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沙药解 >

第16部分

长沙药解-第16部分

小说: 长沙药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有热,渴欲饮水,脉浮滑而厥者。太阳表解之后,阴旺则汗去阳亡,而入太阴,阳
旺则汗去阴亡,而入阳明,表解而见燥渴,是腑热内动,将入阳明也。阳明戊土,从
庚金化气而为燥,太阴辛金,从己土化气而为湿。阳旺之家,则辛金不化己土之湿而
亦化庚金之燥,胃热未发而肺燥先动,是以发渴。石膏清金而除烦,知母泻火而润燥,
甘草、粳米,补中化气,生津而解渴也。

《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五味半升,细辛
三两,干姜二两,石膏二两。治心下有水,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肺胀脉浮者。以水饮内阻,
皮毛外阖,肺气壅遏,而生咳喘。小青龙发汗以泻水饮,石膏清热而除烦躁也。

《伤寒》大青龙汤,方在麻黄。用之治太阳中风,不汗出而烦躁者。麻杏甘石汤,方
在麻黄。用之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用之治大
病差后,气逆欲吐者。《金匮》越婢汤,方在麻黄。用之治风水恶风,续自汗出者。木防
己汤,方在防己。用之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者。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用之治咳而脉浮
者。文蛤汤,方在文蛤。用之治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竹皮大丸,方在竹茹。用之治乳
妇烦乱呕逆者。皆以其泻热而除烦也。

石膏辛凉之性,最清心肺而除烦躁,泻郁热而止燥渴。甚寒脾胃,中脘阳虚者勿
服。其诸主治,疗热狂,治火嗽,止烦喘,消燥渴,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除牙
痛,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 
76 · 



卷三 


研细,绵裹,入药煎,虚热,煅用。 


■桑根白皮
【本经】味甘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味甘、涩、辛,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利水,敛肺止血。

《金匮》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用之,治病金疮,以其清肺而敛血也。

桑根白皮甘辛敛涩,善泻湿气而敛营血。其诸主治,清肺火,利气喘,止吐血,
断崩中,通小便,疗水肿,消痰饮,止吐泄,理金疮,敷石痈,生眉发,泽须鬓,去
寸白虫,涂鹅口疮。

汁搽口疮,沥搽疥疮。三月三日采东南根,阴干百日。 


■旋覆花
【本经】旋复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
补中下气。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生川谷。

味咸,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行凝涩而断血漏,涤瘀浊而下气逆。

《金匮》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白十四茎,新绛少许,煎,顿服。治妇人半产漏下。以肝
脾阳虚,胎元失养,是以半产。血瘀不升,是以漏下。旋覆行血脉之瘀,葱白通经气
之滞,新绛止崩而除漏也。

《伤寒》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半夏半升,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
五两。治伤寒,汗吐下后,表证已解,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以土虚胃逆,碍甲木下
行之路,胃口痞塞,浊气不降。参、甘、大枣,补其中脘,半夏,姜、赭,降其逆气,
旋覆花行其瘀浊也。

旋覆花通血脉而行瘀涩,能除漏滴,清气道而下痰饮,善止哕噫。其诸主治,逐
痰饮,止呕逆,消满结,软痞硬,通血脉,消水肿。

· 
77 ·



长沙药解卷四 


■茯苓
【本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
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
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
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

《伤寒》五苓散,茯苓十八铢,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桂枝半两。治太阳中风,
内有水气,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以宿水停留,因表郁而内动,阻隔三阳,不得下
行,是以渴欲饮水。而以水投水,又复不受,是以水入则吐。茯、猪、术、泽,泻水
而燥土,桂枝行经而发表也。治太阳伤寒,汗后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以汗
泻脾阳,己土湿陷,乙木抑遏,不能疏泄水道,故小便不利。木郁风动,肺津伤耗,
是以消渴。茯、猪、术、泽,泻湿而生津液,桂枝达木以行疏泄也。

《金匮》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四两。治饮家水停心下,先渴后呕。
饮家水停心下,土湿津凝,必作燥渴。而再得新水,愈难消受,是以呕吐。苓、姜、
半夏,降浊阴而泻水饮也。

茯苓泽泻汤,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生姜四两。治反胃呕吐、渴欲
饮水者。以土湿木郁,抑塞不升,下窍闭结,浊阴无降泄之路,胆胃俱逆,是以呕吐。
桂枝达木郁而升陷,生姜利胃壅而降逆,术、甘补土而生津,苓、泽泻水而去湿也。

《外台》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三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治心胸中停
痰宿水,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满,不能食者。心胸阳位,而痰水停宿,全缘中焦土湿。
宿水虽吐,停痰尚在,而其中脘不旺。一吐之后,胃土上逆,浊气壅塞,是以虚满,
不能下食。参、术、茯苓,补中而燥土,枳、橘、生姜,降浊而消满也。

《伤寒》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茯苓三两,白术
三两。治太阳伤寒,汗出不解,头疼发热无汗,心下满痛,小便不利。以汗后亡阳,水
泛土湿,胃气上逆,则心下满痛,脾气下陷,则小便不利,苓、术燥土泻水而消满也。

· 
78 ·



卷四 


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
茯苓四两。《金匮》黄芪建中汤,方在黄芪。治虚劳里急。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
半。缘土湿木郁,两气壅塞,而生痞满,茯苓泻湿,满自消也。

《伤寒》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二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治太阳伤寒,吐下之后,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又复发汗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吐下泻其脏中之阳,
风木动于脏,而气上冲胸膈,复汗以泻其经中之阳,风木动于经,则身体振摇,缘水
泛土湿,而木气郁动也。桂枝疏木而达郁,术、甘、茯苓,培土而泻水也。

真武汤,茯苓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芍药二两,生姜三两。治少阴病,内有水气,腹痛下
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呕者。以水泛土湿,风木郁遏,不能疏泄水道,故
小便不利。木郁贼土,脾陷胃逆,故腹痛呕利。营血寒涩,不能行经络而充肢节,故
四肢沉重疼痛。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生姜降浊而止呕,苓、术燥土而
泻湿也。治太阳中风,服大青龙汤,汗后亡阳,手足厥逆,筋惕肉瞤者,以阳亡土败,
寒水大发,风木失温,郁动不宁,故手足厥冷而筋肉振动。芍药敛风木之摇荡,苓、
术、附子,温补火土而泻寒水也。治太阳伤寒,汗出不解,发热头眩,心下悸,身瞤
动,振振欲擗地者。以汗后亡阳,水寒土湿,风木郁动,身体战摇。芍药清风木之振
撼,苓、术、附子,温补火土而泻寒水也。

苓桂甘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治汗后脐下悸动,欲作奔豚。风
木郁动,是生振悸。心下悸者,枝叶之不宁,脐下悸者,根本之不安。脐下振悸,根
本撼摇,则奔豚作矣。因于水旺土崩,而根本失培也。甘、枣补脾精以滋风木,桂枝
达木郁而安动摇,茯苓泻水而燥土也。

《金匮》:“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水而颠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理中丸
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若脐下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悸者,加茯苓二两。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盖
悸者,木也,所以致木之悸者,水也。缓则悸于心下,急则悸于脐间。脐下之悸,用
桂枝以疏木,心下之悸,用茯苓以泻水,缓急之不同故也。

茯苓四逆汤,茯苓四两,甘草二两,人参一两,干姜一两,附子一两。治汗下之后,病仍不解,烦
躁者。以汗下亡阳,土败水发,阳气拔根,扰乱无归,故生烦躁。参、甘、姜、附,
温补火土,茯苓泻其水邪也。

火位于上,水位于下,水寒而下润,火热而上炎。人之生也,火水必交,交则火
胎于坎而水不寒,水孕于离而火不炎。水火相交,爰生湿气,土位在中,是以性湿。
火燥水湿,自然之性。土生于火,而土之湿气,实化于水。水火之交,全赖乎土,己
土左旋,坎阳东升而化火,戊土右转,离阴西降而化水。水火互根,寒热交济,则胃
不偏燥而脾不偏湿,阴阳和平,是以无病。

· 
79 ·



长沙药解 


物不能有盛而无衰,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水不胜火,则湿不胜燥,然丁癸
同宫,丁火不能敌癸水之寒,戊己并列,而戊土何能敌己土之湿。人之衰也,火消而
水长,燥减而湿增,其大凡也。

土湿不运,升降倒行,水木下陷而寒生,火金上逆而热作,百病之来,莫不以此。
自此以往,阳火渐亏,阴水渐盛。火复而土生则人存,水盛而土崩则人亡,是以仲景
垂教,以少阴之负趺阳者为顺。土胜为顺,水胜为逆,古之圣人,燥土而制水,后之
庸工,滋水而伐土,上智之与下愚,何其相远也。

土燥之病,伤寒惟阳明有之,而湿居其半,他经已不少睹,内伤杂病之中,那复
有此!后世庸工,开滋阴补水之门,而医如萧斧,人若朝菌矣。凡内伤诸病,如气鼓
水胀,咳嗽痰饮,泄利淋浊,吐衄崩漏,瘕疝带下,黄疸消渴,中风颠狂,惊悸遗精,
反胃噎膈,泄秽吞酸,骨蒸毛热,闭经绝产,霍乱腹痛,伤风齁喘,种种幻怪,百出
不穷,究其根原,悉缘土湿。茯苓泻水燥土,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道家
称其有延年之功,信非过也。

庸工用乳制,最缪不通! 


■猪苓
【本经】味甘平。主痎疟,解毒,蛊毒、蛊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
耐老。一名猳猪尿。生山谷。

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开汗孔而泻湿,
清膀胱而通淋,带浊可断,鼓胀能消。

《伤寒》猪苓汤,猪苓一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滑石一两,阿胶一两。治阳明伤寒,脉浮发
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阳明之证,有燥有湿,阳明旺而太阴虚,则燥胜其湿,
太阴旺而阳明虚,则湿胜其燥。己土湿陷,乙木抑遏,不能疏泄水道,则小便不利。
木郁风动,肺津伤耗,则渴欲饮水。风气飘扬,而表寒未解,则脉浮发热。猪、茯、
滑、泽,燥己土而泻湿,阿胶滋乙木而清风也。治少阳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
得眠者。以水旺土湿,风木郁陷,下克己土,疏泄不藏则为利,风燥亡津则为渴。乙
木陷而甲木逆,上克戊土,浊气逆冲,则为咳呕,,相火上炎,则心烦不得眠睡。猪、
茯、泽、滑,渗癸水而泻湿,阿胶滋乙木而清风也。

《金匮》猪苓散,猪苓,泽泻、白术等分。为散。治病在膈上,呕吐之后,而思水者。痰
饮内阻,多见渴证,而投以新水,益复难容,故随饮而即吐。呕伤津液,应当作渴,
而水停心下,则反不渴,是以先渴而即呕者,必有支饮。若饮在膈上,吐后而思饮者,
是饮去而津伤,为欲解也。此当急与之水,以救其渴。但其平日阳衰土湿,而后饮停
膈上,宿水方去,又得新水,而土湿如前,不能蒸水化气,则新水又停矣,是当泻湿

· 
80 ·



卷四 


而生津。泽、苓泻水而去湿,白术燥土而生津也。

猪苓渗利泻水,较之茯苓更捷。但水之为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猪苓散之
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之清风木也,五苓之利水,有白术
之燥土,桂枝之达木也,八味之利水,有桂枝之达木,地黄之清风也。若徒求利于猪、
茯、滑、泽之辈,恐难奏奇功耳。

去皮用。 


■泽泻
【本经】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
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
鹄泻。生池泽。

味咸,微寒,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燥土泻湿,利水通淋,除饮家之眩冒,
疗湿病之燥渴,气鼓水胀皆灵,膈噎反胃俱效。

《金匮》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者。以饮在心下,
阻隔阳气下降之路。阳不根阴,升浮旋转,故神气昏冒而眩晕。此缘土湿不能制水,
故支饮上泛。泽泻泻其水,白术燥其土也。

泽泻咸寒渗利,走水府而开闭癃,较之二苓淡渗,更为迅速。五苓、八味、茯苓、
泽泻、当归、芍药诸方皆用之,取其下达之速,善决水窦,以泻土湿也。 


■葵子
【本经】冬葵子。味甘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
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味甘,微寒,性滑,入足太阳膀胱经。滑窍而开癃闭,利水而泻膀胱。

《金匮》葵子茯苓散,葵子一升,茯苓三两。为末,饮服方寸匕。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
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以阳衰土湿,乙木下郁,不能行水,故身重而小便不利。
木郁阳陷,是以恶寒。停水瘀阻,阳气浮荡,不能下根,故起则头眩。葵子滑窍而利
水,茯苓泻满而渗湿。

妊娠胎气胀满,脾胃不运,积水郁遏,颇难疏决。葵子寒滑通利,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