分一杯羹,必须与许多最危险的猎食者竞争,他们都是冷血的专业杀手:日本
武士、德国战士、美国快枪手、英国圆桌武士与其他凶狠的战将。他们都虎视眈眈地
看着这群无助的羔羊,你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才有资格进场与这群凶神恶煞争食,而
且离开的时候——不论死、活或受伤——还必须再缴一笔费用。
内线消息
至少有一群人可以在其他交易者之前掌握重要的市场信息。根据资料显示,在股
票市场中,公司内部的高级人员可以获取稳定的交易利润,这些交易曾经向“证管
会”报备,所以是属于合法的交易。可是,它们仅是冰山的一角,股票市场中充满无
法无天的内线交易。
内线交易相当于是利用不法手段盗取我们的钱财。1980年代的一些判决,将一些
恶名昭彰的内线交易者绳之以法,包括:Dennls Levine/Lvan Bocsky与其他的人。
那一阵子,每个礼拜都有人被逮捕、起诉或判罪:“雅痞五人组”(Yuppy Five)与
Michael Milken,甚至还有一位康乃狄克州的心理医师,他根据病患所提供的购并消
息进行交易。
1980年代的那些内线交易者之所以被定罪,主要是因为太贪心而明目张胆——然
后又遇上纽约一位颇有政治野心的联邦检察官,冰山一角虽然被铲平,但水面下的部
分仍然继续漂浮。你或许会问:“哪艘船会撞上它?”——你的交易帐户。
减少内线交易就像驱除农场中的老鼠,杀虫剂可以防止他们过份猖獗,但无法全
然杜绝。某位上市公司的退休高级主管告诉我,精明的人不会根据内线消息进行交
易,但会在乡村俱乐部把消息透露给球友。然后,你抓我的背,我抓你的背,大家都
有利可图而不虞留下痕迹,内线消息的网络相当安全,只要其成员彼此遵守规则,不
要太贪心。
在期货市场,内线交易是属于合法的行为,技术分析可以协助你辨识内线交易的
49
交易为生
买/卖动向。每位市场参与者的每一笔交易都会反映在走势图中——包括内线交易者
在内。就如同每个人一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走势图中留下痕迹——身为技术分
析者,你的工作就是尾随他们,一起前往银行。
14。交易的舞台
自从有人类以来,交易便存在了——因为掠夺邻居的风险高于交易,随着社会的
进步,货币成为交易的媒介,股票与商品市场成为社会文明的橱窗。当共产体制瓦解
之后,东欧国家的第一项经济发展就是成立股票与商品的交易所。
马可孛罗花了15年的时间才由意大利到达中国,现在,如果一位欧洲的交易者希
望在香港买进黄金,大约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成交。
目前,股票、期货与选择权的市场已经跨越全球,单就印度一个国家来说,它就
有15个证券交易所。全世界有超过65个期货与选择权的交易所。在《24小时交易》
(24…Hour Trading)一书中,作者Barbara Diamond与Mark Kollar写道,他们曾经为
400种左右的不同契约创造市场——由黄金到羊毛,由澳洲普通股价指数到乾蓝,所
有的“交易所”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这些条件最初是发展于古希腊的市场与西欧中
古世纪的定期市集:一定的场所、商品等级的划分规定与明确的契约内容。
个人交易者
大体上来说,个人交易者在踏入市场之前,都已经有相当成功的事业,或在专业
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就。就美国而言,所谓“一般的”个人交易者是:50岁,已婚,
大学毕业。期货交易者经常都拥有自己的事业,教育水准也经常是硕士或博士。期货
交易者中的最主要两种职业类别是农夫与工程师。
多数人从事交易的动机,一半来自于理性,一半来自于非理性。理性的部分包括
提高资本的报酬率,非理性的部分包括赌博与寻求刺激。交易者大多不了解自己的非
理性动机。
学习交易需要花费很多的工夫、时间、精力与资金。很少人能够提升到专业的水
准:换言之,靠交易为生。专业玩家对于交易的态度非常认真,他们不允许自己在市
场之内满足非理性的需求,业余者恰好相反。
50
交易为生
交易者的主要经济功能是为经纪人提供生计——帮助他们支付房屋贷款、送小孩
上贵族学校,除此之外,投机客的功能是帮助股票上市公司筹措资本,并承担商品市
场中的价格风险,使生产者能够专事于生产,当投机客下单时,这些崇高的经济目标
当然都不在考虑之列。
机构交易者
机构玩家的交易量非常可观。雄厚的财力,让它们占有很多优势。它们支付偏低
的佣金,有能力聘用最顶尖的研究员、经纪人与交易员。如果场内交易员在滑移价差
方面搞得太过份,它们甚至会倒打一耙。在1990年与1991年之间,主要的食品加工商
Archer Daniels Midland一状告到“联邦调查局”,不少芝加哥的场内交易员被逮捕
入狱。
我的一位朋友在某家银行主管交易盘房,他的某些交易决策是仰赖“中央情报
局”一群退休专家所提供的资料。这群专家负责监控媒体,一旦察觉某些隐约成形的
趋势,便向我的朋友提出报告,他当然也将报告中的一些重大消息纳为已用。这家银
行每年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给这些专家,但相对于数以百万计的交易来说,这些费用
微不足道。大部分个人交易者没有这类的机会,金融机构可以轻松购买最佳的研究报
告。
我认识一个人,他原本在华尔街的某投资银行担任交易员,绩效非常理想。可
是,当他离开公司自己从事交易时,却遭到一些麻烦。他发现自己设在曼哈顿私人公
寓的即时报价系统,新闻的传输速度完全不能与银行盘房的设备相比。过去,全国各
地的经纪商都希望争取他的单子,因此经常主动打电话给他,提供许多最新的讯息。
“当你在家里进行交易时,绝对不可能取得第一手的信息。”这是他的结论。
某些大型公司还设有情报网络,使它们可以赶在一般交易大众之前采取行动。有
一次,当北海的钻油平台发生大火,石油期货暴涨,我打电话向石油公司的一位朋友
探消息。当时,市场几乎陷入疯狂,但这位朋友轻松得很——他在半个小时之前已经
买进大量契约。在新闻进入网络之前,公司驻守北海的特派员已经拍电报通知他这个
消息。及时的消息是无价之宝,但只有大型机构才有能力维持情报网络。
同时在现货与期货市场进行交易的机构,享有两种优势。它们掌握真正的内线消
息。而且不受投机性部位限制的规范(参考第40节)。最近,我拜访一位跨国石油公
51
交易为生
司的交易主管,经过层层的安全检查之后(严密的程度超过“甘乃迪国际机场”)。
我走过一条密封的走道,数个报价荧幕前都挤着几个人,正在交易石油的相关产品。
我问这位朋友,他们究竟是从事避险或投机的交易,他直视着我而说道:“是的。”
我不了解他的意思,于是又追问一次,但答复还是相同。我终于恍然大悟,对于这类
的公司来说,根据内线消息从事避险性或投机性交易,其中的界限非常模糊。
机构中的交易员还拥有一项心理上的优势——他们比较没有压力,因为承担风险
的资金不是自己的钱。许多个人交易者在遭逢连续性的亏损时,往往没有足够的自律
精神停止交易,但机构将强制它的交易员接受规范。一位交易员将受到两方面的节
制——单笔交易所能够承担的最大风险与一个月之内所能够发生的最大损失,这些限
制具有停损单的功能。
如果机构交易者具备这些优势,个人交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