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

第7部分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第7部分

小说: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专家认为: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须避之。肺主皮毛,司肌肤腠理之开合,此时一定要做好防寒暑的工作,这当为首要保肺之道。

平时那些肺部虚弱者,可学习按摩、导引等保健方法,以增强机能、改变体质。一旦察觉肺系病症状,急早治愈,以绝后患。

寅时醒来后要是觉得睡不着的话,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静坐。坐姿以自己能接受的动作,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均可。道家认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所以是练气的最好时机。两手握固或结印或掐诀置于腹前,存神内守,以舌于口腔中上下搅动舔揉牙齿牙床内外,术称“赤龙绞海”。舌下系带两边有“金津”、“玉液”两穴,当津液满口时,叩齿鼓漱(次数自定,如果怕影响别人可以直接鼓漱),然后分数次咽下,意随吞咽动作转移至小腹。依法吞咽七次。应该注意的是,在行功过程中呼吸应始终保持自然舒畅,不论有无唾液或唾液多少,皆应做以上意想和吞咽动作。

闭口绞海鼓漱可刺激唾液分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含有黏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因此,“赤龙绞海”、“吞津”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健体防病良方。

此法是通过用舌抵口腔及漱口动作,刺激唾液腺分泌。这种导引方法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中记载道:“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可“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也”。《太上黄庭经》中亦载:“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嵩山隐士太元先生亦于《太元气经》中著述:“天地有泉源,非雷霆功则气不能润荡万物。人身有津液,非咽漱则无从溉五脏、蒙五彩……”此法备受历代功家推崇,南北朝陶弘景、隋代巢元方、唐代孙思邈、宋代刘河间及明代高濂和汪昂、石室道人,以及清代方开,还有少林祖师达摩、大文学家苏东坡、明太祖朱元璋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等历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武功大师也都奉此法如瑰宝奇术,举不胜举。

为什么肾有病,却在肺经当令的寅时来运功呢?这就是五行学说在养生上的运用,肾属水,肺属金,按照五行理论,金能生水,虚则补其母。补肾也就是用补金的方法,即“金水相生”法。
第三章 寅时养生 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3)
 

那么,怎么补肺呢?土能生金,所以临床常用培土生金法。比如,肺气不足者,常用健脾益肺的方法,参苓白术丸就是在此原则下的组方。运动疗法以五行拳为例,五行拳横拳属土应脾,劈拳属金应肺。练拳时适当多练习一下横拳、劈拳,就是取培土生金、健脾益肺之意。知道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补泻原则,也就可以化生出很多的方法。

问:经常吹冷气对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

答:中医认为,“形寒饮冷”皆有害于肺,因为肺主皮毛,皮肤是肺的对应部位。如果皮毛感受寒气,会直接影响浅表气血的运行和汗液的排泄,气血运行和汗液排泄一有问题,肺气的宣肃功能,也就是肺的气化功能马上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冷气吹得太过,不利于肺脏的气化功能。“手太阴肺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吃下凉的东西,寒气从内在肺经影响肺的功能,吹冷气则是由外在体表侵入,其致病结果是相同的。

“窝囊废”其实是“肺窝囊”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指出:“五脏所藏……肺藏魄。”“魄”是什么?就是人的魄力、气魄、体魄。人的“魄”属于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代表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类经·脏象论》指出:“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说明人体一些知觉和动作是“魄”作用的结果。

在生活中,常骂一个不成事的人为“窝囊废”,是个废物、不中用的家伙。中医里将窝囊废也称为“窝囊肺”,那为什么不叫窝囊心、窝囊肝、窝囊脾呢?说一个人是窝囊肺,其实也就是说他的肺窝囊。肺有问题、肺气不足也常表现为缺乏“魄”力,就会变得很窝囊。人的肺气足,就会有“魄”力,常能做成大事;而肺气不足的人,连说话声音都很小,表现为缺乏魄力,自然就成了成事不足的“窝囊肺”了。

肺开窍于鼻。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主要通道,与肺直接相连。《灵枢·五阅五使》指出:“鼻者,肺之官也。”如果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呼吸平稳,嗅觉也灵敏;如果肺失宣发,则鼻塞不通,呼吸不利,嗅觉也差。

据说国外还有这样一句谚语:“大人物必有一个大鼻子。”中国在相面时也很讲究:女看眉毛,男看鼻。如果一个男人的鼻子位居中央,周正、挺拔、个大,就能成大事,这也是魄力十足的表现。

魄力足,可不是脑子一热的蛮干,要有理智。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五行要平衡,弱的要补,太旺盛的要疏导,要把其多余能量往下传,不能让多余的能量克制其他脏器,所以遏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就像治理洪水一样,要多疏导,多分流,实在不听话的再进行克制。

肺气虚常见少气乏力,动则气喘,体虚易感等。临床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常采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即健脾益肺法。补肺气的穴位有:肺的“原、输”穴即太渊,或肺的母经脾经的原穴即太白。

五行拳的横拳属土应脾,劈拳属金应肺,可以经常练习以宣降肺之气机。如果练习劈拳的同时练习横拳,根据五行理论则属培土生金法。

问:在什么时间按摩肺经最好?

答:当然也是在肺经最旺之时按摩最好,但此时是早上3~5点,是睡眠的时间。因此,我们还可以从同名经上找其他穴位,如在上午9~11点足太阴脾经当令的时段进行按摩,“五脏有疾,当取之原”,选取肺经的原穴(也是输穴,穴性属土,土为金母,肺属金,虚则补其母,故取其母穴)太渊,再加上脾经原穴太白,则有培土生金、健脾益肺之意,有点像参苓白术丸的意味。问:根据西医的说法,气喘病人多是由于过敏体质所致;就中医立场来说,气喘与个人体质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
第三章 寅时养生 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4)
 

答:您说的应该是过敏性哮喘。喘证和体质有一定的联系,体质可以通过治疗和锻炼改善。现在各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对于哮喘就有很好的疗效。

“气喘”只是指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的症状。多因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邪热炽盛,痰饮停肺,肺肾气虚所致。除肺、心疾病常见气喘外,咽喉或胸廓的病变、温热类疾病、腹内肿瘤或积水等挤压及虚劳类、脱证疾病等亦可见气喘。

临床上对以气喘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常以气喘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辨证论治。

病性有实有虚:实者病势急骤,声高息粗;虚者病势徐缓,气短息弱。

气喘为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如:哮病、肺胀、肺热病、肺痈、肺水、肺衰、气胸等病,气喘常是其主症之一。暴咳、久咳、肺络张、肺痨、肺痿、肺癌、肺尘埃沉着病等均可有气喘症状。

临床根据病情表现综合分析如下。

(1)发作性气喘,常见于哮病,必伴哮鸣。

(2)劳作时发作或加重,或平卧时加重,常见于肺胀或由心衰等所致。

(3)气喘属吸气性困难者,多为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气喘属呼气性困难者,多为肺胀、肺痿、哮病等。

(4)高热病人,一般都有呼吸迫促、息急气粗的表现。

(5)呼吸深而规则,伴有鼾音者,常见于痰厥、脏厥、出血性中风等。

(6)胸腹内肿瘤等挤压而致气喘者,可有胸腹腔癌、瘤及气胸、悬饮、支饮、肥气、晚期益虫病、鼓胀等病。

(7)某些中毒,如杏仁中毒、煤气中毒等,均可有呼吸困难而见气喘的症状。

(8)咽喉病变或窒息时,亦可见气喘,应有咽喉部病变指征,或喉间痰鸣等症。

除在医院常规检查外,有时还会作胸部X射线检查、血气分析、CO2结合力、血电解质测定等。

其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有很多,具体如下。

(1)风寒束肺证:咳嗽气喘,胸部胀闷,痰稀色白,头身疼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2)寒饮停肺证:气喘咳嗽,或喉中哮鸣,痰液清稀多泡沫,胸部胀闷,恶寒怕冷,舌淡,苔白滑,脉弦。治宜温肺散寒、化饮平喘。

(3)表寒肺热证:气喘,咳嗽,胸部胀闷,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黄质稠,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散寒、清肺平喘。

(4)痰热壅肺证:气喘息促,咳嗽,胸部胀闷,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丝,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平喘。

(5)痰气互结证:咳嗽痰多,气喘息急,胸闷,喉间痰鸣,舌淡或稍暗,苔白腻,脉弦紧。治宜化痰降气平喘。

(6)气郁伤肺证: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作时突然呼吸短促,胸闷胸痛,咽中如窒,苔薄,脉弦。治宜宣肺解郁、下气平喘。

(7)肺气虚证:喘促短气,声低懒言,咳声低微,神疲肢倦,面色少华,自汗畏风,舌淡,脉弱。治宜补气益肺平喘。

(8)肺肾气虚证:喘咳日久,动则更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神疲,自汗,肢冷,或有浮肿,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润,脉沉细。治宜补肾益肺、纳气平喘。

(9)肺肾阴虚证:咳呛气喘,痰少质黏,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润肺平喘。
第三章 寅时养生 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5)
 

(10)水气凌心证:气喘息涌,痰多且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畏冷肢凉,尿少,舌淡胖,苔白滑,脉弱而数。治宜温补心肾、化气利水。

秋季养肺——该收的时候一定要收

肺气与秋气相通应,肺气在秋季最旺盛。此时,肺的制约和收敛功效强盛。到了秋天,人体的气血运行也随“秋收”而衰落,逐渐向“冬藏”过渡。因此,人也应当顺应秋气而渐收。

如果不收,肺脏很容易受到干燥气候的伤害而患上肺热病,此时病人右脸颊会显得通红,肺气过盛,面色枯槁,胸背和四肢都会感到疼痛,还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和打喷嚏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慢性哮喘和肺气肿。如果肺脏阴气重而阳气弱,人的身体就会变得黝黑、虚弱、怕冷,很容易感到劳累,在情绪上表现为忧伤、悲愁,容易扰乱精神,人体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不适感。

秋季养肺应以“收”为主,如何收呢?《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就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在这个季节,人们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要早睡早起,起床时间要比春季稍晚一些,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鸡叫的时候也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所以人们一定把握好这个时机起床。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到了秋天,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秋冻要适度所谓的秋冻,就是“秋不忙添衣”,当然秋冻也要看情况。

初秋时,暑热未尽,凉风时至,衣被要逐渐添加,但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晚秋时,“月落乌啼霜满天”,穿衣要少一些,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但要适度,以自己能接受为宜,这样可避免因多穿衣服致使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此时宜生肺病。

“秋冻”是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也为冬季藏精做好耐寒准备。平静,借以缓解秋凉之气对身体的束缚,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如果您秋天还一天到晚想事情,那您的肺就不够调和了,身体就会变得不好,所以您要开始收敛种种作为,保持平静。怎样才能做到安定平静呢?这就要求人们收敛思绪,控制心情,遇事不急不躁,平静自然,使肺气保持通利调畅。

如果违背上面的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季还会发生顽固腹泻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秋季的“收”是冬季“藏”的基础,秋天阳气应当收而未能很好地收,冬天阳气就会应藏而不能藏。

肺是五脏中的娇脏,无论是在秋季,还是平时,我们都要善待它。

问:秋季养肺吃什么样的食物好呢?

答:秋季养肺最好是多吃白梨、白萝卜、百合、莲藕、白木耳等白色食物。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与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和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相对应。肺脏与白色都属金,白色应肺。因此,经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养肺效果。

附一手太阴肺经知识简表肺





行原文《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语译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胃上口贲门处,向上穿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气管、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中,沿前臂内侧边缘,进入寸口,上大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内侧端。它的支脉,从腕后一直走向食指桡侧,出其末端(商阳穴,交手阳明大肠经)手
第三章 寅时养生 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