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

第41部分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第41部分

小说: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素结合而成的观念。现在,从这一界定的意义上说,记忆意象根本不存在。普通的记忆表象(memorial representation)是由同一物体的若干知觉决定的。如果我们回忆一位经常看到的人,我们就决不会按照他在某个场合的那种模样去表征他,我们对他的观念是由许多知觉的结合产生的,这些知觉的组成成分(它们相互补充或彼此阻碍)结合起来,部分地加深一般轮廓,部分地则淡化一般轮廓。这就解释了大多数记忆意象的不确定性。甚至当我们回忆仅见到过一次的一个物体时,我们的观念也不符合原先的知觉,有些要素是缺乏的,其他一些要素,即不属于该物体的要素被错误地从类似的要素中迁移至原先的知觉中去。例如,你可以试着根据记忆画出你只见过一次的某张风景画,然后将你的画同原先的画作比较。你肯定会发现大量错误和遗漏,不过,同时你也会发现,你在根据回忆画出的风景画中也加进了不少原画中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来自你在其他地方曾经见过的风景画。因此,根据一般的界定,每种记忆意象将是一种幻象,而且是与现实并不一致的观念再现。因为并不存在这样的记忆意象,它既能再现原始的知觉意象,又能再现同一知觉的任何其他记忆意象。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观念不是永恒的物体,而是不会确切地重新发生的过程,因为它们发生的条件不会双倍地相似。




  因此,同化过程始终是一种复合过程,它在任何一种特定的情形里都是由不可计数的基础联结过程来构建的。我们现在可以询问一下这些不可分解的和基本的联结过程的特征。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再次从始于一种感官印象的那些同化的情形出发,因为它们为确定这些现象的条件提供了最佳材料。毫无疑问,在每种同化情形里,始终有两种联结过程同时进行着,不论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并为感知觉所接受,还是带点错觉色彩并意指对感觉印象的错误解释。首先,感官印象唤起了先前的类似感觉,其次,通过这些感觉的中介,引起了在特定的印象中并不包含的其他一些观念要素,但是,在其他一些场合,这些观念要素还是与感官印象相联结的。当你注视一个立体物体时,首先发生的事情是,某些轮廓与先前知觉中已知的某个物质客体的轮廓相一致。可是,这些一致的要素就其本身而言是完全不适合提示一个三维物体的实际图景的。必须进一步唤起实际图像中不存在的那些要素,将其与一致的部分在先前观念中联系起来,现在必须完成这一映象(作为某个明确事物的映象)。当我们正确阅读一个印错的单词时,主要的线索来自该印错的单词里一些没有印错的字母:这些未印错的字母唤起了与同样的字母相对应的记忆意象,并且使我们回忆起先前知觉中与它们具有视觉联结的字母,这些字母与先前的知觉结合在一起提供了该词的正确图像。结果,印象中干扰要素被再现的观念所遮掩。
  陈旧的联想学说——也就是相继联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学说——把联想分为相似联想和接近联想(similarity andcontiguity associations)。在第一种形式里,一种观念被激发,它在某些特征方面与正在激发的观念很相似;在第二种形式里,一种观念在某个时间或其他时间与激发的观念有着时间或空间的联结。如果我们把这些术语应用于同时发生的联想,我们显然可以把上面所谓的第二种同化活动称为接近联想(contiguity…asso…ciation)。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同样方式将第一种活动还原为相似联想(similarity…association)。当两个物体的某些特征相一致而其他特征不同时,我们说这两个物体相似。如果一种印象与另一种印象多少有点不同,而这种印象会直接唤起另一种印象的记忆,看来不大可能。可以肯定,它只能唤起与其本身相似的记忆意象。当然,有可能在这些相似的要素被激发以后会使其他一些不相似的要素得以再现,条件是这些要素在先前的观念中与相似的要素相联结。换言之,相似联想始终意指类似联想(likeness-association)与接近联想的统一。印错的单词唤起了正确的映像,它通过相关字母的类似联想唤起这种正确的映像,同时也唤起了接近联想,它根据先前看到过的词的图像采用了实际印象中未被提供的正确要素。这种复合过程的结果就是所谓的相似联想,因为印错的词和正确的观念化的词是相似的,而非一样的。这与立体观念恰恰相同。引发这种线索的轮廓唤起了类似联想,它立即被接近联想所补充,而接近联想部分地充实了产生的观念,部分地通过压抑印象中干扰要素的办法去纠正它。由于没有两种观念绝对相像,因此必须反对以下说法,即我们的类似联想本身比相似联想好不了多少。但是,事实上,我们在这里并不关心完整的观念之间的联合,而是关心观念组成成分之间的联合。两种观念之间的绝对相似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类似联想本身有若于接近联想依附其上,最终的结果究竟是〃相似〃联想还是〃接近〃联想,完全根据该基本过程中哪种过程占优势而定。除了这两种过程以外(相似的联结和时空上接近的联结),我们无法发现任何一种其他的过程。它们中的每一种必然借助各种具体的联想表现出来。如果一个观念所具有的某些要素与先前的观念有着共同之处,那么这种观念只能唤起一种先前的观念。而且,由于再现的观念既包含相似的组成成分,又包含不相似的组成成分,因此相似性联结意味着接近联结的形成。你们知道,要素的类似性是直接有效的。如果新的印象所包含的要素与先前印象中的要素具有类似之处,那么,这些要素将与其余要素分离,而且通过重复而变得更为熟悉,从而将在意识中占支配地位。接近性只是中介的有效,它通过将其他要素(这些要素与先前激发的观念的相似组成成分具有外部的联结)复活起来而发挥作用。
  鉴于这两种过程之间的这一基本差别,是否可以按联结的同样意义去谈论相似联结呢?当一种特定的印象唤起一种观念,它部分地由属于该印象的要素所组成,部分地由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在先前知觉中与它相联结的要素所组成,这样一来,我们在谈论涉及这些不相似的组成成分的联结过程时便无疑是正确的了,相应的兴奋必须是由该印象派生出的一种冲动来建立。但是,从该印象直接进入同化产物的那些要素,看来毋须指望联想过程中间的任何东西。它们是由外部感觉刺激直接提供的,并且更有可能表现为一种联结过程起源的条件,而不是它的结果。换言之,同化过程难道不完全涉及由接近性所指的联想吗?
  不论我们是否试图在乍一看之下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回答,但是,稍作进一步的考虑便会使我们相信这种回答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从印象进入同化产物的那些要素,在它们的第二次联结中与它们的第一次联结并不一样。因此〃进入〃(pass…into…)这个词意指我们将结果与其组成成分进行比较,而不是指实际的过程。〃通过〃(passage)这个词则涉及朝着两个不同方向的中介过程之活动。首先,一种印象的要素进入作为结果而产生的观念中去(正如我们从经验中得知的那样),这是通过它们在先前印象中呈现的频率而促进的。对此的唯一解释是,相应的兴奋是由于先前印象的活动所留下的倾向来得以加强的。当然,这种加强与目前的印象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我们假设,新观念的组成成分与先前某个观念的组成成分相联结,这样的假设是不行的,像那些心理学家那样,把观念视作永久的实体是不行的。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是,某些兴奋的更大频率意味着把更高的强度值(intensity-value)归于任何一种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刺激。由此引申出来的一点是,最终的结果并不仅仅由于印象,而是由于印象与先前兴奋的后效(after…effects)的联结,这时一切联想过程均可适用。其次,一种印象的要素进入同化产物意味着另一种过程的存在,这种过程的方向正好与前一过程的方向相反——这是印象中所包含的要素消失的过程,但是却被其他新的、不相容的、由接近性唤起的要素在观念中给取代了。那就是说,相似要素并不意味着在〃通过〃它们之前的情况以后才出现。它们部分地由先前的练习来强化,部分地被弱化,或者,至少由于抑制的影响而中断了它们原先的联结。所有这些表明,相似联结像接近联结一样,是许多不同过程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忘记,这些决定过程在这两种情形里是基本不同的。用以表示这种差别的最佳术语也许就是上面用过的那句句子:相似联结是直接的,接近联结则是中介的。





第二十节

一、相继联想 二、相似联想和接近联想;认识与再认是联想的简单形式 三、相继联想的理论 四、间接联想




  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那样,与同化(assimilation)密切关联的是观念的相继联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 of ideas),这便是〃联想〃这个一般的名称最初限定的过程。甚至在今天,当说到联想定律时,当我们以那种方式将相似性联结(connection by similarity)与空间上共存或时间上相继的联结相区别时,或者有时与对比联结(connectic by contrast)相区别时,它仍然是合乎惯例的。毋须赘言,这些实际上是联想的简单形式,而不是联想的定律,它们不是联想起源的普遍有效条件。它们的作用仅仅是提供分类概念,联想的现成产物便在这些概念之下进行归类。但是,十分奇怪的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权威和人类心理朝着逻辑图式化(logical schermatisation)的恒定倾向在心理学领域造成的危害并不比在自然科学方面造成的危害更小。亚里士多德根据〃相似〃和〃对比〃、〃同时〃和〃相继〃的逻辑对立,区分了四种类型的记忆,正如他将所有自然物体的基本性质在对比的标题下分成〃热〃和〃冷〃,〃湿〃和〃干〃一样。这四种形式(暂且不论观察的证据)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对比〃(contras)可以略去,或者,在与〃对比〃相对应的任何东西发生的地方,都涉及到〃相似性〃(similarity);而空间共存和时间相继则可以置于外部接近性(contiguit)这个一般的标题下面。这意味着四种形式可以还原为两种形式——相似联想和接近联想。这种还原如此有利,以至于相继联结(successive connection)的不同情形一般说来可以置于这两种类型中的一种或另一种里面去。与此同时,这些术语仍然倾向于暗示错误的观念,即它们是基本过程的区分标记,而不是联想产物(association-products)的分类标题(每一种联想产物都由一系列简单的过程所组成)。当然。就组成成分这个问题而言,在这两种形式之间无法划分基本区别。因为很明显,正是这些相同的过程必须像同化那样在相继联想中运作——它们之间的唯一差别在于,相继联想的观念并不结合成一种同时产生的观念,而是在时间上保持分离,以服从于我们仍需讨论的条件。
  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仍然期望找到由两种过程复合而成的相继联想:不同观念相似要素(elements)的直接联结,以及与那些相似的组成成分有着外部接近的先前观念的要素之联结(这种联结直接依附于相继联想)。当我们探究整个结果时,如果相似要素的联结占优势,我们便说是相似联想;如果外部联结较强,我们便说是接近联想。由此可见,当一幅风景画使我们想起像我们实际观赏风景那样的现实时,这便是相似联想。尽管这幅风景画可能实际上不同,视网膜映像也可能实际上不同,但是仍然有某些轮廓是一致的。这些东西使我们想起早先知觉的记忆意象(memory-images),并使我们向这幅风景画迁移许多该画实际上并不拥有的原先要素。现在,风景画所没有提供的那些要素的恢复显然是一种接近联想。在这些接近要素中,有些要素以同化方式起作用,它们使该画与原来风景的相似性显得比该画原有的相似性更大。其他一些要素则与同化相对抗,正是通过这些对抗作用,我们能够将风景画和现实相区分——结果,整个过程不是同时发生的同化,而是相继的相似联想。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读了a、b、c、d这几个字母,我们便能倾向于继续读出e、f、g、h。这是接近联想的例子。不过,也可以说,原始的过程是相似之间的直接联结。当阅读这几个字母时,我们想起先前读到过或听到过的类似字母。正是在这个阶段上,如果视觉观念被理解成与先前的知觉相一致时,接近的效果就一定会介入进来。于是,通过接近性的进一步运作,当时不在场的一些字母得到补充,从而使通常的字母系列得以完整化。
  相似联想和接近联想就其组成过程的性质而言有两点不同。第一,前者以相似性的基本联结为主,后者以接近性的基本联结为主;第二,在相似联想中,我们的注意力指向观念的共同特性,而在接近联想中,我们的注意力指向观念的分离(divergences)。风景画与风景的联想是一种相似联想,因为两种观念的相似使我们不仅忽略了它们的差别,而且还忽略了对于建立一种比较来说十分必要的接近联结。字母表中字母的联想是一种接近联想,因为我们只注意加上去的字母,而不去认识第一批字母以及字母表所包括的相似联结。




  所有这些结果表明,在观念的要素之间存在两种基本的联结形式:相似联结和接近联结,两者都涉及实际联想的每种情形。为了证明这一事实,我们的最佳求助对象便是联想的最简单例子。这些例子具有用特殊的清晰度展示一些条件的进一步好处,而所谓的条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