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解读顺驰 >

第31部分

解读顺驰-第31部分

小说: 解读顺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情必然是难事儿急事儿;顺驰的强势强就强在步调一致,强就强在令行禁止,强就强在一推到底。可是,对外人和同行来说,未必有这种良好的感受。一些和顺驰打过交道的,对顺驰的种种强势,很是有些不舒服,甚至反感。内在作风的雷厉风行,对周围人来说很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劈头盖脸,难怪有人在网站上发泄情绪:我讨厌顺驰! 
  广告推广嗓门太大 
  顺驰是少有的企业性格如此鲜明,它果敢,它勤奋,它张扬,它脾气火爆盛气凌人。外人一言以蔽之,太“狂”。拿营销手段来说,国人一向推崇收敛含蓄、温文尔雅的社会文化,尤其在广告语的制作中,最讲究言近旨远、点到为止的技巧。但是我们看顺驰的广告表现,有的时候就流于直白,甚至显得粗暴。顺驰历史上不乏气势“嚣张”的广告语:“用蓝色覆盖天津”,“城市,跟我生活”,“天津,看我”等。像这些意图露骨、言词铿锵的语句,一度沦为圈里人的笑柄。“做广告怎么能靠‘喊’呢?嗓门大没有用!”,不少内行人对顺驰的广告技巧很是瞧不上。 
  还有那些客户通讯,文笔主观色彩强烈,拼命表达自己,毫不顾及“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感染力。即使客户很难接受,顺驰的推广人员也难以扭转这种强势色彩。在顺驰自己推出的这些杂志里,充斥了企业理念的豪言壮语,版式设计也色彩奔放,画面像扭曲和爆炸的一样,视觉冲击力强烈。 
  要说顺驰也是的,一点也不晓得附庸风雅。放眼天下,当今业界人才辈出,不乏品牌营销和形象炒作的高手。看看人家万科王石没事玩玩滑翔,攀攀珠峰,不仅潇洒,甚至感人;潘石屹跑跑威尼斯双年展,上上美国《TIME》杂志、华尔街日报的专访,让美国人当成中国地产大佬;冯仑呢,智慧幽默,俏皮话连篇,让大伙津津乐道争相传颂;还有张宝全,搞搞前卫艺术的观念地产,赞助赞助建筑艺术展。这些举动,个个都容易博得媒体和公众的好感。他们不用大把大把地花银子,挣足了个人名气不说,还给自己的企业和楼盘免费做了那么多广告呢。可是看孙宏斌的意思,好像学都懒得学,除了偶尔给天津的高校发发奖学金,就知道到外面喊口号,一会儿是“NUMBER ONE”了,一会儿是“100亿”了。遇到记者提问,回答的不是乏味无趣的大白话,就是谜语般的绕口令,让妙笔生花的大牌记者都无从下手。除了博鳌论坛那次还算出彩,但是以气势夺人的成分大。顺驰还风风火火到四处买地,得罪了同行不说,徒留一个“傻有钱傻有钱”的话柄。 
  甲方意识强烈 
  在房地产圈里,有“甲方、乙方”的习称,已经从合同里的狭义概念,扩大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称谓。所谓甲方,是接受服务的付费方,在国内目前的经济环境里因为有着优越的地位,甲方工作人员在态度上常常盛气凌人、恶意挑剔,并超越合同约定期拖延付款;而乙方,是一大批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下游单位,由于竞争激烈,见单就收,遇到刁蛮的客户也只有低三下四、忍气吞声。类似的这些状况,当然在很多行业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以房地产行业最为典型。顺驰一向工作量大,对合作单位提出了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再加上个别低素质的员工仗势欺人,还有相对紧张的资金周转,就大大恶化了本来已严重失衡的甲方乙方关系。一些和顺驰有过合作的施工单位、广告设计公司、媒体代理公司、印刷公司、礼仪会务公司等企业对此抱怨很多,都说:顺驰用人“狠”那是出了名的,通宵达旦的赶工,不行再改,经理刚通过,老总又说不行,还得改;好不容易得到了顺驰童子军们的认可,一通辛苦之后又得不到任何回报。甚至有的顺驰员工当着乙方单位的面,傲慢地说:“谁叫你们是乙方呢?就得我们甲方说了算!”于是,顺驰人“甲方意识太严重”的说法就在圈里流传起来。 
  顺驰爱用年轻人,但是这样的员工难免缺乏经验,往往闯劲儿有余,做事欠周到。比如2004年,天津顺驰新开发的项目集中在了高档品种,其中一个项目在面市前的推广阶段,和顺驰有相关业务的顾问公司和广告公司都充满困惑:天津市不到3000元的平均房价,在这种环境里卖到七八千元每平米,而且还是天津老百姓不大待见的高层建筑,而且还离市中心那么远;不要说是心里没底,根本就是说梦话。(不过后来这个楼盘在夏天开盘的时候,业绩惊人,甭管开始怎么乱糟糟,顺驰就是临门一脚的功夫好,不服不行。)顺驰的推广部对于销售硬指标没有二话,总之是全公司推敲出来的决定,必须克服困难硬着头皮上。于是,原来用了多年的顾问公司换掉了,延请台湾的包装高手,大会小会的推进着,终于确定了一个“打造心灵富豪”的主题。可是左思右想之后,又好像不足以打动人心。有一天,不知谁提议,咱搞一个行业盛会,让全中国的大腕专家都论论这个项目。很快找到一家公关公司负责张罗和操办。顺驰的几个生生涩涩的年轻女孩,甩着膀子和公关人员不断的开碰头会,打电话邀请外地嘉宾,忙得团团转。看看嘉宾名单,头衔吓人,都是主管部委的厅长、司长,高校的院士、专家等,共计一百余人,阵容之强大,前所未有。就在纷纷扰扰接近会期之时,有人心里开始疑惑,因为大会的日期恰恰与顺驰另一个项目的高峰论坛撞车,就在要提出来问问顺驰这边的时候,对方来话了——大会不搞了,原因是他们在向公司大领导汇报的时候,原定计划“被枪毙了”。于是,没有发出的请柬赶快收回,发出去的邀请赶快赔礼道歉。一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无疾而终。这时候旁人就会说话了:这么大的事,公司上层怎么可能一无所知,直到最后关头才急刹车呢?!这也许就是“放权”的代价吧。像顺驰这种拉锯式工作方式,用天津话说是拉抽屉活儿,就是不断的返工,不断的调整。有时甚至是单方取消,令那些忙碌了许多日夜的合作方一无所得。再加上顺驰给付费用的时候,不但不积极,而且漫漫无期的拖延,这一点,也是顺驰招致骂名的一个成因。   
  强势文化:毫无顾忌(2)   
  有一个两相对照的有趣现象。万科在圈里圈外口碑颇佳,不像顺驰这样四处招惹骂名。两家企业做事风格完全不同,拿甲方乙方关系来说,万科就相对比较体恤对方,因此里里外外也赢得了不少好名声。特别是在2004年春季,万科在各地大张旗鼓推行了一个“磐石行动”,除了传达对广大消费者的重视,也表白了要“重建平等的甲乙方关系”的决心。最后,还把各地选拔上来的优秀供货商、服务商等,集合到北京的星级饭店搞了一个大酒会,给这些合作伙伴一一发了证书,扬了名气。看看那些到会的大大小小上百个乙方单位,在别的开 
  发商那里一定都有过倍受冷遇的经历,今朝终于扬眉吐气,还被引为座上宾客,一个个都像过年般欢天喜地。但是顺驰肯定少有这样的闲情雅趣。不过,顺驰人并非不懂得权衡利弊,真到了和境外公司合作的时候,就得按国际惯例办事,他们好像也知道乖乖的按时付款呢。 
  顺便提提吃回扣这个话题,也是供货商、广告商的圈内另一个无人不知的“正常现象”。那么,像顺驰这样充分放权的企业,一个项目里几个年轻人就可以操作上亿元的流动资金,会不会问题更严重呢? 
  而从圈里人的反映看,顺驰员工的职业操守要远远高于同行,基本不会收回扣,对一些硬塞的小礼物有时才盛情难却。那原因在哪里?据顺驰员工们自己分析,一是公司高薪养廉,本来薪水就不菲,谁不愿意挣名正言顺的干净钱呢;二是公司制度严格,零容忍制度决定了舞弊行为一旦发现就被清除,谁又愿意冒着丢了饭碗又丢了前程的风险呢。 
  店大欺客之嫌 
  2004年上半年,天津市二手房市场火爆异常,顺驰乘势开了不少新店面。那时候到顺驰的连锁店里去,常常会碰到销售员冷若冰霜的脸色,爱搭不理的样子,说起话来还有些颐指气使的口气。加上顺驰店面一多,规章制度、合同条款就特别细,假如销售员懒得解释,老百姓就会搞不明白,产生误解。有的消费者反映:顺驰是大了,店大欺客呀。 
  其实,孙宏斌本人对这些现象特别反感,顺驰历史上也多次整顿过诸如此类的不良风气。后来在二手房业务上,顺驰整理合并了一些店面,在规模上略有收缩,同时从客户中物色了一批督察员,专门检查一线的销售员的服务质量。   
  低效重复:在吵吵嚷嚷中冲刺(1)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没有现成的路等着大家,发展的道路就隐藏在茫茫的原野。很多的情况下,企业家两手空空,既不能继承老祖宗的成规,也不能照搬老外的理论,不去尝试,就无法验证对与错。不断地“试错”,也就是常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一般性法则。发展中的年轻企业如此,企业里那些成长中的员工亦如此。正像迈克尔·戴尔所说:“我的学习,多半是通过实验和一大堆错误,我犯的错愈多,学的就愈快。” 
  让试验统治一切 
  置身于战略转折点的公司可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格鲁夫把这些言行不一、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等等,一言以蔽之为“战略矛盾”(Strategic Dissonance)。他建议道,把企业中原有的条条框框放松一些,让人们演示不同的技术,研究不同的产品,开创不同的销售渠道,争取不同的客户,只有一改旧辙才能柳暗花明,这个操作命令就叫做:让混乱统治一切! 
  在顺驰的某些层面和某些阶段,的确也呈现着这种充满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的场面,变成了令人精疲力竭的争吵、扯皮和无缘无故、无休无止的延时工作。其情其景,令人油然联想到战争、大规模工程等类似场面。好比美国若干年前在大西部修建铁路的浩大工程,当时有这样一段绘声绘色的记载:关于西部铁路的劝说工作和规划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但真正艰难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即那些危险的、吃力的、需要伤筋动骨的、吵吵嚷嚷的实际工作。在他们劳动量最大的高峰时期里,熙熙攘攘的各种肤色的工人充塞着巨大的峡谷,长手长脚的支架跨越着河流和山谷,马匹拖着车辆往前沿运送材料,工人们两人为一组搬卸着铁轨。他们一天总共才可以铺好五分之二英里的铁路。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顺驰,就与此类似。毫无经验又血气方刚的年轻员工,在水土不服、言语不通的异地他乡,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日常事务和需要拼力相搏的硬指标,他们也许需要101次的尝试和试错,可能带来100次失败。俗话说覆水难收,可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顺驰,不惜再泼一盆水,再泼一盆水……结果,他们往往是攻克了一个个障碍,不可思议地抓住了最后的成功,形成了顺驰特色的“临门一脚”的功夫。 
  “牺牲了严密,便得到了效率。”人类注定了只有两只手,假如想抱住西瓜,就不能再捡芝麻。事业发展没有坦途,只要抓住主流,不犯战略性的错误,企业就会在颠簸中前进。当然,“试错”绝不是目的,而是企业从学习中成长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在很多优秀企业那里,试验是廉价学习的一种方法。这方面,柳传志和任正非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企业小的时候多犯些错误是一件好事,这样才能使企业在长大之后少犯错误。特别是对于顺驰这样年轻的企业,这些年轻的员工,难免会出现一些显得特别低级、特别可笑的失误,并招致一些外人的奚落。 
  比较难得的是,顺驰的领导层可以不把注意力陷到对这些琐事杂务的修正中,还是能够把持住战略的方向盘,做到这一点,需要定力,更需要包容一切的胸怀。 
  还应该看到,顺驰式的混乱中有很大成分是由一种“创造性破坏”带来的,也就是说,当企业在创新、在不断变化和调整的时候,势必会犯错误和引起混乱。顺驰刘涵对此解释:“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时候,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像大工业时代一样井井有条,也许我们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混乱和无序,但只要是向前的,我们应该容忍。” 
  对于自己的年轻员工,顺驰一再表示敢于“交学费”。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一些施工环节上的低效、重复劳动,比如铺地工程、园林工程等不满意就多次拆改的,还是应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里,应该把这些工作失误减少到最小程度,不能把额外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2004年春天,顺驰在某市临近大型风景区的一个项目开始启动了,顺驰的人们就像早起的鸟儿,提前行动了。当时项目在审批手续上还有一些未尽的事宜,但是人们顾不上瞻前顾后,因为硬指标已经如同高悬的令箭迫不及待了。很快,面向各大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也开了,报纸广告也整版整版地下印单了,路牌广告也席卷了各大交通要道,就在这时候,政府方面提意见了,说:这些广告里那个风景区的所谓计划,本来是政府的未来规划,和顺驰无关,顺驰不过是接手风景区旁边一个地块的开发,怎么风景区的计划做到了顺驰的广告里了呢?——赶快撤掉!于是乎,一夜之间,所有路牌广告都揭掉了全换。 
  说到更换路牌广告,顺驰还有一个大盘项目在问世的时候,六、七十块大红路牌广告也是铺天盖地,锁定天津各主要街道。就在大盘开盘前夜,劳碌了多日、很多天没怎么合眼的企划部员工,看到一切就绪,终于松了口气,准备打道回府回家歇歇。打车来到街上,突然发现自己的路牌广告上,有一个醒目的大字印成了错别字,这都是忙中出乱的结果。他们赶快打电话集合大伙,分头奔向了城市的四面八方。当所有的广告牌顺利检查完毕,已经是次日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