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高僧传-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诼骄幔罂ㄏ裆剩艉炅粒锤绰垡椋罹∫謇怼G叭ヌǖ娜耍薏换断苍尢尽7ㄏⅲ鋈患疚玻ń卜ㄊ彼玫姆髯樱┓兹宦涞兀谷辉诜ㄗ隙松碚布牛丈肷拔抟欤拖袢攵ㄒ话恪I锥缍技窃尢荆督巳S谑堑笔狈⑵鹎龇鸾探绲木┒贾钌疾牙⒌梦薜刈匀荩⒏南乙渍蓿追自尢尽⒎哂谒渖窦恢劣诖恕:罄矗驮嵩诼健!
起初,竺道生与慧叡及慧严、慧观同学齐名,故当时的人评论他们说:「道生、慧叡天真秀发,慧严、慧观思想深邃,慧义精勤而进,寇渊隐德潜光。」此中,道生、慧叡独领天真之誉,故其悟性秀出群伦可想而知。起初,关中僧肇开始注《维摩诘经》,世全赞叹不已。道生则更发深旨,弘扬新典,及诸经义疏,都被世人视为珍宝。王微把他比做郭林宗,乃为之立传,表彰其功德。当时的人都以竺道生倡一阐提也有佛陆,也能成佛的说法是有根据的,所立之顿悟成佛、善不受报等义,后来也得到佛教界的推赞服膺。宋太祖曾经阐发竺道生的顿悟成佛义,沙门僧弼等发问诘难,太祖乃叹道:「若能使竺道生复活,这些人又怎能发难于我呢?」
后来,龙光寺又有沙门宝林,起初往长安受学,后来祖述道生所立诸义,当时的人都称他为游玄生。他曾著有《涅盘记》、注《异宗论》及《檄魔文》等。宝林的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著有《金刚后心论》,亦祖述道生之义。近代又有释惠生,亦住于龙光寺,素食终生,擅长众典,并工于草隶,当时的人以同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
原典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①人,寓居彭城②。家世仕族,父为广戚令,乡里称为善人。生幼而颖悟,聪哲若神。 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值沙门竺法汰,辽改俗归依,伏膺受业。既践法门,儁思奇拔,研味句义,即自开解。故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世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詶抗。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机警,神气清穆。
初入庐山,幽栖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仰羣经,斟酌杂论,万里随法,不惮疲苦。 后与慧叡、慧严同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后还都止青园寺。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种青处,因以为名。生既当时法匠,请以居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枢机得衷。王弘、范泰、颜延之,并挹敬风猷③,从之问道。
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 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言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著《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与夺之声,纷然竞起。
又,六卷《泥洹》先至京都,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一阐提④人皆得成佛。于是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显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疠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吴之虎丘山,旬日之中,学徒数百。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龙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号曰龙光。时人叹曰:「龙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山,销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眼。
后《涅盘》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生既获新经,寻即讲说。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于庐山精舍,升于法座,神色开朗,德音俊发,论议数番,穷理尽妙。观听之众,莫不悟悦。法席将毕,忽见麈尾⑤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颜色不异,似若入定。道俗嗟骇,远近悲泣。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其神鉴之至征瑞如此。仍葬庐山之阜。
初,生与叡公及严、觐同学齐名,故时人评曰:「生、叡发天真,严、观洼流得,意义修憉悙进,寇渊于默塞。」生及叡公独标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羣士矣。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玩味。生乃更发深旨,显畅新典,及诸经义疏,世皆宝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为之立传,旌其遗德。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顿悟不受报等,时亦宪章。宋太祖尝述生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
后龙光又有沙门宝林,初经长安受学,后祖述生公诸义,时人号曰游玄生。著《涅盘记》,及注《异宗论》、《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著《金刚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焉。近代又有释惠生者,亦止龙光寺,蔬食,善众经典,兼工草隶,时人以同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也。
注释
①钜鹿:今河北平乡。
②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③风猷:即风教、德业。
④一阐提:又作闸提、一阐底迦,一颠迦、一阐提柯等,意为断尽善根之人。
⑤麈尾:用麈尾毛制成的一种拂尘工具,魏晋名士清谈时常手执麈尾,后来,僧侣说法、讲经亦常手持麈尾。
宋京师东安寺释慧严
译文
释慧严,俗姓范,豫州(今安徽)人,十二岁为儒生,博读诗书,十六岁出家,又专心致志研读佛典,到「而立之年」,已逼览群经,精通佛法,四处弘法,远近闻名。听说罗什在关中,又前往受学,得益很多,后又回到京都(建康),住在安安寺,甚为宋高祖所推重。后来高祖远征长安,要慧严与他同行,慧严曰:「施主此行,志在平定天下,贫道乃方外之人,不敢从命。」宋高祖屡请,遂与之同行。到宋文帝年间,与文帝关系更为密切,经常以佛法请示之。……当时颜延之著《离识观》及《检论》,帝令慧严辩其异同,往复终日,帝乃笑曰:「你等真不亚于昔日之支遁、许询。」慧严后来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
东海何承天以见多识广闻名,有一次他问慧严:「印度等西国所用何历?」慧严曰:「印度夏至之日,中午时旦正挂中无影,因此有『天中』之名。于五行土德,色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中土之一尺,十两等于此地的十二两,以辰月为岁首,……」后问婆利国来的人,果然同慧严所说一样。
《涅盘经》初传至宋地时,译文颇流畅,而品数不足,初学之人难以理解其整体思想。慧严乃与慧观、谢灵运等,依据早先已译出的《泥洹经》版本,增加品目。凡是文字太过质直者,也统统加以修治,才开始有好几本流行,慧严就在一天夜里梦见一个人,形像很高大,厉声对慧严说:「《涅盘》尊经,为什么加以政治?」梦醒之后,慧严颇感不安,就召众僧,商议收回以前版本之事。当时某些有识见的人就说:「这可能是为了告诫后人,如果《涅盘经》确实不应改治,为何实时托梦。」慧严以为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不久,就又梦见神人对他说:「你因尽心翻译佛经,大力弘扬佛法,日后必定能见佛。」慧严于宋元嘉二十年(公元四四三年)卒于东安寺,世寿八十一。
原典
释慧严,姓范,豫州①人。年十二为诸生②,博晓诗书,十六岁出家,又精练佛理,迄甫立年,学洞群籍,风声四远,化洽殊邦。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所异闻,后还京师,止东安寺。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后伐长安,要与同行。严曰:「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贫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要之,遂行。及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每见弘赞问佛法……时颜延之著《离识观》及《检论》,帝命严辩其同异,往复终日。帝笑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
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问严:「佛国将用何历?」严云:「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土德,色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十二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后婆利国人来,果同严说。
《大涅盘经》初至宋土,文言致善而品数疏简,初学难以厝怀。严乃共慧觐、谢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目。文有过质,颇亦治改,始有数本流行。严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涅盘》尊经,何以辄加斟酌?」严觉已惕然,乃更集僧,欲收前本。时识者咸云:「此盖欲诫厉后入耳。若必不应者,何容实时方梦。」严以为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严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八十有一矣。
注释
①豫州:本为汉武帝所设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此、伏牛山以东之豫东、皖北地区,后辖境屡有变迁,南此朝时约在今河南汝阳以南、湖北黄冈西北一 带。
②诸生:即儒生《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北姓。」
宋京师道场寺释慧观
译文
释慧观,俗姓崔,清河(今山东清平)人,十岁时便以博览闻名,少年出家,四处游学,晚年至庐山,从学于慧远。后秦弘始年间,他得悉罗什至关中,乃由南往北,谘访新旧,辩析异同,风神秀雅,思想深邃,当时之人称云:「通情则生(竺道生)、融(道融)上首,精难则观(慧观)、肇(僧肇)第一。」可见当时学人对他之推崇。
慧观曾著有〈法华宗要序〉,并呈给罗什,罗什对他说:「你的〈法华宗序〉写得很好,从你的才华看,你应当到江汉一带去弘通佛法。」罗什去世后,慧观就离开了长安,往南到了荆州。当时镇守荆州之司马休之对他很敬重,在荆州为他建立高悝寺,使得荆州一带超过半数的民众,改邪归正,归依佛门。后来宋武帝南伐司马休之,到了江陵,与慧观相遇,一见如故,礼遇有加,并敕他与西中郎(即后来的宋文帝)一起游学。不久到了京都(建康),住于道场寺。
慧观既妙善佛理,又探究老庄,既精通《十诵》,又博采诸部,博学多闻,才识超群,因此,前去问道求法者,络绎不绝,终日门庭若市。元嘉初年三月,曾驾车至曲水参加宴会。当时,帝令慧观与众朝士赋诗酬对,慧观入座之后,就先献上一诗,文辞优婉,旨趣清雅。琅琊王僧达、庐江何尚之,都以清言相唱酬。慧观此次赴会,既结识了俗家朋友,又深得他们的赞赏。
宋元嘉年间卒,世寿七十一。曾著《辩宗论》、《论顿悟渐悟义》及〈十喻序赞〉、诸经序等,这些都流传于世。
原典
释慧观,姓崔,清河①人,十岁便以博见驰名。弱年②出家,游方受业。晚适庐山,又谘禀慧远。闻什公入关,乃自南徂北。访覈异同,详辩新旧,风神秀雅,思入玄微。时人称之曰:「通情则生、融上首,精难则观、肇第一。」
乃著〈法华宗要序〉以简什,什曰:「善男子所论甚快,君小却当南游江汉之间,善以弘通为务。」什亡后,乃南适荆州。州将司马休之甚相敬重,于彼立高悝寺,使夫荆楚之民,回邪归正者,十有其牛。宋武南伐休之,至江陵与观相遇,倾心待接,依然若旧,因勑与西中郎游,即文帝也。俄而还京,止道场寺。
观既妙善佛理,探究老庄,又精通《十诵》,博采诸部,故求法问道者,日不空筵。元嘉初三月上巳,车驾临曲水燕会,命观与诸朝士赋诗。观即坐先献,文旨清婉,事适当时。琅琊王僧达、庐江何尚之,并以清言致款,结赏尘外。
宋元嘉中卒,春秋七十有一,著《辩宗论》、《论顿悟渐悟义》及〈十喻序赞〉,诸经序等,皆传于世。
注释
①清河:今山东清平。
②弱年:年少曰「弱」,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称二十岁为「弱冠」之年。
梁京师灵味寺释宝亮
译文
释宝亮,俗姓徐,其祖先是东莞(今山东沂水)贵族后裔,晋代战乱时,避难于东莱(今山东掖县)。宝亮十二岁出家,师事青州道明法师。道明乃义学之名僧,名高当世。宝亮修学专精,过目成诵。受具足戒后,便欲游学弘化,但因念父母养育之恩,不能刈断尘缘。道明法师对他说:「沙门离尘去俗,以弘扬佛法为务,岂可因纠缠于世俗爱网,而使佛教下传布东土!」宝亮遂感悟,因此就客游四方。
二十一岁时到了京都,居于中兴寺,袁粲一见而颇感惊异,在后来给道明的一封信中说:「我经常见到宝亮,实非常之人也,是我从来所未见之奇才,与他在一起都觉得精神倍增。每日闻所末闻,不觉时光的流逝。古时珠宝生于合浦,而魏人取以照车;玉璧产于赵国,而秦王请以玄耀国威。天下之玉,当天下共之,不能成为一人一地之私有啊!」自此之后,名声渐大。等到其父母去世后,因路途阻塞,不得回去服丧,就屏居禅思,杜绝一切世事。齐竟陵文宣王亲自到他房间,请他出来弘法,他不得已而前往。文宣王对他极是恭敬并与他结下菩萨四部经的法缘。
后来移住于灵味寺,于是大开讲席,盛于京都。曾讲《大涅盘经》八十四遍,《成实论》十四遍,《胜鬘经》四十二遍,《维摩诘经》二十遍。其《大》、《小品般若经》六遍,《法华》、《十地》、《优婆塞戒》、《无量寿》、《首楞严》、《遗教》、《弥勒下生》等经典亦各近十遍,僧俗二界的弟子三千多人。前去向他参学问道者常数百人。
宝亮风神俊逸,气度恢宏,开席讲经,锋辩纵横。有问论者,阐析清雅,言简意赅,疑难顿时冰释。当朝的皇帝龙兴,尊崇佛法,因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