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问题,丝毫未曾涉及神学或教会权力问题的信件:
“在帖撒罗尼迦人的城里发生了一件由我事先未能阻止的史无前例的事,事前我曾
屡次谏止,当时我已说过这事当真是极其残暴的。”大卫曾屡次犯罪,而且屡次忏悔认
罪。狄奥多修斯是否也要这样作呢?安布洛斯作了以下的决定:“假如陛下幸临,我是
不敢献祭的。既然使一个无辜者流血之后都不能献祭,难道而今在使众人流血之后倒能
献祭吗?我认为这是断然不可以的。”
皇帝忏悔了,在米兰教堂里脱下紫袍,当众举行了忏悔式。自从那时期一直到公元
395年狄奥多修斯逝世为止,他和安布洛斯间从未再发生过任何摩擦。
安布洛斯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但在其他方面却只不过是其所处的时代的典型人
物而已。他象其他教会作家一样,写过赞扬童贞的论文;也写过非难寡妇再嫁的论文。
当他确定一所新建教堂地基的时候,可巧在那里发现了两具骸骨(据说曾在一次异象中
显过圣),人们发现这两具骸骨能行奇事,于是安布洛斯宣称,这是两位殉道者的骸骨。
在他的书信里,他以当代特征的轻信姿态叙述了其他奇迹。作为一个学者,他不如杰罗
姆;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不如奥古斯丁;但作为一个智勇兼备、巩固教会权力的政治家,
他却的确是第一流的人物。
杰罗姆主要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拉丁语译本圣经,这书直到今日仍为天
主教会中公认的圣经。在他以前西方教会在有关旧约全书方面主要依靠从七十人译本圣
经里译出的材料。这在一些重要的地方是与希伯来原文不同的。有如我们所见,基督徒
们动辄主张自基督教勃兴以来,犹太人曾改窜了希伯来文原典中似曾预言弥赛亚的章句。
这种观点已为有健全学术思想的人证明是站不住脚的;同时也是为杰罗姆所坚决否认的。
他接受了拉比们在暗中给他的帮助,其所以不公开出名,是为了恐惧其他犹太人。针对
基督徒方面的批评,杰罗姆为自己辩护说:“谁想挑剔这个译本就让他去问犹太人。”
由于他承认了犹太人认为正确的希伯来文原典,所以他的译本在最初曾受到很多人的敌
视。可是部分上由于圣奥古斯丁大体的支持,该译本终为世人所承认。这是一个伟大的
成就,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原典批判。
杰罗姆比安布洛斯出生晚五年,公元345年诞生于离阿奎雷亚不远的一个小城斯垂登,
该城于公元377年为哥特人所毁。他的家庭虽不富有,但也还殷实。公元366年,他去到
罗马,在那里学习修辞学,并在道德上犯了罪。在游历高卢地方之后,他定居于阿奎雷
亚,并变为一个禁欲主义者。以后他又在叙利亚的荒野里隐居了五年。“他住在沙漠里
的时候过着一种严格的忏悔生活;期间交织着眼泪,呻吟,与精神恍惚的状态;同时并
被罗马时代生活的不时回忆所缠绕。他住在一间小屋或一个洞穴里;赚得自己每天的食
粮,并以粗麻布蔽体。”在这时期以后,他旅行到君士坦丁堡,并在罗马居住了三年。
在罗马他作了达马苏斯教皇的朋友兼顾问;在教皇的勖勉下,着手了圣经的翻译。
圣杰罗姆是一个进行过多次争论的人。关于圣保罗在加拉太书二章中论及的圣彼得
某些有问题的作风,他曾和圣奥古斯丁有过争论;关于欧利根他曾和他的朋友鲁芬纳斯
决裂;又由于他激烈地反对裴拉鸠斯,从而导致他的修道院遭到了该派暴徒的袭击。达
马苏斯教皇逝世后,他好象和新任教皇也发生过争执;当他住在罗马时期他曾结识了一
些笃信的命妇,他曾说服其中一些人进入了禁欲生活。新任教皇和其他许多罗马人同样
讨厌这件事。由于这事及其他,杰罗姆离开了罗马迁往伯利恒城,从公元386年到公元4
20年他死为止,一直居住在该地。
在他劝服的妇人当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有两位:葆拉寡妇和她的女儿尤斯特修慕。
这两位妇人特意陪伴他远途跋涉到伯利恒。她俩属于最高的贵族阶级,这圣人对她俩的
态度不能不使人感到一抹势利气。当葆拉逝世在伯利恒安葬的时候,杰罗姆在她的墓前
写了一片墓志铭:
在这坟墓里长眠着塞庇欧的孩子,她是显赫的阿加梅农一族,格拉古的后裔,名门
保罗家的女儿:在这里安息着为双亲以及女儿尤斯特修慕所热爱的葆拉妇人;在罗马妇
人中她是第一位不辞艰辛为了基督而选择伯利恒城的人。
杰罗姆写给尤斯特修慕的一些信是很奇特的。他仔细而又坦率地忠告她保持童贞;
他对旧约圣书中某些委婉辞句加以正确的解剖学的解释;在赞扬修女院生活的乐趣时,
他运用了一种性爱的神秘主义的表现方法。修女是基督的新妇;这种婚姻在所罗门的
《雅歌》中曾受到赞美。当尤斯特修慕宣誓作修女时,杰罗姆在写给她母亲的一封长信
中,写着以下令人注目的辞句:“您是否因她选择了作国王的(基督的)妻子的道路;
没有去作士兵的妻子而感到忿懑?她给您带来了一项高贵的特权,您现在已作了神的岳
母。”
在同一封信里,他对尤斯特修慕本人说:“希望闺房的秘密永远守护着你;让新郎
永远和你在内心中嬉戏;你祈祷吗?那时你就在和新郎谈话;你读经吗?那时他就和你
交谈。当你睡觉的时候,他将从后面来到并把手放入门孔,这时你的心将为他感动;并
会惊醒起来同时说出,‘我害了相思病。’于是他会回答说:‘我的妹妹,我的新妇,
你是一座圈起来的花园,一泓闭锁的泉水和一道密闭的喷泉。’”在同一封信里他又叙
述,当他断绝了亲友,“更困难的是,断绝了惯用的美味佳肴之后,”他仍旧恋恋不舍
他的藏书,于是他把它们随身带到荒野里去。“如此象我这样一个可怜的人却只为了以
后能读到西塞罗的作品而宁愿绝食”。经过几昼夜的良心谴责,他重又堕落,并读了普
劳图斯的作品。在这种放纵之后,他感觉到先知们的文体颇粗劣而可厌。终于在一次热
病中,他梦见在最后审判的时候,基督问他是什么人,他回答说他是一个基督徒。于是
基督回答说:“你在撒谎,你是个西塞罗的信徒;而不是基督的信徒。”于是他被判以
鞭笞的刑罚,最后杰罗姆乃在梦中喊道:“主!如果我再持有世俗的书籍,或如果我再
阅读这类东西,我便是自绝于我主了”。他并附带说:“这决不是梦呓或空虚的梦幻。”
此后几年中,在他的书简里几乎没有引用过什么古典词句。然而过了一个时期之后,
他又在文章里引用了维吉尔,霍拉斯甚至欧维德的诗句;然而这些引用则似乎出于回忆,
因为其中某些词句曾一再地重复出现。
据我所知杰罗姆的书信,比任何其他作品,更为显明地表达了由于罗马帝国衰亡而
产生的感情。公元396年时他写道:
“想起现代的各种灾难,使我觉得不寒而慄。连续二十年以上,从君士坦丁堡到朱
利安阿尔卑斯山区之间天天流着罗马人的鲜血。塞西亚、色雷斯、马其顿、达西亚、特
萨里、亚该亚、爱卑路斯、达尔马其亚以及潘纳尼亚等地方,没有一处不被哥特人、撒
马其亚人、库阿第人、阿兰人、匈奴人、凡达尔人,以及边境人烧杀劫掠……罗马世界
在不断衰落中:可是我们不但不低头,反而昂起头来。你想在野蛮人统治下的哥林多人、
雅典人、拉西第蒙人、阿加底亚人以及其他希腊人,竟是具有何等勇气。我只列举了少
数城市,但是这些城市都曾是一些并不平凡的国家的首都。”
他继续叙述匈奴人在东罗马帝国进行的破坏,并以这样的感想结尾:
“即使修昔的底斯和撒鲁斯特再生,他们也终将无法恰如平分地叙述这些史实。”
过了十七年以后,也就是罗马被劫掠后第三年,他写道:
“世界濒于灭亡:是的!然而多么可耻,我们的罪却继续存在和不断发展。这座名
城,罗马帝国的首都,被一次巨大的火灾所吞噬;地面上没有一处罗马人不在奔走逃亡。
被人一度认为神圣的教会,今天只不过是一片瓦砾与灰烬。然而我们还让我们的心去贪
图利欲。我们就象明天行将死亡似地生活着;可是我们又好象将要永远活在世上似地从
事着建设。我们的墙装饰得金壁辉煌,天花板和柱头也都闪烁着金光;但基督却以穷人
的姿态赤裸裸地饿死在我们的门前。”
以上这一段话偶然出现在他写给一个决心让女儿作修女的朋友的信里。信中大部分
是关于教育这样一个女孩时应该遵守的各种戒律。奇怪的是:以杰罗姆对古代世界衰亡
所持有的深厚感情,竟会认为保持童贞比战胜匈奴人、凡达尔人以及哥特人更为重要。
他的思想从来没有转向经国济世的任何策略;他从未指责财政制度的腐败和依赖由蛮族
组成军队的弊害。安布洛斯和奥古斯丁的情形也是这样;安布洛斯的确是一位政治家,
但他却是个专为教会利益着想的政治家。当时最优秀最活跃分子的心志既然这样极端远
离世俗事物,也就无怪乎罗马帝国终至衰微没落下去了。另一方面,如果衰亡无可避免,
基督教世界观倒非常适合给人以忍耐;同时当地上的希望似要落空的时候,它又能使人
保持其宗教上的希望。圣奥古斯丁所著《上帝之城》一书,在表现这种观点方面有着最
高的功绩。
在本章中我想先叙述一下圣奥古斯丁的为人;关于他作为一个神学家和哲学家的事
迹将留在下一章中加以论述。奥古斯丁生于公元354年,比杰罗姆小九岁;比安布洛斯小
十四岁。他是个非洲本地人,并在非洲度过了大部分生涯。他母亲是个基督徒,但父亲
却不是。他于一度信奉摩尼教之后改信了天主教,在米兰接受了安布洛斯的洗礼。大约
在公元396年做了离迦太基不远的希波地方的主教,并在这里一直居住到公元430年逝世
时为止。
我们对于他的青少年时代比对其他大多数传教者所了解的更为详尽,因为他在他的
《忏悔录》中写下了这一时期的记录。这书在后世尽管有过许多著名的效仿者,尤其是
卢梭和托尔斯泰,但我想在奥古斯丁以前却从未有过与此媲美的著作。圣奥古斯丁有许
多地方是和托尔斯泰很相类似的,但是在智力方面则凌驾于托尔斯泰之上。他是一个富
有热情的人,在青年时代颇为放荡不羁,但一种内心冲动却在促使他去寻求真理与正义。
有如托尔斯泰那样,在他晚年的时候也颇为罪恶的意识所缠绕,因而使得他的生活变得
很严峻;使得他的哲学也变得不近人情。他和异端进行过炽烈的斗争,但当他的一些观
点,在十七世纪为冉森尼乌斯重述时,却被认为异端。虽然如此,在新教徒采纳了他的
观点以前,天主教会却从未非难过这些观点的正统性。
《忏悔录》中记载的关于奥古斯丁生涯中的第一件事,是在他的少年时代发生的。
通过这事说明他和其他少年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有一次他和一伙年岁相仿的同伴偷
摘了邻居树上的梨。这时他并不感到饥饿,而且在他家中还有更好的梨。他终身一直认
为这是一种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邪恶。假如因为饿,或由于没有其他办法得到梨吃,那
末这种行为还不至于那末邪恶。但事情却在于这种恶作剧纯然出自对邪恶本身的爱好,
而正是这一点才显得这事邪恶得不可名状。于是他请求上帝宽恕他:
“噢,上帝,请你鉴察我的心!请你鉴察我这颗落到地狱底层也为你所怜悯的心吧!
现在请你鉴察并让我的心向你述说:它在那里追求什么?它希望我作个无端的恶者,在
没有邪恶引诱的时候,去追寻邪恶本身。它污秽肮脏,但我却爱它;我热爱灭亡,我热
爱自己的过错,我并不爱导致过错的原因,而是爱我这过错本身。从天界坠落。从你面
前被逐的污秽的灵魂啊;竟不是通过这耻辱来追求什么,而是追求这耻辱本身!”
他这样继续写下了篇章,而且全都是关于年幼淘气时从一棵树上偷摘了几个梨的问
题。在一个现代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病态;但是在他所处的时代,这却似乎是正确的,
是神圣的一种标志。当时犹太人中间非常强烈的罪恶意识,是作为调和自尊心与外界失
败的一种方法。亚威是全能的神,而亚威又特别关切犹太人;可是他们却为何不能兴盛
呢?因为他们是败坏的:他们是偶像崇拜者,他们和外邦人杂婚,他们未能遵守律法。
上帝的一切目的都集中在犹太人身上。然而,因为公义是最高的善;同时又有待于通过
苦难才能达成,所以他们必先遭受惩戒,和必须承认这种惩戒是上帝慈爱的一种表现。
基督教徒以教会代替了选民,除开其中一点以外,其于罪恶心理并没带来什么不同
之处。教会,有如犹太人一样也遭受了苦难;教会曾受到异端的骚扰;个别基督徒因不
堪其害以致叛教。虽然如此,犹太人在很大的程度上,却达成了一项重大的发展,那就
是以个人的罪来代替了公共社会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