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

第30部分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30部分

小说: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中心以及政治合法性的象征;(3)它必须建立对农村地区的控
制,以确保那里正常的生产力和兵源。可以这么说,第二和第三两
个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政府的成功运转需要城乡之间稳定的
行政关系。历史经验说明,虽然一个政权的最后巩固需要全部三
个条件,可是在实现时并不一定按照任何规定的次序。例如,我们
还一点不清楚,是否必须在全国首先消灭官府的军队。一个有巩
固防御和良好统治的、能有力自称正统的地方政权存在了若干年,
可能会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吸引足够的变节者,以使力量对比有利
于己。另外,根据历史经验,农村革命显然可以先于夺取行政中
心。因此,实现这些必要条件的时间先后不是固定的,不过长期缺
少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条件,看来会使一个叛乱政权的前途暗淡。
从一开始,太平军对这些取得权力的必要条件有清楚的想法。与
军事斗争一起,他们还力图在各级组织上全面控制中国的人民。 


太平军建立地方政府的企图 
1852至1853年的冬天颁布的太平军最重要的标准文献。天
朝田亩制度。的根据是。周礼。中的民政和军事等级制。它规定了
在两司马管辖下的由25户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两司马全面监管
这个集团的宗教、经济和军事生活。在两司马以上则是呈金字塔
形的各级官员,各级官员像。周礼。规定的那样,既控制他管辖一级
的民政,也控制这一级产生的军事单位。在这一金字塔结构之上
是县和府这些传统单位,县府官员对帝国等级组织中的上级负责
(见图表10)。 
图表10 太平军的地方政府组织 

官 员 

管辖范围 

下 级 

 守土官 

 

 

 总制 

府 

人数不等的监军 

 监军 

县 

人数不等的军帅 

 乡 官 

 

 

 军帅 

12500户* 

师帅5人 

 师帅 

2500户 

旅帅5人 

 旅帅 

 500户 

卒长5人 

 卒帅 

100户 

两司马4人 

 两司马 

 25户 

伍长5人 

 伍长 

 5户 

- 



材料来源: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香港,1958年),第377-381页;郦纯:。太
平天国制度初探。,增订本(北京,1963年),第286-288页。 
* 关于因不同计算方法而人数不等的讨论,见前引郦纯著作,第277-288页。图
表所列数字根据郦纯的数字。 


对这一理想制度实际上如何实现和实现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已
经有了大量研究,但是材料的残缺不全和互相矛盾使研究工作发
生困难,而且在许多方面作不出结论。困难之一是,就太平军而


言,这一制度必须分军事和民政两方面来研究。虽然引起以上困
难的这一理想制度设想了一级级集民和兵的作用于一身的官员和
亦兵亦农的民众,但实际上太平军必须首先把这一制度用于一个
完全军事化的组织(他们的军队),只是到后来才扩大应用于占领
区的非武装民众。至少早在1852年。太平军目。这本组织手册颁
布之时,太平军的军队组织就被细致地设计出来。贯穿于这一工
作的是民政-军政合一的主导思想:每个单位都有一地区名称作
为组织头衔的一部分;如。太平湖南道州黄旗(军)前营前旅。,其名
称不但说明营中士兵的来源,而且也表示一旦战争结束,政权巩
固,它就是未来在道州的地方政府组织。但后来太平军放弃了把
他们的军事组织直接扩大到民间社会的做法。这可从1853年以
后一支太平军部队通常包括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这一事实得到证
实。① 

① 。太平军目。,转载于向达编:。太平天国。第1册,第122页。又见郦纯:。太平
天国制度初探。(北京,1963年),第184页。 
② 。天朝田亩制度。,向达编;。太平天国。第1册,第325页。关于这一数字与图
表10所列12500之数的矛盾,见前引郦纯著作,第287-288页。 

把这一制度扩大到广大农村人口的巨大困难当然在于一整套
高度人为的标准化的单位被硬搬到地方社会的自然组织形式之
中。。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农村行政单位的一套有次序的编制:
。凡设军,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设一军帅,次设所统五师帅,
次设师帅所统五旅帅……。,等等。②这一计划造成的麻烦是,它
假设大概从旧政权那里继承了原来存在的精确完整的人口登记
册,但事实是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登记册并不存在。在登记农民的
过程中,政府必须任命官员。因此,在太平军设法树立地方政府的
某种形象的那些地区,地方官员(乡官)都是自上而下地被任命的,


与所管辖人口的多少的关系很模糊(如果严格按人数的多少,就需
要自下而上地任命)。这种任命方法是出于在这类地区建立某种
控制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出于因天朝紧急之需要而向它们征税的
迫切需要。①在19世纪中叶的混乱局势下,像太平天国的。天朝
田亩制度。所设想的细致的行政制度实际上几乎没有机会能够付
诸实施,这个运动也几乎没有可能贯彻农民的这一制度的那种严
格的纪律。 

① 这一问题的最详细的讨论是:河鳍原治:。太平天国乡官设臵的实际情况。,载
。东方学论集。第1期,第167-179页;。太平天国乡官设臵的背景。,载。史学杂志。卷
63第6期,第34-50页。两文都在1954年发表,材料基本上都根据地方志。 
② 在太平军的后期,人员问题发展到如此尖锐的程度,以致有时甚至监军也在本
地人中选任。具体例子见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第292-293页。 

太平军对农村地区的控制因运动本身缺乏干练的干部而进一
步被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官僚集团实际上与旧的清代制度一样浮
在上面。地方政府以这一基本划分法为基础:一种为府县官员(守
土官),通常从可靠的老太平军(老兄弟)中任命;一种为自军帅以
下的低级行政官(乡官),从本地人中选用。当人们考虑到掌管25
户的两司马在理论上应对村社行使全权(其中包括监督居民的宗
教生活)时,这一制度的惊人弱点就明显了。这类意识形态和精神
上的纪律显然只有最可靠、受教义灌输最深的干部才能执行,但太
平军组织却不能充分提供这种干部。这种迅速对广大人民群众扩
大革命控制的问题也是共产党人在1949年面临的问题之一。他
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不能在这里详加讨论,但值得一提的是,他
们掌握了大批年轻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中很少有人需要接受蔑视
旧政权的教育,有的人已少量地接受了粗浅的马克思主义。这些
人很快在专门的教导中心受训,以便满足突然扩大的对地方活动
家的需要。而一个世纪以前,这种人才的资源是不具备的。② 


。举。(选用)当地人在太平军各级行政组织任职当然与在团练
制中。举。地方领导的情况毫无二致:这些职位被本地的村社权力结
构所安插或控制。虽然它们由村社所。举。的人充任,但选用的方式
一样不民主,而是采用中国农村中强者统治弱者的老一套方式,正
规的官府只是偶尔干预一下。①一篇关于江浙太湖区的研究论文透
露,乡官是从地方形形色色的人中选用的,其中包括小绅士、前衙门
胥吏、地保、富户家长和土豪。这些小官吏并没有在正规的太平军
文官的牢牢控制之下,因为他们的任命及其权力的取得要归功于附
近的军事将领。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都是旧政权的遗老遗少。② 

① 例如见。湘乡县志。(1874年)卷5,第17页;。华容县志。(1882年)卷6,第9页。 
② 河鳍原治在。东方学论集。之文,第177-178页。 
③ 同上书,第171-176页。 
④ 同上书,第171-173页。 

在许多情况下,太平军农村官吏管辖的行政区划是旧秩序遗留
下来的原来的区划(特别是里甲税制的单位),这些也不足为奇。在
太湖区,师帅管辖的区完全与标准的。都。一样;他下一级的官员似
乎掌管。图。;旧的乡在它存在的地方常常归军帅掌管。两司马这一
十分重要的职位似乎不是全部有人担任的。在有这种低级官员的
情况下,他们似乎只充当税吏的助手,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控
制着规定的户数。③我们能立即回想起以下的事实:正统名流的团
练制也确认里甲机构是一种方便的组织形式;有充分的理由来假
定,利用这两种制度的原因是相同的,这就是便于向农民征收粮食。
一个为清政府效劳的地方征税机构可以转变,以迎合任何一个阵营
的地方掌权者的意图。由于太平军地方行政的性质总的说取决于
征粮的职能,地方行政最高一级的单位——军——便主要充当了估
税和征税单位的角色。④没有证据说它是军事征兵的行政单位,也


不能说它实行了早期太平军领导设想的那种对地方社会的普遍控
制。 

总的调查表明,在太平军的地方政府比较有效的县与地方政府
特别浮在上面的县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1853至1854年太平军西
征时征服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安徽省安庆附近的地区,多年来一直
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它们所表现出的行政的职能范围也相当完
整,其中包括举行文官科举考试。其他地区,例如湖北的上游地区,
似乎一直只处于无力的控制之下。但是即使在治理得最成功的县,
太平军的行政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譬如,税收的形式似乎引起了
旧政权时存在的那种地方冲突:过重的和不定期的税收,包括武装
没收,引起了人民的武装抵抗。其结果与清代统治下许多县特有的
抗粮运动没有什么两样,同时也引起了同一类型的地方军事化。① 

① 关于安徽潜山形势的引人入胜的记载使人看到了在太平军长期控制下一个县
的地方政府的困难。见储枝芙:。皖樵纪实。,第397-400页。其摘录载于简又文的。太
平天国典制通考。,第397-400页。关于潜山的武装抵抗,见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卷
39,第19-21页。 

太平军依靠本地的领导在县以下的行政机关工作,这一事态
发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符合中国叛乱的旧的模式,即空想的
领导最后一定会面临地方行政的具体问题。要另作以下的选择实
非太平军的人力物力所能及:在农村逐村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旧
的名流将被新名流——他们的利害关系和忠诚与太平天国制度紧
密联系在一起——所代替。要完成这一任务,太平军既没有人员,
又缺少办法。还有一点也是完全可能的,即太平军的致命的大汉
族主义在某些方面使他们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总之,许多县的
太平军统治的建立(特别在运动的后期)无非是把太平天国的头衔
封给现存的地方领袖。这意味着不但现状基本上没有被打乱,而


且太平军不断面临着他们新盟友的抵制和阻碍。譬如,在长江下
游的一些县,团练的领袖们使自己适应太平军占领行政城市的形
势,但同时继续保留自己的力量和保持他们与旧秩序的联系。在
苏州附近,一个名徐佩瑗的豪强(显然他是土豪型的平民)通过他
的财富和他在一个复合团的领导地位,多年来控制了他所在的地
区。太平军必须与这个重要人物(以及附近的其他人)保持友好关
系。一个协议终于达成,据此徐佩瑗被授予太平军的官阶,仍让他
掌管他原来的复合团。苏州城的太平军头目(他本人以前是清朝
官员)给他负责户籍登记和征粮的全权,并同意不强迫他所在区的
任何人按太平军的式样蓄发。徐佩瑗秘密地与清官府和逃亡在上
海的绅士界保持联系,从他们那里申请。经费。,以用于他的反太平
军的秘密活动。① 

① 华翼纶:。锡金团练始末记。,载。太平天国资料。(北京,1959年),第121-131
页;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第298-301页。 
② 关于这个题目的一般论述,见伊原弘介:。太平天国的乡村统治。,载。史学研
究。第86期,第42-56页(1962年9月)。 
③ 。游击战。一词用于河鳍原治的。史学杂志。之文(第39页)。人们可能怀疑这
个名词技术上的准确性,但是如果把它与现在今的农村战争进行类比,似乎还是恰当
的。 

在考察太平军治理长江下游地区所采用的机会主义政策的同
时,必须注意太平军以下方面的相应的努力:通过鼓励难民——包
括地主——返回家园和不打乱本地社会结构的方针,使农民经济
正常化。② 

但在许多太平军名义上征服的地区,情况就更加危急。那些
地区往往既不严格实行太平军的行政法典,又不有效地去迁就现
有的名流,而是处于游击战连绵不断的状态,从而使太平军的控制
很少能越过行政城市的城墙。③在许多这样的地区,太平军已经


成功地把清代的地方行政长官赶出有城墙的城市,但却不能摧毁
农村名流的地方团练集团,它们在官方的庇护下继续在乡村进行
斗争,以下是许多例子中的两个,它们说明太平军实际上困守在城
市中,而正统名流则控制着农村。 
黄冈的地方军事化。1853年初期当太平军沿江而下横扫全
湖北期间,他们显然没有在占领的县设地方政府的通盘打算。他
们从武昌及附近的黄州那样的沿江市镇征集了一批批人员和大量
的财富后,就放弃了攻陷的城市向南京进逼。但在这一年晚些时
候,他们大举西征,又稳步向长江推进,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到对
控制天京供应路线的战略市镇的守卫和治理方面。 

黄冈县的治所在有城墙的黄州府城内,位于武昌东面20英里
的长江江畔。从一切迹象看,黄冈被太平军牢牢地占领了,但在县
内,地方政府的设立则是缓慢和困难的事。1853年后期占领黄州
府城不久,征服者任命了自己的总制和监军,开始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