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军事新闻 >

第9部分

军事新闻-第9部分

小说: 军事新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人声称朝鲜的远程导弹威胁美国本土。然而能从朝鲜打到美国的射程上万公里的导弹技术难度极大,至少近年朝鲜还难以拥有性能可靠、能威胁美国的远程导弹。 CHN强国网 chnqiang 

核武器成为关键

在苏联解体前,朝鲜不重视装备更新,其海、陆、空军装备平均比苏联集团的其他国家落后20年。苏联解体后,朝鲜军队装备更新完全停止,今天朝鲜军队装备已经落后美日韩等国40年以上。随着老旧装备不断磨损报废,今天朝鲜常规武器数量不增反减,甚至比20年前更弱。 bbs。chnqiang 军事论坛 

上世纪60年代,朝鲜就在苏联的帮助下建成了宁边核设施,当时如果强行发展核武器,阻力远小于现在。

在苏联解体后,朝鲜突然失去苏联等国的核保护伞和常规军力保护。这种情况下,朝鲜不顾全世界人民反对核武器的呼声,开始发展核武器,并强行实施两次地下核试验,受到了各国的谴责。 

chnqiang CHN强国网


如果用浓缩铀方式生产核武器,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朝鲜经济落后电力有限,所以用这种方式取得的浓缩铀数量也有限。用宁边反应堆生产钚,国际原子能机构考察后认为,其钚产量也很有限。一般估计,朝鲜目前拥有的核材料,只能组装约10枚威力不足的裂变核弹(原子弹)。受朝鲜的基本国力所限,朝鲜的核弹数量不可能偏离这个基数太远。同时朝鲜没有能力将核弹投掷到美国本土,朝鲜微弱的核力量不足以威慑美国。但核弹足以威慑韩国和日本。
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是我们军迷,国际上很多专家已经关注很多年了。既然你发问了,就没理由不说。先起一句:伊朗可不是伊拉克。它是中东地区的大块头。现任总统内贾德更是美国的眼中钉。伊朗的现役部队共有54万人,另有35万人的预备役和准军事部队。现役部队分为正规军和革命卫队两支,其中革命卫队是伊朗一支极具传奇色彩和精神的部队,以凶悍、纪律严明、忠诚而闻名世界。要论伊朗的军事实力要从二战后说起。1947年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扩充其在中东地区的实力,在伊朗扶植了以巴列维国王为首的巴列维政权。以抗衡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从此伊朗与西方的蜜月时期开始。除大力支持伊朗经济外,西方还向伊朗提供了相当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其中不乏当时美国自己才刚刚服役的M60主战坦克,而伊朗又通过自身的技术消化将部分装备国产化,伊朗可以说是当时中东地区的军事龙头。此后很长时间内,伊朗不断获得西方的新型装备,包括335辆M60A1主战坦克、894辆英国“酋长”坦克、2000余枚陶式反坦克导弹、102架AH…1J海眼镜蛇攻击直升机、18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60架CH…47支努干运输直升机、200多架F…4鬼怪式战斗机,60多架F…5虎式战斗机。1972年尼克松访问伊朗,当时苏联的米格-25狐蝠截击机频频入侵伊朗领空。巴列维向尼克松提出制止苏联战斗机入侵的请求,希望美国能够提供高性能的战斗机抵抗入侵者。尼克松答应伊朗,可以向其提供F…14雄猫或者F…15鹰式战斗机,巴列维选择了F…14,这使得伊朗成为除美国外唯一拥有F…14的国家,这在今天的伊美关系基础上看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种高性能的战机以及与其搭配的空中杀手锏不死鸟空空导弹,使得伊朗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空军强国。然而好景似乎已经达到尽头。1974年,伊斯兰革命爆发,由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的革命政权推翻了巴列维王朝,伊朗学生占领德黑兰美国大使馆并扣押52名人质,从此美伊关系彻底破裂,西方迅速中断了与伊朗的所有军事合作。F…14成为了西方留给伊朗的最后一份礼物。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军民联合抵御伊拉克的疯狂进攻,伊朗损失了近一半的军事装备,兵源大大缩减。这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为了巩固其在中东的地位,竟然帮助伊拉克封锁了进出波斯湾的所有伊朗船只。并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有关伊朗的军事情报。正是在如此险峻的状况下,伊朗人民顽强的与伊拉克作殊死较量,缴获了大量伊拉克装备,终于1988年以伊拉克撤出伊朗边境宣告两伊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对于伊朗是巨大的损失,可是对于伊拉克则是灾难的,它最大的东家-苏联此时已成摇摇欲坠的大厦,而自身有遭受严重的损失。军事实力大减。而伊朗通过全国民众的努力,已经在竭力弥补战争带来的创伤。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这跟伊朗带来了新的拓展军事实力的机会。大批的伊拉克战机为了躲避被击落的危险,逃到伊朗境内,其中就包括当时号称世界上机动性能最好的战斗机-米格…29和伊尔…76战略运输机等大批俄式装备,伊朗军力大增。三十多年来,伊朗自身国防实力的发展从未停止脚步,先后自行研制出了,闪电战斗机,流星系列导弹,卡迪尔型微型潜艇,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等武器装备。其中流星系列中短程弹道导弹被称为中东杀手,其射程可覆盖以色列全境和美国在中东所有的军事基地。伊朗又与朝鲜合作研制出了劳动系列弹道导弹。外部方面,伊朗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引进了T…72M主战坦克,改进现有的苏…25攻击机、米格…29战斗机和伊尔…76运输机。并且引进了三艘号称海底黑洞的基洛级潜艇来驻守波斯湾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又引进了俄罗斯先进的中近程防空系统-道尔M1来防守其颇具争议的核设施。并且通过特殊渠道恢复了部分失修的装备。          诚然,伊朗的军事实力无法与西方国家抗衡,但是其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万众一心,誓死捍卫国土的全民精神,将是伊朗最值得依赖的力量!所以,今天,事实证明,任何认为伊朗不堪一击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因为,伊朗不是伊拉克 

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消息:在刚刚结束的伊朗“神圣先知”三军联合军事演习中,一系列被伊朗军方冠以“世界领先”、“独一无二”头衔的新式武器令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伊朗究竟有没有能力造出这么多的新式武器?其军事科研水平及军队的真实战斗力究竟如何呢? 

  揭开“武器奇迹”之谜 

  3月31日,伊朗陆海空三军在霍尔木兹海峡大张旗鼓地举行代号为“神圣先知”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中,伊朗军方接二连三地展示了包括“胜利…3”隐形导弹、“鲸鱼”高速鱼雷、“超现代化水上飞机”等“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独门撒手锏”。据不完全统计,伊朗军方在短短一周军演中所亮相的新式武器就达七种之多,平均一天一种。 

  不过,伊朗军方的这一“武器奇迹”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伊朗的军事科研水平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到底有没有能力造出这么多的新式武器。 

  就目前情况来看,从经济层面分析,伊朗是中东石油大国,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100美元,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因此在军事科研的资金来源上,应该不成问题。 

  从技术层面分析,伊朗的军事科研工作曾得到过美国的大力扶持,在上世纪60年代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美国不仅向伊朗出售了包括F…14战机在内的大批先进武器,而且为伊朗培训了大约1。5万名技术人员,奠定了伊朗军事科研的基础。前苏联解体后,伊朗以高薪为诱惑,或明或暗地网罗了一批俄罗斯军工专家,其军事科研能力又得到了大幅提升。 

  不过,伊朗的军事科研工作也存在着结构重叠、资源分散等弊端,特别是由于长期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严重干扰了科研能力的正常发展。其军事科研水平与美、俄等军事大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军事科研的创新能力极为有限,还达不到大面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程度。因此,总体来看,全盘否定伊朗上述新式武器的存在是武断的,全盘肯定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事实上,伊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密集地展示了“如此”之多的“秘密武器”,其真正目的在于向美国发动一场“心理战”,企图阻止美国对伊发动武力攻击。因此,在武器性能上存在一些“吹嘘”内容是在所难免的。 

  伊朗军队只能抵挡6个月? 

  对伊朗“武器奇迹”的质疑很快就扩散到了伊朗军队的真实作战能力上,伊朗企图通过“渲染”新式武器威力,证明其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做法使人们对伊朗军队的真实战力也产生了怀疑:伊朗军队真的能象其宣传机构所说的那样,使美国陷入“另一个越战泥潭”么? 

  这种怀疑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新式武器的试验与表演,与真正形成战斗力并非一回事。就目前情况看,即使伊朗此次展示的这些“独门撒手锏”都真实可靠,其真正形成战斗力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如果排除了这些所谓的新式武器,伊朗军队在本质上还是一支以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水平武装起来的机械化军队,与美军的战斗力差距并不比海湾战争时美军与伊拉克军队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小。 

  空军方面,就整体实力而言,伊朗空军的战斗力与1991年的伊拉克空军基本在同一等级,与美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曾被视为伊朗空军王牌的F…14战机至今只有10余架能起飞升空,所挂载的号称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的AIM…54“不死鸟”导弹的实战可靠性也令人怀疑。 

  陆军方面,海湾战争的实战结果表明,伊朗陆军装备的T…72式坦克并不能对抗美军 “艾布拉姆斯”坦克。海军方面,伊朗能拿得出手的只有3艘“基洛”级潜艇和一些反舰导弹,潜艇可以牵制住美国的大量反潜兵力,并可能在作战中击沉若干舰船,但也无法改变双方的战略态势。 

  更为重要的是,伊朗与美国军事能力上的差距并不仅仅是在技术装备上,而且在于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上。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较量,几种所谓的先进武器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而伊朗企图以炫耀“新式武器”来强调军队作战能力的行为的本身就说明了伊朗军方高层似乎还没有读懂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真正含义。因此,有军事分析家甚至指出,从双方战力对比上看,一旦开战,伊朗军队只能抵挡6个月。 

  不过,这样的分析只是基于纯军事的角度和伊朗军队死守正面战场的假设。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政治因素和伊朗可能发动“全民战争”等因素,双方的实际战争进程也许将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本报特约军事观察员 施 为) 

责编:王丽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