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

第22部分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22部分

小说: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如所预料,徐河清反对说:。榔滋事亦借保甲为名,显与官抗,
乃不多杀以立威,而从保甲著议,非袭其成迹欤?。胡林翼回答说,
复合组织的作用完全取决于谁支配它们,由。人之有才品身家者。
主管,就没有理由担心这种组织会再次变成叛乱的工具。① 

① 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卷57,第3、6页。 
② 同上书,卷54,第10页。 

这些。有才品。之人中有多少是有功名的绅士,有多少是有权
势的平民,没有证据显示。但是,胡林翼依赖的地方协作的自然单
位(现存的复合组织和组建这些组织的筑防村庄)以及这些自然单
位的领导权掌握在正统的、有权势的村社人物手中,却是一清二楚
的。从胡林翼优先选拔读书人做地方首领来看,我们可以假定,只
要这样的人愿意出面,他们就被选用。② 

这一制度在其实践中采取的形式实际上被称为。团甲。;这种
复合的单位(称作。团。,而不称。保。)既是地方防御机构,又是治安
登记机构;每个筑防村庄都被当作一个。甲。的单位。这种复合规
模组织的词语的更替在19世纪的中国并不罕见,我们发现在其他
一些事例中,地方管理的团甲制度是19世纪中叶危机的自然结
果。这种词语的更替明确无误地表明保甲职责转移到了农村社会


里最有能力执行它的人手中:在地方防御中表现积极的正统地方
名流。① 

① 瓮安的地方志刊印了一张没有注明日期的团甲制度的图表,这张图表显然是
胡林翼1853年改组这个县的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物。全县共有133个团,每个团控制的
筑防村庄从2个到35个不等。这里我们论及的显然是一种按照村庄间的习惯协作方
法组成,并以那些拥有固有的地方权力和影响的人为头领的复合团的集合体。。瓮安
县志。(1915年)卷4,第2-20页。 
在咸丰余下的时期和同治时期,团练作为地方防御机构在瓮安看来并没有取得显
著的成功。凌惕安:。咸同贵州军事史。卷1,第36页。 
② 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卷56,第25页。 
③ 同上书,卷57,第4页。 

一个大部分人——包括若干绅士——曾经牵连进叛乱的县,
就这样被臵于控制之下了。胡林翼的策略据以作为基础的前提
是,地方首领,如果给他们机会,当然更愿意进入正统权力结构,根
据中国的历史经验,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它还依赖于这样一个假
说,即军事行动,从它的根本性质来说,是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这又进而可以假设,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没有什么鸿沟是不
能通过协商来逾越的。儒家思想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缺乏作
为纯粹专制政治基础的那种由制度形成的偏执热情;它想当然地
认为,除了最邪恶的叛徒外,国内的对手都和自己一样居住在同一
个道德的政治的世界里。徐河清。疾恶如仇,专意主剿。②。胡林
翼则较有耐性,他准备在县里挨村挨户地办理冗长乏味的受降手
续。胡林翼写道,。治乱国如治乱绳。,意思是这是既复杂又缓慢的
工作,太平昌盛不可能凭借速度和暴力实现。最好在那些通过与
农民社会的自然单位达成协议而有可能做到的地方,完成半政治
性的解决。③ 

尽管胡林翼致力于地方行政管理,但他从太平天国叛乱最早
在广西爆发时起也自然地对叛乱极其关注。他不满足于相信当地


清军统领的极其令人迷惑的官方报告,派自己的代理人到广西和
湖南,密切注意叛乱的进展。①1852年,人们对太平军是向东北进
入湖南还是向西北进入贵州暂时还不清楚,胡林翼于是在边境战
略地区建立了许多堡垒。他这时的军事思想主要是防御性的;他
最不愿意介入边境那边的事务,也不允许他的副手韩超这样做;理
由是他的地方职责具有头等重要性,他的部队实力和财政资源必
须节俭使用,以便对付将来的紧急事件。② 

① 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卷54,第2页;卷55,第11页。 
② 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卷53,第3-4页;卷54,第9页。在前一年左宗棠曾
写信给胡林翼,极力主张大量运用筑垒的办法以补充诸如团练和保甲这些地方管理的
制度的不足。左宗棠的军事思想实质上是防御性的,即重视围地设防甚于重视运动
性。他认为清军在广西的作战方针的困难在于。贼常为主,而我常为客。,这指的是叛
乱者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根据地的防御和地方组织,而朝廷部队却在流动作
战上徒然耗费精力。胡林翼在处理贵州军事问题这一点上大概受到了左宗棠的影响。
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2,第2-5页。 

使胡林翼最为担心的是他的家乡省份湖南的安全。1852年
春,当太平军还在广西时,胡林翼就开始与两湖总督程矞采通信。
胡林翼写道,即使太平军在广西被击败,这也不意味着湖南没有叛
乱的危险,湖南的安全最终取决于本地状况:它的官员的效率和廉
洁,以及它的名流的同心协力。避免地方骚乱的关键是将地方管
理和防御臵于可靠绅士的指挥之下。如果绅士管理下的保甲和团
练在贵州是有成效的,那么在更为富裕、有才干的绅士更为众多的
湖南,它将收到多么大的成效。胡林翼渴望加强湖南绅士和省级
官员间的联系,并将许多可以委以重任的绅士人物推荐给程矞采。
最杰出的是湘阴县人左宗棠,胡林翼以前曾将其推荐给林则徐,这
时他希望左宗棠能够被延请担任程的幕僚。从程矞采那里没有得到
结果,他在6月末又写信给湖南巡抚张亮基,再次将左宗棠作为


前程异常远大的幕僚人员加以推荐,张亮基随后将左宗棠招致他
的幕下。① 
胡林翼向张亮基吐露了他自己想辞去他的行政职务和参加
他的故乡湖南的战斗的愿望,但他痛惜黎平仍然如此动乱不定,
以致他还不能问心无愧地离去。然而到了秋季,太平军侵入湖南
腹地,正在围攻省城长沙。张亮基这时竭尽全力让胡林翼调往前
线。看来毫无疑问,胡林翼若不是由于他与云贵总督吴文镕的特
殊关系,在这时也就去湖南了;吴文镕在1819年考中进士,与胡林
翼的父亲胡达源(死于1841年)是同年。吴文镕因此与胡林翼有
一种近乎父子的关系,他要求胡林翼暂时留在贵州,胡林翼留下
了。直到下一年,在吴文镕本人调任两湖总督后,胡林翼才能够参
加战斗。 

① 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卷53,第12-15页;卷54,第1-2页。左宗棠和胡
林翼是密友,也是姻亲。 

在1854年的前几个月里,太平军全力西征,吴文镕的省城,即
战略城市武昌,连续告急。吴文镕发现自己的作战兵力太弱,于是
向两个对他特别忠诚的人求助:一个是他的同年之子胡林翼,一个
是前京城官员曾国藩,曾国藩是湖南进士,正在湖南中部调集步军
和水师。曾国藩在1838年会试时曾是吴文镕的考生,因此对吴文
镕负有学生对老师的义务。胡林翼立刻让他的贵州士卒组成的亲
兵作好准备,并向前线开拔,这支部队这时已扩大到大约700人。
胡林翼本人这时已提升为贵东道道台,这使他更易于获得省的资
金,用以维持部队。在此以前,曾国藩曾抵制过朝廷要调他到湖北
的命令,他这时也准备带着一队炮舰出发。但在两支部队没有一
支能抵达之前,吴文镕在一次收复府城黄州的草率尝试中羞辱地


战败了,他宁肯自溺而不愿就擒(1854年2月12日)。①在这之后
不久,胡林翼将他自己和他的部队都交给曾国藩支配,这时曾国藩
作为反对太平天国战争的领导者正在脱颖而出。 

① 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行状。,卷54,第1、3-4页。。清史。,第4666-
4667页;。曾文正公全集。,。年谱。,卷1,第6页;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第1028-
1029页。 
② 邓嗣禹断言曾国藩出身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见恒慕义:。清代名人传记。,第
751页),这与其他材料有出入。 
③ 罗尔纲:。湘军新志。,第46页。 
④ 关于曾国藩在北京的经历以及这一时期他的思想的发展,见沈甄汉荫(音):
。1840-1852年期间曾国藩的经世改革思想。,。亚洲研究杂志。第27卷第1期,第61-
80页(1967年11月)。 

第三节 曾国藩和湘军 

反对太平军的名流领导人是湖南的文人-官员曾国藩
(1811-1872)。他所出生的地方家庭不属于绅士等级,但却顽强
地在社会等级中向上攀挤。②他的父亲参加地方考试不少于17
次,最后在1832年获得了生员身份。③与这种持续努力却只获得
有限成功的经历相对照,曾国藩自己的升迁是引人注目的。1838
年获得进士后,他开始了京城的仕宦生涯。他做过翰林学士和几
个部的右侍郎,最后代署吏部左侍郎,到太平天国叛乱时,他已在
京城上层名流中有了牢固的地位。④他的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政治
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私人关系网对于他在其后几十年内的领导地
位是必不可少的。 
湘乡的早期军事化过程 

曾国藩在北京长期供职期间,他当然密切注视着越来越令人


忧虑的事件。1849年使江忠源的县备受磨难的水灾和旱灾,也影
响了湖南中部,并且在湘乡导致军事化的第一个阶段。当饥荒的
受害者在县的南部暴动并夺取富户的食物时,一个名叫王錱的生
员辞去了教馆职位,在他家乡周围的地区动员和训练了一支几百
人的民兵。当骚乱者被地方驻军部队驱散后,王錱遣散了他自己
的部队,请求知县立即发放救济粮。 

王錱是一个精力无穷、仪表堂堂的人,出生于一个刚够得上下
层绅士的家庭,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有低级功名,父亲则没有。王錱
自己与附近的一些最有名的绅士交往——特别是罗泽南(王錱是
其学生)和刘蓉(曾国藩的密友)。①尽管没有显赫的科举头衔,王
錱在地方事务中却异常活跃,并有很大影响。1845年20岁时,他
曾在家乡朱津区地区以。乡约。的形式组织了一个复合组织,乡约
是一种促进风化、鼓励农业、救助贫困和保证地方秩序的自愿的事
业。一些证据表明,这个绅士领导的团体,在调查和报告异端行为
中承担了保甲类型的职责。几乎可以肯定,正是这个复合的团体,
4年后成了王錱的民兵组织的组织核心。② 

① 罗正钧:。王壮武公年谱。,载于。王壮武公遗集。(光绪本的油印翻版,扬州,无
日期)上,第1-12页。 
② 王錱:。年谱。上,第6页;王錱:。王壮武公遗集。卷24,第12-16页。 

正在兴起并推动了王錱的乡约事业的社会骚动被1849年的
自然灾害推到了危险的高峰。王錱带头组织饥荒救济工作,而且
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湖南引发了早期的军事化活动。举凡饥饿引
起的骚乱,其原因当然在于决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样地缺粮。有余
粮的人囤积粮食以求高价或转销外地。这些囤积者已经成为铤而
走险的群众的靶子,群众袭击他们的家并夺走他们的粮食。如果
要使既成秩序不被饥荒所破坏,那就不仅需要名流插手提供救济,


劝诱富户拿出粮食,而且需要有一个组织核心,以取代名流在当地
的对手天地会,它要做某种非凡的工作:养活兵役年龄的男丁并把
他们组织起来,从而使他们为正统的社会秩序效劳。一种应急的
办法是举办公共工程:疏浚和开挖淤塞的河流,开销由富户支付。
另一种应急的办法是组织民兵。有证据表明,1849年王錱创办民
兵的用意不仅是保护他的家乡地区,而且还要为受灾农民家庭的
年轻人提供一个组织和资助的中心。① 

① 曾国藩的朋友郭嵩焘在写给他的一封信中提及王錱的民兵与救济饥荒密切相
关,郭嵩焘听说来自广大地区的受害者。乃归王君。。王錱:。年谱。上,第11页。参见
王錱。王壮武公遗集。卷24,第23-25页有关赈灾的文章。民兵和救荒之间的显然的
联系,见前面第一章第三节的祁彪佳的方案。 
② 王錱:。年谱。上,第11页。 

但是,依靠自己救灾是不够的。在饥荒地区的暴力行动之后
不久,王錱联合其他绅士向省当局申述说,天灾之外,县政府的贪
污腐败以及税额的大幅度提高迫使农民进行叛乱。在得不到纠正
的情况下,当地名流派王錱为代表前往北京,让更高层的政府了解
本县的问题。显然,王錱想在北京联络本县最著名的进士曾国藩。
王錱于1849年初秋动身。途经湘阴县时,他拜访了曾国藩的密
友、进士郭嵩焘,郭嵩焘对王錱有深刻的印象,托他给曾国藩带去
一封热情的介绍信,让曾国藩特别注意王錱在湘乡的成功的民兵
组织工作。王錱于是重新踏上旅途,但是抵达武昌后他得了重病,
因而放弃了他的使命,回到湘乡去养病。② 

1850年是有地方混乱危险的不祥的一年,县政府发生了一个
决定性的变化。广西进士朱孙诒到达湘乡代署知县职务。我们不
能确定,朱孙诒的任命是否由北京的湖南帮策划,但朱孙诒一定得
到了有关当地问题和人物情况的简要介绍,因为他立即传唤王錱
(仅仅是生员)并谋求他的建议和帮助。王錱请求他消灭贪污行


为,办法是允许当地民众亲自到县城纳税,以排除掠夺成性的衙门
胥吏充当中间人。朱孙诒同意了,并允诺决不再恢复旧的制度。
这一诺言被刻在石碑上并竖立于城门口。实际上,新的制度意味
着摊派和算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由地方名流管理,这一发展使
人想起了临湘的做法,加强了名流控制地方资源的权力。① 

① 王錱:。年谱。上,第12页。 
② 王錱:。年谱。上,第13页。见王錱的。团练说。,这份白话公告针对农民进行了
引人注目的攻击,。王壮武公遗集。卷24,第16-22页。 
③ 。湘乡县志。(1874年)卷5,第5-8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