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

第43部分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43部分

小说: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日在挖土时又与另一犯人发生口角,用镢头连击该犯人的面部、腰部,造成当场昏倒、颧骨骨折。当晚李某自觉问题严重,即自备方便面、鸡蛋、白糖等向被打伤的犯人赔理道歉,企图息事宁人,审讯过程中否认有意伤害,到第三次提审时破口辱骂办案人员,并威胁说:“咱走着瞧,就是这次加了刑,出去还有见面的时候!”。次日绝食、缄默、裸体、头击铁门,有时又偷吃东西,要同监犯人证明管教干部打了他,给家中母亲遗书,扬言要自杀。被送来作精神鉴定。李父系汽车司机,嗜酒,性情暴躁,与同事关系不睦,对子女冷淡,常用木棍、砖块殴打子女。李母性格刁泼,常与邻居吵架。哥自幼患癫痫,性情怪癖。有偷窃习惯,对家人凶狠,后经检查,李某神经系统无异常,脑电图正常,无精神障碍。在药物催眠状态下小声说话,长吁短叹,感到冤枉,说被打的犯人是他平素最尊敬的,不是有意去伤害他,是他自己跌伤的,却反咬一口怪是他打的。否认自己重新犯罪,否认有精神病。

    这是一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实例。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入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第七章 人格障碍的治疗 第四节 攻击型人格障碍

    一、特点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现任高中一年级的班主任,平时我发觉,本班有几个男学生特别凶,爱滋事,有时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殊死相斗’,打得头破血流。对男孩的这种攻击性如不及时教育,有朝一日终会酿成大祸,我有责任帮助他们,但又不知怎样帮助才有效果,敬请指教。”

    这位教师的来信反映了一个具有普遍意识的问题。攻击型人格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患者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患者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意志力薄弱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通常还有以下特点:

    1.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2.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

    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责或罪恶感。

    5.心理发有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上述表现是主动攻击型的表现,还有一种被动攻击型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类人外表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百依百顺,内心却充满敌意和功击性。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电话或回信,故意拆台使工作无法进行;顽固执拗,不听调动,拖延时间,暗地破坏或阻扰。他们的仇视情感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于外,他们虽然牢骚满腹,但心里又很依赖权威主动攻击型人格障碍与前面提到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相类似,但又有区别。

    一般说来,主动攻击型人格呈现;较为持久的攻击言行,缺乏自控能力,以对他人攻击冲动为主要表现;反社会型人格主要表现对他人和社会的反抗言行,具有屡教难改,明知故犯,常以损人不利己的失败结局告终,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简言之,主动攻击型人格的行为以自控能力低下为特点,而反社会型人格则以情感和意志行为诸方面的缺陷为特征。

    二、形成原因

    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原因。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有人报告,暴力犯罪者中脑电波异常多见,特别是颞叶的慢波活动与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为2%,在攻击型人格患者中则为14%。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2.心理原因。

    (1)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

    (2)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被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被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3)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4.社会原因。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行为。

    三、治疗方法

    对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身体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认识上,还要鼓励他们经常反躬自问和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成才上去。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另外,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

    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

    (1)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

    (2)升华作用。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工作上来。

    (3)补偿作用。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4)积极的表同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

    4.运用行为治疗的系统脱敏技术,帮助患者克服行为的冲动性。首先,施治者需找出一系列让求治者感到冲动的事件,通常这是靠求治者自己的口头报告完成的。然后施治者向求治者一一说出这些事件,让求治者给出他对这些情境事件感到的主观干扰程度,即SUD。治疗者按各事件的SUD将它们排列为一个等级,这个等级被称为总支事件层次。治疗开始,首先让求治者放松三、五分钟。施治者可以用语言暗示帮助求治者放松。例如,施治者可以说:“你感到你的身体变得愈来越沉重,你身上的肌肉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手臂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双肩变得愈来愈轻松……你感到全身愈来愈放松。你感到非常舒适,非常愉快,非常轻松。”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当你感觉非常舒适和轻松时,就请抬起右手的食指示意一下。”当求治者开始做这一动作时,施治者口头指示求治者想象冲动事件层次中SUD程度最轻的事件,让求治者口头报告在该情境清晰地出现在头脑中时,他所体验的SUD程度。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又进入放松状态,笪复前面的过程,让求治者再想象刚才的事件,报告SUD程度。这样多次反复,如果求治者对这一冲动事件报告的SUD逐渐下降至某一较低水平且不再下降时,则可以认为求治者对这一事件的冲动已经消失。施治者便可换用冲动事件层次中的下一个事件,直到求治者对所有事件的冲动均基本消失。

第七章 人格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 癔症型人格障碍

    一、表现特征

    女工小芳,工作学习都不错,可有一点与众不同,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标榜自己。在爱情方面,吹嘘帅哥们是如何欣赏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难他,大放厥词。为了招人注意,甚至不顾个人尊严。而且,平时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心,大吵大闹,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一天,正当她瞎吹时,经一位朋友提醒,她顿时觉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产刻萎蘼不振,非常难过。然而伤心归伤心,以后她依然我行我素。小芳的“毛病”,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癔症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又称戏剧型人格或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份,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癔症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份的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心理的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份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他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易变化。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份,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

    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谄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柔、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份敏感,女性患者往往无真地展示性感,用过份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为便于鉴别,《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癔症型人格的诊断标准定为:1.持续地寻求或要求安慰,赞同或表扬。2.在外表或行为上有不适当的性挑逗。3.对身体吸引力过份关注。4.用不适当的夸张来表达情绪。5.当自己不是他人注意的中心时,便感到很不舒服。6.情绪变化很大且狭隘。7.自我中心,所作所为追求当时的满足,对稍迟的赞许和遇到的挫折无法忍受。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