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策划-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蟋蟀”买卖中,他划分了不同等级:
第一级是那些高级赏玩者,把蟋蟀当做是一种文化,所以追求的是一种典雅、带有文化色彩的东西。他们要的蟋蟀不一定十分好、强壮,只要声音、形态好即可,而要的罐子却要典雅高级。
第二等级是一般赏玩者,对两者要求均不太高。
第三等级是低级赏玩者,即赌搏的人们,他们要的蟋蟀要强壮好斗,要的罐子也要高级以炫耀自已的地位阔气。
龙某针对三个不同等级的人实行不同的销售方法,因而取得了成功。
“我不想卖给那些用蟋蟀赌博的人,可是没办法!”龙君无可奈何地说,“我又没这个权利阻止买家不买。”
“不过,我倒有方法使他们不会太赢,也不会太输,让他们逐渐转到正道上来。”龙君忽而又如此说。
奥妙在哪儿呢?就在蟋蟀和罐子上。
原来蟋蟀的驯养大有学问呢!
罐子的式样、大小、质地都能影响蟋蟀的斗力。
几个常客经常来买,龙君就可以在这方面做点手脚,今天让这位买个好的,明天让那个买个好的。
这样相斗,必定互有输赢,两家当然就不会赢得太多,输得太多了。赌博也就慢慢变成观赏了。
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在当今,赌博没有根本杜绝的情况下,能这样阻止防范,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养猫技术指导大款爷
他是广东某县城的下岗工人,今年42岁,下岗后开始养猫,并因养猫技术而致富,远近称其为“猫导”。
“猫导”与猫自小就有特殊感情,凡经过他手的猫,都胖胖墩墩的,特可爱,左邻右舍的人常常去找他治猫病什么的。
那时候,人们养猫是为了捉老鼠。所以“猫导”经常训练猫如何捉老鼠。
他母亲逢人便说,“我那孩子天生就是一副猫相。跟猫玩得挺来的。”
后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宠物热”也掀起来了。
养宠物的人对“猫导”突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猫有什么病了,就请“猫导”,要交配,就找“猫导”。
一夜之间,“猫导”就忙得不亦乐乎,那小小的屋子已容不得他了。
幸亏,那些富人们特热情,帮着看一下猫病不是给10块,就是给50块。“猫导”倒也能凑合着过日子。
岂止是凑合着过日子!每月至少有800块的收入,能说是凑合吗?
可这终究是权宜之计,猫导开始计划自已的长远目标了。
后来,在朋友的帮忙下,他在A城租了间房子,专营猫食,自已则一天到晚给人家养猫进行技术指导,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红火。
养猫的人越来越多,要求治病、看养、驯服的人越来越多。“猫导”的日子是越来越忙。
干脆,办个技术指导班吧!
于是,“猫导”又租了间大房,改作教室,一天八小时,是场场暴满,天天不歇。门票20块、50块不等,收入相当可观。
名气一出,什么都来了。
香港、美国的一些富翁,时不时请他去看看他们的猫,帮他们挑选猫,这种收入可是无底洞。
现在,“猫导”少说也有200多万资产,也许他母亲当初压根没想到玩猫的孩子竟成了“猫”的百万富翁!
宠物是当今某些人生活节奏紧张,人际关系淡漠的产物。因为人们既然进了商品经济社会,那必然会失去许多(当然得到的应更多),为弥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寻求一点安慰和寄托,宠物就成了他们心灵的伙伴。
于是;一大批宠物族就抢占了这个永无止境的市场。毕竟,精神是无法用金钱来弥补的。
有钱人在得到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或多或少地失去一点精神上的财富。于是他们会用金钱作为代价弥补精神上的损失。
正是这一点,使宠物成了一部分人的致富手段,形成“宠物发家族”!
经典案例详解
兰花使者的“窗台经济”
49岁的冯光贵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下岗长达六年之久,他不仅没有陷入“经济危机”,而且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仅仅花了600元钱,冯光贵就成功地启动了下岗再就业、致富奔小康的“窗台经济!”
在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风姿绰约的各色兰花,粗略估计,竟达数百盆之多!在刚刚买了不久、装修舒适的新房中,指着家中的四个窗台,他不无自豪地说:“保守点计算,这些家当都可以卖出好几十万元呢!”
花花草草竟能使人致富,几尺窗台也能成为“商品基地”。这就是一个年近半百的下岗工人独辟蹊径走出的“康庄路”。而这一切,竟是从一个小小的花荷蔸开始的……
一元钱掰成两半花
下岗前,冯光贵在单位干了二十来年。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下岗的通知也同样会发到自己的头上。
冯光贵原是成都某县一家国营供销公司的专职司机。1996年,公司业务急剧下滑,冯光贵也因此被分流下岗。
看在他是公司老员工的份上,单位特地将一辆破旧的11座面包车借给他谋生。由于这辆“老爷车”没有正规手续,冯光贵根本不敢上路拉客。更令他头疼的是,这辆“高龄”汽车一抛锚就要花上数千元维修,没过多久他不得不放弃了这台“老爷车”。此后好几个月,冯光贵分文无收,全靠当小学老师的妻子每个月400多元工资维持着一家三口人的生活。
手头紧了,全家人的日子过得异常节俭。冯光贵闲在家里,每天买菜做饭干家务,一元钱可以揣在兜里好几天,几乎要捂出汗来。冯家吃荤菜的次数逐渐减少,后来到了一周一次的地步。全家人常常就着一大锅蔬菜下饭。
正文 第36节:日日发愁如坐针毡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36 本章字数:2289
冯光贵儿子上高中本来要花一大笔钱,后来还是代表学校参加篮球比赛,拿了个全市第二名,才被破格减免了部分学费。
一个大男人怎么能长期窝在家里?
冯光贵左思右想,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定要千方百计找一条挣钱的活路。于是,他开始认真留意身边的每件事,仔细观察有没有赚钱的商机。令他颇感失望的是,自己除了开车没有其他的技艺,没有资金,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活儿。
来一个花蔸
就在冯光贵日日发愁、如坐针毡之际,一个意外的机会被他撞上了。
跟许多老百姓一样,冯光贵平时也喜欢养点花花草草。有一次,他提着菜篮子逛菜市时,发现好多人围在一起。凑上前一看,原来这些人都在一个花摊前争相挑选兰花。
等这些人都散去之后,冯光贵见地上有些被丢弃的花禾蔸,就索性捡了一株装进自己的菜篮子,心想,管他呢,先拿回去栽在地里,或许能发出芽、开出花来,也蛮逗人喜爱的。冯家住在单位食堂厨房改成的宿舍里,50平方米的房间用布帘子隔成两间,夫妻和孩子各住一间。屋外有一个小小的天井,冯光贵平时养的花草就摆放在那里。
从菜市捡回兰花的花禾蔸后,冯光贵就栽在天井的土台里。家人埋怨道:“别人都不要的,捡回来有什么用!”
冬去春来,就在冯光贵几乎没怎么照看,渐渐要将它遗忘的时候,那株花禾蔸却给他带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一个春日的早晨,冯光贵刚走出门,忽然发现土台里一抹新绿格外显眼。天哪,小小的花禾蔸竟然破土而出,冒出了一株嫩绿的新芽,仿佛在报送春天来临的喜讯!
这株兰花越长越大,后来居然还绽放出几朵红花,像婀娜多姿的少女一样招人喜爱。邻居们每每经过,都忍不住驻足观看,赞美几句。
有一天,邻居的一位客人见了这花,开口便问:“这花能卖吗?”
冯光贵没想到捡到的花还会有人来买,更不知道它值多少钱,就随口答道:“你说给多少?”
“100元。”
“100元?”冯光贵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许久没回上话。
对方以为他嫌钱少舍不得卖,赶紧又把价钱往上抬了一倍。
最终,客人满意地带着兰花走了。冯光贵捏着两百元钱愣在那里,老半天回不过神来:200元,这可相当于上班时半个月的工资啊!捡来的一个花禾蔸竟然帮自己挣了200元,冯光贵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
重庆练摊儿本钱翻一番
既然有人喜欢花、有人来买花,自己为何不能在花上做点文章呢?
自从卖出第一株花,冯光贵就开始留意花卉市场。他发现,县城里的兰花市场上不仅品种多、价格低,而且买花的人也多,很多客人还从外地专程跑来买花。冯光贵想,自己正可以利用品种和价格的差异试着用兰花来赚钱。
冯光贵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因为妻子一直都不相信那些花花草草能赚钱。他向妻子要了600元钱,说想到外地去看看有什么生意可以做。
拿到钱后,他悄悄骑起自行车到乡下的花农那里四处找寻,一口气收购了几十株兰花。由于对兰花没有太多的了解,他收购的标准就是花开得好不好看,价钱便不便宜,所以收来的绝大部分是水柏兰之类10多元钱一株的大路货。
在冯光贵心中,男人卖花不像个什么正经买卖,所以不好意思在街头或者市场“抛头露面”。他想,干脆先找个没有熟人的地方去练练摊儿。
他选择了几百公里以外的重庆。
此前,有相当多的重庆人跑到他们这里来倒花回去卖,据说重庆的花价比较高些。再者,从成都到重庆,距离不算太远,兰花虽然娇贵,但这几百公里的路程还经得起。于是,冯光贵把收购来的几十株兰花小心翼翼地装进一只大纸箱里,只身搭上了前往重庆的长途客车。
车到重庆,冯光贵是两眼一抹黑,扛着只大纸箱子不晓得该何去何从。
正茫然间,车站拉客的中巴车售票员冲了过来:“嘿,哥老倌,你要到哪里去?坐我们的车。”
“我想找个离市场近点的旅馆,价格要便宜。”
“没问题,上车吧!”
在中巴车售票员的指引下,冯光贵找到了一家便宜的鸡毛小店,住宿一天外带3顿饭,才要8元钱。当然,鸡毛店的伙食不算好,但他顾不得计较。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将手中的这一箱兰花尽快卖一个好价钱。
兰花不同于其他植物,时间放长了,就会慢慢枯萎,有些娇贵的甚至会“香消玉殒”。
第二天,冯光贵早早就起来,胡乱填了一下肚子,扛起箱子就往市场跑。市场上没有摊位,冯光贵就见缝插针,在一个拐角处找了一个位置,将兰花从箱子中取出来,一株株整齐地摆放在地上。
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虽然冯光贵的花摊位置并不好,但很快就被眼尖的买主发现了:“哟,这些兰花长得好清秀哦!”
“大哥,我下岗了,卖点兰花挣点生活费。这些花你要是喜欢,我可以便宜点卖给你。”
那人见他花好,人又诚恳,也不多讲价,就一口气买走了两株。到第三天,纸箱里的兰花就已经全部卖完。从成都10多元收来的兰花,在重庆的价格几乎翻了两倍!
回到旅馆,冯光贵一清点,嘿,除去来回车费和食宿等开销,他足足净赚了600元钱!
重庆之行不仅让冯光贵赚到下岗后的第一笔钱,也使他结识了一些养兰花的朋友,建立了第一批“销售网络”。他主动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每一个来买花的人,让别人有什么需要就跟他联系。
正文 第37节:一年可以赚15万元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37 本章字数:2314
细算“兰花账”一年赚一万
“老婆,你给我的600元钱,这几天让我翻了个番!”冯光贵欢天喜地地赶回家,迫不及待地向妻子汇报说。
妻子又惊又喜:“才两三天就赚了这么多钱?”
“我在想啊,说不定卖花倒是条挣钱的路子!”冯光贵欢欣鼓舞地说道。
“这些花花草草的,卖得了几个钱?说不定你这次是运气好,你还指望靠它来养家糊口哦?”
“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干脆把天井利用起来,全部种兰花。兰花好养,不到一年就可以发新苗,这就相当于我们多了一倍的花,本钱自然就翻倍了。”
冯光贵给妻子算了一笔账。普通兰花在乡下收购一株10多元,拿回来不过松松土,洒洒水,施点肥,用不了多大投入,第二年至少可以发一苗或者两苗起来。就算一株一分钱不赚卖出去,10元钱也可以变成20元。要是卖掉一半的花苗,剩下的一半过一年又会翻一番。如果把在重庆赚的600元钱全部买成兰花,一年靠天吃饭至少也能净赚600元,算上地区差价,利润还要高,到哪儿去找那么好的生意?
“可是,哪有那么多买主呢?”妻子疑惑地问道。
冯光贵说:“现在哪家人不买几盆花?哪个办公室不摆几盆花?这些住家户、写字楼里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呢!”
妻子对他的“兰花经”仍然将信将疑,不过却不反对他去卖花了。
一个月后,冯光贵第二次去了重庆,将手中赚来的600元钱又翻了一番。
这时,一些精明的重庆花商也开始大批量地从成都进货,冯光贵知道,这样下去,最终利润会越来越少。只有自己种花苗,才能稳稳当当地赚钱。
于是,冯光贵用赚来的1200元钱收购了100余株水柏兰、朱砂、秋素等大路货,种在了自家的天井中。
冬去春来,这些兰草全都发了新芽。100余株变成了两三百株。更令冯光贵欣喜的是,他收购水柏兰时,市场价格不过10多元钱一株,而此时全都飙升到三四十元。冯光贵陆陆续续卖掉了近两百株自家种的兰草,净赚了六七千元不说,天井里剩下的100余株“老本”的身价也涨到了三四千元。
600元的投入,不到一年就涨到了1万多元!
精品扩容锤炼实用“花经”
一来二去,冯光贵的“兰花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但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多,天井中的花盆也越摆越密,每逢花开时节,微风拂来,满院生香。有了更多的资本,冯光贵就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大。
他又在心底打起了小算盘:天井里最多可以种两三百株兰花,现在种的是几十元一株的低价兰花,如果适当提高兰花档次,在品种上选几百上千元一株的精品,就相当于比过去扩容10倍乃至几十倍。
同样的场地、同样的规模,以300株为例,种50元一株的花一年可赚1。5万元;如果种200元一株的一年就可赚6万元;如果种500元一株的花,一年就可以赚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