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禅宗哲学象征·txt >

第51部分

禅宗哲学象征·txt-第51部分

小说: 禅宗哲学象征·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珠光交映” 
    1理事圆融:“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千江月体同”, “一月分身八万池”,“本来人”与“流浪汉”,“主人翁”与“客作汉”, “黑面老婆”与“白头翁子”,“富贵宰相”与“白衣秀才”,“形体”与“影像”,“灵源”与“支派”,“皓月”与“轻烟”,“寒岩”与“薄雾”,“青山”与“白云”,“流水”与“波浪”,“岩谷”与“市廛”,“孤峰顶上”与 “十字街头”,“银碗”与“白雪”,“明月”与“白鹭”,“皂衫”与“白练”, “乌鸡”与“白雪”,“大树”与“毫末”,“江湖”与“滴水”,“途中”与 “屋里”。 
    2事事圆融 
    a.小大相即:“葶苈纳须弥”,“世界入毛孔”,“世界入微尘”,“海水入毛孔”,“毛端含国土”,“芥子纳须弥”,“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十方刹海毫端具”,“大千俱在一毫端”,“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篱内竹抽篱外笋,涧东花发涧西红”,“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b.时空圆融:“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万年一念,一念万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菱角尖尖尖似锥,荷叶团团团似镜”,“始见去年九月九,如今又见秋叶黄”,“秋来黄叶落,春到便开花”,“千岁老儿颜似玉,万年童子鬓如丝”,“只见四山青又黄”,“夜半日头明,午时打三更”, “今年旱去年”,“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 
    c.直觉意象:“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炙猪左膊上”,“阴阳不到闲田地,结子开花朵朵新”,“木童能抚掌,石女解煎茶”,“青山常运步,白日不移轮”, “青山常运步,石女夜生儿”,“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滔天”,“泥牛耕巨海,须弥驾铁船”,“井底生红尘,高峰起白浪。石女夜生儿,龟毛寸寸长”,“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等闲摘个郑州梨,放手元是青州枣”。 
    4.“饥餐困眠” 
    1饥餐困眠:“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无事是贵人”,“在途中不离家舍”,“离家舍不在途中”,“土面灰头不染尘”,“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2平常心是道:“洗钵去”,“神通并妙用,运水及般柴”,“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综上所叙,禅宗哲学象征,构成了庞大繁富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禅宗哲学象征意象,以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为基石,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严密、庞大、繁富的象征话语体系。喻象新颖独特,运思奇变叵测,异彩纷呈,禅意盎然。它是禅宗哲学的精华,表征着深邃睿智、澄明高远、玲珑剔透的诗禅感悟。 
    二禅宗哲学象征意象,在宏观的思想体系背景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子意象群。虽然为了探讨的方便,本书将禅宗哲学象征的各种意象置于相应的层面,但实则每一意象都涵蕴着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的四重结构。如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只是山的审美感悟意象群;失牛、寻牛、骑牛归家的牧牛调心意象群;百鸟不衔花、百鸟衔花、百鸟不衔花的超越凡圣意象群;家中有宝、弃宝外出、归家得宝的回归本心意象群;明镜本明、妄念遮覆、磨镜使明的磨镜渐修意象群;居乡、离乡、归乡的归家稳坐意象群。 
    三禅宗哲学象征以本来面目为起点,以明心见性为终点,终点即起点,本源即终极。在禅悟观照中,禅宗哲学象征的四个层面同时具足相应,每一层面都涵摄着其他层面,每一意象群既独立自足,又与其他意象群交互错综,彼此之间,如华严帝网,珠珠相含,影影相摄,使得禅宗哲学象征意象呈现出多义性、活泼性、开放性。禅宗哲学象征表达了从更高层面上对人类精神纯真本源的复归。 
    四禅宗哲学的重要思想渊源是般若空观。禅宗哲学象征意象,在建构的同时,又不断地解构,通过悬隔、消解、“加括号”的方法,旋立旋破,随说随扫,它的根本精神在于超越:超越烦恼,超越菩提,超越超越……提升复提升,超越再超越,直趣精神的本源。而在本源之处,是没有意象,没有象征,更没有体系存在之余地的。 
    五禅宗哲学象征意象中的相当部分,是汲取大乘经典的精华而来,如 “如来藏”、“佛性”、“真如”、“涅槃”之于本心论,“客尘烦恼”、“弃珠乞食”、“迷头认影”之于迷失论,“不二法门”诸意象之于开悟论,“六相圆融”、“十玄无碍”诸意象之于境界论。禅宗哲学象征意象有着深厚的大乘佛教思想渊源。《楞伽经》、《起信论》、《心经》、《金刚经》、《维摩经》、《楞严经》、《华严经》、《法华经》、《圆觉经》、《涅槃经》等大乘佛教经典,是禅宗哲学象征意象的灵性之源。 
    六禅宗哲学象征意象,在汲取大乘经典精华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禅宗哲学象征所新创的意象,超越了逻辑知性的范畴,是本色当行的禅定直觉意象。它们表征着禅宗深邃透彻、澄明高远的生命体验,显示了禅僧丰厚的古典诗学修养,和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娴熟技巧,大大丰富了禅宗哲学、古典诗学宝库。 





                     

 

 
   

  后记

    1996年6月~1999年6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读博士学位期间,在霍松林先生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学位论文《禅诗研究》。2000年6月,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方立天先生的指导下,继续研究佛学与诗学。进站时,我提交了《博士后研究计划》,其中谈到进一步充实提高《禅诗研究》,出版相关研究专著,主要包括《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三部。半年时光匆匆而逝,我日日在闭关中度过。现在,拙稿终于呈献在读者诸君的面前,我也得以暂时舒一口气,静对摇窗新绿了。 
    霍松林先生和方立天先生,分别是文学界、哲学界德高望重、有学术影响的学者。亲炙两位先生的法席,我时时感受到哲学与文学、禅韵与诗情的交汇圆融,理性的深邃与悟性的通脱鼓荡着我,成为我学术探索的灵感之源。 
    与霍先生的缘分,我在1999年初出版的《佛缘丛书·序》中曾有叙及: 
    1984年,我以弱冠之年从先生治中国古典文学。那年一起入学的有十位同学,毕业时松林师泼墨挥毫,题赠绝句,有“十全十美古犹稀,万里前程各奋蹄”之句。当年受学之人,如今都在各自的领域扬鞭奋蹄,有的成为科研教学的骨干,有的成为其他领域的佼佼者。回顾我自己走过的路,亦颇感欣慰:多年来我一直默默耕耘砚田,寂寞溪头点勘春,自得其乐。1987年硕士毕业时,奉先生雅嘱,我曾尽一年之力,完成《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中200万字的撰写任务;前些年又与先生有了新缘分,合著了《苏轼黄庭坚诗词评注》。在对古典文学与禅学的研究中,我发现,要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了解禅宗。唐宋以后卓有建树的中国文人,都深受禅的濡染,并将之化为性情,形诸作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必须上好禅学这一课!因此,我决心再上层楼,对禅与文学作更加透邃的体验、感悟与研究。读博三年,对我的禅学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以博士论文《禅诗研究》初结硕果。 
    十余年前,在陕西师大读硕士期间,几乎用所有的时间苦读《杜诗详注》等古典诗学名著。毕业前后,在霍先生的指导下,夜以继日地进行《万首唐人绝句》的校注、集评工作。经过艰苦的磨炼,为我此后的学术探索打下了比较紥实的基础。 
    这里,再谈谈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方立天先生的有关论著给我的有益启迪。这种启迪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治学思路。近几十年来,罕有用现代哲学论题和术语来介绍佛学基本理论。因此,方先生于1986年出版了《佛教哲学》,运用现代哲学语言,如实地勾勒出佛教哲学的传统体系。此书从实际出发,力求适应现代人的需要,以现代语言解说佛教术语,对佛教思想进行现代化阐释。在书中,方先生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依据佛教哲学的发展轨迹,依其固有的逻辑,阐释其思想内涵。这种治学思路,为笔者撰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书一方面尽可能地遵循禅宗哲学固有的话语来描述,一方面又尽可能地适量运用现代哲学论题和术语来描述。 
    二是治学精神。方先生精进勤奋,在北大学习期间,一有空就到文史楼阅览室读书,至今仍有到图书馆看书的习惯。他在谈到治学方法时说:“我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是,尽可能地‘竭泽而渔’,即搜集研究对象的全部著作和有关传记等原始资料,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尽可能无一遗漏地反复阅读史料。……以便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独自看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细心比较,取其长,补己短;略他人之所详,详他人之所略,撰写论文。”尽可能详尽地占有资料,尽可能独立地进行思考,是方先生治学的基本原则。这种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对我的熏染很大。本书所进行的研究分析,也是“尽可能地‘竭泽而渔’”,在充分占有资料、反复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观点。 
    对禅宗哲学象征的探讨还仅仅是起步,要走的路还很长。限于水平,书中一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恳请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作者谨识 
     1999年6月初稿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2001年3月改定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