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药解-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极之妙矣。
■粳米
【本经】无。
味甘,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入太阴而补脾精,走阳明而化胃气,
培土和中,分清泌浊,生津而止燥渴,利水而通热涩。
《金匮》附子粳米汤,附子一枚,粳米半升,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治腹中寒气,雷
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以火虚土败,水寒木郁,肝木克脾,故腹中雷鸣而为切痛,
胆木克胃,故胸胁逆满而作呕吐。粳米、甘、枣,补土和中,附子驱下焦之湿寒,半
夏降上脘之冲逆也。
《伤寒》桃花汤,方在赤石脂。用之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小便不利,便脓血者。以
土湿水寒,木郁血陷,粳米补土而和中,利水而泻湿也。
·
9 ·
长沙药解
人之中气冲和,升降不反,则清阳弗陷而浊阴弗逆。中气亏损,升降倒行,清气
下陷,痛坠而泄利,浊气上逆,痛满而呕吐,则冲和之地,变而为急迫之场矣。物之
冲和,莫如谷气,粳米得谷气之完,《素问》:稻米者完。最补中焦,而理清浊。附子粳米汤
以此和平厚重之气助其中宫,桃花汤以此和煦发达之气益其中脘,中旺则癸水将退,
而后干姜奏其回阳之效,己土将复,而后石脂成其固脱之功,阴邪欲遁,而后附子展
其破寒之能,胃气欲平,而后半夏施其降逆之力。若非粳米握其中权,虽以半夏、附
子之长于降浊,何足恃其前茅,干姜、石脂之善于升清,安得逞其后劲。常山率然,
但有首尾,未能如此呼应之灵也。
饮食入腹,是变精气,谷气化精,归于肝脾,谷精化气,归于肺胃。物之润泽,
莫过于气,气清而化津水,津旺则金润,水利则土燥。水愈利则土愈燥而气愈清,气
愈清则津愈旺而水愈利。故止渴之法,机在益气而清金,清金之法,机在利水而燥土。
以土燥则清气飘洒,津液流布,脏腑被泽,是以不渴,土湿则浊气湮郁,痰涎凝结,
脏腑失滋,是以渴也。粳米清液淳浓,最能化气生津,清金止渴,长于利水而燥土。
白虎汤方在石膏。用之治伤寒表解之热渴,石膏、知母,清金而化水,粳米益气而生津也。
人参白虎汤方在人参。用之治伤寒汗后之燥渴,石膏、知母,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
益气而生津也。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用之治大病差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麦冬、石
膏,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麦门冬汤方在麦冬。用之治咳嗽,火逆上
气,咽喉不利,麦冬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
盖非气则津不化,非津则水不生,譬之水沸而气腾焉。气上之熏泽而滋润者,津
也,气下之泛洒而滴沥者,水也,使无粳米、人参益气生津之药,徒以知、膏、麦冬
清金化水之品,求其止渴,断乎不能!人之夏热饮水,肠鸣腹胀而燥渴不止者,水不
化气故也。
■薏苡
【本经】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
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
味甘,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泻湿,补己土之精,化
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泻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
《金匮》薏苡附子散,薏苡十五两,附子十枚。杵为散,服方寸匕。治胸痹缓急者。以水土湿
寒,浊阴上逆,清气郁阻,胸膈闭塞。证有缓急不同,而总属湿寒,薏苡泻湿而降浊,
附子驱寒而破壅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杵为散。煎服方寸匕。小便当下。治肠痈,身甲
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以寒邪在腹,膏血凝涩,
·
10 ·
卷一
堙郁臭败,腐而为脓。肠气壅遏,故腹皮胀急,而状如肿满。凝瘀腐化,故腹无积聚,
而按之软塌。血败不华肌腠,故皮肤甲错,而失滑泽。卫阻而非表邪,故经脉数疾,
而无外热。附子破其寒郁,败酱行其脓血,薏苡泻湿而开水窍也。败酱能化脓为水,水窍既开,
故自小便下。
水非气清则不利,气非土燥则不清,土非水利则不燥。欲燥其土,必利其水,欲
利其水,必清其气,欲清其气,必燥其土。土居气水之交,握其生化之权,而司其清
浊之任者也。薏苡一物而三善备焉,上以清气而利水,下以利水而燥土,中以燥土而
清气。
盖气化于精而水化于气,薏苡精液浓厚,化气最清,气秉清肃,化水最捷。以清
肃之气而行降洒之令,千支万派,尽赴溪壑,水注川渎而大泽不涸,则土处沃衍而神
洲不沉,湿消而气爽,露零而木荣矣。麻杏薏苡甘草汤方在麻黄。以治风湿之病。推之凡
筋挛骨痛、水胀气鼓、肺痈肠疽、消渴淋痛之类,无不因湿,则薏苡之治效,固当不
一而足也。
百病之来,湿居十九,悉缘于太阴脾土之阳衰也。泻湿而燥土,未必益气清金,
而利水者,未必补中。能清能燥,兼补兼泻,具抑阴扶阳之力,擅去浊还清之长,未
可得于凡草常木之中也。
■小麦
【本经】无。
味甘、微苦,《素问》: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小麦是手太阴药。入足太阴脾、足
阳明胃、手太阴肺经。润辛金之枯燥,通壬水之淋涩,能清烦渴,善止悲伤。
《金匮》甘麦大枣汤,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数欠伸者。
以厥阴风木之气,最耗精血,风动而伤肺津,金燥则悲伤欲哭。五脏之志,在肺为悲,
在肾为恐。五脏之声,在肺为哭。盖肺津燥降,则化肾水,物情喜升而恶降,升则得
意而为喜,降则失意而为恐,悲者,恐之先机也。阳气将降,则生欠伸,欠伸者,阴
引而下,阳引而上,未能即降也。义详《灵枢·口问》。甘草培土,大枣滋乙木而息风,小
麦润辛金而除燥也。此与消渴,俱厥阴病。
小麦粥生津止渴,除烦泻热,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治心烦作呕,以清心而除烦也。
枳实芍药散,方在枳实。用之治痈脓,以其泻热而除湿也。
■大麦
【本经】无。
·
11 ·
长沙药解
味甘、酸,性滑,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利水消疸,止渴生津。
《金匮》硝矾散方在硝石。用之治女黑疸,以其利水而泻湿也。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
治妊娠作渴,以其润肺而生津也。
大麦粥利水泻湿,生津滑燥,化谷消胀,下气宽胸,消中有补者也。
■神曲
【本经】无
味辛、甘,入足太阴脾经。化谷消痰,泻满除癥。
《金匮》薯蓣丸,方在薯蓣。用之治虚劳百病,以其调中而消滞也。
神曲辛烈之性,化宿谷停痰,磨硬块坚积,疗胀满泄利,化产后瘀血。
炒,研用。
■吴茱萸
【本经】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
开腠理,根杀三虫。一名藙。生山谷。
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温中泻湿,开郁破凝,
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
《伤寒》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治阳明伤寒,食谷欲呕者。
胃气顺降,则纳而不呕,胃气逆升,则呕而不纳。人参、大枣,培土而补中,吴茱萸、
生姜,温胃而降逆也。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以土虚木郁,中气被贼,
胃逆不降,浊气上冲,是以头痛干呕。湿气凝瘀,是以常吐涎沫。人参、大枣,培土
而补中,茱萸、生姜,降逆而疏木也。治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以
寒水侮土,脾陷胃逆,则吐利兼作。中气亏败,四肢失温,则手足厥冷。坎阳离根,
散越无归,则烦躁欲死。人参、大枣,培土而补中,茱萸、生姜,降逆而升陷也。《金
匮》治呕而胸满者。以中虚胃逆,浊气冲塞,故呕而胸满。人参、大枣,培土而补中,
茱萸、生姜,降逆而泻满也。
《伤寒》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芍药、桂枝、通草各三两,细辛、甘草各二两,大枣十
五枚,吴茱萸一升,生姜半斤。水六升,清酒六升,合煮,分三服。治厥阴病,手足厥冷,脉细欲绝,内
有久寒者。以土主四肢,而手足之温暖,经脉之充畅者,赖厥阴乙木之力。以乙木性
温,藏营血而孕君火,灌经络而主肢节也。积寒内瘀,肝血冷涩,不能四运,故肢寒
而脉细。当归四逆补营血而通经脉,茱萸、生姜,温寒凝而行阴滞也。
·
12 ·
卷一
《金匮》温经汤,当归、阿胶、芍药、川芎、桂枝、丹皮、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半夏、麦冬各一升,
吴茱萸三两。水一斗,煮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治妇人带下,下利不止,暮即发热,腹满里急,掌热口干。以曾半产,瘀血在腹,阻
隔清阳升达之路,肝脾郁陷,故腹满里急。风木疏泄,故带下泄利。君火上逆,故手
掌烦热,唇口干燥。暮而阳气不藏,是以发热。归、阿、芍药,养血而清风,丹、桂、
芎。,破瘀而疏木,半夏、麦冬,降逆而润燥,甘草、人参,补中而培土,茱萸、干
姜,暖肝而温经也。
吴茱萸辛燥之性,泻湿驱寒,温中行滞,降胃逆而止呕吐,升脾陷而除泄利,泻
胸膈痞满,消脚膝肿痛,化寒痰冷饮,去嗳腐吞酸,逐经脉关节一切冷痹,平心腹胸
首各种寒痛,熨胁腹诸癥,杀脏腑诸虫,医霍乱转筋,疗疝气痛坠。
热水洗数次用。
■蜀椒
【本经】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
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经。暖中宫而温命门,
驱寒湿而止疼痛,最治呕吐,善医泄利。
《金匮》大建中汤,方在胶饴。用之治心腹寒疼,以寒水而凌火土,蜀椒胜寒水而补
火土也。乌头赤石脂丸,方在乌头。用之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肾邪而贼心君。蜀椒
益君火而逐阴邪也。升麻鳖甲汤,方在鳖甲。用之治阳毒,咽喉痛,吐脓血,以表邪而郁
肝火,蜀椒开腠理而泻毒汁也。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用之治病金疮,以血亡而泻
温气,蜀椒温肝脾而暖血海也。《伤寒》乌梅丸,方在乌梅。用之治厥阴蛔厥,以蛔避寒
湿而居膈上,蜀椒温寒而驱蛔虫也。《金匮》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养妊娠胎气,以胎
遇寒湿,则伤殒坠,蜀椒燥湿土而温寒水也。
蜀椒辛温下行,降冲逆而驱寒湿,暖水土而温中下,消宿食停饮,化石水坚癥,
开胸膈痹结,除心腹寒疼,止呕吐泄利,疗黄疸水肿,坚齿发,暖腰膝,开腠理,通
关节,行血脉,除肿痛,缩小便,下乳汁,破瘀血,杀蛔虫。
去目及闭口者,炒去汗用。
椒目泻水消满,《金匮》己椒苈黄丸,方在防己。用之治肠间有水气,腹满者,以其
泻水而消胀也。
椒目下气,善治耳鸣盗汗。
·
13 ·
长沙药解
■干姜
【本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
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
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
提脱陷而止滑泄。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伤寒》干姜附子汤,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躁不得
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
阳拔根,不得宁宇。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也。
柴胡桂姜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栝蒌根四两,干姜三两。治少阳伤寒,汗
后复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往来寒热。以汗下伤其
中气,土败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胆胃上逆,经气缠迫,故胸胁满结。相火
升炎,发为烦渴。而表病未解,故往来寒热。柴胡疏甲木之滞,桂枝达乙木之郁,牡
蛎消胸胁之满结,栝蒌润心肺之烦躁,姜、甘温中而补土也。
干姜芩连人参汤,干姜、人参、黄芩、黄连各三两。治厥阴病,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
格,更逆吐下。以中气虚寒,脾陷为利,相火升炎,而生上热。芩、连,清泻君相以
除烦热,参、姜温补脾胃以止吐利也。
《金匮》姜甘苓术汤,干姜、甘草各二两,茯苓、白术各四两。治肾着,身重腹重,腰重冷
痛,如坐水中,小便自利,饮食如故。以身劳汗出,衣里冷湿,浸淫经络,以犯肾脏。
肾位于腰,故腰中冷痛。苓、术,利水而泄湿,姜、甘,温中而培土也。
《伤寒》甘草干姜汤,方在甘草。治伤寒汗后,烦躁吐逆,《金匮》桂枝人参汤,方在
人参。治胸痹心痞,胁下逆抢心,理中丸,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伤寒》甘草泻心汤,
方在半夏。治伤寒下后,心下痞硬,干呕心烦,雷鸣下利,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治少阳
下后,心下痞满,黄连汤,方在黄连。治太阴腹痛,欲作呕吐,桃花汤,方在粳米。治少阴
腹痛,下利脓血,《金匮》大建中汤,方在胶饴。治心胸寒痛,呕不能食,胶姜汤,方在阿
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色,温经汤,方在茱萸。治妇人带下,下利不止,皆用之,以温
脾胃而止呕吐也。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汤,茯苓四两,五味半升,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治痰饮,咳逆
胸满。以中虚胃逆,肺气郁阻,是以咳满,姜、辛,破壅而降逆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