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

第40部分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第40部分

小说: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ry-ideas)由感知觉(sense-perceptions)产生,并且被新的印象所阻断。在以往经验的影响可被追踪的地方,我们发现唤起的记忆观念证明了与当时的意识状况的明确关系。感知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记忆意象(memory-image)经常被一种感知觉所提示,或者被以往的记忆意象所提示。你们也许会反对,说回忆会突然发生,而且讲不出明显的原因。然而,专注的内省(imtrospection)在大多数情形里会使你们发现与你们当前的心理状态相联结的思维。不管这种联结多么不明显,我们仍然可以假设它就在那里。如果它逃脱了我们的观察,像它可能发生的那样,那么仅仅是因为条件不利于对它的理解。
  记忆观念和感知觉的相互联结,或者记忆观念与其他记忆观念的相互联结,称为观念联想(association of ideas)。这个术语属于英国的〃联想〃心理学。它最初被用来涵盖记忆的现象。但是后来却扩展到所有可能发生的观念联结中去,即扩展到以意识为前提而产生的观念联结中去。像习惯性用法那样,该术语不是过于狭隘就是过于广泛。说它过于狭隘,是因为它不考虑整个联结,唯一的原因在于联结中的观念并不像通常的回忆那样相继地来到意识中,而是由于特殊的情况作为一种复合的整体同时出现;说它过于广泛,是因为它包含了一切相继的观念联结,也即由一种简单的感官印象和主要的逻辑思维过程所唤起的回忆活动。下述的观点是正确的,即在这两种情形里,观念联结受制于以往的意识经验所包含的相互关系,但是,同样正确的是,它们在其他方面如此不同,以至于在不作进一步辨析的情况下就去处理它们,只会使对它们组成过程的分析变得模糊不清,并阻碍对它们的内在关系的理解。我们使用〃联想〃这一术语,仅仅意指那些并不揭示逻辑思维活动之特征的观念联结。至于逻辑思维活动的特征是什么,将在后面讨论。




  联想学说的出发点,就这个术语的一般意义而言,是对早先观念的再现过程的观察。在联想问题上,除了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时代以来的记忆心理学转化为现代形式以外,几乎再没有更多的发现。但是,有意识的回忆意指诱导的观念和被诱导的观念(inducing and induced ideas)之间的区分。如果两者不作分辨的话,那么该过程就不可能是有意识回忆的过程了。现在,很清楚,把一个观念视作先前曾经经历过的观念,也即对一个过去曾经经历过的观念的认识,应该说是一种特征,这种特征可能从属于回忆的观念,但是没有必要一定这样去做。对于较为简单的联想情形,我们必须承认,观念是通过它们在意识中的相互关系而联结起来的,毋须把这种联结直接理解为一种回忆活动。当然,记忆以联想为先决条件——按照这样的假设,进入我们头脑的任何一个观念都是有原因的——但是,并非每种联想都包含记忆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首先从联想本身的现象出发,然后确定使联想成为回忆时哪些新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广义上说,联想包含整个联结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联结的观念并不彼此相继,而是作为同时发生的观念复合体进入意识之中。这里,不可能存在一种回忆活动的问题,原因在于,与诱导的观念相联合的被诱导的观念并不与它分离——换言之,不能独立地与它作比较,或者与任何其他观念作比较。我们可以把这种联结(其中原始的诱导观念和联想的被诱导观念形成了同时发生的有意识的复合物)称为〃同时发生形式的联想〃(associations insimultaneous form),或者,为了简便的缘故,称为〃同时联想〃(simultaneous associations)。首先,这里存在简单感觉的融合,这些简单感觉构成了我们的复合感知觉。后面这些东西是由形成同时发生的复合观念的各种感觉之联结组成的,例如一种复合的乐音(clang)或者某种视觉的或触觉的空间观念。在这些联结和其他的联想之间存在一种差别——引起组合感觉的感官印象本身是相互联结的,所以,早先观念的重新激发,尽管并未完全受到抑制,却被感觉中间获得的联结倾向完全投上了阴影。由乐音或视觉组成的感觉有赖于一种同时发生的感觉刺激活动。与此同时,这种差别并不意指一般过程的心理特征中的任何基本差别,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将某些观念或观念要素自动地联结成一种复合观念的心理特征是联想的主要特征的话。而且,有理由认为,某种乐音,某些感觉的空间排列,都像一种知觉与一种相似的记忆意象相联结那样熟悉,甚至比这种联结更熟悉。但是,这意味着,在这些同时发生的知觉联想中也没有任何东西去阻止一种实际上不是在感官印象中被提供的感觉要素,这种感官印象由直接的再现来补充。例如,我们已经见到,眼动(eye-movement)影响视觉空间的知觉,甚至当该器官处于静止状态时也是如此。于是,我们可能在打算进行眼动但实际上并未实施这种眼动时弄错了外部物体的位置或运动,而这就是运动感觉与意志冲动密切联系的结果'若欲获得相似的例子,请参阅第五讲(音调感觉的联想),以及第九讲和第十讲(空间知觉的联想)'。
  这些一致地联结起来的感觉之融合(一般说来,它们组成了感知觉),很显然与当前心理学的〃联想〃无关。与这些联想更为近似的是,不同感官知觉的相互联结。例如我们见到一种乐器,并从中听到一种乐音。我们的眼睛在理解一块具有白色结晶状性质的糖果的同时,我们的舌头正在体验一种甜味的味觉。以这种方式在如此密切的不同感官的感觉和知觉之间产生一种联结,只要一种感官印象偶然地呈现,或者一种印象的记忆意象仅仅在一种感官范围内唤起,那么其他感觉便立即在心理上与其产生联系。我们听到钢琴声,只要一听到该声音,我们便会在脑子中产生该乐器的视觉意象。或者,我们在黑暗中吃糖,与糖的味觉联系立即使我们产生有关糖的外形的一般观念。指向同一物体的不同感官的观念联合是如此密切地相关,以至于我们可以称此为赫尔巴特(Herbart)的复合(plications)。毫无疑问,它们是同时产生的联想。一种感官印象与另一种感官印象如此密切地相联,或者说,两者的发生至少在时间上如此难以区分,使完全不同的组成成分本身在意识中仅仅表现为单一观念的相关部分。
  在不同的复合中间,最频繁和最重要的是言语观念(verbal ideas)。通常,言语观念处于双重联结状态:听觉印象首先与运动感觉相联系,然后——至少在许多情形里——与印刷体或书写体的视觉印象相联系。运动感觉也由于其他观念而明显地复杂化。运动感觉从下述事实而获得特殊意义,即运动的记忆意象倾向于同时唤起运动本身。这一情形的结果是,运动感觉经常与某些感官的感觉产生共鸣,对这些感官的感觉来说,它们的记忆意象如此模糊,以至于我们无法感知这些记忆意象,或只能通过与其联系的肌肉感觉的帮助来感知它们。例如,当你认为你可以回忆起一朵玫瑰花的香气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幻想。仔细地观察一下你在记忆活动时的心理运作,你就会发现诸如此类的情况。首先,你或多或少具有玫瑰花的独特的视觉形象;其次,是与吸人的空气相一致的鼻子里的运动感觉Z第三,产生自实际吸人的空气的触觉和温度觉。这时,你们的运动感觉已经被一种实际的运动所伴随。嗅觉本身并不完全存在,或者至少是如此地模糊,以至于被〃复合〃中的其他组成成分投上了阴影。以此方式,存在于味觉印象的记忆意象中的复合几乎不包括味觉的任何东西,然而,这种味觉由运动感觉十分适当地反映出来,它随着不同的味觉物质而变化,同时也伴随着模仿表情的一些变化。




  除了这些明确的感觉性质与肌肉感觉和触觉相混淆的情况以外,复合中的彼此独立的组成成分一般说来是清楚可辨的,它们属于截然不同的感觉道,并在其他条件下以其他联结方式发生。一种外部激起的感知觉与其相关的记忆意象的联结,同样不能说是次要的同时发生联想。我们把这种联想称作〃同化〃(assimilation),记忆意象称作同化的要素,并把伴随着感官印象而发生的感觉称作同化的感觉。这些表述意指记忆的组成成分是决定因素,而传入的感官印象则由它们来决定。迄今为止,这是正确的。一种印象可以用十分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根据以往经验中所保持的心理倾向来理解。因此,复合的观念是知觉中所提供的印象的混合产物,是数目尚不明确的记忆意象的混合产物。但是,正因为观念是单一的复合,就不可能存在分解为两个组成成分的问题。再现的要素不变地涉及感知觉,它现在所包含的成分在唤起感知觉的印象中找不到。另一方面,感官印象的真正成分在产生的观念中可能是缺乏的,原因在于它们与具有较大强度的再现要素发生了冲突。
  因此,同化的过程不同于复合的过程,它无法由偶然的内省来发现。为了对它进行考察,我们必须仔细地将印象与印象引起的观念作比较。这种比较表明了两者的不一致,从而使我们去寻找它们之间差异的基础——在以往体验过的观念活动中可以发现的差异。一旦我们的注意转向它们的影响,我们便掌握了开启整个生活现象和实验操作的钥匙,尽管它们十分引人注目,但是,一般说来,仍然未被人们所注意或得到解释。我们在阅读中通常容易忽略印刷错误,也即对错误视而不见,那就是说,我们常常把词的形象硬塞进向我们呈现的印象中去。或者,我们在一个听得尚不清楚的演讲中填人一句句子,而不去对听得不清楚发表评论。另一方面,当我们用一组错误的记忆观念去补充听得不清楚的声音时,也同样会容易听错。在舞台布景中表示一种风景的粗略轮廓,通过人工的灯光照射,能在适当距离内使人看到一种真实场景的完善再现。这里,由合适的记忆要素提供的现成帮助,通过视网膜映象的轮廓而变得更加有效。如果三维物体的轮廓图纯粹是图解式的和没有阴影的话,便可以任意地把它看作三维的或者二维的,如果是前者的话,则可以看作沿这个方向或那个方向延伸,它的确定有赖于我们所使用的何种熟悉的空间观念。例如,硬币上的头像轮廓图可被任意地看作浮雕或凹雕。你们都很熟悉猜谜图,也即在一片树叶中镶嵌着某位名人的头像。起初,难以找出这个头像,但是一旦你把它找出以后,它就一直保持住了,你不易再把它抹除,无论你多么努力地想把它抹除。同样情况也常常可以在立体观察中被注意到。深度概念一度似乎难以获得,然而,突然之间,它以富有立体感的清晰度产生了。所有这些例子都表明,同化的记忆要素需要时间才能被外部感官印象的合适成分所唤起。
  当然,在同化过程中,通常并非单一的记忆意象与特定的印象联合起来。我们从未看到过的一个立体物体,当它以正确的方式被呈现时,将会唤起一系列记忆要素(这些记忆要素产生自一系列原先彼此独立的知觉)的协作,从而可以用此方式唤起三维的观念。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如果认为感官印象在同化中首先作为独立共存的观念来呈现,然后才融合成一种观念的统一体,这将是错误的。关于这些组成成分的独立共存的假设阶段,既未被内省所发现,实际上也不可能发现,这是因为,一般说来,同化的效应产生自大量的观念要素,而这些观念要素原先是通过十分不同的观念系列来分布的。我们只能认为,每一种感官印象起着一种激发作用,也即对先前印象中保留着的众多倾向进行刺激。如果众多倾向中有些倾向适合于该印象的话,那么,与此同时,它们就比其他倾向更容易被激发,从而有助于形成产生的观念。最后一点,在所有这些同化过程中,同化直接伴随着感官印象而产生,以外周形式激起的感觉便对记忆要素产生影响,致使增加再现感觉的强度。对此事实所作的唯一可能的解释是,甚至在正常的同化中,也不可能在外部刺激引起的观念要素和联想引起的观念要素之间作出区分。当联想引起的观念要素获得了优势地位,从而使产生的观念完全不适合感知觉时,这种不可能性便会变得更加清楚。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同化称作错觉(illusions)。在错觉中,我们想象我们感知了某种不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把记忆要素和感官印象混淆起来了。只有当在两种组成成分的强度没有明显可察的差异时,才会发生错觉。
  同化过程的发生能用绝对的肯定性予以证明,正如这些例子所表明的那样,当产生的同化产物(assbolation-product)是一种感知觉时,不论是实际的还是多少带点错觉的,都可以证明同化过程的发生。在两种情形的任何一种情形里,新观念与感官印象的差别如此明显,以至于同化活动成为一种直接推论的事情。但是,你们将会看到,同化根据纯粹而简单的记忆意象而发爿.这至少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我们在下述的事实中也获得了明显的指示,也即一般说来特定的知觉不是由特定的记忆观念来同化的,而是由数目尚未确定的这些观念来同化的。假设不存在任何感知觉,但有些记忆意象却突然产生,记忆意象将会通过对涉及类似物体的其他观念的同化而经受连续的变化。所以,我们无法在记忆意象本身和所谓的幻象(fancy…image)之间画一条确实无疑的界线。心理学家习惯于把记忆意象界定为确实再现某种以往知觉的观念,并把幻象界定为由一系列知觉要素结合而成的观念。现在,从这一界定的意义上说,记忆意象根本不存在。普通的记忆表象(memorial represe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