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30分钟,或用小麦粒大小艾炷灸3…5壮。
典型病例:黄XX,女,23岁。1985年9月25日就诊。诊断:面部扁平疣。患者于20天前患扁平疣,经几家医院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来诊。即用小麦粒大小艾炷灸支正5壮,第3天面部疣消退一半左右,共灸5次而愈。
6天宗
【取法】在肩胛岗下窝中央处取穴。
【主治】⑴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 ⑵肩胛痛
【机理】此为对应取穴和局部取穴。
【刺灸法】针灸,刺络拔罐
【治疗经验】
◎迟云志、迟利波
操作:取坐位或卧位,首先用拇指尖在天宗或天宗穴周围处按压,寻找压痛点。找准压痛点后即针刺压痛点。如压痛不明显者,针刺天宗穴即可。用28号1。5或2寸毫针,直刺至肩胛骨,得气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轻微捻转,使针感向肩部或胸前传导,留针,再取约2cm长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上端,使其下端距皮肤约3cm,点燃艾条下端,使热力透过针体传入穴位。可视病情斟用,每次不超过3段,待艾燃尽后即可出针。
典型病例:刘XX,女,27岁。1983年6月3日就诊。诊断:急性乳腺炎。该患者左乳房外上方红肿疼痛3天,可触到肿块约4x5cm,拒按。体温38。l℃,白细胞总数16800/mm3,中性86%,淋巴8%。左侧天宗穴有明显压痛。予针刺左天宗温针,每日1次,3次治愈。
王xx,女,39岁。1978年4月15日就诊。诊断:乳腺增生病。该患者两侧乳房内侧肿块已2个多月。右侧约4x5cm,左侧约5x5cm,质地不硬,光滑,皮色正常,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推之活动。两侧天宗穴均有明显压痛点,予针刺两侧天宗穴温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针第2疗程。治疗47次,两侧乳房肿块均消失。
按语:天宗穴与乳房前后相对。临床证明,多数乳房疾患,多在天宗或其周围有明显压痛。天宗为小肠经穴,小肠经入缺盆、络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天宗穴温针具有消瘀散结、理气通络功效。治疗乳腺病效果满意。
◎喻喜春:用天宗穴点刺放血治疗肩胛痛、畸形性脊柱炎,最为显效。急性者每天放血1次,3…5次即愈。慢性者隔2…3天1次,5次为1疗程,需2…3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天。胸椎强直多因畸形性脊椎炎引起,发生在中、青年人,隔3…5天放血1次,5次为1疗程,经3…5个疗程之后,症状可有明显减轻。
典型病例:宋XX,女,63岁。1989年10月15日就诊。诊断:左肩疼痛。患者因风大受寒,睡后起床时发现左肩疼痛,不能活动,不发烧,以前无此病史。左肩被动活动时疼痛难忍,天宗穴处压痛明显,肌肉强硬,以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出血约8ml。隔天复诊时,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7.天容
【取法】平下颌角,在胸锁乳突肌前缘。
【主治】⑴梅核气 ⑵暴瘖
【机理】此属局部取穴,以疏通咽舌部气血。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王耀斌:笔者在治疗咽喉肿痛、失音等症时选用天容穴,收效神速。偶遇梅核气患者试之,立效。遂弃常规穴位,每每1次告愈。天容穴可通调咽喉部经脉,因心经“上挟咽”,脾经“挟咽”,肝经“循喉咙之后”。故针天容可疏肝理气,清火化痰。
操作:用26号4寸毫针,左手持针身,右手持针柄,快速刺入天容穴约1…2分深,徐徐向对侧天容穴针刺,当针至对侧天容穴时稍捻转,得气后再徐徐出针。注意,针尖接近咽喉时要小心谨慎,稍有咳嗽立即出针,如未见咳嗽,可继续进针直至对侧天容。
典型病例:孙xx,女,48岁。1979年9月13日就诊。主诉:嗓子堵塞感半年多。1979年1月20日晨起发现自家猪已死,疑是邻居药死,在院中指桑骂槐,激怒邻人,将其打伤,终日愤懑,余怒不消。2个月后,自觉喉中有物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妨碍饮食。每因生气症状加重。伴有胸闷,嗳气,饮食不佳,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诊见:面色黄而无华,精神不振,咽峡部充血,咽喉部按之无物。颈部X摄片,无异常发现。间接或直接喉镜检查、食道镜检查均无所见。舌质红苔腻,脉弦滑。取天容,按上法操作,1次告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
◎史朝珍:用天容穴治暴瘖,一般1…2次即愈。暴瘖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性喉炎,常因外感风热,或肺气闭郁化火灼伤肺阴,肺失清肃而成。
典型病例:葛xx,女,33岁。1985年3月24日就诊。主诉:说话不出声已2日。开始患感冒,咽痛、喉闷、咳嗽,咳声较重,4~5天后突然失音,说话不能出声,口干、喉部憋闷、胸胀闷不舒。服用感冒药、止咳药、消痰药俱不效。诊见:面红,气促,舌红,苍薄黄,脉浮数。取双侧天容穴,直刺捻转进针,进针1。5…3寸,以咽部觉痛或有轻快感为度,留针30分钟。出针后患者即刻发出声音。
8.颧髎
【取法】正坐平视,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⑴面神经麻痹 ⑵三叉神经痛
【机理】此为局部取穴,以疏调面部之经络气血。
【刺灸法】刺络拔罐;深刺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颧髎放血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收效良好。面神经麻痹初起即开始治疗,每天放血1次,一般7次即可痊愈。如不能恢复,则每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继续3…4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以此法治面肌痉挛,可减少发作数次。
典型病例:颜xx,男,55岁。1989年11月5日就诊。诊断:左面神经麻痹。患者发病已3个月,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用细三棱针点刺该穴出血3…4ml,有时用小罐拔出血,每天1次。5天后显著进步。又隔1…2天放血1次,10次后基本恢复正常。
◎崔述贵:
操作:取3寸毫针,垂直进针2…2。5寸,即出现触电感,扩散整个面颊部,留针2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每天针1次,10次为l疗程。
典型病例:XXX,男,45岁。1985年7月25日初诊。主诉:右面颊部阵发性刀割样疼痛1年多。每日发作15…20次,持续10…20秒钟。每逢遇凉、漱口即发。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血压140/86mmHg。取颧髎穴,隔日针1次。第2次时,疼痛大减。针5次后每天发作8…12次,每次持续5…10秒。共治疗3个疗程痊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9.听宫
【取法】耳屏正中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⑴耳源性眩晕 ⑵三叉神经痛 ⑶牙痛 ⑷耳聋耳鸣
【机理】听宫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三脉均入耳中,针之可以疏调三经经气,为治耳病要穴。
【刺灸法】直刺,向上、下牙方向针刺;药物注射
【治疗经验】
◎王玉柱:用听宫穴治疗耳源性眩晕以前庭性眩晕效果较好。
操作:患者取侧卧位,用31号3寸长毫针,针尖向后下进针1。5…2寸深,使局部痠胀,并扩散至半侧面部,有时有鼓膜向外膨胀的感觉。
典型病例:张xx,男。1987年3月2日初诊。主诉:经常眩晕发作12年。患者发作眩晕为突发、旋转性,有时伴恶心、呕吐。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头稍动即引起天旋地转。眩晕发作短则半月1次,长则半年至1年1次。眩晕发作时双耳有闷胀、并有耳鸣,无听力减退。最近1次发作在1周前。头昏,步态不稳,需家人扶持走路。检查:自发性眼震。位置性试验:头向右侧倾时有三度水平性眼震。昂伯试验阳性(向右侧倾倒)。闭目前进试验,向右侧偏离中线,不敢张目固视,头昏昏然。针听宫穴,当进针至3cm深时患者诉局部痠麻胀感较甚,再稍进针,并施以快速持续捻转强刺激。患者大呼:右耳听力闭塞。此时改用小幅度捻针8…9下,针尖稍稍后退,留针10分钟,患者眩晕明显减轻。共治6次,眩晕完全消失,追踪观察1年余,未再发作。
◎刘荣泉:笔者发现针刺听宫穴,对三叉神经急性发作疼痛往往收到即时止痛的效果。
操作:令患者张口取穴,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针尖微向上顺时针轻轻捻转,针感可扩散至头颞部,逆时针捻转,针感可扩散至面颊部,轻轻捻转1…3分钟后,疼痛一般可缓解,留针40分钟,疼痛消失后出针。
典型病例:李xx,男,34岁。1987年5月27日诊。主诉:因情志不遂、复感风寒致左面颊疼痛、鼻塞已1周,近2日来疼痛加剧,痛时左面颊部肌肉跳动,如刀割火燎,阵阵发作,连及左耳胀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夜难入寐,舌淡苔薄白,脉弦。治疗:取28号1。5寸毫针,直刺左听宫穴,进针1。2寸得气后,轻轻捻转,针感如电击样扩散至整个面颊部,1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留针。每10分钟捻针1次。40分钟后疼痛消失,起针。翌日再诊:曾小发作l次,但可忍受,如前再针1次而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切勿过深及大幅度捻转提插,以免损伤神经。本法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原发、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针刺亦可止痛,但需配合其他方法。
◎毕福高:针刺听宫穴治疗牙痛。
操作:侧卧,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张口进针,闭口行针。上牙痛者针尖向上牙方向斜刺,下牙痛者针尖向下牙方向斜刺,上下牙同时痛者先针上后针下。针1。5寸深,得气后,缓慢捻转,使局部痠胀麻木感为宜,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秦xx,女,56岁。1984年3月4日初诊。主诉:右侧上牙痛已3天,服中、西药效果不佳,现牙疼难忍,不能食、寐,随来针灸科求治。检查见:痛苦面容,齿龈红肿,舌苔黄腻,质暗红,脉弦数。诊为实火牙痛。治则:清火止痛。取穴听宫。按上法进针后2分钟牙痛已止。第2天又针治1次,肿消痛止。半年后随访,牙痛未发作。
◎康泰隆
典型病例:张xx,女,16岁。左耳听力明显下降2周。初起发热,曾用卡那霉素治疗,热退后耳聋、左面麻木,服药未减,要求针刺。印象:药源性耳聋。治疗经过:取听宫穴(左)维生素B12 0。25mg穴位注射。15次后听力恢复,两侧对称。
◎林凡:
典型病例:杨xx,男,45岁。1984年4月1日就诊。主诉:左耳鸣近3年,加重1年。先后在省内不少大医院耳科检查诊断为:“神经性耳鸣”。经中、西医治疗无效,遂来求治。取穴:听宫。用1。5寸毫针45度角斜下快速进针1寸,中强刺激。3日1次,3次明显好转,7次后症状完全消失。观察1年未复发。
足太阳膀胱经穴
1.睛明
【取法】目内眦上方0。1寸。
【主治】⑴冷泪症 ⑵外斜视 ⑶胬肉攀睛
【机理】睛明治眼病属局部取穴,能疏调局部气血,以清热明目。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李美琪:用睛明穴治冷泪症一般只针3…5次就能获效。
操作:病员取仰卧或端坐,头稍后仰,以左手食指将眼球向外侧固定,用30号1。5寸毫针,针尖刺进皮肤后沿眼眶缘,缓缓进入0。6…1。2寸,得气后少提插捻转,出针后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
典型病例:潘xx,男,40岁。1989年12月25日来诊。主诉双目流泪已3年余。刻下双目流泪,每晚入睡和遇冷风时泪水较多,泪水清稀,目无红痛。1988年4月曾在眼科行通泪管治疗,今年上半年因发作较甚在我室针灸2次好转。刻下因冬令季迎风流泪较多,其他均正常。有时伴头昏晕。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用睛明连针3次,泪水已止。
◎高万祥:近30年来应用此穴治疗斜视、胬肉攀睛、屈光不正效果使满意。
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嘱患者闭眼,医者右手持针单手准确而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8…1。2寸,轻微小幅度捻转针柄,不提插。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1次。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典型病例:玄xx,女,5岁。1985年5月3日就诊。诊断为外斜视。息孩发病5天。高烧出水痘后出现斜视、复视,即视一为二,头晕恶心欲吐,前来就诊。针刺睛明2次后斜视明显好转,治疗6次痊愈。
丁xx,女,30岁。1960年理月7日就诊。诊断为胬肉攀睛。主诉患病5年,经2次手术治疗,很快复发故前来针灸治疗。检查:右眼内眦球结膜胬肉体肥厚,胬肉颈体部有血管生长,胬肉头部伸向角膜影响视力。针刺治疗3次,胬肉头部由尖变坦,颈体部血管变淡,经针刺6次明显变薄萎缩。共针9次胬肉全部吸收,迄今20年再未生长。
2。攒竹
【取法】目内眦上方,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之。
【主治】⑴呃逆 ⑵麦粒肿 ⑶肌紧张性头痛 ⑷肛门术后疼痛
【机理】攒竹治呃逆为经验取穴;局部针刺可治眼病、头病,又因足太阳膀胱经经别“下尻五寸,别入于肛”,故又可治肛门术后疼痛。
【刺灸法】按压、灸,平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李美琪:用此穴治疗单纯性呃逆确有良效,尤其对耳压或针灸治疗无效者用此法能获效。
操作:病人取仰卧位,医者用双手的拇指用力按压双攒竹穴。
典型病例:胡x,男,39岁。患者于1989年7月28日来诊。主诉呃逆5天。因吃冷饮和受凉而致呃逆,呃声连续,响亮,苔白腻,服用西药镇静无效,影响睡眠与工作。当时耳压膈区10分钟不见效,改用按压攒竹2分钟后呃声即止,第2天再未发作。
按语:该点是治呃逆的经验穴,又为面针的胸区(眉棱骨之下,目窝之上),因此膈肌痉挛用此穴能宽胸利隔,使呃逆停止。
◎鹿茸、刘蒙:经过近年的临床应用对比,单取攒竹指针治疗呃逆与单取耳穴膈针刺治疗呃逆的l次有效率都在90%以上,但加用灸攒竹穴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