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

第6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6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主、阳主、日主、月主、四时主),遭天地况施(言天
地神灵乃赐我瑞应),著见景象突然如有闻;震于怪物,
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与士大夫更始。”
“太初”; 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
“天汉”; 应劭曰:时频年苦时,故改元为天汉,以祈甘雨。师古
引云汉诗意,以周宣王遇时修德致雨为证。
“太始”; 应劭曰:“言洗涤天下,与民更始。
“征和“(汉
简作延和);
应劭曰:言征服四夷,而天下和平,此说似有疑,自天
汉已有内乱,和之义不仅对外而已。
“后元”(五
十四年,改
元十一次)。
沿文景故事,复为后元。
昭帝“始元”; 更始之义。
“元凤”; 汉书支:“七月已亥晦,日有蚀之,既八月,改始元为
元凤。”应劭曰:始元三胩凤皇集东海,于是以冠元焉。
“元平”(十
三年,改元
三次)。
似与民休息之义,晨有流星西行。
宣帝“本始”; 诏曰:“谨牧养民而风德化。”亦与民更始之义。
“地节”; 崩应劭曰:“以先者地震山水出,于是改元曰地节,欲
令地得其节。”
“元康”; 诏曰:“腾末能章先帝休烈,协宁百姓,承天顺
地,调四时,获蒙喜瑞,赐芘祉福。”元康者盖
祈天赐瑞,神人交畅之义。
“神爵”; 元康四年,神爵(雀)五采以万数,集于长东宫,
以瑞应改元。
“五凤”; 神爵四年,凤皇五至,因以改元。
“甘露”; 诏曰:者凤皇甘露降集“,祯祥之应。
“苏龙”(二
十五年,改元
七次)。
汉注云:此年二月,苏经见广汉郡。
元帝“初元”; 诏曰:“阴阳不调,黎民饥寒,无以保治。”初
元亦与民更始之义。
“永光”; 上年诏曰:“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阴阳为娈。:
本年诏曰:”今治者,咎在腾之不明。“永光盖
与民更光之谓。
“建昭”; 上年“颍川水出,流杀人民”,本年“白蛾群飞
日”,建昭自新。
“竟宁”(十
六年,改元四
次)
边事千宁,诏曰:“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
为竟宁。”
成帝“建始”; 诏曰:“火灾降于祖庙,有星孛于东方,始正而,
咎孰大焉!??其大赦天下,使得自新。”
“河平”; 诏曰:“河决东郡,流漂二州。??堤塞辄平,
其改元为河平。”诏曰:“阴阳错谬,寒暑失序,
日月不光,百姓蒙辜”,因以鸿嘉祈天佑嘉应也。
“永始”; 诏有改过自新,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又谓重新
作起。
“元延”; 日蚀星陨,无云有雷,谪见于天,大异重仍。
“绥和”(二
十六年,
改元诏曰:“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
六次)。众,不蒙天祜。”
哀帝“建平”; 日月亡光,王星失行,郡国比比动地,此天翻地
覆之世,因号建平。
“太初”(改而复
发);
有方士识语,汉将中衰,当再授命。诏曰:“基
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其以建平二年为太初
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后因末获嘉应,
又悔边经背古,取消前诏。
“元寿”;(六年,
改元三次)。
诏有安民延祚之义,以阴阳不调,元元不瞻为虑。
平帝“元始”(五年,
末及改元)。
诏曰:“与天下更始,诚欲令百姓改行契已,全
其性命也。”
东汉
帝名
光武“建武”; 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门野,四七
之际火为主。群臣奏曰:受命之符,为应为大。
皇天大命。不可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为建武。
“中元”(三十二
年,末二年始改
元)。
信文景故事,仅二年。
明帝“永平”(十八年,
末再改元)。
永保中兴之祚。
章帝“建初”; “灾异仍见,与政相应”,兢业更始之谓。
“元和”; 京师及郡国螟诏曰:“腾道化不德,更政失和,
元元末认,抵罪天下,寇争心不息,边野邑屋不
修。??中心悠悠,将何以寄?期改建初九年元
和元年。;”
“章和” (十二年,改元三次)诏谓有瑞应,因改元章和。
和帝“永元”; 外患为虑,“其案旧典,告类荐功,以章
休烈。”
元兴”(十七年,改
元二次)。
殇帝“延平”(一年)。天降灾戾,应政而至,祈普遍嘉瑞降临。
安帝“永初”; 大凤蝗虫地震日食,“正月早子改元元初”。
“永宁”; 天灾不减,加以民变。立皇太子改元永宁。
按永宁仅一年。
“建光”; 雨风水震灾异甚多。惟鲜卑降。三公备陈灾
异得失,因改元。仅一年。
“延光”(十六年,
改元五次)。
以灾异更甚,因改元。
顺帝“永建”; “奸慝缘间,人庶怨识,上干和气,疫疠为
灾,朕奉承大业,??改元永和。”
“建康”(十八年,
改元五次)。
地震百八十次,场徐盗攻烧城寺,杀略吏民,
因之改元。
冲帝“永嘉”(一年)。
(汉碑作“永熹”)
群盗更识,诏曰:“瑞以和降,异因逆感”,
敬始为要。
桓帝“建和”; “雨不沾,密云复散”,盗仍误用,祈降休
祥。
“和平”; “朕政失中,灾告边仍,三光不明,阴阳错
序”,“四方盗窃颇有末静,故假
延临政,以须安宁。”
“元嘉”; 京师疾疫,改元元嘉。
“永兴”; 白鹿见,增鸿当局,因而改元。
“永寿”; 灾异饥馑,民变井至,大赦天下,改元永寿。
“延熹”; 日有蚀之,京师蝗改元延熹。
“永康”(二十年,
改元七次)
京师脸上党地裂,江贼起。以天时咎身长,悉
除党锢,改元永康。
灵帝“建宁”; 童谣怨望,天下不安。
“熹平”; 灾异高强度,济南曲起,改元熹平。
“光和”; 灾异降,内乱外患甚殷,置鸿都门学生,改元
光和。
“中平”(二十年,
改元四次)。
苏由真心我,远近响应。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皇子

“光熹”,“昭宁”,
“永汉”。
中平六年,灵帝崩,皇子辩即位,一件三易元,
当年董卓越事政,义似安内。
献帝“初平” 割据之局已成,董卓传政,义似安内。
“兴平”; 因灾异改元。
“建安”(三十一
年,改元三次)。
郊袂上帝于安邑,改元建安。
上表是汉代从武帝以来七十五次改元的大略。我们再由上表所表现的内
容,说明如下:
(一)封建制之完成,以武帝的“法度”为代表,改元之制,严格讲来也
始自武帝,这里就集中表现了正宗儒学“经义断事”的统治意识。按改元等
大事的诏命多出尚书之手,比之于北斗,称为天之喉舌,间亦有天子自作而
为儒臣润色的(参看廿二史札记卷四)。
(二)汉代的鬼神世界观,是封建社会宗教的颠倒意识。凡鬼神世界必须
有迷信的信仰,而信仰之表现为教条,主要为祸福的形式,汉代年号就是这
种形式(参看上书卷二,汉儒言灾异、汉重日重二条)。
(三)统计七十五次年号,“元”字有二十个,“初”“始”二字有十四
个,“永”字有十二个,“建”字有十二个,“和”“平”二字有十六个,
“安”“康”宁”三字有八个,“光”字有四个,“嘉”字有四个,其余“寿”
“熹”“兴”“汉”诸字次之。这些语彙,都好像是在五经中有根据的,三
公博士要用千言万言,训诂得成为名号,条陈得失,以符徵验。
(四)凡目的论的迷信教条,都以意志神为依据,但到了不合目的之时,
结果与目的相背,怎样办呢?于是汉代年号,大量出现“元”、“始”、“初”
等字,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不合目的者不算了,更始
就要都合目的了,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无异是一次一次的讽刺,越到后来
改元越频仍,甚至一年中三次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这样,
说明了一个矛盾,即目的论的主观形式与非目的的客观形势,发生背离,且
越到末世表现得越发厉害起来。
(五)经常十儿个字,反复排列,所谓“更始”,就是形式上的教条在主
观意识中的简单的循环,好像来复日的周而复始,更始并非新的,而是最旧
的重降,在这世界,所谓“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了。
(六)但从年号的顺序里,也可以发现封建制的规律,即形式的教条不形
成则已,一形成反而是全无内容。例如“初始”一出现,不但表示出没有初
始,而且感觉到寿终末日;“和平”一出现,不但表示出没有和平,而且大
受农民暴动的威胁,故在客观的现实历史上看来,年号教条的形式与内容是
成反比例的。始就是终,和就是乱,寿就是天,建就是破,嘉就是妖,光就
是晦。这就叫做中世纪的愚昧黑暗。
从上面的分析看来,建元既然是从汉武帝法典化了的封建制度,那么就
容易看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这种政治法律制度所折射出的性质。如果
我们把它和本书讲的白虎通义宗教法典联系起来看,就明白封建制的性质在
哪里,这即马克思说的,封建制社会的思想是以道德名誉为代表形态,而不
同于资本主义时代的思想是以自由平等为代表形态。建元年号就集中地表现
出统治阶级的道德名誉的形式。这是封建意识通过上层建筑的折射而表现出
的典型例子。
从汉武帝以来,这种制度便成了中国封建制社会二千多年的固定形式,
历代帝王循而不改。不但如此,这儿十个道德名誉以至宗教的字样,反来复
去地在后代再版,其再版的形式,还不仅是雨个字的换位,而且是前代年号
的抄袭,例如“建武”,从东汉以至齐明帝有六次再版,晋朝就有两次(惠帝、
元帝);又例如“永兴”,从东汉以至北魏,有六次再版,而北魏就有雨次:
其他如“建兴”七次,“建元”五次,“建平”六次,“建初”四次,繁不
列举。统计从汉武帝以至清末,年号重出者有一百十九个,而用此一百十九
个年号的帝王有三百一十吹。这也说明一件可注意的事实,即汉武帝的封建
法度是后代的范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些汉代社会性质的消息来。
从汉武帝以来,各代建元有七百五十余次(除了所谓僭窃等年号四百余
次),虽然到了元明以后,改元次数减少,但改元制度则是一贯的,所用的名
称大都不离汉代的形式,大都限在有数的几十个道德名誉的字样上面。除了
例外的少数年号引用佛教(如贞观)和道教(如太平真君)的形式教条,一般的
年号大都采用经书特别是緯书的形式。后代“天”字“神”字出现不少,这
是神权的宗教形式,以与皇权父权的大量的道德形式相结合。总之,建元年
号是统治阶级的支配思想的集中表现,它是从汉代法典化的,后代封建制,
“建”来“建”去,大都因袭着这个传统制度。
我们看了三公博士们援引轭义所制成的年号,就可以了解汉代以来宗教
的支配思想了。这种支配思想是从秦敲博士官开始的。所韶裁棘神学也是从
秦代才出现的(叁看寨会耍圆裁)。这种为铣治阶极服务的思想家,在汉代叫
做“儒林”人物。
汉高祖十一年诏:“今吾以天之灵、贸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是久世世奉宗庙亡相也。置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置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拿显之。”文帝二年沼举暨良方正,十五年韶
静侯王公卿郡守举贸戾能直言板谏老。武帝元调元年韶今州郡举茂材孝廉,
制分四科,?”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翘中博士,三曰明
智法令,足以决疑,按章复罔,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
决断,材任三辅县舍。
武帝置博士弟子员。大史公融刺激:“自此从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
多文学之士矣。”班因贷道:“自武帝立五狸博士,开弟子员,殷科划策,
劝以官禄,苑于元始,百有余年,博案者漫盛,枝叶春滋,一狸歌至百余万
青,大师众至千余人,盖溅利之路然也。”范摩榆:“荣路既广,腆望难戴,
自是窃名伪服,寝以流竟,权阴贵让,蒲褐繁兴。”文献通考觊:“武帝时,
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周。孔安国以儒者为侍中,特听掌御唾壶,
则其蝶慢已甚。??人主亲士大夫之时少,亲宦官宫妾之时多,虽辅粥股肽
之臣,亦不过贾明趋朝,鞠躬屏总,捂药奏事,卑卑而前,数语即退。”这
种“儒林”的思想倾向,早已由太史公所踞待儒如“以徘优蓄之”所规定了。
武帝如此,及至东汉,更每况愈下了。
汉代选士,是依据身分或财产为标准的。景帝韶:“共唯廉士寡欲易足,
今誉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宫,撅菩叉不得官,胺甚
憨之。餐算凹得官,亡兮廉士久失职,寅夫层利。”可见必须先是富有的豪
族始能得官。董伸舒所谓选郎吏又以富资,未必贤也。
顾亭林说:“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日知
录卷十三)我们不要相信官吏嘴里说的所谓堂皇的求贤良的标准,如文学高
第、孝弟行义等,因为礼贤之道是要有身份和财产的限制,甚至公然鬻卖,
就说明了封建制的道德名誉的内容。制度是属于大多数的范围,一二出类拔
萃者是制度的例外。故从县乡亭来的贤良方正也好,博士弟子也好,孝廉茂
材也好,我们敢说基本上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者,和帝诏所谓“科别行能,必
由乡曲”。后汉书第五伦传说:
“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
以财货自达。偷悉简其丰赡者遗迹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
汉代之郡国选举和赐三老孝弟力田爵,同时并行,这是农村经济出发点
反映于政治统治的必然结果。汉代列帝下诏举士,不下四十次,其次数与诏
赐三老的次数相埒。举士的名目是繁多的,西汉文帝以来之标榜普通为“贤
良能直言极谏者”,其他如武帝之“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昭宜之“文
学高第”,宣帝之“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厥身修正,通文学,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