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

第90部分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90部分

小说: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心理治疗和教育治疗,并且要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着手。心理治疗可采用暗示疗法和脱敏疗法,暗示疗法又分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对小学儿童学校恐怖症一般宜采用他人暗示疗法,即由咨询医生对患儿施加暗示,使其按医生指引的方向去思考、体验,以调节和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可结合一些辅助手段如给患儿服用一些无副作用的“安慰剂”来提高疗效。对患儿进行教育治疗,首先应帮助患儿融洽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改善家庭关系,为患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生活环境。其次,家长和教师对患儿要关怀、信任,积极鼓励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帮助其适应外界环境,努力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再次,要力求从教育方法上消除各种不良诱因,如对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实际情况,不能期望过高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不要对孩子过份娇养、溺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6)

    六、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又叫儿童焦虑性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儿童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1.父母的影响。父母的精神健康状况和性格表现对儿童焦虑症产生的影响较大,父母的焦虑症可直接“传染”给孩子,如父母敏感、犹豫、多虑、缺乏自信等一些焦虑人格的表现常可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

    2.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父母亲经常吵架打架、父母离异、亲人生病或死亡等都易使儿童产生焦虑反应。

    3.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过份娇惯、溺爱,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便不知如何面对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产生焦虑反应。对孩子管教过严、要求过高、压力太大,使孩子精神高度紧张,也易产生焦虑反应。

    4.责任心过强,对自己期望太高。有的儿童,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儿童,办事非常认真,特别是老师吩咐的事,牢记在心,反复思考,细心办理,生怕有负老师的希望;有的儿童特别注意自己在老师、班集体中的位置,希望自己各方面都是优秀,都名列前茅。这种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给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常常办事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会产生一些负效应,这样也会使儿童产生焦虑反应。

    儿童焦虑反应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焦虑反应的患儿在病情发作时表现出极度不安、恐惧和难受,并常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心慌、胸闷、大汗淋漓、尿频等;怕黑,晚上不敢一人睡觉,要大人在侧,常尿床。慢性焦虑反应的儿童则表现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缩小、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易激动、难与同伴相处,并伴有睡眠障碍(易醒、做恶梦、梦呓等)。根据儿童焦虑反应的表现可将儿童焦虑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分离性焦虑。当患儿与亲人分离时产生明显的焦虑反应,毫无根据地担心亲人发生意外,与人亲人失散及被坏人抓走或伤害。如因怕离开父母而不愿上幼儿园或学校,一说起上幼儿园或学校便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哭闹不休,有的还会说头痛、腹痛、恶心等。这种情况多见于学前期儿童。

    2.过度性焦虑。这主要表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女孩多于男孩。患儿常常对未来的事情表现出毫无根据的担忧和过份的焦虑、恐惧。有的患儿甚是担心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而被父母责备、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忧虑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即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过份在意。这类患儿的性格大都比较温顺、胆怯、多虑和缺乏自信心,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

    3.社交性焦虑。多见于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这类儿童在陌生环境里或生人面前表现得极其紧张,难以适应新环境,难与人交往。患儿希望得到别人的欢迎与友爱,但让她到一个新环境、与生人打交道办一件事时又很害羞、恐惧,在此之前要酝酿很久,也难办成。由于长期回避交往,影响了儿童与人的社会关系,脱离了集体活动,从而形成适应性障碍。治疗儿童焦虑症首先要弄清儿童焦虑症的类型及引起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般来说,急性焦虑反应发作并较严重时,宜采用药物治疗;而慢性焦虑情绪的刺激以“冲击”患儿,使患儿克服对某些情境,事件的焦虑反应发作时,以心理治疗和教育治疗为佳。

    1.心理治疗。

    (1)满灌疗法。施治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对患儿来说能引起最强烈的焦虑情绪的刺激以“冲击”患儿,使患儿克服对某些情境、事件的焦虑反应。曾有一位患考场焦虑症的学生,对考试感到紧张害怕。施治者让他想象自己考试失败后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如同事对他的讥讽,失去奖学金,家庭对他的失望,父母痛苦的表情,等等。随着施治者的指示语进行想象,在开始阶段,他表现得十分紧张,哭泣得愈来愈厉害;但是,一会儿后他的颤拌便停止了。施治者指示他把可怕的情境想象得尽可能栩栩如生,以使害怕的情绪逐渐减退。这样“冲击”了一个半小时之后,他完全平静下来。休息半小时之后,施治者指示他重复前面进行的想象,想象中如果产生紧张的感觉,不必回避,要尽量体验这种感觉,越清晰越好;如果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休息半小时再进行一次。该学生的考试是两天之后举行,在此期间,他每天接受这种满灌治疗两次。到考试时,他根本不感到任何紧张,也没有任何灾难临头的感觉,过去曾经摆脱不掉的害怕情绪消失得无影无踪。

    (2)模仿学习。治疗者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可根据模仿学习具有示范性效应的原理,让患儿通过观察、模仿以降低或消除其焦虑性反应。例如有研究者对如何利用模仿技术降低那些即将进行手术的孩子的焦虑反应做了调查:60名儿童等待手术,年龄在4~12岁之间,其中有30名儿童在住院后立即看了一部关于一个男孩接受手术的“实验”电影,描写一个男孩如何接受手术的示范;另外30名儿童在住院后看了一部关于一个男孩一次旅游的电影。

    研究者用多种方法测量了儿童被试在手术前后的情境和特质焦虑水平,如观察者评定、自我报告和生理指标度量。研究发现,电影示范使儿童情境焦虑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看示范电影的儿童,在手术前后的评估期间,行为表现正常,与控制组儿童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其它程序都是标准的,事先做了控制,两组病人的这种差异显然与电影示范分不开。4周之后,孩子们又回到医院做手术后检查,这无疑是对示范电影效果是否具有泛化作用的一次检验,因为在示范电影中没有在手术后4周进行检查的情节。研究者在这次对孩子的评估中,又观察到情境焦虑水平的组间差异:示范儿童的情境焦虑较控制组儿童的情境焦虑低;而且,示范组儿童在这次检查中表现的情境焦虑显著低于他们在看电影前被评定的情境焦虑水平。

    (3)疏导疗法。例如佳佳和爸爸关系最好,简直是形影不离,可是最近听说爸爸要到外地出差,小佳佳的脸上几天都不见笑容。父母问她为何不高兴,佳佳哭丧着脸说:“爸爸,你不要出差,我害怕,你要是生病了就没有人陪我一起玩了。”母亲听了很生气,说:“小孩子不许讲不吉利的话。”佳佳心里仍很害怕,却不敢说。父亲走后,佳佳吃不好睡不好,多次在梦中叫喊“爸爸”。平时佳佳显得愁眉苦脸,情绪烦躁,时而紧张不安,不愿玩游戏,连平时最喜欢的洋娃娃都未碰一下。一个星期后,爸爸平安地回来了,佳佳脸上虽然露出了笑容,但仍对爸爸说:“你以后再不要出差了,我很害怕。”佳佳对爸爸出差的害怕、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她是患了一种分离性焦虑症。对此可采用疏导疗法进行治疗,用亲切的语言对她进行安慰、劝导,告诉爸爸出差是工作的需要,这种分离只是暂时性的,爸爸一办完事就会回来的;再说,爸爸已是大人了,自己会照顾自己,不要害怕、担心,以逐步减轻、缓解、消除其焦虑反应。

    (4)放松疗法。是治疗儿童焦虑症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减轻、消除儿童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

    (5)矛盾意向疗法。让患儿多次经历让她感到害怕的事情,使之由害怕焦虑到无所谓,直至焦虑反应消失,如上例中的佳佳,在进行疏导疗法的同时,正可使用矛盾意向疗法,让她多次经历爸爸出差的事情,结果发现,爸爸多次出差都能平安回来,自己的害怕担心是多余的,慢慢对爸爸出差这件事就不会再感到异常紧张焦虑不安了。

    2.教育疗法。①为患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不要给患儿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强的精神刺激;②教育思想要端正,教育方法要正确,不要溺爱也不要过份苛求,不求孩子第一,但求孩子努力;不要单纯用成绩分数来评定儿童的好坏,对患儿说话时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言;③加强个性的培养和锻炼,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儿童性格上存在的弱点和缺陷,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克服和纠正。与此同时,家长要做自身检查,如也存在性格方面的问题,应首先进行有意识地纠正,起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

    [病案]汤××,女,12岁,某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父亲是一个剧团的武打演员,母亲为一工厂工人,父母均只有高小文化程度。据老师反映,汤××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其中语文成绩较好,数学成绩则很差。从1988~1989年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语文为91.5分,数学为48分,不及格。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虽督促较紧,但因文化程度低而无能力辅导。家长曾多次找班主任,要求老师对孩子加强数学方面的辅导,并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不爱说话、腼腆、好面子、自尊心强、较孤独、有事常闷在心里,不肯轻易向人表露,有时还好冲动。父母带着孩子去寻求心理咨询。针对汤××的情况,咨询者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测验,测验结果显示,她表现有儿童过度焦虑反应,而她的过度焦虑反应主要是因学习问题和个性问题造成的。

    因此,咨询者向老师和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①老师应加强对她数学课程的个别辅导,努力扭转她的偏科倾向,使其在学习问题上保持心理平衡;②家长和老师都应注意对她进行个性锻炼、培养,引导她积极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努力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培养活泼、开朗、宽容、坚毅等优良品质,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向和谐愉悦方向发展;③针对她情感较脆弱,又好冲动,已蕴含了一些“心理危机”的苗头,如在测验中流露出“曾经想过不如死了好”、“曾经想过独自一人到很远的地方去”等思想,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注意,多给予关心、体谅、劝慰、鼓励,从防患于未然的立场出发,“察”微杜渐,以防意外刺激而引发不良后果。④指导学生进行渐进性自我放松训练,并通过适当的文体娱乐活动来调节情绪,陶冶性格,以减轻、消除其焦虑反应。3.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症、发作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7)

    七、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叫多动综合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其症状一般在7岁前表现出来,典型年龄为3岁,8~1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孩多于女孩。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归纳起来有下列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大部分患儿都有先天性体质缺陷,而这种缺陷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或父母精神病等遗传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母亲妊娠和分娩障碍引起的。

    2.铅中毒。研究发现,几乎一半以上的多动症儿童的血液中含铅量都较高。这种和童大多住在交通拥挤的大城市,汽车的汽油燃烧时,化合物中的铅挥发成气体进入空气中,使儿童大量吸入体内。

    3.食物过敏。有人认为,多动症是由于儿童对某种食品,如水杨酸酯或某种调味品的过敏引起的。

    4.放射作用。由电视机和荧光灯的小量放射作用引起。

    5.轻度身体器官异常。如耳朵不对称、大小不相等,第五个手指弯曲,第三脚趾比第二脚趾长等,都与多动症的产生有关。

    6.教育失当。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多地指责干涉孩子的活动使之精神高度紧张,或家长对孩子过份娇惯、放纵、无拘无束,使之好动的天性上蒙上一层放荡不羁、任性不束的色彩。

    儿童多动症可分为两大类:

    1.机质性多动症。一般说来,这类多动症患儿不常见,只占全部多动症儿童的10%。这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外界信息过快地输入大脑,患儿无法对此进行有条理的思维和处理,结果产生了运动肌的亢奋,使患儿的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出过份的激动和不稳定。

    2.气质性多动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儿童自身的气质与天性。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有:

    (1)活动过多。这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这种现象在婴儿期就有所表现:好动、不安宁、爱哭、常兴奋尖叫、爱翻能看得见的东西;上学后就更加突出,不分场合地过多活动,上课时不是用手敲桌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