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元音老人文集 >

第89部分

元音老人文集-第89部分

小说: 元音老人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见性后还不能了生死。很多明心见性的人还要犯错误,因为种子埋伏在里面,碰到缘就起现行,翻出来了。因此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在事上磨炼,将种子磨光才行。

    183。问:至今修法已有6个月,有些问题祈请师父开示:打坐一段时间就出现烦躁情绪。心烦意乱,爱发脾气,不由自主,但过后自己又很后悔。烦躁出现过好几次,导致停坐两次,共五天,好像这个台阶总是越不过去。近一两座,座上也有些烦躁。该如何对治?

    答:这是你心神不稳,种子翻腾所致。此时可出声持咒,度过此关,千万不可停坐不修。

    184。问:虽然加坐,烦恼似乎并未因此减少多少,而且经常心头发闷,厌人恨己,是否由于坐得太久了?

    答:打坐应该是一种享受,无半点烦恼,你倒烦闷欲绝,走到反面去了。似应调剂一下,去外面游山玩水,再来打坐吧。多和知友谈谈,交心也不失为一种调剂的好办法。应病与药,法无定法。总之打坐用功,应该是心态平静,安稳、舒适,而无烦恼。纵然种子翻腾,有进退失据之感,只要出声持咒一番,即能安然无恙。‘厌人恨己’是你心量小的旧习翻出来之故,赶快呵斥自己,放下这一切不应有的恶习。

    185。问:近来碰到点逆缘,一直子气得我妄念纷飞,腻透了,想尽快搬家去净土。虽明白诸法皆幻,却仍有所希惧。

    答:唉!要成佛,不是图舒服快乐,而是不怕吃苦。因为佛是入世度众生的,不是厌世逃避的。佛是二足尊,你不吃苦,福德从何积聚?!没有福德你怎么成佛,更如何出离六道?!所以要出苦就要不怕吃苦。在苦难中锻炼,才能将执著消光,而恢复本性光明。

    186。问:有次因一点小事和人家顶撞起来,当时我自知不好,但按捺不住。这都是我心量小,爱面子的结果。这又是修法的大忌,该怎么办?

    答:这是观照不得力之故。人人都有爱面子的习气,其实这是最愚蠢的,就是为这莫须有的面子,把自己拉到生死之中去。要问怎么办?就是赶快放下。

    187。问:除习气是否不能太著急,著急本身也是习气。

    答:对!不能著急,你心空了,还有不好的行为吗?讲对治就落下乘了。当心动时,只‘呸!’一声就完了。

    188。问:只要时时心空净,做到‘念起不随’就行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习气’,是吗?

    答:习气就是著境,随境转。能不随境转,则习气自除矣。

    189。问:证悟本来后,最难的就是除习气,我一直以为自己能放下名利,可一听说可免费考读研究生,心就动了。好几天一上座就被‘去,还是不去?’的念头困扰著。

    答:这叫做‘当断不断,反遭其乱。’也。一切境界皆如空花水月,不可得。我们只游戏其间,不执不废。不做亦得,有什么放不下的?学佛就要潇洒自在,要坐就坐,要行就行,毫无拘束,方无碍也。

    190。问:有时忍不住发怒怎么办?

    答:发怒时持咒,念起不住,念起不执。

    191。问:弟子修法已有百座左右,因自己业习深重,定力仍然很差。但我感觉还是有进步,内心比以前安稳多了,平静了。

    答:那也不错呀,用功功不唐捐,不会白费的。何况是修这样的,怎么会一点没进步呢?做功夫不能性急,须耐心坚持下去,始有成就。因我们多生历劫的习气深重,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消除而亲证佛道的。努力用功吧!

    192。问:若精诚修法,待智慧开启,是否业障即除?然修法以发心为首,不得不为之虑,敬乞赐教。

    答:果然精诚修法,化空妄念,心且不有,又何有障?!所谓障者皆妄心作祟也。你如真发心学佛,即能精诚修法,切忌空谈,贡高我慢。

    193。问:愚现在修法,以稳妥前进为原则,下座后注意饮食及休息充足,以为助力。此是否属身执?

    答:修法本应注意保养色身,所谓借假修真,何有身执之嫌?

    194。问:我这星期觉得障重,天天在修第二印,准备修一至二星期,可以吗?

    答:可以。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什么叫障重?‘障’没有个东西,你把它拿出来看看。所以说障是虚幻的,还是心啊,是心著相了。还是心没死透,心死透了就有力量了。所以,月藏问文殊菩萨:‘明知生死本空,为什么我偏偏受生死流转呢?’文殊菩萨说:‘其力未充。’力量从何而来?关键在于心必须死透。如果真知道这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空的,那自然就有力量。但是如心不清净,没死透,没有真正知道这本性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则不行。所以还是理性认识不够。禅宗讲:大死之后才能大活。你死得不透,或半死半活,不行啊!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著相啊!

    195。问:如何保护?

    答:开悟并不难,但要保护它却不易。不保护它就会跟著念头跑,杂念纷飞,乱七八糟的事全了。所以必须绵密保护,才能将妄习消光。但护念不可死,更不可执著。只一觉,拉回来即可。这就是念起不随。外面的事情都是空花水月。《圆觉经》说:‘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缘起性空,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不跟妄念跑。一切随缘,因缘是这样,我们就这样做。尽管做事,一点不动心,为了众生做一切事而心不粘著。能时时这样做,不须几年,即‘皮肤脱落尽,唯露一真实’,就能大放光明,神通显现了,但也不能执著神通。识得本来后,还没有归宗,跟念头跑时,要像牧牛一样,用鞭子打它。哪个祖师不是这样做功夫的?我们修心中心法,打开了,见到本性,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时也没两样。但要亲证一回。噢!原来什么都没有,而了了分明。开悟是方便的,但要绵密保护,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夹山和尚在船子和尚那儿开悟后,赶快到山上去保护十八年。识得本性后打坐与没有识得打坐是两样的,识得后打坐就是保护它了。念头来了不睬它,行住坐卧中,时刻保护,保护自己不要著相。

    196。问:上座安心修法,下座绵密观照,时时让自性现前,如此用功下去,时节因缘到来,就不愁不开悟了。以上知见正确吗?

    答:知见不错。

    197。问:心中心法后半部如何修?

    答:观念头起处,不跟念转,差别境当前也不为之心动。这就是禅宗保护本性的修法,这样修下去,也能了生死。

    198。问:关于‘心念耳闻’,我感觉若注意‘耳闻’,又注意‘心念’,心易乱,究竟如何是好?

    答:耳闻是能闻之性,而不是注意耳朵。所以耳闻心念咒之声,则妄念不起矣。

    199。问:修法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后就能明了诸法实相,从而不会迷惑颠倒,造业受报了。修法的诀窍在心念耳闻,不管身体上的任何感受。只将咒分分明明地念下去,最后将咒也化去,就孤灵灵地剩下灵知觉性了,但也不可著。对吗?

    答:是的。妄念化空,咒即念不出来了,当下忽然根尘脱落,世界化空,真性即现前矣。

    200。问:‘念起不随’是否属压念?

    答:不是。

    201。问:刚见上师时,觉得自己本来是佛,因此于一击掌之刹那,便明了自性本空。但时间一长,烦恼又起来了。

    答:可怜,出声持咒以转换吧。

    202。问:我在起念时,不知不觉就去压它,对吗?

    答:不能压念,尽管启用,但不跟它转,不睬它,这叫做‘青山本不动,白云任去来。’坏不是坏在起念上,而是坏在跟念跑。不是压住不起念,而是念念不停留,这才是无念。六祖所谓‘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比量而现量,比量是知道,有分别,而现量不动。这与镜子照物还有些区别。镜子照物不管好坏,没有区别,而我们知道好坏、美丑,但心不动。功夫做到这里就行了。但非要见性不可,不见性做不到。所以说,活活泼泼地做很难啊。

    203。问:请师父开示‘念起不随’与‘毫无分别’?

    答:‘念起不随’不是叫你做个呆子,连好坏、是非也不知道,而是了知,但不住著,这是第一步功夫。第二步功夫为‘毫无分别’,是指善于分别客观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即知道是非、长短、得失,但心中不动,不被任何事物所影响与染污。

    204。问:弟子在下座观照时,有时没有一念,但一会儿就忘记,一忘就随妄想而去。

    答:正观时一念不生,知道这一念不生的灵知即是本性。一会儿就忘了,就赶紧拉回来,不要随念转。

    205。问:平时知道不要著相,可碰到事情又忘了。

    答:这有什么用?!这是你仅懂一点道理而未真实修炼的缘故。应该赶快改正,精勤修习,多多打坐,绵密观照才是。

    206。问:请师父谈谈‘时时观照。’

    答:我们的念头多得不得了,刹那的念头很多。因为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太多,好的、坏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们看香蕉,只用眼识,不用意识,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机。如果用意识,看到香蕉就想:‘这是香蕉,很好吃。这个大,那个小。’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识跟著跑,六识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识,七识就传给第八识,就有种子了。所以要时时观照,观照就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不睬它,要观照念头的起处。

    207。问:‘安住保护’是不将此无念而知觉了然的灵明寂寂光景,常常在人事逢缘之境中相应相印,守之护之?或者才有念起,即迅速回光转而空之,与这空性相应呢?

    答:对!在应缘接物时,只有当事的一念,无有第二念。做后毫不留念,如未做过一样。这是无住无著功夫。

    208。问:若在闻声时,仅闻‘闻声者谁?’有时似乎近似无念而空然,但有知觉的光景,可转而又失。是否要承当第一?如何承当?

    答:问‘闻声者是谁?’是在未悟时用。如已悟这能闻声者即自己主人公,则不须问。但保护它不住声即得,更不须起念承当,起念承当则是头上安头了。

    209。问:常于妄念流动时,回光返照‘前念已断,后念未起’之中间空明。这样做好吗?

    答:不对,妄念断处即自性空明,不须再起念观照。

    210。问:因工作忙,有时观照力不足,便采用了大圆满中‘断’念法,一天数十次,这样于颠倒中似较前有些把持力。

    答:这种简易禅法于事忙人最适用。你能每天做数十次,日久功深,自然于不知不觉中打成一片,而归家稳坐矣。

    211。问:座下‘断’念法,即于事忙或心念外驰散乱之际喊一声‘断?’。

    答:不一定喊‘断’,一觉即行。

    212。问:座下很少忘记保任,干活休息也一样。有时一想观音圣号或弥陀圣号,耳边自动响起念佛声,甚至流行歌曲也是一样。怎么办?

    答:这耳边的一切音声,均不可睬它,任它自生自灭。

    213。问:有时在念头上没觉察,念尾巴上才知道。

    答:这是觉迟了,力量不够。要看话头,念头一来就化空它。如念头转了个圈才看见,那是看的话尾巴。所以禅家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观照的好处就是,念头来了就知道,境界来了,有的觉照在前有的觉照在后。顺境不易察觉,而恶境界却易觉察。

    214。问:《般若正观法门》中讲观的问题,要求从心窝处起观,不取舍之,而避免某些学人因过于集中头部引发高血压之类病症。对吗?

    答:观心是观心念起处,不随之流浪。即念起即觉,一觉即空。既不著在心窝、头部,也不著在丹田或脚下。持咒也只是‘心念耳闻’,不著处所,松紧须随时调整,不可过紧或过松。

    215。问:下座观照,应了了觉知。我起了什么念,应该清楚,是吗?

    答:起念要知道,但不能跟它跑。不能记住这个念,念起即觉,一觉即空,像水上画图一样。

    216。问:如何观心?

    答:心者即念头,念头来了就化掉它,不跟它跑。起初是通过持咒化掉妄念,看见念头,念头就没有了。定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念头来了不用化,自己就化了,直到寂而常照,而常寂。了了分明即照,不动就是寂。起妙用时,应缘接物时就起念,不应缘时就没有念,这是最好的禅法。观心是佛法的根本法门。

    217。问:‘观自在’就是对事事物物不粘著,也不偏废,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就这样老老实实地随缘度日就行了。这种理解对吗?另外,我与丈夫将在元月27日开始打七。

    答:你的体会非常正确!就这样老老实实地随缘度日是了。所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也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的一种绝学无为闲道人的平常心是也。你们夫妇真是好样的!既能于理上醒悟,更不废事修。于此苦寒时节,不忘打七用功,将来定能证成大道,圆满菩提。

    218。问:对下座的观照功夫,其下手处,仍未明白。今观照似有三种下手法,请师开示。1、直下观照妄念,不取不舍照之。2、观照心念起处,念起即觉,不随之攀缘流浪。3、观一切事物皆如梦幻泡影,皆属无常幻化之物,应远离贪著。

    答:前两种看起来似两种,其实是一种。因能念起即觉,即直下观照妄念,不然不能念起即觉。不随念转即是不取,念来只是不随之转,而不是压它不起,也不是讨厌它而舍离。故二种是一法也。第三种很好,除对妄念调治外,对事境须如此观照。

    219。问:弟子采用上面的第三种方法,这样是否符合上师要求?

    答:只观境,不观心念,会随念流转。因为妄念在不对境时,还是流动不息,所谓‘家贼难防’,不是不对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无用,必须双照才行。

    220。问: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