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

第53部分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第53部分

小说: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被法国队“逆转”击败,在1/4决赛的“点球大战”中又一次射失点球。更加巧合的是,小贝射失的这两次点球的地方竟然都是卢斯球场。与英格兰队不同,荷兰队终于在本届欧洲杯上改写了12年的“点球厄运”,在1/4决赛中凭借点球以6比5击败了瑞典队。
更加巧合的是,在这届欧洲杯比赛中,意大利队成为欧洲杯历史上第一支一场不败依然被淘汰的球队。意大利队本次的出局与1996年欧洲杯时的出局是何其相似。当年,捷克队2比3落后于俄罗斯队,却在最后一分钟再进一球,将比分扳平。意大利队便随着这一粒进球而意外出局了。
在欧洲杯赛场上发生的这么多巧合,是足球运动自身特点和赛程安排机缘巧合的结果,也为人们增添了不少观看比赛的乐趣。




46年后战机重返人间

1942年,一架纳粹德国的战斗机在一次执行战斗任务后一直没有返回基地,却在整整46年之后出人意料地出现,降落在了苏联的一个机场上。这架战斗机在降落以后,机舱里的机师已经是一副白骨。对于这架46年前失踪的战机突然出现一事,有关方面没有立即作出解释,事实上也没有人能够做出解释。让苏联官方和全世界都感到大惑不解的是,这些年飞机去了哪里,化为白骨的机师又是如何操纵飞机在1988年6月5日的清晨安然降落到明斯克机场的。
这架安然降落在苏联明斯克机场的战斗机属于BFl09…G型的单引擎战斗机,外壳虽然已经残旧,但机件状况却仍然十分良好。这一状况令所有的人都感到异常惊讶。
“我说这是近代航空史上一件最神秘的事情,相信也不为过,”西德法兰克福一位二次大战历史专家艾美?却巴博士说,“苏联方面并没有完全公布他们知道的所有关于这架飞机和机师的资料,但从莫斯科新闻的有关报道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架战机是因为燃料用尽才降落在沿海的明斯克机场的。”他还说:“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有一架1942年的战斗机,在失踪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又再次出现在人间。”除了报章上刊载的这些消息外,苏联当局再也不愿透露更多有关这件怪事的信息。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已经化为白骨的机师的身份已经确认。他是德国空军中尉狄斯?西格。狄斯?西格中尉是在1942年12月5日一次飞往苏联上空执行作战任务时失踪的。从机师的骸骨和破烂的制服来看,估计西格中尉是在1942年因为执行那次作战任务时,被苏联战机的子弹击中而当场死掉的。
但是这一事件引发人们更多疑问的是,这46年里它去了什么地方,又是如何降落在明斯克机场的。有人说这架“幽灵战机”或许进入了时光隧道,也有人说与外星人有关,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许多。然而这只是人们的猜测,或许还需要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才能解开这个谜题。




死神酷似小布什

如果说远古的一尊雕像看上去像是一个活人,你也许会相信。但是,如果这尊雕像象征着死神和世界的征服者,并且酷似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你还会信吗?不要说这是无稽之谈,因为在埃及,就曾挖掘出了这样一尊雕像,它还得到了权威专家的鉴定……
2003年的一天,一队考古工作者正在发掘埃及尼罗河西岸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古墓。他们在发掘过程中找到了一尊雕像,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谁也没有太在意。后来在休息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无意间发现这尊雕像竟然酷似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他马上招呼同事们过来察看,大家也都纷纷表示这尊雕像简直像极了小布什。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来,认为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巧合。
美国著名考古学家沃尼说:“如果你看到这尊雕像,你一定会为它跟布什如此相似而感到震惊。简直分毫无差,就连它的神情也与布什的非常相似。你也许会怀疑自己的眼睛,或者,你会怀疑这或许是某个人的恶作剧。然而我可以告诉你,这不是恶作剧而确实是4000多年前的一尊雕像,和金字塔一样古老。这是千真万确的!”
这座古墓是考古工作者在两年前发现的,但是由于技术原因,一直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发掘。据考古学家研究,这座古墓是古埃及黄金时期一位掌管财政的大臣为自己建造的。另外考古学家还说,发现的这尊雕像其实是死神的象征,也预示着未来世界的征服者,又说据古书记载这可能是埃及法老梦中的景象。如果事实果然如考古学家们所说的那样,这件巧合的事情就变得更加离奇了。难道4000年前的埃及人就已经预测到了小布什会像死神一样发动多场战争,又像当今的现实一样成为几乎整个世界的征服者?难道古埃及的法老在梦中果然见到过布什,这两位当时和现今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神秘关系呢?
当然,人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猜测。但是考古工作还在继续,这些谜题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是啊,对于这么巧合的事情,又有谁不对它充满好奇并展开无限的联想呢?




北京城的两个巧合

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在老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和发展而来的,而老北京城则最早修建于明代。北京城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素以布局严谨和建筑壮丽而闻名于世。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工作者从运用遥感技术拍摄的北京城的全图中惊奇地发现,老北京城区竟然横卧着两条“巨龙”,盘坐着一位“巨人”。这一场面异常宏伟,成为北京城的两大奇观,一时令人惊叹不已。
专家们对北京故宫一带进行遥感航摄,发现这里的古代建筑群布局严整,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双龙的景象。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拍摄了全北京城鸟瞰照片,又翻阅了大量的相关史料相互印证,最终发现,明代建造的北京城确实是“双龙”格局:一条水龙和一条“古建筑龙”(陆龙)。这两条龙抱山环水,蔚为壮观。细心观察这些航摄照片,任何人都会发现北京城的“双龙”格局。水龙是以南海为龙头,湖心岛为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而什剎海则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而陆龙则俯卧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就如同龙眼,而故宫就恰似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则好似一颗龙珠。通览北京中轴线的这些古建筑群,分明呈现出一派巨龙锁珠的架势。
明代北京城建筑的这种“双龙”布局,可能是华夏民族皇权至上和龙凤崇拜传统观念的又一个反映。封建统治者们认为,北京城乃龙兴之地,帝王乃天降龙种。但是这么庞大的建筑群果然在修建之初就已经规划出双龙的格局来了吗,还是偶然巧合造成了这个样子?迄今为止,这还是一道没人能够解答的谜题。
北京城的另一奇观是在景山公园居然盘坐着一位“巨人”。1978年2月,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一间暗室里,夔中羽院士正在冲洗遥感卫星拍摄回来的底片。还没等照片晾干,夔中羽院士就已经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开始观察了。结果他惊奇地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紫禁城以北展现出一个神奇的图像,四周是方正的镜框,中间酷似一位老者的坐像。再经过仔细辨认,夔中羽院士发现这个边框是景山公园的内外围墙,而景山公园内部的建筑和古树则形成了一个老者的坐像。如果景山公园真的是一幅人像的话,那它无疑将是世界最大的使用人工建筑组成的人像了。
夔中羽院士试图从拍摄资料中揭开景山公园坐像之谜。在1983年北京进行的全城拍摄时选用了夔中羽院士使用的底片,结果拍回来以后发现,那幅图像确实是一位老人盘坐的景象。夔中羽院士把景山公园部分做成一张图,经过仔细辨认,发现景山山体组成人盘坐的身体,寿皇殿建筑群组成了人的头部,两只眼睛是内宫墙,眉毛由树组成,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
景山公园的老人坐像究竟是古代园林设计师的有意为之,还是现代科学工作者的意外发现,目前还不得而知。我们姑且把它看做一个巧合,来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和解释吧。




鬼斧神工的乐山睡佛

宋代的大诗人苏东坡有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同一个事物,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四川乐山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构成的奇观——巨形睡佛,就可以称得上是这种“侧看”形成的奇观。
1989年5月11日,广东省顺德县冲鹤乡62岁的潘鸿忠老人在游览乐山名胜时拍下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凌云山和乌尤山的全景照。回家之后,他意外地发现照片上的山形宛如“健男仰卧”,再仔细观察这个“健男”的头部,更是觉得眉目传神不可多得。此后,《乐山巨佛发现记》一文在1990年第4期的《四川文物》上发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的四川省文化厅特意派出专家考察组赴乐山考察,对这一发现给予了肯定。接着,《四川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都竞相做了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真可谓是“巨佛”出世,轰动一时。全国各地的游客由于好奇,也纷纷前来观看。
这一“巨佛”发现和被认可的情况是这个样子的。潘鸿忠老人在家里发现这一蹊跷事后,就把照片印制了多份并寄到了相关部门。四川省文化厅文化通讯室甘德明收到了巨佛照片后,不禁叫出声来:“这不的的确确是一尊巨佛吗?”从照片上看去,确实有一位巨佛平静地躺在江面上,仰面朝天,前额高突,鼻唇圆润,四肢皆备。
四川省文化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派出一支由甘德明等人组成的乐山巨佛专家考察组前往乐山附近开展考察工作。考察队首先向潘老询问了拍照的时间、地点、拍摄角度和当时的气象状况等具体问题,然后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考察研究终于在福全门这一地方拍到了这尊巨佛的身影。根据专家考察组的意见,只有福全门这个地方是最佳的观赏地点。从福全门举目望去,清晰可见仰睡在青衣江畔的巨佛。在湍急的河水边上,巨佛似乎还在微微地起伏,佛首、佛身和佛足的形态也都十分逼真。
这尊巨佛长达4000余米,佛首、佛身和佛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联襟构成。乌尤山上的山石、翠竹、亭阁、寺庙,再加上山径和绿荫,构成了巨佛头顶的肉髻、饱满的前额、长长的睫毛、平直的鼻梁、微启的双唇和刚毅的下颌,一切都是那么地栩栩如生。佛身是巍巍的凌云山,山上九峰相连,宛如巨佛宽厚的胸脯,浑圆的腰脊和健美的腿胯。远眺佛足,就是苍茫的龟城山的一部分,其山峰恰似巨佛翘起的脚板,好似顶天立地的“擎天柱”,显示着巨佛的无穷神力。纵观巨佛全身,不但和谐自然匀称壮硕,而且神态凝重肃穆慈祥自如,更加令人惊诧不已。
然而更加巧合的,闻名天下的乐山大佛就恰恰耸立在巨佛的胸脯上。这尊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石刻坐佛,身高达71米,安坐于巨佛前胸,正应了佛教所谓“心即是佛”“心中有佛”的禅语。这是否是乐山大佛昭示我们的所谓“禅机”呢?
细心的游人还会发现在巨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还有纵横的排水沟,一场大雨后,积水很快就通过这些排水沟排走了,使得巨佛不至于被雨水侵蚀。这尊巨佛经过上千年仍能保持完好,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套科学的排水系统。
然而这尊由三座大山连接而成的巨佛究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致,还是人类的巧夺天工所成呢?根据文物部门的专家们介绍,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关巨佛的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看来这个疑问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反复想起和提及了。




天然石佛与巨型“佛”字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众多奇异的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就是其中一种。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溶蚀和相伴的机械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地貌景观,如石芽、石沟、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洼地、溶洞、地下河等。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地区,往往奇峰林立但缺乏地表水,地下水系却比较发达。在我国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广泛分布着这种喀斯特地貌。除此之外,北京市郊的十渡自然风景区也有喀斯特地貌的广泛发育,形成了非常独特而神奇的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在十渡镇平峪村附近的山涧里有一座形象逼真的石佛,据说是由当地的一位羊倌在跌下数十丈深的山涧后发现的。石佛在崖壁脚下,五官俱全,眉须分明,双手在腹前交叉。
石佛全身长满了青苔,犹如袈裟,没有被青苔覆盖的上部裸露部分正好是石佛的面部五官。在石佛的眉毛和嘴唇部位还生有少许青草,就像是长眉和胡须一样。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这尊石佛是由上水石夹杂钟乳石的碎块堆积而成的,石佛的两臂和双手也是钟乳石的碎块。石佛形成的过程犹如下述:从石灰岩缝隙中渗出的流水发生碳酸钙沉淀,从而在山涧里堆积形成了类似于佛像的石柱;钟乳石的碎块随流水滚动,滑落堆积在了山涧,形成石佛的手臂;因为它形成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上面长满了青苔。
除此之外,在十渡风景区还有一座龙山。在它的一处崖壁上居然有一个苍劲有力的“佛”字,高度可达三米以上,宽度也有两米左右。从远处看,这个巨大的“佛”字非常清楚,尤其是在雨后更是清晰异常。这个巨大的“佛”字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这个“佛”字和上面介绍的石佛一样,也是在喀斯特地貌的独特作用下形成的。专家介绍说,这个“佛”字是雨水沿着岩石的节理裂隙面溶蚀风化后形成的自然痕迹。龙山的岩石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