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凤凰-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元现金与一个爱他的女孩子,回到了广东。
1997年7月,董嘉耀、梁冬和嘉耀的女友分配到了广东电视台做主持人。这是一段悠闲生活。生活沉闷、平静的日子,对他是一剂致命的药剂。但这样的念头肯定是不安全的。他一周只需要工作三天,其他时间就像一个闲人。他讲述自己在台里时,曾想去做点什么,不是受到鼓励,而是质疑。他那段时间,只好陪着女友去逛街,去公园里玩。在那里,他受到强烈震荡。非周末出来在公园中的几乎全是老人与孕妇、儿童,他们两个显得青春的身影几乎形同异类。董嘉耀感到一阵可怕。自己的一生难道已经有了形状?他才24岁,就开始要过这种已知的“老人生活”?
北广互联网:董嘉耀与梁冬“奉命辞职”
◎ 两个“不合格的主持人”因“关系”加盟凤凰卫视
与一件事的结缘,其实是一种“关系”。
董嘉耀承认,他有机会接近凤凰卫视,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过是几位老师的学生的缘故。凤凰卫视这个在1997年正在以标新立异的方式,被视为某种时尚的电视台,如果不是因为老师们的存在,他几乎不会想到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而且此时的凤凰卫视,并不比广东电视台的实力强大多少,尽管大多数人已开始以可以收看到凤凰卫视为荣,并视为一种精英身份的必要选择。
事实上,这个台从最初创立时,董嘉耀并没有觉得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他甚至在不经意中参与并见证了这个台初始的奇迹的开始。1996年时,钟大年带着他们在广东惠州实习。8月份的时候,钟带着他来到了深圳电视台对面的一幢别墅里,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老板刘长乐。“院长”王纪言也在现场,他们正在与柯受良谈飞越黄河的事情。柯受良与他的助手们与刘老板正在谈论飞越黄河的细节。他与大家不熟,就坐在一角喝茶,倾听大家讨论。“院长”偶尔过来,聊了几句。钟大年把他介绍给了老板,老板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魁梧,也没有架子,喜欢笑。作为学生的董并不知道这次见面的意义。据说,当时老板与“院长”就看中了他与梁冬,但因为他们刚毕业,不适合去港工作,也就作罢。
这次匆匆见面,不过是董嘉耀认识凤凰卫视的开始。他一直关注着这个电视台的每一步。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在内地并没有声望的主持人,到了凤凰卫视,就很快表现出了自己的创造力?
1997年至1998年,《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相继开通,时事类主持人出现短缺。早班车只有陈鲁豫一个人在坚持,即使她生病,也得哑着嗓子出现。节目的转型正在带来主持人的转型。当时男主持人只有梁永斌、卜邦贻、窦文涛三个人。梁永斌与柯兰主持《音乐无限》,窦文涛同时在《相聚凤凰台》、《时事直通车》客串,一会儿娱乐,一会儿时事,正在因节目的不同而出现角色的变异,甚至遭到诟病。
凤凰卫视高层决定再招几个人。“关系”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台里觉得从国内其他地方找人,太麻烦。广东则显得比较容易。董嘉耀的广东背景、会说粤语,以及大家觉得比较熟悉他,年轻未定型,可以来凤凰塑造,使他出现在名单上。尽管当时有异议认为他的声音不好,有点尖,但这个因素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初他们想先把董一个人弄过来,但后来卜邦贻的离去,给了梁冬一个机会。
1998年4月,凤凰卫视国际事务总监,其后轰动一时的《千禧之旅》总领队郭滢,给梁冬打电话,请他与董嘉耀一起来深圳,说有重要事宜商量。郭滢到凤凰卫视前,曾是他们的专业课老师。当时的情景不过是师生情谊的一次彻底的展现。在饭桌上,他们被通知去香港参加试镜。这个意外的惊喜使他们几乎来不及思索,就下了去凤凰的决心。
第五章:慢热……(4)
那次会面的结果是喝掉了十多瓶小二锅头,结果两人大醉。5月初,他们背着广东台(当时他们还是正式分配到广东台的国家干部)偷偷地办了旅游签证,在香港住到了他们的系主任钟大年的家里。
梁冬试镜《相聚凤凰台》主持人,董嘉耀试镜《时事直通车》的主播。这是他们第一次去香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们待了五天。董的印象里只留下了香港的拥挤与沉重。繁
华像是遥远的故事,距他们相当遥远。尽管他们知道,也许他们很快就会拥有这一切。
两个人没事似的回到了广州。
1997年6月1日,当时还没有大学毕业的董嘉耀在电视上看到柯受良飞越黄河的经典场面,内心激荡不已。凤凰卫视几乎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象征,一想到自己将参与其中,他的心里就觉得有种冲动。但麻烦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
1998年9月的第三周,“院长”到广州,把去香港的证件交给他们,说:“可以辞职了。”
两个首次学习写辞职信的家伙,按他们可以想象到的理由写了一封措辞充足的信:“……我们辞职,去凤凰卫视工作,感谢领导栽培……云云。”
时任广东电视台台长的谢望新先生接到信后,大怒。说你们员工接到组织通知辞职,我怎么不知道?同时批示这两个在台里新闻部已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坚决不同意他们辞职。
凤凰卫视最后与他们交涉的结果是只同意放董嘉耀一个人。王纪言有些着急,他找到谢望新先生进行“公关”。王纪言广播学院的经历,使电视界几乎所有的台长都与他相熟,有许多人本身就是他的学生。老板刘长乐也通过关系找人交涉,才使此事有了下文。
广东电视台妥协的结果是开了个台长办公会议,同意他们辞职,但要给电视台四万多元钱补偿。这个借口令凤凰卫视无法拒绝。董与梁冬都是国家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学生,他们的辞职属于违约。
得到机会的董嘉耀与梁冬来到了香港。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是一个让他们感到惊异的地方。1998年间的凤凰卫视的地盘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一层楼。上百人挤在一起,到处都是忙碌的人。明星与技术工人们混杂在一起办公。
参观完这个比原来广东电视台小得多的地盘后,董嘉耀与梁冬住在合租的房间里,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们想象中的凤凰卫视。
但这种怀疑很快就被新的工作给占据,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来考虑这个选择是对是错。每天都可以看到在屏幕上光鲜照人的明星吴小莉、陈鲁豫们灿烂的笑容。创业的激情是这里最重要的氛围。董嘉耀与好几个人共用一张办公桌,甚至要共用一部电话,许多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种重新的开始。没有人帮你写稿,也没有庞大的后援队伍如撰稿员、编导来帮助你。主持人就是这个节目的灵魂,一切都要自己搞定。1998年11月8日,他们正式签订合约。人事部门拿来了厚厚的合同,以及对他们众多的香港式要求,董回答他自己根本就看不懂。就像那封辞职信一样,这个合约对他来说,更是平生首次。他毫不怀疑地就签字同意,仅仅是因为凤凰卫视有这么多的老师,他们请自己来,合约肯定不会有错。董乐观地想,老师会骗自己的学生吗?
他们后来发现,改变其实从一踏进香港就开始了。即使从每个细小之处,都会感受到凤凰卫视在成本与员工的使用间的精确计量。公司推荐的一个地产经纪,帮他们在距公司数百米之外的黄埔花园找了一处房子。这个地方几乎住着一半以上的从大陆来到凤凰工作的员工。住处近的理由是董嘉耀与梁冬们到凤凰一年之后才体会到的。当大事发生的时候,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台里。这是个绝妙的主意,也是一个最值钱的主意。凤凰卫视至少为他们每个人多付了一笔价格不菲的房屋补贴。
董嘉耀来到凤凰卫视的第二天,就开始在台里熟悉环境。期间,除了观摩吴小莉、窦文涛两位明星的主持外,还因为他懂广东话,也做过新闻,马上就投入了新闻采访。第一次带他出去实地采访的是闾丘露薇,采访回来写稿剪片。第二天,董就独自单干,出去采访了。第二周,一个突然的机会把他逼到了前台,吴小莉要去内地出差。董嘉耀接到通知,主播《时事直通车》。
第五章:慢热……(5)
与凤凰卫视签约时,董嘉耀的身份是艺员,由主持人事务部主管
◎ 记者不过是香港人口中的“狗仔队”,这里也没有记者证
◎ 主持人要从“狗仔队”做起
香港对于中国不仅是一块前殖民地那样简单,它的一切都呈现着自由资本统治下的西方要素,号称开放的传媒尤其如此。它的电子传媒的传统改变了每个从大陆来此工作的传媒人,并且被其深刻影响。对于一切采用港式管理模式的凤凰卫视来说,更像是一个有趣的训练器。从内地来此工作的大量工作人员,几乎都被其深刻改变,尽管起初仅只是形式上的确认,但这种形式与运作模式,已让许多人从来没有发现的能量显现出来。
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内地经验都得到了否定。
在内地做新闻主播,不过是一个念稿子的主持人而已。每次只要坐到主播台前,照着稿示器去“背书”即可。在这里,主播的概念显然并不相同。需要从一开始就参与自己的意见。主编与编辑们与他共同讨论,主播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新闻,也可以认为哪条新闻更重要,需要如何处理。这些意见显得非常重要。让董嘉耀吃惊的是,没有撰稿员再帮助他去写串联词。每次播报时,包括吴小莉在内的主播,都是自己撰稿,他们习惯用自己的语气与行文方式去撰写喜欢的开头与结束语。
这个节目当时的主编潘红星,把权力几乎下放给了每个主播。事实上他的“放权”,造就了许多形式的出现。吴小莉成为这个凤凰早期新闻类节目的组成部分。她为展示自己的亲和力,一般会在节目的最后,选一条自己喜欢的社会新闻来说。这与一般新闻节目后极坚硬的“再见”,形成鲜明对比,受到许多电视台的争相模仿。而在总理朱基当选后首次记者会上点名提问一役后,吴小莉更是成为这个节目的最大招牌。甚至连凤凰高层也把她作为凤凰卫视的另外一个脸孔。这样确认的凤凰卫视显得更加具体、感性。明星成为这个栏目最好的品牌。
当然,每个主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创造。窦文涛提出自己弄一条用体育另类的画外音来配的形式,也非常独特。当然,也有过分的地方,窦文涛曾经创意在节目的导语部分,希图把新闻的外延扩大,用类似《锵锵三人行》的形式,跑题跑不停。潘红星让其试了几次,就让他收了回去,因为试验超出了界限。
当然,主编是节目的灵魂,主播是用形象的东西重新包装一次。吴小莉就会把所有的语言改成自己习惯的语势,这就成为她自己的一种个性化的新闻。个性化对于董嘉耀显得有些遥远,现实的压力却需要面对。
《时事直通车》已成凤凰的王牌强档节目,受到的关注远超过他的想象。吴小莉几乎已成这个节目的灵魂与形象。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对董加耀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他给自己的定位简单准确:重新学习。面对已是明星的吴小莉,董反而没有任何压力,因为自己根本就一无所有。无知者无畏。他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对新闻的理解去做即可。他需要找到自己的男性主播的位置。
定位只是一个借口,他很难很快就得到大家的认可。当一个节目加入新人的时候,他身上的任何不一样的地方,肯定要受到挑剔与批评。事实上,起初的几天,他更多地暴露的是自己的缺点,而不是他想象中的优势。痛苦成为他面对的一个难题。
他的发音再次成为人们批评他的理由。他的嗓音并不优秀,又不是播音专业,而且广东人说普通话,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现在时兴又叫“港台味”,但在当时,则是毛病。曾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口播记者的老板刘长乐,对他的声音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甚至纠正他的一些读法。早期的两周,董嘉耀几乎有些手足无措,甚至非常痛苦。与他同时担任主播的梁冬,与他一起经历了这种“不适”。梁冬的痛苦显得更具体。他在《凤凰早班车》的体育新闻节目内任主持的遭遇让他难堪。闹得最大的“故事”是一次他播报完一条新闻后,按习惯说大家去听广告吧,但导演指示说还有两条新闻,他在节目中严肃地对观众说:导演说还有两条新闻……
第五章:慢热……(6)
而这些“缺点”最后在他的新节目《娱乐串串烧》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梁冬得到的教训是自己并不适合于做时事节目。每个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董嘉耀经过两周的艰难适应后,似乎找到了与这个节目对接的缝隙。他在中央台与广东台的主播经验给了他自信。当他看到自己的弱点后,他得到了一次基本的修正。
CNN的掌门人特纳特德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好多人在过去为今天的机会付出了很大的投入。董嘉耀开始收获这个断语的结果。
两周的适应不过是他开始香港式新闻主播经验的一个开始。凤凰卫视其实全盘借用的是默多克集团旗下STTV的传统,不论是严密的合约,还是对于主持人的整体使用。这个与内地不同的差异,使许多主播与主持人被归类为艺员的行列。至少这个不同的传统与机制,使包括窦文涛在内的许多内地主持人都非常不适应。而按香港媒体的传统,凡是新来的主播都要做一阵子出镜的新闻记者。这个良好的传统帮助董嘉耀很快了解了香港。在两种角色的转换中,他前期的记者工作量远远大于做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